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永安镇故事集

    永安镇故事集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21

    主演:杨子姗,黄米依,刘洋,康春雷,梁鸣,杨瑾,王佳佳,杨平道,宋川,翟义祥,耿军,黄旭峰,罗康,王从双,崔楠,周梦,吴中天 

    导演:魏书钧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清白的复仇

    • 正片

      如歌少年

    • 抢先版

      特技狂人

    • HD国语

      猎毒风云

    • HD中字

      人吓人

    • HD

      都市煞星

    • HD

      谢瑶环传奇之西天胜境

    • HD中字

      南征北战

     剧照

    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1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2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3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4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5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6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16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17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18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19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电影《永安镇故事集》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叙述了一个剧组入住拍摄地,给这个原本宁静的小镇带来一丝波澜,然而波澜过后,一切又重归宁静的故事。影片分为三个章节——独自等待、看上去很美、冥王星时刻,小镇和剧组串联起三个章节的故事和其中的人物——与小镇格格不入的饭店老板娘、回不去故乡的女明星、陷入创作分歧的导演与编剧……因为剧组的到来,每一个置身这座小镇的人心中都荡起一丝涟漪,但涟漪终会散去,一切也终将重归平静。

     长篇影评

     1 ) 静止的悲剧——编剧矫情,导演傻逼

    导演觉得编剧矫情 编剧觉得导演傻逼 一部描述导演和编剧吵架、在开机前临时换剧本的故事 而更奇葩的是,这情节大半部分都是真的。 《永安镇故事集》的编剧春雷,在豆瓣叙述了幕后原委: 写了6年的剧本,资金剧组全准备好了,但是和导演魏书钧始终没有磨合好,所以迟迟没有定稿 当然,现实中两个人没有打架,只是接受了现实:不拍了,跟制片人摊牌了 决定不拍了之后,两个人反而有了灵感: 干脆把编剧和导演吵架这事,拍成电影,并且就由编剧来演编剧 于是10天之内又写了一个新的故事—— 也就是入围戛纳、现在上映的作品《永安镇故事集》 然后两个月内,换演员,拍摄,完成。 挺有意思。 那么还是跟大家解读一下这部作品 剧组进永安镇拍摄,引发了3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35岁的饭店老板娘,刚生完孩子一年,还在哺乳期 看见剧组来拍电影,十分热情,忙上忙下,就想能不能混上去,露个脸 恰好,剧组原本的女主角大明星,没档期, 导演等人就安排这位素人老板娘试戏, 一开始是当模特,后来是会说本地方言,对当地情况熟门熟路 一路奔着当演员去的 老板娘本人生的美丽,和当地格格不入,早就想等一个机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换一种生活 这一下,开心的是连奶孩子都顾不上了 当然,不出意外的,在最关键的时刻,大明星女主角来了,所有人全都围过去, 包括之前对老板娘有点意思的剧组人员也顾不上舔老板娘了, 甚至连老板娘自己都不由自主的围上去了,虽然她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最终,上一分钟还在梦想拍电影的老板娘,下一分钟就变回了采风素材,在剧组和女主角面前,表演杀鱼,以供表演参考。 第二个故事,恰是前面这位大牌女主明星 明星回到家乡永安镇,趁着拍戏想找回童年的生活, 但没想到,所有的老同学,都不单纯 安排她给景区出台,剪彩,搞蜡像馆,陪商人谈生意,甚至还要陪酒 女明星心理落差很大,本想叙旧,没想到被人拉去作践 回到酒店,恰好酒店的服务员也是自己同学,女明星热情呼唤,对方却说:您还有什么需要我服务的吗 就类似中年闰土给鲁迅跪下,喊,老爷 女明星最终去找青梅竹马的初恋男友,没想到青梅竹马,也变成了庸俗的中年人 女明星最终独自在酒店里,感受空虚孤存。 前两个故事,互为表里。 老板娘想当女明星,想离开小镇一湖死水一般的生活 女明星想返璞归真,想在故乡寻回旧日的天真和情怀 然后就是,两人都失败了 因为客观现实不允许老板娘变成女明星,也不允许女明星享受普通人的生活 现实社会就是一成不变的无趣 再说深点,老板娘是一个实在界的人,被困于生活之内 女明星是一个符号界的人,被困于自身所代表的符号 老板娘希望自己能获取一些符号意义,来改变自己的渺小无助,平庸人生 女明星恰恰相反,被困于符号之内,所有人看见她,只能看见她代表的名、利、权、色 而没有人,会看见她这个人本身,她本身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最后,她在车窗上画了一只流泪的眼睛 这太可怕了,所以我(非常不好意思的一个18线博主)有时候也会想尽可能做自己,而不是让自己变成一个立场,一个符号,甚至有人向我索取符号价值的时候,我会直接沉默 不是我不想讨好读者,而是我更想做自己 但有一说一,第二个故事我觉得有点假 现实里哪还有这么纯的大牌女明星啊 有吗?也许有吧 但最起码不会在饭局上被人那么作践还脱不了身 成名20年,像个刚出道的 第三个故事,导演和编剧 导演和编剧的主要矛盾,大概3个 1. 编剧眼里,现实里的人都是静止的,生活是静止的悲剧,所有人都是契科夫式的小人物 很显然,这个编剧是一个喜欢听后摇的INFP文艺逼 导演恰恰相反,他需要人物有行动,有戏剧化,有冲突,有效果(否则我拍什么啊?) 导演是一个喜欢嘻哈说唱,自大自负,满嘴高谈阔论,深知观众喜好的世俗主义者,比喻一下就是ESTP再加一点点ENTJ,有一点点巴尔扎克那味 所以, 导演觉得编剧矫情 编剧觉得导演傻逼 (顺便说下,我挺赞成编剧对嘻哈的评价,不过我也听不了后摇。 我一听后摇就抑郁,一抑郁就想死,就想自杀,听不起,不听后摇好几年,心态越来越健康,等我活够了再听吧。) 2. 编剧想表达自己的矫情,导演觉得编剧写的不是剧本,而是在布道 也就是说,太文艺,太讲道理,太苦逼,太真实,等等 并且,这是编剧的主观视角认为,世界是悲剧 但导演认为,世界是娱乐啊,艺术是为人服务的,你得有腔调,能唬人,同时又够娱乐,能起涟漪,能让观众感受到生活,消遣 说白了,就是善于享受,也善于装逼,人类就是你哄我,我捧你,让所有人都享受 当然,消遣之后,还是该怎么样,依然怎么样 3. 编剧最终妥协了,融入了导演所谓的感受,抛开了自己的理想主义,放弃了用电影说教,试图唤醒大众的想法 但是剧本缝缝补补,已经没眼看,烂了 两个人大吵一架,互相脱裤子表示自己不要脸,甚至差点打起来 脱裤子这段挺有意思,毕竟艺术就是遮羞布,这下彻底不再形而上了 最终,两个人都妥协了,投资到位了,女明星,流量炸子鸡,都到位了 所以,吵完之后,两个人硬着头皮,还是开机了 这个现实,依然一成不变 评价一下这部电影,魏书钧的两部作品都有同一个特点,就是后劲小。 和当初看完《野马分鬃》一样,看的时候觉得很带劲,似乎捅破了窗户纸,终于有人打开天窗说亮话了,但看完之后才慢慢觉察,啥也没有讲。热情指数随着时间而冷静下来。 刚看完觉得5星,走出电影院4星,回家坐下来喝杯水,3星半吧 《永安镇故事集》也一样,今天刚公映,看的时候觉得终于有人在讨论这些有意思的话题了,但看完之后仔细回味一下,台词很灵,技术不差,但留不下太多有深度的思考。 我仔细想了想,这位导演喜欢用自黑的形式,在一个看似严肃的话题内,采用一种很轻的方法的去表达,所以感觉突破了,实际上态度大于内容。 当然,在国产片里,这已经很突出了,还是鼓励为主,总比没得看要强一万倍。

