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23

    主演:邓超  孙俪  许魏洲  段博文  蔡宜达  丁冠森  孙浠伦  阿如那  吴京  梁超  俞灏明  白玉  王西  谭希和  石凉  封柏  李晓强  张懿曼  李李子  代乐乐  李茂  弦子  张典哲  马豪泽  马安则  冯国强  申雪  赵宏博  赵雪儿  张小婉  管乐  张振雷  米勒  王博文   

    导演:邓超  俞白眉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我们的一天

    • HD国语

      千龙爪

    • HD

      师之海誓

    • 正片

      洛杉矶大暴乱 1992

    • 正片

      黄蜂蜇

    • 正片

      信心保证

    • 正片

      弟弟

    • 更新HD

      耶路撒冷的房子

     剧照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1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2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3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4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5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6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16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17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18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19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影片讲述在男乒被“欧洲列强”碾压的 90年代初,留洋教练戴敏佳请缨回国,带领新兵老将在天津向“列强”发起反击,拯救男乒的故事。男乒的寂寞无敌,在那传奇一夜奏响序曲。

     长篇影评

     1 ) 中国乒乓的前世今生

    海报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这个片名取得好,因为中国乒乓的概念很大,历史跨度很久,而电影取材的正是90年代中国男乒处于低谷的那个时段。虽然电影中角色的名字都是虚构的,但我们很容易找到其原型:戴敏佳的原型就是带领中国男乓走出低谷重新夺回斯韦思林杯的重要人物蔡振华。而片中的男乒五虎就是出战1995年天津世乒赛的马文革、王涛、丁松、刘国梁和孔令辉。作为国球的乒乓,在大众的认知中一直都是常胜将军,编剧、导演能把目光投放于此,可见其在选材上眼光独到。

    在影视创作中,体育题材是最不好拍的一种,其专业性就已经令一些导演望而却步了。印象中,中国的体育电影有谢晋的《女篮5号》,以及陈可辛的《夺冠》等。篮球、排球,我们都拍了,但作为国民度最高,最能牵动所有国人神经的乒乓球却一直无人敢碰,可见邓超、俞白眉的野心不小,胆子也挺大。

    从小我就知道,中国最厉害的运动项目就是乒乓球,一直处于领先不败的地位,甚至有的时候,冠亚季军都是五星红旗飘扬在上空,中国几乎垄断了整个乒乓赛事。这么重要的乒乓球,想拍成电影,难度很大。拍好了没事,拍不好肯定会被骂得狗血淋头。幸好,这次邓超和俞白眉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做到了这一点,137分钟的电影,不仅把故事讲清楚了,几个赛事的紧张感、节奏性把握得也很到位,人物之间的戏剧张力也有,起承转合比较流畅,没什么掉链子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从几方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邓超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1、人物

    戴敏佳的原型是蔡振华。蔡振华的特点是头发一直梳得光亮亮的,对自己的形象很在意,这一点电影中邓超表现得也很好,虽然两人长得不是很像,但是能做到形似兼神似,可见邓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电影始于蔡振华在意大利期间,当时他在那里执教,带领意大利队进入了世界前几名,因此被意大利人民称为“乒乓教父”,他是唯一一个被印在瑞典邮票上的中国体育运动员。但是当中国队总教练许绍发叫他回来时,他丝毫没有犹豫,放弃了国外优渥的条件和薪资回到祖国,并住在简陋的宿舍里。回来的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带领中国队获胜,那这种荣誉和成就感是在意大利不可能获得的。

    戴敏佳的原型是蔡振华

    当时中国乒乓队的打法落后于欧洲,连设备都不如欧洲先进——无论是训练场馆,还是捕捉动作的回放监视器,都没有。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蔡振华,也就是电影中的戴敏佳通过自己独特的排兵布阵法,将几个之前不被看好的队员编入国家队,用当时的话说,就是一群虾兵蟹将。蔡振华的伟大之处,除了会用人外,还有对当时僵化的体育制度的改革。他第一个大刀阔斧地把“竞争机制”引入国家队,成绩好的得到重视,成绩不好的逐级下放。他曾经破格从省队把小将孔令辉、刘国梁提拔到国家队,即电影中那两个最年轻小伙子的原型。

