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美国2022

    主演:莱斯特·赫特,玛丽亚·巴尔蒂罗莫,Peter Jennings,切斯利·舒伦伯格,理查德·恩格尔,Peter A. DeFazio,唐纳德·特朗普,赵小兰,Ted Cruz,Andy Pasztor,Zipporah Kuria,Dennis Muilenburg,John Cox,Michael Stumo,Richard Blumenthal,Rick Ludtke 

    导演:罗瑞·肯尼迪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1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2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3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4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5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6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16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17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18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19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在《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这部令人不寒而栗的纪录片中,曾获奥斯卡提名的电影人罗瑞·肯尼迪揭露了企业对问题的漠视和贪婪如何导致两架波音 737MAX 飞机在短短五个月内相继失事。在航空专家、新闻记者、前波音职员、美国国会和受害者家属的主导下,这部电影揭开了一家曾经备受推崇的公司背后一味削减成本和掩人耳目的文化。《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痛斥来自华尔街的败坏影响,并指出美国企业所秉承的理念的危险之处——有时这甚至事关人命。本片由罗瑞·肯尼迪执导和制作,马克·贝利制作和联合编剧,布莱恩·格拉泽和朗·霍华德监制。

     长篇影评

     1 ) 资本的利与弊

    这是一部有良心的纪录片,十分真实地记录了两起波音飞机所造成的坠机事件,在调查的过程当中,始终是有两股力量在互相角遂,一个是代表资本的大公司的力量,一个是代表广大民众的力量,两股力量互相焦灼,互相争斗,迫使政府做出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一面。 大公司资本尽力追求利润的天性,使得波音公司为了节省油料,改进了发动机,同时增加了智能驾驶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导致了意外的发生。资本追逐利润是其天性,这会带来高效率的发展,也会发生泯灭人性的残醒现实,作为一个现代的社会治理体系,应当,尽力鼓励资本给社会带来的高效发展,同时也要有制度和法律能够抑制资本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在发生侵权现实的情况下,又能及时地纠正和补偿。

     2 ) 不存在的因果报应

    在这个节点看了这样一部纪录片,无疑是唏嘘的。Netflix在二月份上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也一定万万想不到,短短一个月后就在中国发生如此的悲剧。

    对我这样一个门外汉来说,这部片子可以算是深入浅出。从两起事故说起,巨大的悲恸引申出来的深刻反思和查证。事故的起因,MCAS程序的由来,波音的历史和“堕落”,以及沉醉在金钱中的杀戮。

    当然,篇幅有限,很多细节也并没有一一展开。可是从我一个外行的角度,能透过这部片子略微了解其中之缘由,已经觉得很值得了。

    看片的时候一直想到去年大为震撼的“成瘾剂量”。我想,资本都是一样的。在巨大的金钱诱惑下,早已彻底抛弃了所谓良知。这些道德甚至法律在利益面前简直不值一提。正如成瘾剂量中的家族即使破产也并没有“卖出任何一艘游艇”,波音的高管也是同样拿着高额补偿离职身退。在这么多生命面前,什么报应,什么惩罚,都是不存在的。大概,被限制在这一些条条框框下面的,也只有普通人罢了。

    以后坐飞机,我会看一下机型。也许是这部片子给我带来的最大变化。

     3 ) 在资本面前,人只是一种用以谋利的资源

    一落千丈这个译名起的很好,一方面是飞机发生事故,从高空一落千丈;一方面是波音背弃安全第一的信条,让波音的形象一落千丈。

    波音的事故简单来说,是因为波音被收购后,走上了资本化致富的道路——他们在华尔街能赚到比卖产品更多的钱。所以为了更好的收益,波音对内裁撤了一批管控质量和安全的员工,以提高生产效率;对外,波音则向航空公司掩盖了新产品可能的安全隐患,以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

    这其中的安全隐患主要在于三个方面。首先,为了让产品尽快上线,波音公司选择改造已经上市半个世纪的旧机型,使之适配新引擎,而不是设计一款本身就可以更安全地容纳新引擎的机型。

    其次,旧机型与新引擎之间的补丁被称为MCAS系统,但MCAS系统存在重要的设计缺陷。MCAS系统在启动的情况下,会快速下压机鼻,具备直接影响飞行安全的能力。但如此重要的MCAS系统却只有单一的感应器,这就意味着感应器的单点故障就会导致严重的飞行事故。

    最后,为了让新上线的产品获得可观的销量,波音公司向航空公司隐瞒了这一重要的需要学习才会使用的系统——将新加入MCAS系统掩饰成是飞行员已熟知的速度配平功能,并宣称现役飞行员均可直接飞行新款机型,无需特殊训练。