     2 ) “永安镇什么也不会发生”,生活也是如此

    好久没见过这么有特色的文艺片了,说它文艺,但是片子本身其实看起来不费劲,至少不跟某些文艺电影爱留白一样,光让人去猜它留了点啥。说回正题,这次的影评不想写的太死板,因为这片子和我感觉一样,都是在生活。

    影片分为三个片段式故事,分别是《独自等待》《看上去很美》以及《冥王星时刻》。导演三次入围戛纳,处女作《野马分鬓》反响就不赖,看得出这次他功底更深厚了,技术与灵性皆有提升。

    编剧在豆瓣文章里说自己这本实实在在打磨了六年,电影上来一开始,嚯这放荡不羁的发型,半死不活的社畜样,我立马就信了。不为别的,我身边的人也长这样,把这称之为电影的“生活”也不为过。

    第一个故事里的小顾是个刚产崽一年的新手妈妈,帮着家里的饭店打下手的同时还在哺乳期要照顾婴儿,自己的丈夫每天夜班,可以说是个隐身男人。剧组来到永安镇选中了她们家的小饭店,组员每天在饭店里吃饭侃大山的时候,小顾就在一旁发呆。

    我本以为这姑娘没什么故事,直到小顾夜里给孩子喂奶涨奶涨的生疼,做个长指甲被婆婆骂不能干活,把“我生完孩子之后就没弄过了”这话挂在嘴边。我才看出这个小镇姑娘的生活,结婚生崽之后不知不觉间和过去少女时候的自己告别,可看到大明星簇拥和拍摄电影的时候又忍不住向往,但最后她愣愣的依旧在砍鱼头,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第二个故事里的陈晨是个在外头混过看惯了人情冷暖的女明星,本来想回乡找点淳朴质气洗涤一下被污染的心灵,没成想回来就被县里当官的老同学利用,跟园里的大熊猫一样被围观,赶鸭子上架一样的被阿谀奉承。最后陈晨跟初恋吃了碗面,去初恋家里做客看到初恋的妻子被生活荼毒的急躁冒进的样子,还是回到了自己该呆的地方。

    第三个故事承包了这部电影最大的笑点,导演和编剧因为理念不合争论这剧本到底怎么拍,二人可以说是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聊完了以后还得互相折磨。编剧不想改这写了六年的本子,导演不认同编剧这六年了还没想明白的破观点,二人从能拍到拍不了再到能拍,也就隔了一天,所以最后,永安镇的这部电影开拍喽。

    影片的制作班底讲出来也很像笑话,您能看到的出镜的演员,特别是有关剧组的,除了俩女演员以外,清一色都是被拐来的导演。魏导坦言之前没想拐这么多同行,但是拐了俩以后没收住手,这就导致片子里出镜的人里面,就连给组里开车的司机,他都是个导演!

