一、无产阶级在国民教育方面的纲领性要求
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存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和政治经济的关系,明确指出,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必然是从属于一定的阶级和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他反复强调:“学校可以脱离生活,可以脱离政治,这是撒谎骗人”。列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学校完全变成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浸透了资产阶级思想,其目的是要为资本家培养恭顺的奴才和能干的工人。
早在《中学农庄与感化中学》和《民粹主义空想计划的典型》等文章里,列宁针对尤沙柯夫等人的错误思想尖锐地批判了“全民教育论”的虚伪性和反动性。他指出:“阶级社会的实质(因而也是阶级教育的实质)就是:法律上完全平等,所有的公民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有产者享有完全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阶级学校不同于等级学校的实质就在“有产者”这三个字上面,阶级学校对所有的学生只有一个要求,即缴纳学费。接着又进一步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即使不收任何学费的中等学校,也仍然是阶级学校,因为学生在七、八年内的膳宿费要比学费多得多,而能够缴纳这笔费用的只有极少数人。尤沙柯夫的“全民中等义务教育计划”实质上是代表地主、富农和资产阶级的利益的。
列宁在《我们的大臣在想些什么》、《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等文章中,用大量的事实揭露了沙皇俄国国民教育的反动性和腐朽性。他尖锐地指出:“大臣把工人看成火药,把知识和教育看成火星;大臣确信,火星一旦落到火药上,首先被炸的就是政府。”因此,沙皇政府总是千方百计地剥夺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根据《俄罗斯年鉴》1908年的统计,由于农奴主和地主在俄国的独裁统治,俄国已经弄到令人难以置信的落后和野蛮的地步,全国将近有五分之四的儿童和少年被剥夺了受国民教育的权利绝大多数人成了文盲。“人民群众这样被剥夺了受教育、获得光明、求取知识的权利的野蛮的国家,在欧洲除了俄国以外,再没有第二个”。
为此,列宁认为,在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同时,必须为争取教育权利而斗争,要把整个工人阶级提高到自觉的社会民主党人的水平,使他们成为“使全人类摆脱一切压迫而斗争的战士”。早在1917年4月,在《关于修改党纲的材料》中,列宁就详细地列举了无产阶级在国民教育方面的纲领性要求,后来,1919年在第八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中,这些要求被正式肯定下来。这就是:
对未满十六岁的男女儿童实行免费的普及义务综合技术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熟悉一切主要生产部门)。把教学工作和社会生产劳动密切结合起来。由国家供给全体学生膳食、服装、教材和文具。加强对教师的鼓动和宣传工作。培养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新教师。吸引劳动居民积极参加教育事业......苏维埃政权对工人和劳动农民的自修和深造给以全面的帮助(建立图书馆、成人学校、人民大学、讲习所、电影院、艺术工作室等等)。
列宁认为,“教育在人民中愈普及,宗教的偏见愈是被社会主义觉悟所代替,无产阶级胜利的日子就愈近,这个胜利将把一切被压迫阶级从现代社会的奴役下拯救出来”。因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造旧学校,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学校,使所有的人民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能够掌握文化科学,从而发展生产力,使文化和技术教育上升到更高的阶段。这是保证整个苏维埃建设获得成功所异常必需的。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无产阶级专政就不能巩固,就不可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建立新的经济基础,最终消灭阶级和建设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训练群众,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自己的生产技术知识分子。他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如果没有锻炼出高度的觉悟、严格的纪律以及对反资产阶级斗争的无限忠诚,就是说如果不能解决无产阶级为完全战胜其宿敌所必须提出的一切任务,那就谈不到无产阶级专政”。
所有这些任务的提出都与学校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都要通过学校去完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学校担负着实现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使命。
二、关于文化革命的理论
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俄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文化革命的学说,揭示并论证了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发展规律,这就是:只有工人阶级掌握了政权,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的手段转到劳动人民手中,才能为繁荣文化和开展文化革命创造条件。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人民群众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无法享受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水平极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便以此为借口,竭力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硬说要先使无产阶级达到一定的文化水平,然后才能进行政治革命。