    MCAS系统极其重要却不为人知,这之间的矛盾直接导致了两起空难。有一个与之非常相似的故事是19年的美剧切尔诺贝利。在剧中,事故发生的发生的原因也可以概括成类似的三点。

    第一,当晚值班的人员为了尽快完成被要求的完成的测试,他们在不合适的时候强行运行核反应堆,导致核反应堆的功率迅速飙升。

    第二,他们以为核反应堆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暂停机制,但是不知道这一机制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会直接导致核反应堆爆炸。这一设计缺陷的原因主要是出于节约资金的考虑。

    第三,当晚值班的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他们对可能的结果一无所知。

    我认为这两件事情的相似性在于,在不理想的情境下,无知的人被安排去操作了一款致命的系统。我一直都觉得结构性无解的悲剧非常迷人,波音的悲剧透露着资本嗜血的本性,而切尔诺贝利的悲剧在剧中是政府的谎言。

    这样的悲剧一直都社会中重复着,政府撒谎,资本嗜血,无知的百姓为此付出了性命的代价。

     4 ) 金钱不是原罪,贪婪才是

    因为MU5375事件把这部纪录片找出来看,看完让我瞠目结舌,但推荐所有人观看。一家大型跨国企业和它的监管机构竟然能如此利益至上,继而罔顾产品质量安全、罔顾他们一直标榜的”社会责任“,甚至罔顾人命。难以置信。

    看完对美国政府唯一的赞美是:感谢这部电影可以被拍出来并让大家看到,虽然最应该感谢的是拍摄团队。

    拍摄团队非常用心,采访了他们能够触及的利益相关者(飞行员、飞行专家、飞行员联合协会、参与调查的官员、波音公司前雇员、遇难者家属、一直深度参与调查的记者等),即使波音不愿意就一些敏感话题接受采访,但他们也给出了书面回复。也剪辑了一些聆讯及新闻画面进影片,总的来说是信息量比较足且让人信服的纪录片。

    影片也没有像很多灾难/事故纪录片一样停留在挖掘遇难者们背后的故事,或者仅仅浅层陈述调查结果和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是不断带着观众去挖掘深层及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飞机会坠落?因为飞机单一传感器失灵,引发MCAS系统启动,不断压低机头,从而争夺飞行员对飞机的控制权。

    -为什么MCAS系统这么重要,飞行员竟然毫不知情?因为波音说737MAX是在737系列上的更新,对外宣称没有重大变动,甚至无需飞行员上模拟机培训,也极大缩短了FAA审批的时间。

    -为什么波音要隐瞒MCAS系统这一极其重大更新?因为他们不想因为要培训飞行员而付出更高成本,也影响飞机销量。

    -为什么波音要制造MCAS系统?因为他们要在737老机型上改装更高燃油效率的引擎,这种引擎体积更大,安装后可能导致飞机攻角过大,所以要安装MCAS系统来自动平衡。

    -为什么波音要在1969年就推出的737系列上改装更高燃油效率的引擎,而不是重新推出全新机型?因为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在2010年推出320neo后迅速赢得市场。波音不愿意花七八年时间去设计并推出一款新机型。

    -为什么波音高层知道设计的权限,却还是对质量和安全熟视无睹?因为他们需要MAX畅销带来的经济利益(股价的上涨)。

    说到底还是资本市场对企业决策层的影响,我们学财务管理的第一课就是——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对于上市企业来说,股票市值基本上就代表了股东的价值。波音曾经的工程师们说,1997年波音与麦道合并后,麦道的管理层变成了合并后公司的管理层,波音的风格就变了。他们更追逐华尔街的看法,一味追求利润和股价,不再那么重视“质量”和“安全”,好像他们“是一家洗衣机公司”,而不是承载着无数人生命安全的客机巨头。不考虑质量的降本增效、追求速度,听起来好像很熟悉?是不是也很像我们所说的内卷?