    我看的时候感觉特像看电影花絮,因为影片节奏自然的仿佛我本人也在片场,我说到底啥时候到正片呢。这就得夸夸这部电影难得的松弛感了。这片子是很少见的没有镜头感的片子,好像就算是电影不开录,真有这么个人物,那这人不按台本八成也会和片子里的人说一样的话。这就太神奇了,“剧中剧”的结构不少见,但能把“剧中剧”拍成不像在拍剧的模样,魏导可能是独一份。

    如果要把《永安镇故事集》比做文学的话,我觉得它很像散文诗,不太正经的那种,虽然有三个段但每段又不太一样的散文诗。三个故事的视角选的很好,从小顾到陈晨,再到导演和编剧,我们在不知不觉间,一步步向在永安镇拍的这部未知的电影靠近,但其实全程我们都未曾知晓这个要拍的电影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只能从几个故事的只言片语中听出这是个有四段落的文艺片,老板娘要从小镇离开。我看片子的时候就在想俩人争辩为什么的时候怎么不去问问身边现成的例子小顾。可能艺术创作看不起真实的生活吧,这或许也是魏导讽刺的一环。

    能有这么真实的“生活感”,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魏导真的做到了“从实际出发”。剧中那个每天拿着台机器拍剧组纪录片的,真是个纪录片导演,演员杨子珊的确是小镇出身,而剧中的编剧,也是影片真实的编剧,原本的剧本也是真的写了六年。就像编剧说的那样“在永安镇什么都不会发生”。生活里的每个人好像都活在剧外的永安镇里,做着和剧中差不多的事情,既是在拍电影,又是在讨生活。

    联想一下如果自己身在三、四线城市乃至小县城里,没有太多机遇,也没有太多惊喜,生活就像湖面滴下了一滴水珠,好像在湖里泛起了点点涟漪,但短暂过后仍会趋于平静。生活就像是这样,味淡如白水,冷暖皆自知。我国生活在城镇里的九亿多人口里,有几成在一线城市呢。所以我不担心这平淡而没有什么戏剧效果的片子无人问津。因为魏导拍的是十成的生活。

    影片的笑料大多来自于一些小梗和反叛精神。倒也对得起宣发那句“你没看过这么搞笑的文艺片”,有一说一,这些梗是有点门槛的,比如“金敏喜” “马拉多纳死了” “这是咱们最接近电影的时刻” 需要有一些影视积累才能get到魏导的笑点。《冥王星时刻》里,导演和编剧在开机前一天爆发了全剧最激烈的争吵,一个体面的带着大金链子,一个被剧本折磨的有些潦草,两个人一起脱下羞耻的底裤。可是争吵过后俩人坐到一起垂头丧气,第二天电影照常开机。或许我们观众能记得的,只有被狗尿浸泡过的剧本了。

    看这部片子时我确实笑的的轻松愉快,但是看完回去的路上又忍不住想这部片子表达了什么?第一个和第二个女性故事,好像和第三个故事之间的内核有些遥远。有人说这就是魏导最妙的女性主义,被忽视的女性和被重视的女性各有各的不满。也有人说这就是导演要给你拍的那电影,小顾是没走出去的老板娘,而陈晨是走出去赚的盆满钵满,衣锦还乡的老板娘。

    后面俩人讨论的,老板娘到底是为了钱出走,还是为了梦想,这不重要。我却觉得这两个故事算不上多么高贵的女性主义,片中导演要的“梦想”和编剧对老板娘的麻木人设背道而驰。我理解的小顾不会像老板娘一样有勇气走出去,老板娘大概也不会像陈晨一样衣锦还乡再回来看看人心薄凉。这可能就是解构主义的魅力吧,因为解构,所以这些东西可以相互串起,也可以各自分离。

    这部片子也并非没有缺点,魏导的讽刺贯穿始终,看到最后的确给了我一些“爹味”的冒犯,但剧中的编剧比我受到的冒犯多得多。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内核“永安镇什么也不会发生”的时候,我是有些呆愣的,我会思考说如果什么都不会发生那为什么要去拍一部电影呢?可是看完结尾后我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在这些没有戏剧性的生活里,本就充满了戏剧,而我们活在永安镇,就像无数人生活的缩影一般,没有波澜的日子,人们习惯于此,就像生活总在原地踏步一样。

    每天面对一样的课业和工作,吃差不多的饭,做差不多的事,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时间长河中相对静止的小人物,像是河底的石子一样,感受着时间流动,但我们其实是留在原地的。

    《永安镇故事集》在我这里值得一看,虽然很多人说它不至于花一部电影票钱,但最起码它能让你舒舒服服笑个123分钟,并且被片尾的“背跨背背跨”洗脑结束。有兴趣去搜搜了导演的rap,最后没听下去,对不起了我导,我也混滚圈~

