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告植入要巧妙和慎重
一个广告案牍是否合格,取决于案牍是否可以连接用户目的和产品属性。所以,教育行业在策划抖音短视频时,广告植入要自然,不要太过生硬,最好用情节来宣传产品上风,或者只在视频结尾体现一下机构的名称和logo即可。
2、恰当定位视频
好抖音短视频需要与具体教育知识相匹配,如英语语法知识、数学公式知识等,那推广的视频就需要凸起专业性,视频中的老师要有说服力,才可以吸引学生去学习的欲望。
3、快节奏和趣味性
教育事业本来就枯燥无味,所以想要获客效果好,需要趣味性的表达,这样才能够情感共识。如培训机构学员线上上课、线上有趣互动、教师与学员父母的有趣视频、有趣的专业知识等,这样类似的视频都可以打动家长和学生的心。
这就要提及抖音的一种广告类型,信息流广告。它是一种抖音后台找到产品潜在用户后进行相关广告内容推送的广告类型。这种广告的转化率很高,因为它在用户正需要时,进入用户的推荐页,对于用户来说像是“雪中送炭”,不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同时也十分擅长对潜在用户群体的判断。
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定是甲方提出的问题,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基于自己利益最大化,而做决定的。作为甲方,对自己有利的是花100块钱,收回100+块钱。
对乙方来讲,广告位值100块钱,就争取不能低于100元卖出去。这里面就会存在博弈,甲方想要的是花最少钱,买到最好的资源,乙方想要的是,把资源用合理的价格卖出去。一个要买,一个要卖,中间的平衡点就是效果。
既然平衡点是效果,那为什么不能按CPA效果广告的计费方式来计费呢?这要从CPA的历史讲起了。
我最早接触的CPA,是12年开始,一些做应用APP的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按照几毛钱到几块钱,一个A来买用户,这个A指的是激活,即一个新增用户的价格。
这样的计费方式,简单直接,假设投放一个包到渠道A,一个月新增激活1万个,按照1块钱一个A,结算就是1万块钱。
在互联网初期,规则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这种计费方式比较普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消失,渠道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按照以往那种CPA的结算方式,就行不通了。
为什么行不通了呢?因为CPA的数据是CP(甲方)给的,那甲方说多少就是多少咯,本来实际激活是100个的话,甲方说只有20个,作为渠道也是没有办法的,这种行为在业内叫做扣量。
在渠道话语权增强,CP减弱的情况下,渠道就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杜绝扣量的行为呢?思路很简单,就是按自己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这个世界上,就是强者制定规则,弱者遵守规则,国与国之间都是如此,更何况公司之间呢。
所以,现在找渠道去买量,都是按照CPD的方式来了,指的是按照下载量来结算,这个数据是渠道给的,就可以杜绝CP扣量的情况了。
所以,从上面可以得出结论来,按照CPA结算的话,甲方会有扣量的行为,因为不信任,导致无法按照CPA的方式来收费,这是其一。
话说如果双方彼此都很信任了,是不是就可以按照CPA的方式来结算了呢?答案还是否定的,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原因了,技术原因。
CPA的结算是按照包的激活数据来结算的,比如有100个渠道去推广,就会生成100个不同渠道号的包,每个包的激活单独统计,用以区分每个渠道的数据,按照这个数据进行结算。
假设这100个渠道,只有1个包,那么如果新增了1000个激活,这是哪个渠道带来的呢?不知道,也就没有办法结算了。
抖音网红推广的问题就在这里了。举个例子,假设抖音网红推广的是一个教育类APP,名字是“大叔我爱你”,抖音网红发出去视频后,播放量惊人,形成了小热点。
看过视频的用户都想去下载“大叔我爱你”,这个时候,会发现那些看过视频,形成转化的用户,四散开来。
有的去苹果商店下载“大叔我爱你”,有的去应用宝下载,有的去小米商店下载,有的在自己手机里不知名的应用市场里面下载“大叔我爱你”,那通过这个视频,带来的激活数是多少呢?
以目前的技术来看,是不可能统计到的,也就无从按照CPA的数据来结算了。
所以,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信任的角度,抖音网红推广产品按照CPA的方式来结算,都是行不通的,于是就形成了这种按条收费,相当于是包断的方式,不论效果如何,统统一口价。
1.足疗按摩2.洗浴中心3.汗蒸温泉
4.鲜花diy 5.spa美体6美发美甲
7.赛马溜冰8.水上乐园9.攀岩射击
10.户外游玩11.儿童运动12.综合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