    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本身并没有错,就好像金钱并不是原罪一样,但资本家肆无忌惮的贪婪就是错。波音一直都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从开始设计737 MAX的2013年开始。可他们依旧在第一次狮航事故后,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己的飞机绝对安全,把责任往狮航,甚至往飞行员身上引导。更别提2020年,FAA宣布MAX可以复飞后,波音公司再次开始大张旗鼓宣传这款飞机的安全性。

    这家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成了天大的笑话。

    纪录片不是编写故事,并没有一个好结局。事故调查的最后,波音被美国司法部门起诉,赔付了25亿美元,并因此免于刑事责任。可就在判决不久前,事故发生时时任波音公司CEO的丹尼斯·米伦伯格在董事会的压力下辞职,获得了6200万美元的股票及赔偿金。一位应当承担过错的高管,除了辞职没有承担任何责任,还获得了高达300多条生命赔偿金40分之一的物质补偿。

    影片中有几个细节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是在2019年737 MAX第二次埃航的空难发生后第二天,中国是第一个宣布停飞该机型的国家,而特朗普是在多个国家陆续宣布停飞该机型的三天后才宣布禁飞。更鲜明的对比是,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在第一次狮航空难发生后,已经做过一次技术测试实验(TARAM),实验早已证明737MAX的设计故障可能导致飞行生涯中约15次的坠落,即每两年可能发生一次重大事故。但FAA并没有选择禁飞。公正严格监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后美国也对航空安全相关法律做了相应的修改。

    其次是埃航的遇难乘客、一位美国女孩儿的父亲几次接受采访时说的话。他说遇难者家属们在每次聆讯时都会带遇难家人的照片,但波音公司反对说他们带了抗议牌。他严厉地回答,“这不是抗议牌,是我们心爱的家人。”他说波音CEO尼斯·米伦伯格在庭上接受质询时都没有正眼看过他们,仅在参议员布鲁门萨尔请各位家属起身并举起自己遇难家人的照片时,才转头看向他们。他说听说尼斯·米伦伯格对着摄像机道歉了,但从来没对家属们道歉。

    最后用某位被采访对象说的话结尾吧:波音公司是拥有历史底蕴及良好信誉的大企业,但也需要被质疑,我们都需要保持怀疑的态度。All of us should be skeptical.

     5 ) 人命与资本的对抗

    今天下午看了《一落千丈 波音大调查》,算是半部纪录片吧,整部电影是有导向的。

    讲述的是波音公司为了竞争市场,升级了737机型,推出了更大更省,让航空公司更有利润空间的波音737MAX,因为设计的改变,波音公司加入了MCAS系统,这个系统会通过传感器的数据以及其他一些操作而被激活,激活后会强制使机头压头,原意是为了飞机在头重尾轻的时候,头仰太高而恢复飞机平衡。而在错误的数据下,会使飞机在平飞的状态下依然被压头,最后俯冲而下。困难的是,狮航失事前,波音甚至没有告知飞行员有这么一个系统,以致于狮航的飞行员在出事时甚至无法自救,且安全系统的权限高于人手操作。

    而电影的后半部分提到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资本的影响,使波音从安全、质量至上走向了利润至上,人事管理和文化氛围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发生了后续的事情。

    整部电影的剧情,节奏都安排得很好,看完后会让大家认为错的都是波音公司,淡化了USA 官方对于设备的监察。有时候想想,哪怕是航空公司和机长,执飞新的飞机,关于飞机的资料来源也是厂家,而如果厂家提供的资料是不完全的,那将是很可怕的事情。而且航空公司和机长也许并没有那样的义务,去解构一台飞机,去那么彻底的了解它。而且是在厂家表示没有大改动的情况下。这个时候,也许更需要上面的监督了。

    如同《资本论》那句话:“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应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无法想象当时的飞行员是多么的绝望,想起了以前看的《萨利机长》,还记得那个所有空乘在喊Heads down, Stay down的场景。当飞机失事的时候,空乘们也许是最想大家一起活下去的人,只是狮航和埃航最后还是没成功。

    其实看这部的原因是因为3月的东航空难事件,而最终的原因,等官方公布吧。

    只是有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人祸,却没能避免,这比自然灾难更让人觉得难受和生气。终究认为,人命比别的一些东西重要。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黑白的解忧杂货铺

     6 ) Are the profit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human life?

    当Boeing和麦道合并后员工陈述“她们把造飞机当作造洗衣机和洗碗机一样。”当Boeing总裁不得不转头看向站起的受难者家属拿着亲属照片时有没有一刻为“让Boeing成为一家财务驱动型公司,将本聚焦于安全的传统向金钱低头。”而愧疚,那些照片里的人也曾经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愧疚想来也是没有,Up there in the executive offices,they were watching the stock price and calculating their bonuses,Total disregard of what happened.在第一起事故发生时发言仍是以稳定股票价格为目的,明知其原因却不加改正,依旧将矛头指向飞行员,即使知道原因却也想时间拖延,扬言飞机的安全性,只为了stock prices,performance.