    原型是孔令辉和刘国梁

    再来说说传说中的“乒乓五将”,现在有些人已经成了传奇,有的人也成为了乒乓队的主教练。

    许魏洲饰演的白民和,其原型是马文革,而马文革也参与了电影的拍摄,字幕中多次出现他的名字。许魏洲在片中的造型也十分贴合原型,完全认不出是他,角色塑造上已经成功了一半。电影抓住白民和的肩伤做文章,从戴敏佳担心他的伤开始,到他刻意隐瞒伤病,到带伤上阵,白民和是中国乒乓队的主力,擅长横版弧圈结合快攻。如果没有他的话,中国乒乓很难拿到冠军。

    原型是马文革

    龚枫的原型是丁松,上海人,性格很奇怪,常以自我为中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他是一个很厉害的削球手,有“乒乓球”魔术师的称号,是蔡振华特地找来对付瑞典队员卡尔松的。为了这个秘密武器,好几年都不让龚枫出战,直到把他培养成一个可攻可守的绝世高手。就像武林奇才一样,外界只知道龚枫擅长削球,但不知道他还有别的绝招。

    原型是丁松

    黄昭的原型是王涛。王涛是个左撇子,有点胖。演员段博文为此增肥30斤,让人敬佩。王涛的著名战绩是在天津世乒赛上打败了瑞典名将佩尔松,一雪中国乒乓屈辱史。之前,中国乒乓队屡战屡败,都是败在了瑞典人手里。真的没想到,瑞典这个民族居然诞生了那么多会打乒乓的人。乒乓球不是瑞典人发明的,也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是英国人发明的,但是英国乒乓球早就没落了,反而是中国人,把小球推向世界,而瑞典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有些运动员甚至打了一辈子乒乓球,和中国几代乒乓球员都打过,这种竞技精神,也值得敬佩!

    原型是王涛

    片中两个最年轻的队员,从青年队一路走来的冠军,其原型是刘国梁和孔令辉。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他们俩是比较熟悉的。1995年天津世乒赛上,年仅19岁的小将刘国梁击败了瓦尔德内尔和萨姆索诺夫,其实力不可小觑。

    但是除了这些原型外,最让我唏嘘的反而是因为一次错误离开国家队回老家开饭店的陈文,不知道他的原型是谁,如果有的话,我想对他说,无论你现在是不是在打乒乓,你都是值得尊敬的。就像在片中,他哭着对着电视机说“我也赢了,我也赢了”。那一刻,荣誉属于所有爱乒乓的人。

    陈文可能是虚构的

    2、比赛的紧张感

    电影中有三场比赛.第一场是韩国世乒赛;第二场是哥德堡世乒赛得了亚军;第三场就是主场天津世乒赛拿到冠军。这三场比赛选得很有意义,真正扣了主题“绝地反击”。当戴敏佳夸下海口两年夺回斯韦思林杯的时候,我们以为奇迹会上演,没想到在哥德堡依然输给了老对手瑞典人,这种挫败感也带给了在场的所有观众。直到两年以后的天津世乒赛,最亲近的人都不敢再看比分,生怕又一次希望落空,结果众望所归,夺得冠军,这个冠军来得太不容易了。

    在这三场比赛中,导演用了慢镜头、快切等视听手段来营造紧张的氛围感,还有现场的解说,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瑞典球员

    3、年代感细节加分

    电影描述的是90年代的环境,所以无论是意大利还是中国、韩国、哥德堡,都在细节上做足了功课。包括电影的色调,也极具年代气息。特别是中国本土的部分,人物的衣着、发型,家里的布置,乒乓训练球馆,都能找到90年代的影子,让我们也重回到那个美好的、充满希望的年代。