十月革命胜利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又公开叫嚷:在一个文化不够发达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是狂妄的事情。对此,列宁曾给予严厉的批判,他指出:“既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怎样,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的人民呢?”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大规模文化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又迫切要求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开展文化革命。因此,当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结束不久,列宁就宣布: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大规模文化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又迫切要求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开展文化革命。
因此,当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结束不久,列宁就宣布:“从政治上描述伟大任务的时期已经过去,实际执行这些任务的时候已经来到。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文化任务,是领会那个应该而且能够实现的政治尝试的任务”。1923年,列宁又进一步指出,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转到了和平组织“文化”工作上面去了,现在只要实现了这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
按照列宁的意见,文化革命之所以重要,第一,是因为只有普遍提高工农大众的文化水平,才能使他们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改善国家管理,实现社会主义。他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一一一个党所能实现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实现。
列宁把扫除文盲,使工农普遍识字,当作进行政治教育和吸收工农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必要条件,他说:“只要在我国存在文盲现象,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这并不是一个政治任务,这是一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就谈不到政治。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而且仅仅扫除文盲还不够。还要提高工农的文化,使他们有可能用读和写的本领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国家的处境,要教人们去同拖拉作风和贪污行为作斗争。在他看来。拖拉作风和贪污行为是任何军事上的和政治上的改造都治不好的一个毒疮,它只能用提高文化来医治。
列宁认为,人民群众文化的落后,还妨碍着无产阶级的民主生活:他写道:“苏维埃政权在原则上实行了高得无比的无产阶级民主对全世界做出了实行这种民主的榜样,可是这种文化落后性却贬低了苏维埃政权并使官僚制度复活。苏维埃机构在口头上是全体劳动者都参加的,而实际上远不是他们全体都参加的,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这根本不是法律妨碍了这一点,如在资产阶级时代那样;恰恰相反,我们的法律还促进了这一点。但只有法律是不够的。必须有广大的教育工作、组织工作和文化工作”。
第二,只有提高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才能在现代技术基础上改造与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列宁认为文化革命是在已经开始的经济革命的基础上,并且在同经济革命不断地相互影响中得到实现的;另一方面经济任务的解决又依赖于劳动人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之一,就是提高居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
1920年,在列宁的提议和参加下,苏联制订了在十至十五年内实现全俄电气化计划。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列宁认为必须进行文化革命,发展文化教育。他说,不识字的人不能实现电气化,而且仅仅识字还不够,还要有文化、有觉悟、有教养,懂得怎样在技术上把电应用到工农业上去,应用到工农业的各个部门中去。1923年,当改造小农经济的社会主义合作化计划提出之后,列宁又强调指出:“有了完全合作化的条件,我们也就在社会主义基地上站稳了。但完全合作化这一条件本身就包含有农民(正是人数众多的农民)的文化水平的问题,就是说没有整个的文化革命,要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
第三,只有提高群众的文化修养,才能清除工农自身从旧世界带来的污泥浊水。列宁认为,工人和旧社会之间从来没有一道万里长城,工人还保存着许多资本主义社会的传统心理;至于农民,由于他们的经济地位的关系,更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动摇不定。因此,党的任务就是要“重新教育群众,,组织和训练群众”,提高工农的教育程度,帮助他们克服旧制度遗留下来的私有者的习惯和风气。不完成这个任务,就不能去掉肮脏、贫困、斑疹伤寒和各种疾病。
列宁认为,文化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十分深刻的现象之一,它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文化去代替另一种文化,不能割断历史联系和脱离革命实践。他指出,在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和地主的、资产阶级的文化的对立和斗争。文化革命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动人民吸收人类过去创造的全部文化遗产,并且创造新的社会主义文化。
然而,以波格丹诺夫为首的“无产阶级文化派”却主张抛弃以往的一切文化,在与世隔绝的实验室里,创造所谓纯粹的、特殊的无产阶级文化。对此,列宁曾给予严厉的批判,他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认为是这样,那完全是胡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
他说,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因此,应该根据这个较长的时期来规划我们的工作,表现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始终如一的精神,必须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教育工作,扫除成年居民中的文盲,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广泛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活动,竭力加强苏维埃的学校建设和年轻一代的共产主义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民教育乃是文化革命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