    Boeing’s mission statement is “people working together as a global enterprise for aerospace industry leadership”当管理层全然以逐利为目的时,曾经最引以为傲的safety早已驱之脑后,就像空洞的广告标语。

    最后关于企业文化转变:合并之前的Boeing以安全著称,员工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凝聚力认同感强,与管理层协调一致。与麦道公司合并后:centralization 的管理模式,管理层以利润投资回报率为纲,削减人工,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收入为目标,忽视生产部门对于安全性能的考量,“It’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hat they had built up,It was there greed.”他们的行为正在一点点消耗最初的信任,并以“隐瞒事实”作为公司的企业文化,逐渐显露资本的贪婪本性。较于之前不禁让人唏嘘。

    Some of mistakes that Boeing made were irreparable.The people who died and their families and their friends.and the lives that ended in tragedy.those can never be repaired.How many times have you heard companies say,We’re committed to excellence,We’re committed to our customers.But no matter how big the company is and how sophisticated and what a fantastic past it had,which is all true for Boeing,we should be skeptical,All of us should be skeptical.以上波音员工原话,想必感触更深。

    看完感触一言以蔽之应该是:企业关注profit,的同时更应把social responsibility置于关键地位。更何况飞机它不是洗衣机更不是洗碗机呢?它承载了几百个生命与家庭。

    印象深刻富有讽刺意味的弹幕:懂了,原来Boeing董事从来不坐Boeing飞机。

    希望每一架飞机都能平安落地,每个亲人都能接到飞机抵达后的电话,目的地机场能与殷切等待的家人一个大大拥抱。

     短评

    这么长时间累积的剧毒公司文化,不是换个ceo赔个25亿可以短期改善的。看完这纪录片,波音产的飞机真是不敢坐了,以后订机票还真得看看飞机是哪家公司的。

    4分钟前
    • concrete_sea
    • 力荐

    程序会从飞行员的手里夺取飞机控制权……10秒内没有做出反应就要直面死亡……预估还会有15架飞机坠毁也不停飞……这是拿别人的生命进行的豪赌……资本市场太疯狂了……

    6分钟前
    • tian小小蕊
    • 推荐

    今天的新闻让我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一瞬间那些鲜活的人顿时变成新闻里的数字,变成数据时代媒介平台上的字节。虽然是旁观者但也无法不心碎。在最后的定性报告出来之前,也许每一种猜测都是对当事人的不公。作为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我看的全程都在被distract,企业管理的漏洞,资本运作的腐朽,现代社会发展对人和公司的异化,这些宏大的叙述在坠落的飞机面前并不能更引起我的思考。我突然觉得自己也并不是很关心人类很关心世界。我无法停止想象那些坠落前鲜活的个体和他们各自的网络,是如何被这一场坠落击穿。那是些就此爆裂了的破碎。

    11分钟前
    • Feridaws。
    • 力荐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提起来看,完全沉浸其中。从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公司,转变成提出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公司。用隐瞒和谎言让利益凌驾于安全之上。停飞两年的737max还可以复飞,可是这些惨痛的代价永远不能够弥补。顺便等待这次黑匣子的结果。

    15分钟前
    • 2的N次方
    • 推荐

    Lion Air机师的遗孀说,难道赚钱比人命更重要吗?肯定会有无数金融骄子们告诉她of course.

    18分钟前
    • Rocinante
    • 力荐

    别看造的是飞机,骨子里和某酸菜一样,能扣则扣,能省则省,死鸭子嘴硬拒不认错,只有联合抵制才能让他们肉痛

    20分钟前
    • 沧海贻珠
    • 推荐

    N記應該上架多一些這類良心紀錄片,而不是充斥即食味的那些。一「篇」不俗的專題報道,若果以五至六集篇幅來交代,應該會更為有力。

    23分钟前
    • 過客
    • 推荐

    在一部iphone4里修改了bug再强行装个ios15.4的结果

    28分钟前
    • 盧穎Chrissie
    • 力荐

    我给十颗星!!!看完觉得脊背发凉,大众的尾气门也是因为换了领导班子,变成了追逐利益的资本机器,它的Passat会出问题也许根本不仅仅是在于上海大众,而是从狼堡那栋大楼里就坏了烂了腐败了。资本本就不该参与经营,这是制造业的底线! 新闻说这周埃塞俄比亚才恢复737 Max的飞行,国内是去年12月批准复飞,最近波音的股价才从2020年3月全世界都lockdown造成的不景气恢复过来,明天礼拜一希望它大跌,狠狠打华尔街那帮吃人不吐骨头的狼们一个嘴巴子,这次波音估计完犊子了。