    最后,我认为最有意思的几个点,一个是乒乓球赛制的变化,我们现在所看的乒乓球赛,都是11个球一局,而当年,是21分制,所以在片中看到两个对手都打到22分了还难分胜负的时候,有点懵,回来查资料才发现,2001年9月1日,乒乓球21分制改为11分制了,据说以后可能会改到5分制。

    还有就是中国乒乓球拍的胶水问题。为什么中国的胶水屡次遭到国际诟病?这几年也存在,总是有一些人认为中国人乒乓球打的好,是在球拍上做了手脚,所以国际乒联的规则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可是无论他们怎么改,都无法阻止中国人在乒乓球上的一路高歌,说我们胶水有问题,我们就把胶水问题解决,然后把对手打得哑口无言。

    中国乒乓是值得尊敬和骄傲的,中国乒乓也不是从始至终都战无不胜的,我们也有过低迷有过彷徨,但是正因为几代乒乓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才把乒乓球这种小球玩得出神入化,变成了我们的国球。

    中国乒乓精神激励的不光是一代代的运动员,同时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然而就像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一样“如果赢总那么容易,那赢还有什么意义”,感谢《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段曾经的乒乓传奇往事,也希望这部电影能激励到那些正处于低谷的人——看,现在在世界乒坛称霸的大魔王们,也曾有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但只要你还有一颗想要赢的心,那你也能捧起那座属于你的奖杯。

     2 ) 没有短板,笑泪参半的惊喜类型片

    观后不得不感慨,果然无论二次元还是三次元,关于青春和赛场的故事永远是最好看的。进电影院本就想图个轻松愉快,于是选了《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没想到是个跌宕起伏、激动人心的热血燃片。

    在此之前一直以为中国乒乓自始至终是全世界绝对的王者,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曾经的中国男乒在当年还有过这么一段在低谷中挣扎的时期。想想也是,有句话叫——“体育是和平年代的战争”。对比当时的瑞典运动员,人家有更强壮的高大体格、更先进的技术设备、更充足的资金投入,甚至连国际规则都更偏爱他们,同场竞技,失利在所难免。而我们,只有心中的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和“玩儿命练”。如片中戴教练所说,我们的国家队员每天六点十分起床,六点半开始投入训练,瑞典人在悠闲地吃早餐时,我们在练;瑞典人在轻松地喝下午茶时,我们在练;瑞典人去度假去滑雪去享受生活,我们都在练。他们如果练了一千次,那我们一定会练到一万次。

    可能因为自己小时候也是田径选手吧,看到训练的部分差点跟着哭出来。上世纪职业选手们的运动生涯有多么艰辛和痛苦,影片中描述得很真实。那时的运动员还不是“体育明星”,即使是非常优秀的运动员也很难拥有如今的商业价值。一个家庭但凡有别的选择都不会让小孩去搞体育,就因为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并且根本看不清前途的荆棘之路。

    顺便一说刚好最近在补《blue lock》(足球动画),片中最初传递的“职业比赛说到底只是一门生意,世界一流的选手就是要踩在倒下的队友身上登顶”这个观点,属实震撼三观。对比之下,如果说“自我主义至上”的理念是运动作品中的“邪道”,那么《中国乒乓》必须是王道中的王道——队员们在汗水和泪水中共同成长;主角经受精神和肉体上的多重考验;团结一致互相扶持的训练;写做“敌人”读成“朋友”的强大对手;和充满速度感和跃动感的比赛画面,很好的平衡了【友情·努力·劲敌·牺牲·胜利】这五边形。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牺牲”这一片段。片中的陈文做为男乒队里弧圈第二人,明明自己也一样是天才,也一样在全国范围内出类拔萃,却一直是团队“秘密武器”龚枫的陪练,极少上场比赛。所以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没有什么大家手拉着手齐头并进,第一名的位置永远只有一个。陈文就是千千万万名日夜辛苦训练,却最终没能收获至高的荣誉,也没能得到万众瞩目的运动员们的一个缩影。他们同样为团队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始终默默无名。“只要乒乓整盘棋能盘活,哪颗子都不重要”这句话的背后,又有多少冠军垫脚石在怅然若失。看到他离开球队那一瞬间,我的心中满是怅然。他热爱的,他为之献上了全部青春的,可能从此与他无关了。