     3 ) The Sound of One Hand Clapping

    “电影业是唯一能让你站到前头向自己鼓掌的行业。”
    ——威尔·罗杰斯

    1

    平遥,电影宫,小城之春影厅,《永安镇故事集》首映场。电影低徊至中段,女明星从昔日恋人的三口之家不欢而散,陷入到物是人非的悲伤与沉默。夜幕与温度遽降的一面车窗上,她抬起手指头,就着凝结的水汽,像孩提时的你、我、他:

    一划、一弯、一点。

    女明星拖着她的背影,出画而去。电影,睁开了一只眼睛。

    那湿漉漉的目眸,透过彼城的是夜灯火,洞穿了无言过往,与主人公对视,也投向银幕下的观众。

    《爱丽丝梦游仙境》有一只柴郡猫,常冲着爱丽丝微笑,然后消失,神隐,但它的“笑”,凭留在空中,仍然在那儿。《永安镇故事集》拨开生活的掌手,拽去遮罩的面纱,这一幕,就像消失的猫,留下了一滴泪。

    不知何故,也不晓得谁带头。场内当即,响起了鼓掌声。自然,似乎是为导演处理技巧而击鸣,就电影所传达的情绪而叫好,然而,心底有个低沉喑痖的声音,质问着我:无异于情景喜剧的罐头掌声,是我在当下时所需要的吗

    不是的。

    影展电影院的我们,渴望和他人、跟电影,融为一体。《永安镇故事集》在那一时刻,也成功传达了编剧的嘀咕嘟哝,他跟自己较劲,跟周围人倾诉起来主题主旨,一板一眼。这一幕,举重若轻,无声胜有声。可是,那响起来的掌声——我在那时那刻,根本不会想到要去鼓掌。

    那时候,一名观众可以是被现实生活侮辱的杨瑾,是内心遭受岁月之爪抓耙的杨子珊,是凄冷萧索春寒料峭的小城畸零人,唯独不该是一个想大叫“导演你牛叉”的亢奋观众(抱歉,两年过去,至今我仍怀疑是片方的鼓动操作)。在电影情绪下,一个人怎么可以抽离得如此利落,还报以满堂彩的掌声——这是我看完《永安镇故事集》还在回想的事情——我随散场观众一道,回到了现实生活。

    我听到掌声,但不理解,就如同我无法想象,会有人在“马拉多纳死了”时,鼓起掌来。眼眸垂泪那一刻,杨子珊的内心,有些东西也在死去——只是没有以手机推送和新闻口播的形式。

    你不是别人,你也不用成为别人。

    2

    圣奥古斯丁说:
    清空一切,以便得以满足
    学习不去爱,以便学习去爱
    转过头去,以便你能再转头
    所有能够容纳承受的事物,都是赤裸而空虚的

    《永安镇故事集》是一部讲拍摄电影的电影,它把镜头对准了原本藏身幕后的导演,还有当起演员的各路导演。影片分为《独自等待》、《看上去很美》、《冥王星时刻》,三部更多流传在影迷间的小众口碑文艺片。严格来说,除了仿似章明入山采风勘景的剧组小队,《永安镇故事集》只是用电影片名,作为简单的互文。其实无需强调梁鸣现在身份是个导演,他可以只是一名演员——正如他原本就是。

    三段故事,有想要摆脱生活死水现状的小媳妇,饭馆的老板娘;想要回到故乡却不能的女明星,她选择离开小城,以演艺营生,起念于她不想成为黄脸堂客;想要拍摄电影却剧本难产,停留于纸上谈兵,黄狗撒尿,相拥互舔的导演和编剧。

    参与拍摄,跟过不少大小摄制组的朋友,一再语重心长:《永安镇故事集》貌似状况不断的状况,在大陆电影的拍摄现场,实在不要太多。那何止是不专业,简直是一堆不可能,听任本能、冲动、拍脑袋和急就章,最后还真盼到成品,或者熬到了可能的那一步,无异中头彩。像2020年平遥拿下大奖的《妈妈和七天的时间》,就有一部跟组侧拍(即making of)的纪录片《山间风疾》,它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纪录片形式的《永安镇故事集》。

    生活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明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电影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永安镇故事集》通过三重奏、多声部的交响形式,以假乱真的拆挡手法,在平静湖面上,制造了涌动的扰流。当小媳妇僭越生活与戏剧的那条线,演员明星出现了。当女明星试图读取过去生活的副本,她被宣告为不受欢迎。当一切筹备即将泡汤,剧本彻底推翻重来之际,电影的拍摄,竟然开始了。

    奶与蜜,苍蝇对糟糠。片中散落如此多的电影元素,算是近些年片中片形式作品的集大成。

    手拿小机器,聊骚小媳妇,想加微信耍一哈喇子的纪录片侧拍导演,是杨平道。对于平遥现场的观众,《永安镇故事集》此时流淌或垂涎的眼色,就是前年影展盲盒放映影片《裂流》的涓滴。

