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识改变命运,接受教育的真正含义,就是让自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做自己人生的舵手。这个教育不只限于学校的教育,而是终身学习,在各种途径来充实自己。
1、一是积累知识,让自己更了解世界的运作,提升思维层次,同时也可以学习特定科目,令自己有技能傍身,赖以维生。
2、二是学做人,四积阴德五读书,讲的是读圣贤之书,四书五经,都是说做人的道理,要细味、要细品,人生自然少点焦虑,道德有底线,才能为世界带来亮光。
3、三是明辨是非的能力,凡事总有量度,有些事该管不该管,什么事该想不该想,那些话该说不该说。心中要有一把尺,而不是任凭情绪说来就来,任意莽为。
教育是以前人的智慧经验,吸取的教训总结而成,点亮后人的前路,让我们少走弯路,按着本子跟随而上,人生肯定不至于太差。相反靠着小聪明以为自己举一反三,或是利己主义,天天算来算去的人,得到些利益,也是万般带不走的。
教育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拥有选择和负责的能力。
只有自律的思想才是自由的思想,只有自由的思想才有超越现实和改造现实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是一种思辨的力量。
也只有在对历史发展的思索中,与人类的反复对话中才有可能形成深刻的思想,并对历史具有超越性,才能产生真正的新思想格局与自身独立的思维体系。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确信缺失的时代,何去何从,需要充分体会生命,把危机转化为机遇,去坚守与拓展科学的求真,思辨,敬畏与不断进取之心。
心之力,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既要致力于广博深厚,又要尽心于精细微妙。为学,养德亦是如此。尽其之性同时又尽其所能,往往决定着深谋远虑又体恤入微。唯此,方能立足于往来于天地间,坦然安心地去诠释与解读世界。
教育的涵义不仅限于学校,我们的文化方方面面根植在日常生活。根源于自身环境人的需要,所有的情感和追求都是人为解答他的存在问题所作的尝试。教育提供了特定的系统,某些解答占了支配地位,某些追求和满足成为答案。
人心目中的世界图景取决于他理性的发展程度,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越发达,他的定位坐标系就越成熟而完善,越能创造和把握适合他自身的家园,成为一个自我力量和丰富品质的主动拥有者。
总结:
教育的核心目标,不是为了造就知识,而是为了造就鉴定事物的能力。是善辨真伪,善存良疑,是去思考和思辨所听闻的一切的能力。
简单来说,我们接受教育的真正含义,就是在任何时刻都有批判性思维。
对一般人来说,“相信即是不怀疑,怀疑即是不相信”。但对于受教育的我们来说,相信一件事物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已经竭尽所能地去质疑过它,并且验证过这些质疑是错误的。并且这一过程不能假借他人之手,必须自己完成。
在教育之下养成这样的习惯后,你就会容得下跟自己不同的观点,因为很多时候你都明白观点都是有漏洞的,是可以被质疑的,大家只是立场角度不同,所以说出不同的话。
人生很漫长,如果只是凭经验或者感觉就否定很多事情,会让生活充满未知的恐惧。但教育让我们有思辨能力,也就对一切更包容也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