    多年后已经成为烧烤店老板的陈文边忙活生意边在电视上看到曾经的队友赢得比赛,忍不住当着家人和客人的面失声痛哭,大喊:“我也赢了!”然而除了妻子并没有人能理解他。所谓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事例平时听上去那么的假大空,但在陈文这几个镜头里却如此真切,如此悲壮。电影表达得有血有肉又相当细腻,周围人都在悄悄抹眼泪。

    片中饱含戏剧冲突的情节还有很多。有关平衡事业与家庭,有关承担责任和处理同事关系,有关队友之间的竞争与矛盾,还有一点点恋爱的小插曲……总之全程没有低潮,节奏急缓有度。并且,因为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所以看的时候玩一下现实角色连连看也超级有意思。我对乒乓宇宙了解得不算多,基本上只知道最知名的几位选手,但也能一眼看出来刘国梁、孔令辉谁是谁。如果之前就了解这段历史,知道原型的故事,我想观影体验肯定还能再上一层。

    真心推荐去看看《中国乒乓》,去看看那时的豪情壮志和飒爽英姿,感受一把热血沸腾的感觉,给自己今年的工作生活鼓鼓劲。

     3 ) 为什么他敢在大年初三上!他凭什么不敢!(尬住了,他撤档了)

    首先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他敢在大年初三上,前两天的口碑已经发酵出来了,满江红领跑敢和流浪地球打,他大年初一上已经是炮灰了,他还敢挑在大年初三。

    但是我看完之后,我觉得,他凭什么不敢呢!

    好不好看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用心是绝对所有人都能看的出来的,这已经是主创最大的诚意了。

    中间的很多细节还有镜头语言,说几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

    1.孙俪看到邓超拿出发的奖金之后,她直接关门,然后放到抽屉里面,就这种小心还有藏富,这就是中国人的习惯。很真实。

    2.最后决赛的时候,我真的很感动,他的镜头是怎么带入到那个决赛场的,他是一个小孩子拿着乒乓球拍,跑过那个走廊,然后进入到主赛场,中间那个小孩还对着另外一个小孩略略略了一下,就是小孩子很淘气啊,很真实。

    那个拿着乒乓球拍穿着校服的小孩,他就是未来。代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鼓励。

    3.孙俪没有去主赛场,她只是站外面问别人。她不敢看。我真的觉得你稍微偷一点懒,流水线的电影,那孙俪就是老老实实做的观众席喊加油了。

    4.那个乒乓球滑过红旗中间那颗星啊。😭

    5.中间那个慢镜头配置解说的球赛,处理的很到位。

    6.最后的转场,他的结束,他在影片的高潮前就埋了一个伏笔,他到底说了什么?结尾拿他的话来做旁白,画面是无数被打烂了的拍子,训练的日常,就是这个电影在最后就直接告诉你,不是冠军,而是拿冠军的这一条路。这当然是所有体育片的主题,但他这样处理就很好。

    7.最后是拿什么结尾?拿那个没有有上场的年轻人,他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8.他并没有忘记刻画那个所谓的垫脚石。虽然我不理解,为什么两个人打架要开除他。但就像他说的,有些人他就是没有冠军的命运。但他们也值得被歌颂啊,他们在卖烧烤,那又怎么样?电影里还是要记得他啊。

    所以我真的觉得这是就是主创团队最大的诚意了,那既然自己已经做到最好了,大年初三又怎么样,什么时候上场不是上场呢。比赛的结果重要吗?这一路已经走的很好了。那么一切才刚刚开始。