    酒局饭桌上,刘总的“安红,我想你”,来自张艺谋《有话好好说》名场面。电影青年口头禅的画幅四比三,彩色,现代气息十足的东湖新城,来自侯孝贤《风柜来的人》。

    还有劝酒祝词的“为了华语电影”,一个渐行渐远,早已撕裂破碎的名词。当下时,华语电影是被杯葛,疏远和冷落,暂时雪藏的名词概念。它已经无法运行于资本运作的拍摄层面,而停留在影评人和学者研究的纸上陈词,很快要回到它被提出之前的年代,被丢回电影史的废纸堆。再说句不负责的话,真为了华语电影——只有重回地下,一禁到底。

    3

    第一段故事,剧组进驻小城,出入小店。小媳妇的涨奶,小婴儿的啼哭,公婆无休止任意时的使唤催促。即便偶有沉默,电影依然弥漫着不安烦躁,任凭没有爆发的对抗情绪,以日常的小隐患,播撒着生活的大危机。

    第二段故事,处处是尴尬。不合时宜,不可理喻。杨子珊扮演的陈晨,将要饰演十年老去后,小媳妇变成老板娘的那么一个角色。离开家园许久的明星,她多少知道,无法重回过去光景,却还是没有办法避免,在昔日的地头,蜡像般被抬起,按住,风光又落魄,公开处刑架上台。《永安镇故事集》通过她两位老同学,制造了双重障眼法,令主流生活大潮拍打下的市侩与寒酸,互打照面,看得个面面相觑。

    第三段故事,继续剧本阶段,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编剧怪现状,无休止的推倒重来。嘻哈抖擞的导演,带入了魏书钧借得《野马分鬃》的一股春风小得意,我跟你谈文学,你跟我扯商业,鸡同鸭讲,好评三千。不知为何,我对于创作者需要脱裤子,主动上演《让子弹飞》剖腹取凉粉的血酬明志,抱有退避不忍之心,相信有的观众,也未免想看。我并不排斥赤条条的裸体,可是,我不想看老男人团身卷起烂T,扯下裤腰带,扒拉裤子(这举动似乎让一些人直观地联想到了smart-ass),就差扬起内裤,像《少林足球》那样套头上,宣告我们在拍一部认输的电影——无论他是粗着脖子灌下了红星二锅头,还是继续熬制电影理想迷魂汤,我都不想看到这过程,听他们在那叫嚷:要不要再来段夏威夷土风舞,还是来个疯马脱衣舞。

    换言之,《永安镇故事集》的久淤编剧,嘚瑟导演,当红女星,all in制片,都是先入为主,需要先跨过一道电影青年的门槛。即便不说它是一种面向影展趣味的私人定制电影,可在三段拼贴过程,不难看出主创最想呛声发言的,是在电影制作的哪一环。他们想要发现生活,却还是强行总结,概念先行。熟悉幕后故事的朋友又说,这电影,其实已经比没拍出来的,在电影中流产的那个四段故事影片要好了。可是,我们如何去评判并没看到的东西呢。第二段没去点破的人物过去,正是冬景阴翳中,匿身此间的小城少女与乡下青年,他们都曾有负笈上京的一腔热血心愿。还有第三段的马拉多纳,当现实照进梦想,我们已经不想去分辨电影到底在把玩巧计,还是真情流露。插入一阕熟悉的世纪歌声,心有戚戚焉。此处不该有掌声,毕竟足球或电影,我们就是知道。

    阿多尼斯说:
    我不选择上帝,也不选魔鬼,
    两者都是墙,
    都会将我的双眼蒙上。

    生活蒙上电影的眼睛,别让生活也蒙上你的眼睛。

    首发于 西部影谈(xibuyingtan)

     4 ) 一个无处容身的自我就掉落下来

    这几天应该会有很多《永安镇故事集》的文字,我想大家都会为最后一个段落的强烈戏谑嘲讽而狂欢,那我就讲讲前两个段落吧。

    其实我更喜欢前两个片段,有一种与最后的癫狂截然相反的沉静。

    沉静,敏感,细腻,惆怅。

    尤其来自一个年轻男子的镜头,就更难得。这是一种没有情色与荷尔蒙的目光,像一位兄弟,为自己的一个姐妹,感到的淡淡哀伤,并且知道自己帮不上什么忙。

    这两个段落恰成对照,命运的镜像:一个想走出去但走不出去,一个想回来却回不来。

    一个没有人注意她,在乎她,一个却是太多的注意了,而在这个新旧交替从而利益横生的年代,一个有名的女人有如雁过拔毛,每个与她相熟有亲的人都想从她身上拔下一根来。

    “时间像两张何其相似的书页,一旦闭合,一个无处容身的自我就掉落下来。故乡和他乡,最后都变成了异乡。”

    两个女人,有家有口或者有名有利,在自己的故乡,其实都是异乡人。

    无处容身的自我,也是第三个故事的主题。导演与编剧之争,早已不再是创作之争,是权力意志的一再碾压与确认。

    这种残酷与狰狞,中国的年轻人才能体会得这么深。

    这与女明星的处境也是相似的,哪怕是明星,自有她无法拒绝的东西,与其说是旧人情,不如说是官员的盛情邀请。

    要知道好歹,否则就是出局。

    这与《野马分鬃》的主题在深处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葆有了一身反骨,他在滚滚的红尘与游戏里,却发出讥诮和叹息。

    我想看他成熟一点,也不忍心看他成熟一点。

    成熟的代价是什么,他的电影里都说了。

     5 ) 即评| 永安镇什么都不会发生

    “觉醒了女性意识的女性在哪啊?”