    31分钟前
    • 白展胖
    • 力荐

    “It was corrupted by the pressure from the Wall Street. Plain and simple.” 最后五分钟终于说出了我从第一分钟就想说的话。资本下,人命如何衡量。那些逝者的照片,不是抗议,是被人爱着的人啊。

    34分钟前
    • Herring
    • 力荐

    很好看的一部纪录片!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 everything‘s definitely no problem at all. 人命关天,波音的离谱操作: 事故后首先自欺,而后欺人,并首先质疑pilots的专业能力。完全忽视FAA的documents中pilots retraining advice以及 10 seconds应有的reaction time(even though this is ridiculous)。事故前不告知Loin Air MCAS的存在,以及完全ignore Lion Air的询问是否需要retraining并嘲讽Lion Air 要求波音为飞行员提供模拟机训练的要求。故事最后逼辞董事会代言傀儡时任 CEO Dennis Muilenburg,随赔62M美金安置费。

    39分钟前
    • 源源源源源er.
    • 力荐

    最讽刺的就是疫情前出的事故,现在疫情在很多地方已结束这飞机居然又重新回到市场了…………瑟瑟发抖啊………煽情戏份过多,片子质量本身不咋地,但是题材赢了,我反正以后订机票肯定看机型了………

    42分钟前
    • 螺蛳粉兔
    • 推荐

    非常荒诞的一幕:波音总裁在听证会现场面对高举遗照的罹难者家属,没有鞠躬没有道歉,竟然只是坐着看向他们…资本家的眼中没有破碎的几百个家庭,只有股票市场的涨跌。

    44分钟前
    • 曾海绵🌈
    • 推荐

    关于波音737 Max两起空难的调查报告。我还记得当时两起空难之后,有波音在南卡的前职员说:因为知道他们如何质检,我这辈子都不会搭波音的飞机。曾经是「品质」代名词的波音走到现在,不论从决策运营还是技术执行,简直就是美国从盛到衰的缩影。

    46分钟前
    • 冬天
    • 推荐

    波音的离谱操作: 1) Lion Air事故前不告知MCAS的存在及其对飞行的影响 2) Lion Air事故发生后,全力lobby不要ground飞机3)两次事故发生后最先质疑飞行员的专业能力 4)嘲讽Lion Air要求波音为飞行员提供模拟机训练的要求5)逼辞时任CEO Dennis Muilenburg,随赔62M美金安置费。 Max刚出来订单不断股价暴涨,波音在华尔街商业战上取得的短暂胜利,随后换来的是两次事故346人丧生。 希望每个人都有良知, 敢于质疑,不畏发声。

    48分钟前
    • Julie.R
    • 力荐

    并非对这起悲剧事件最好的回应与探索,也未见归纳更多新鲜的观点;尤其前后两半段「情感」-「真相」的明显分隔,很难真正厘清作者的出发点到底在哪边。但在这之外,它所切入的是个更具资讯性与值得深思的的角度- -忙于取悦华尔街,却疏于质量上“报忧”的企业文化改变;不断成长的贪婪与野心,却是对生命的罔顾。悲剧是否究竟能在这里停止,我们无从得知;波音的坠落,也是“资本神话”的坠落。

    51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卧了个大槽原来波音和麦道的合并,最终是麦道管理层上位,那 737 Max 不出设计问题才是见鬼;麦道的 DC 和 MD 是空中浩劫常客,更是被弹幕戏称为 Daily Crash 和 May-Day,事故也是飞机原因的比例更大;而且从事件如何收场不难推测,还会出新事故,波音公司掏钱付罚款和赔偿,高管则免于被刑事起诉,甚至 bonus 都不带受影响的;建议避开出厂年份较新的波音飞机

    53分钟前
    • ushuz
    • 力荐

    从18年10月的Lion Air Crash到五个月后Ethiopian Airlines坠毁两起空难切入,到介绍Boeing利益至上的理念调整,最后归结于在资本侵蚀下管理层的贪婪与投机心理。内容受体量所限难以顾及深广度,好在条理清晰,如今 737 Max重回市场,本纪录片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56分钟前
    • 阿基米德
    • 推荐

    解释得很清晰明了。还是马克思那句话,“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59分钟前
    • mOco
    • 推荐

    唉,看到八十年代波音的工作环境还是挺感动的,最后所有人也都逃不过缓慢被资本主义蚕食、异化成机器,维权家属的身影太令人心碎了。至于为什么波音和麦道合并之后居然让麦道的人做高管我是永远不能理解……DailyCrash还不够吗

    1小时前
    • 海王星黎明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