     4 ) 《中国乒乓》的好,几乎完全是此类题材本身的刻板所反衬出来

    《中国乒乓》比想象中要好不少,但问题是,所谓的好,几乎完全是因为此类题材本身的刻板所反衬出来的,就好比之前的《夺冠》,让人印象最深的台词无非是“我郎平从来不装”,但《中国乒乓》中是有点缀的幽默在。但这种几乎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的喜剧点,想来并不是本片编导自身的功劳,而是因为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不能多加。如果任由邓超“人来疯”一样的发挥,即使把人名与事件全都改了,影片本身也可能会是场灾难。我一向认为,喜剧的本质是厌倦,而这厌倦并不特指对于人生,或人际关系……而是所有一切无法创新,停滞不前的东西。《中》中的喜剧点谈不上什么创新,只是因为限制与反衬,于是成就了某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可贵”,而邓超此番归根结底也只能说是正常发挥……想来他除非遇到极大的人生挫折,或者奇迹般的顿悟,不然,像他这样的电影人,对于喜剧,甚至正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认知,都是不太可能再有精进的,而这种奇迹的发生,其几率可能跟彗星碎片在某一特定时刻,撞碎地球上某一特定乒乓球,一样大。

     5 ) 最不能忍的是,本片对于体育励志片创作规律的背离!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原本是春节档的片子,结果在大年初二上了之后,又临时撤档改到了2月17日上映,毒舌君看完之后感觉,唉,该咋说呢?

    这么说吧,如果你连那部80年代老女排相关人等的名字都不能提、明显遭遇严重删改、剧情水到不能行的《夺冠》,都能看得津津有味的话,那么看这部《中国乒乓》也绝对没问题啊,绝对会感觉更好看啊!

    本片剧情和角色都比《夺冠》更加丰富、精彩、多元,对比赛场面的呈现也比《夺冠》做得更有看头,笑点和煽情也比《夺冠》做得更好。这么说吧,《中国乒乓》跟《夺冠》比,各方面的娱乐水准可谓是全方位超越的。

    但是,毒舌君要开始说但是,把《中国乒乓》单拎出来评价的话,整体水准也就那么回事,没太多值得夸奖之处。

    剧情无非是事儿赶事儿、事儿堆事儿,缺乏一条足够清晰的主线,只是把各种噱头化的情节凑到一起罢了,许多笑点和煽情戏的设置也很牵强,比赛场面的精彩感和张力也严重欠缺,不是靠镜头和剪辑来展现比赛的紧张精彩,而是靠比赛解说的画外音来加戏,还有极力营造的那种“老外都针对我们”的氛围来给观众疯狂打鸡血,也让人感觉没眼看啊没眼看!

    最让毒舌君不能忍的,还是影片对于体育励志片创作规律的背离,对于一部体育励志片来说,从失败到成功都会经历几番起伏波折,往往是一次惨败之后,经过精神层面或者技战术层面的磨砺与提升,最终不可思议地战胜强敌,将整部影片推向酣畅淋漓的高潮。

    但《中国乒乓》有啥呢?兵败哥德堡之后,剧情仅仅过了10分钟,就快进到了下一届的“天津世界杯”,也就是说,从大败到大胜之间的起承转合只用了10分钟,请问,这符合体育励志片的创作规律吗?对得起片名中“绝地反击”四个字吗?

    这10分钟里有总结兵败哥德堡的经验教训吗?有从精神或者技战术层面提升球员水平从而实现“绝地反击”的剧情吗?都没有吧,只是围绕邓超扮演的戴教练堆砌了一些杂七杂八的情节,什么邓超被调查人员刁难了,邓超被吴京扮演的前任教练开导了,邓超被记者围攻了,倪教练打了记者为邓超和球队出气了,还有球员们投票继续支持邓超和教练组了,然后就是天津世乒赛的辉煌胜利了。

    所以在影片创作者看来,球队从大败到大胜,只跟邓超这个教练有关,跟球员们都没啥关系是吧?大家来说说,影片这么胡拍,说得过去吗?符合体育励志片的创作规律吗?