    这是一部讲电影的电影,三个故事每一个都比前一个更靠近电影的制作过程。

    娜拉出走了?

    第一个故事《独自等待》讲述了一个剧组“外人”——永安镇当地饭店老板娘,向剧组“内人”——《永安镇故事集》中的女演员老板娘,一步步小心挪步、企图置换身份的故事。这个过程不仅是她从在自家饭店给剧组倒水、接着到剧组筹备会现场送盒饭,最后成为电影筹备阶段的试衣模特的上升而又戛然而止的陡峭曲线,同样是她从饭店里的老板娘、家庭中的儿媳妇、丈夫的妻子身份、儿子的母亲等等传统女性身份中逐步脱离的过程。

    电影中多次透过镜子反射来拍摄她的表情和动作,这既是拉康意义上镜像阶段的自我寻求,同时也暗示了一切都是虚幻,等待着梦醒时刻的终结。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是当她白天在剧组临时做过剧本角色“老板娘”的试衣模特后,晚上便自己窝在厨房,穿起漂亮的衣服,戴上女明星墨镜,开始自我表演,这里透过镜子的拍摄设计便已经暗示了她寻求自我身份突围的失败,她一直没有超越镜框的限制,也就是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

    她与剧本中那个在导演欲望视野下因“女性意识觉醒”而“出走”永安镇的老板娘具有某种同构自反的关系。在剧本的建构中,女性意识的觉醒是瞬时性的,任督二脉突然被打通,偏僻小镇突然神旨降临,同时“觉醒”后便立刻指向“出走”,娜拉的“出走”是果决的,甚至不需要付出代价的,是“这个小镇配不上她”。这很符合一个现代人对前现代生活的狭隘想象。但通过老板娘小顾的视角,我们看到了娜拉无法出走的原因,哪怕她抛掷了母亲的身份——让丈夫把哭闹的孩子带走,抛掷了其他任何桎梏身份,她也在现代/当代人中“隐匿不见”。

    娜拉归来后…

    第二个故事《看上去很美》让我们看到另一个版本的娜拉,那是一位成功出走又荣归故里的女性。永安镇姑娘陈晨(杨子珊饰),年轻时背井离乡外出闯荡,如今成为小有名气的演员回到家乡拍戏,这样的设定就像一个典型的悲剧故事的开场,就像鲁迅长大后再见到闰土。幸运的是,她仍有一个完整的家乡版图和关系链条(家人、幼时好友都在),不幸的是,不仅家乡正在商业化重建,那些“应该”保持质朴的朋友/家人全都变质了。那份乡情,就像她和导演对话时提到的酒,没开封前在她的心底美味发酵,但当满怀期待地打开,便迅速过了保质期,让人恶心发呕。被老同学背刺、被老家人蛮横对待、被青春好友疏离、被年少时腼腆寡言的男同学算计,当这一天终于结束,陈晨疲惫地从商务车上下回到酒店,回归原本的高位身份前,她在满是水汽的车窗玻璃上用手指画了一个眼睛,指腹的温热与冰冷的玻璃接触,“眼睛流泪”成为她此刻最难言又最真实的心情。实际上,在娜拉出走的那一刻,就失去了“回家”的权利。

    电影中还有一处有趣的设计,是“出走”的娜拉和“归来”的娜拉无声地打过一次照面,那是在饭店老板娘的梦醒时刻。陈晨调整演戏档期后空降《永安镇》剧组并当仁不让地承接下戏中老板娘的角色,而前一晚还在因穿着剧组服装做起黄粱一梦的小顾立刻失去了获得的一切,被钉死在剧组盒饭供应商老板娘的身份上,她终于站在了摄像机前——通过剧组纪录片导演的相机,但成为的不是演员,而是真正的演员体验生活的素材——“老板娘”剖鱼,因此再网红的美甲也没有人关注。开机仪式上,老板娘小顾帮着剧组安置好物料后便无人问津地退场,另一老板娘——戏中的老板娘陈晨便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正式登场。

    憋屈的内容生产队

    从剧组外人,到剧组内演员,第三个故事《冥王星时刻》终于指向剧组(低成本电影剧组)中的最核心成员——导演和编剧的矛盾。几乎每一个从一部部短片开始拍摄的影视系学生对此都会极有共鸣,两人精彩且绝大多数时极为流畅的对话(除了最后的编剧爆发/翻脸有些节奏不对外)是那样的真实和准确。两人的差异是很直观的,导演喜欢嘻哈,编剧喜欢后摇(编剧的黑色T恤上印着Pink Floyd);导演喜欢从空间/动作/视觉影像出发看待世界,编剧偏向从时间/沉默/旁观视角出发再现世界,当分歧涉及到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时,几乎就是无解了。而他俩的解决方案,一是删除了两人分歧最严重的第四个盲人故事(最终电影《永安镇故事集》也只有三个故事,不知道是不是一种自反),二是“马拉多纳去世”。这一外界的、遥远的、同时又处在两人内心同频共振领域内的大新闻,一下子让他们的视线从当前的“永安镇”拉开,从当下的狼藉与狼狈中抽走,天亮了,每个人不可言说的骄傲和自尊再吞回肚子里,短暂的和解又来了,剧组开机了。

    岔开一句题外话,2020年底球王马拉多纳的去世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震响,同样上映于2021年的电影《上帝之手》同样巧合or命中注定地将“马拉多纳”放置在电影故事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不仅片名便来自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对战英格兰的比赛上,马拉多纳用“上帝之手”助阿根廷以2:1战胜英格兰,“为伟大的阿根廷人民,那些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受到卑鄙的帝国主义者压迫的人民复仇”的事件,同时马拉多纳还联系着片中主人公(也是导演本人)的人生轨迹,特别是青年时期的悲痛经历。

    此外,第三个故事中还有一个特别让人会心一笑的点,就是剧组堪景时,导演指着河边一个家徒四壁的破房子,透过窗户孔感叹河对岸的快速现代化带来的发展变化。我们在无数电影赏析课上都听到老师对此种设计的分析与赞扬,也在无数电影中都看到过这类的导演安排,甚至在自己的短片创作中同样依葫芦画瓢用过无数次,但在大屏幕上看到一个导演(电影中的导演角色)对此大放厥词大谈特谈,还是挺有意思的。(当然是戏外导演的自嘲和调侃啦)

    与《宇宙探索编辑部》

    最后,看到有网友戏说“磕到《永安镇故事集》*《宇宙探索编辑部》的CP了”,诚然两者有很多可以并置看待的相同点,如:导演都是青年电影人,都在FIRST/平遥上展映过,都是广大“文艺青年”们钦定的2023最佳华语院线作者电影,都与章明的《冥王星时刻》有着那么一点或半点的共享等等,但这两部电影的不同又是那样明显,如果让我大胆地瞎说,我可能会认为,《永安镇故事集》中那个不得志的、写了6年剧本的编剧,可能想写的就是《宇宙探索编辑部》这样的剧本吧。

     6 ) 被遗忘的大多数——春天的放牛班第84期周限定《永安镇故事集》

    《永安镇故事集》分别讲述了三段故事,呈现了三组不同人物的状态,虽然他们的身份、行为、处境和心理都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所期盼的事情都没有在永安镇发生。不过这三组人物的经历,并不会因为这一处相同点就被划上等号。一些更重要的变量,似乎被导演和编剧遗忘了。

    “独自等待”——被遗忘的“直男癌”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小镇的原住民。老板娘小顾被束缚在家庭和餐馆中,成天把“我妈说”挂在嘴边的丈夫、仍在待哺的孩子和希望后代接管生意的上一代人共同形成了一座密不透风的牢笼。剧组的到来似乎为这个牢笼开了一扇窗,使她的生活重获一份新鲜感:尝试再次抽烟和美甲,伴着音乐悠然自得地舞动,甚至承担了主角的试服装工作。“你的脸挺电影的”“剧组不是正好在找会说湖南话的演员吗”,或许等待一个女一号的机会并不是一场梦。不过梦碎得非常突然,也很残忍。真正的女一号来到片场,瞬间吸引了全剧组的关注,而小顾只能继续以老板娘的身份作为被女主演观察的对象。案板上的那条鱼,大概就是小顾在生活中为数不多能控制的事了。 虽然这段故事应该是本片中相对最贴近生活且描述最细腻的段落,但依然有令人不解的设定。例如贡献了“挺像金敏喜的”这一“爆梗”的男性纪录片导演,他用自己的眼睛和手中的摄像机常常对老板娘进行双重男凝,而直接摧毁小顾的明星梦的人则是第二段故事的女性主角。类似的性别设置同样出现在第二段故事中,男性角色以谄媚的状态对女主角进行凝视与利用,女性角色以疏远的状态对女主角进行冷落与讽刺。如果这样刻板的设置勉强能解释为帮助展现一种充满无力感的状态,那么第三段故事中出现的对“直男癌导演”的调侃则彻底证明了自己在性别意识方面的无比落后。化用片中的台词来说,既然“获奖就没烂片?”,那么“上一部片子刚拿了最佳女主角”的导演就不是直男癌导演了?

    “看上去很美”——被遗忘的阶级差异

    第二段故事将视线放在了女主演陈晨身上,而这一段的小标题就概括了剧情:重回故乡本来是美好的事情,但背后则充斥着物是人非。老熟人的殷切问候,只是为利用其名气所作的铺垫。偶遇的同学也因为身份差异过大而无法亲近。不过虽然无法真正的“回家”确实让人悲伤,且车玻璃上的哭泣眼睛将这种情绪放到了最大,但是作为走出小镇并收获成功的明星,这样的委屈似乎不能与小顾的遭遇相提并论。正如陈宏妻子在饭桌上呛声“我们日子有什么可怀念的,你要是想过那早就过上了”的那样,上层阶级对旧时光的怀念很容易被嗤之以鼻,而剧情也忘记将如此大的差异变得合理。一方面影片对陈晨怀念故地的情绪的刻画不够多,似乎默认了在永安镇的往日时光是美好的、值得留恋的,但陈晨在最后吼到“我离开这里就是不想过你老婆的那种生活”又反驳了前面的默认条件;另一方面,观众们刚刚见证了小顾走出小镇的愿望破灭的故事,很难再转到对离开小镇的成功人士盼望回归的故事的共情。“永安镇什么都不会发生”,但未发生的回归怎能与未发生的逃离相比呢?故事集的完整性,似乎在此处便开始瓦解。