    《中国乒乓》到底是好片还是烂片,只要大家在观影过程中多多投入自己的分析和思考,而不是被影片带着走的话,相信是不难得出答案的,呵呵!

     6 ) 一九九五·中国乒乓的人物志

    八十年代末,兵败汉城。九五年,崛起天津。

    因热血而有感,想记录一下他们的真实模样:

    一.戴敏佳(原型:蔡振华)

    场边指导的蔡振华

    瑞典邮政局发行了第三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纪念邮票,一枚为蔡振华

    蔡振华入职总工会后的首次专访,载于《乒乓上海》,链接//mp.weixin.qq.com/s/pUNgwcWF0pEggdv0xSPk2Q

    二. 双打冠军黄昭(原型:王涛)

    王涛

    王涛的人物故事,载于《乒乓世界》,链接://mp.weixin.qq.com/s/Ss_ZY7ebAi3SIlIU_35KCg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里黄昭的家境似乎非常好。我去查证了一下,在乒乓网找到一篇文章,链接://www.pingpangwang.com/thread-437818-1-1.html

    王涛父亲王世俊先生是原全总文工团的乐队队长,国家一级演奏家、作曲家。母亲何玉芳,曾是该团的副团长,国家一级歌唱家。可以说,王涛兄弟3人生长在一个音乐之家。比王涛大9岁的哥哥王晋,从小跟着父亲学拉小提琴,琴技早已超过父亲,名字被收进《世界名人录》,现定居澳大利亚。

    三. 三朝元老白民和(原型:马文革)

    马文革

    马文革之后去欧洲俱乐部地球,依旧是乒乓球坛长青树。

    已经到了不惑的年龄,但是马文革在欧洲俱乐部男单排名中始终位列三甲,2006年和2007年都是波尔第一他第二,即使与正在上升期的波尔交锋,马文革也不落下风。对此,马文革的解释是,这要感谢在国内打下的良好功底,“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是全世界最好的,我能够打到现在就是最好的证明。欧洲选手都是大刀阔斧的类型,而我的技术相对于他们更加细腻、扎实,与他们交锋还是有优势的,如果换成亚洲球员,这种优势就几乎不存在了,毕竟我的年龄已高,打技术细腻的年轻人没有优势可言。” 来源:百度百科

    四. 秘密武器 龚枫(原型:丁松)

    帅帅的丁松

    丁松的人物故事,载于《乒乓世界》,链接://mp.weixin.qq.com/s/-qQHOKJDIzj4zz3DvVLnRA

    关于丁松的文章还挺多的,可以参考百度百科最末尾的参考资料去检索。一共21篇文章,从职业生涯到个人性格都有涉及。丁松现在是上海交大体育系的副教授。

    我其实很感兴趣丁松家庭,这也是电影一直有在强调的事情。家庭影响了丁松的性格,也给了丁松不屈不挠的品质和想赢的执念。可以参考搜狐新闻的一篇文章,链接://www.sohu.com/a/628978842_121433859

    四. 乒坛双子星:董帅和侯卓翔(原型:孔令辉和刘国梁)

    这二位太有名了,我就放一点年轻时候的照片。

    孔令辉

    刘国梁

    关于刘国梁和孔令辉的文章和介绍也非常丰富,大家随便检索一下都有很多。我推荐一篇比较冷门的文章,讲一些关于刘国梁和孔令辉的小事,话题不是很足,但还是挺有意思的,载于微乒乓,链接://mp.weixin.qq.com/s/F72U20lDGaO8u328WmAbrA

    何谓时代,就是那些骄子们曾经交相辉映过的岁月。

     7 ) 戏里戏外有趣而悲情的的互文

    确实是邓超和俞白眉历史最佳。

    平心而论,是一部还值得一看的体育电影。体育电影要见事见人,《中国乒乓》把事儿说明白了,人也说了个七七八八,在体育电影的维度是及格了。

    但如果跳出来说,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人物刻画有问题,群像模糊,拿体育比赛的情绪点做电影最后的情绪点,几个主要人物的故事线都没实质完成;过度着墨于比赛本身,对于社会环境、各方博弈、民众声音都浮皮潦草带过,导致电影分明处于那样一个有很多话题可讨论的历史年代,却自我阉割了。

    还有一个显然的优点:虽是主旋律,却并未周旋于鸡汤、口号、煽情,尽管仍然有那么几句类似的台词在,但是对人之努力的描写,却始终大于浪里淘沙的残酷体制。这其实是基本要求,这是电影区别于宣传之所在,但现在反而成为优点了。

    更远来说,这部电影在电影外遭遇的那些事情:更名、删改、调角色名和配音、调整档期、紧急下映、小范围点映、票房危机。恰恰正与电影中:明明拿了亚军,却被视为打了败仗;明明全国第二,却被当做垫脚石;明明苦练多年,却因为被敌人研究了而雪藏。戏里戏外形成了有趣而悲情的的互文。

     短评

    乒乓不是一直都能赢,邓超俞白眉也不是一直就差。真诚、用心是所有观众都能看出来的。如果少些限制,应该还能强一点,“越来越好”和“坚持”值得鼓励。

    4分钟前
    • 不脱袜子同学
    • 推荐

    剧本工整的像打印机

    9分钟前
    • 王富贵
    • 还行

    合格的春节档体育励志电影,带着一股邓超特有的得瑟劲儿,整了几个长镜头,但是比赛本身拍得乏善可陈。我们的电影人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体育并不只有民族主义这一种玩法。

    12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没有邓超和俞白眉的自恋,这次真的不错了。至少是拍了一部不鸡汤,不喊口号的电影

    13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他们都很棒…那时候他们不用天天登录学习强国攒积分,也不用积极转发评论各种宣传稿,也不用写周总结,也不用每天开早会,也不用学习各种报告精神写体会,也不用每周迎检…

    17分钟前
    • 超超闹闹
    • 还行

    邓超俞白眉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一部作品,之前的片子甚至都不配和这部相比。虽说整体是主旋律式跌宕起伏,如题“绝地反击”,但感情刻画的比同题材前作更细腻些。语言上抛弃了以往邓俞的无聊恶趣味观感舒服多了。摄影角度来说最喜欢哥德堡失败后以主教练为角度看身边一切,压力直接透过屏幕冲进我大脑了。适合合家欢,看完想打乒乓球。

    20分钟前
    • 无名花生
    • 推荐

    哪怕能够说出这个片子的一百个不足,群像塑造僵硬,高潮段落太平,剪辑点也很奇怪,但这次确实是讨厌不起来。主要是,片中有一句台词“干事的人就是会被不干事的人骂,这就是干事的人的命”(大意),如何解读这句台词决定了该如何看待这部片子,甚至影片背后遇到的那些波折,退出国庆延档春节什么的,其实都在这句台词上得到了验证。从这点来看就觉得,哪怕它是个主旋律,但还是能感受到创作者的一点劲劲的“反”的意识,挺不容易的。当然了,不会有人为了一句台词而拍一部电影,而回到电影本身,那些问题也是难以忽视的。个人认为,真要拍主旋律表忠心的话,还是放过体育运动题材吧,放到现阶段的市场来看,只能是吃力不讨好。整体的话,观感的确是邓俞组合最舒服的一部了,两星半。

    22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结局没有悬念的故事却拍得有笑有泪,体育题材电影实在是不容易了,春节档简直是全面追赶好莱坞成果大展示!

    27分钟前
    • 嘟呜噜
    • 推荐

    复古体育题材,剧本扎实,人物利落,节奏干脆,拍得还挺燃。弧圈、削球、推挡、提拉这些术语配合一场场顶尖高手对决甩出来,颇有各大江湖门派光明顶比武的架势。我们这代记事起中国乒乓俨然已成独孤求败,还真不熟悉那些狼狈的绝地时刻,剧情走向“无敌是多么寂寞”的爽感顿时拉满。

    30分钟前
    • 东门捷径小V
    • 推荐

    胶水粘不上乒乓球拍的脸面,垫脚石爬不上四方水泥球台。孩子在复杂的语言环境里学不会说话,许下了豪言必须用铁腕带兵。最可怕的人是活在自己世界的人,敢逼停开往机场的客车,也能甘当秘密武器训练。赢的是六点十分的闹钟,是一万次的折返跑,是苦功也是勤奋,播撒的是无数孩子眼中对运动希望的种子。

    3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邓超导演最佳,这绝对是在夸超哥的进步,但也全靠前辈衬托。超哥还是更适合拍中国足球,好歹吐槽也有国足挡着在。

    33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过年在家实在太无聊一个人把我们这第一场的中国乒乓看了东京奥运后不再做大赛党开始追竞技体育后虽然不是胖球粉但整部影片还是挺有感触的最开始的为了避免国乒的过于强大不断改规则的不公,到后面终于拿到天津世乒冠军的热血看哭了好几个地方 竞技体育,开心是瞬间的,但走下领奖台,又重新开始

    36分钟前
    • 芋泥泡芙
    • 推荐

    作为乒乓球爱好者,必须说邓超这回扬眉吐气了,可能是最好的一部导演作品。三场大赛,还原了真实赛场,国乒五虎势如破竹,比女排燃一点。当然为了最后上映有很多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以及不乏一些狗血情节,但正如“飒”一样,这就是绝地反击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

    37分钟前
    • 2666
    • 推荐

    邓超俞白眉这次是真行,把自己喜欢的体育片拍的是真好,看得我热血沸腾!

    38分钟前
    • 塞纳河moment
    • 推荐

    进步了,从一星到两星的进步,俞白眉和邓超不会年夜饭也在一起吃的吧,这片儿唯一的路人缘还是邓超在春晚上刷出来的。

    40分钟前
    • 凯文·史派东
    • 较差

    「只要整盘棋能活,死哪个子儿都无所谓。」「干事的人,被不干事的骂,这就是干事的人的命。」

    41分钟前
    • null
    • 推荐

    邓超俞白眉组合迄今为止最佳作品,二人在体育题材相对难拍的条件下,仍然拍出了一部挺“飒”的电影。尤其是邓超,这次自导自演是下了真功夫了,电影一气呵成,节奏和情感的编排都很“飒”,表演上也贡献出自己最近几年最好的一次发挥。而几位年轻演员虽然外形上并没有和功勋老将十分相似,但从神情形体上都还不错地完成了任务,尤其是许魏洲,看完都没有认出他演的是谁,颇令人印象深刻。相信电影一定可以“逆风翻盘”。

    43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孙俪演的很好,那一段反击质疑的台词,感觉就是真实情绪。

    45分钟前
    • 通叔
    • 推荐

    千万不要因为邓超+俞白眉就劝退,真的好看,他俩也算是熬出来了。这片子故事讲的很好,也没有过分煽情,节奏佳,所有演员表演高分,比赛镜头尤为惊艳,摄影牛逼。在春节档几部片子里绝对可以拿高分。

    49分钟前
    • 吃瓜专业户
    • 力荐

    PPT做得很好,下次不要再做了。比《中国女排》好那么一点点,至少剧组是懂中国人的情绪G点和环境。但我最不能忍受的是一帮不懂体育比赛的人拍体育电影,比赛拍的一塌糊涂,最关键的决胜时刻好像急着下班走字幕一样结束。但凡有《灌篮高手》一半会拍比赛,绝对能成春节档黑马。

    52分钟前
    • Bryan·Mai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