    “冥王星时刻”——被遗忘的创作焦虑

    在前两段故事里,除了分别围绕两位主角展开故事,“导演”和“编剧”这两位角色也会不时出现,比如第一段故事中,“编剧”请教老板娘如何用方言讲“在永安镇什么都不会发生”并多次重复;在第二段故事中,“导演”在带女主演探景时诗意大发“你看这窗口像不像四比三的电影啊”;对剧本中女主人公出走的动机的争论在第三段故事之前也有多次的提及。这些情节皆表明,“导演”和“编剧”作为创作者,凌驾于前两个故事之上,他们可以决定故事中的人物行为的动机,甚至可以“随意”进入到前两个故事当中去。至此,故事集的脉络清晰可见,每一个故事的主角都有着比前一个故事的主角更大的“权力”,但不如意的事情仍然困扰着他们,三段故事交织在一起,最终达成“在永安镇什么都不会发生”的境界。然而类似于上一段提到的问题,“导演”和“编剧”所面临的困扰的程度非常不足,而且结合具体情节来看,甚至让人觉得是自作自受。 “导演”和“编剧”所遭受的问题首先是创作者们的自我矛盾,他们围绕剧本中主角离开小镇是因为女性主义觉醒还是因为钱而争论不休,甚至上升到了创作理念偏“理想”还是偏“现实”的讨论,但一方面,创作阶段有分歧实在是太正常的事情了,弥合分歧应当是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必经的一步,而不应该被视为节外生枝的折磨。另一方面,影片对讨论创作分歧的重要性呈现得不足,部分分歧甚至不是真正存在的,比如离开小镇的人可以同时因为意识觉醒和为了钱,电影之于生活可以同时是一种主观体验和客观观察,这样无意义的分歧无法体现“导演”和“编剧”的自我矛盾。于是为了让“导演”和“编剧”看起来很辛苦,他们还要应对外界的干扰,比如乱塞角色的制片人,以及未看电影、影评已出的影评人,不过“拿掉第四段故事”这么重大的变动却没有和制片沟通,在选角问题上“导演”也要背负责任,而“得罪影评人”的讽刺更是被现实中怼天怼地的制片人黄旭峰完全瓦解。因此,“导演”和“编剧”所面临的困境,不像是某种必然存在的阻隔,更像是作茧自缚和本身无能的体现。而层出不穷的段子时刻,将仅剩的有关创作焦虑的呈现也稀释得干干净净,因为一边听土味说唱一边喝酒一边扭动身躯一边叫着“你已经进入我了,瓷”的人,真的不像是在面临创作困境,更像是自我放弃的表现。所以在永安镇并不是什么都不会发生,而是有些人选择了什么都不做。

    《永安镇故事集》——被遗忘的华语电影

    本片之所以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部分影迷的喜爱,或许是因为那句“一切为了华语电影”,以及各种有趣的“迷影梗”。三段故事的标题,也是直接致敬了三部华语电影。不过影片的结尾将华语电影抛诸脑后,而采用阿根廷足球来寓意:以“马拉多纳死了”来表现创作者们即使在故事里有再大的权力和讨论空间,也没办法应对现实的捉弄,这样的隐喻本身还算精准,但既然前面在迷影段子上用了那么多的小聪明,为何不能在结尾继续用电影相关的元素来呈现,毕竟“华语电影”的现状或许更接近“什么都不会发生的状态”。不过现实确实比电影更有戏剧性,结尾蒙太奇的配乐是《别为我哭泣阿根廷》,意在借阿根廷男子足球队多年未获世界杯来表现影片中人物命运不顺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这首歌本意是致敬阿根廷传奇女总统艾薇塔·贝隆】。然而从影片杀青到影片正式上映期间,阿根廷队在梅西的带领下接连赢得美洲杯、欧美杯以及世界杯。因此再听到那首歌,它对于大众的情感不再是努力后却失败的悲伤,而是苦尽甘来的满足。我想,或许最接近电影的时刻,和凤梨罐头一样,也会过期的。


    非常抱歉让《永安镇故事集》的周限定推迟这么久,原因是一方面自己的学业来到了分水岭,另一方面这部电影作为三段故事的集合,我却找不到一种思路来让这些故事的主题表达统一起来。不过在侥幸渡过学业困难后,我也更好地理清思路,并将这篇影评呈现出来。本期周限定共12人参与,平均分5.1分。下面是牛班的家人们的短评,按评分由低到高排序,请欣赏:

    小植野 2分 视角逐渐深入剧组及电影内部却越来越差,没有松弛与灵性,只有刻意的嘲弄和陈旧的内核。拍生活却让故事的戏剧性像段子集一样上演,女主演与故友的相遇和所想表达的内容就已经够让人感到尴尬了,没想到后面还更自以为是,抛出那么多梗实际上空洞得很。 鬈毛毛 3分 魏书均不爱任何人,他只爱他自己。 野马分鬃plus版永安镇大杂烩,魏书均选择原地踏步也圈出了喜欢他的观众,估计他也知道不喜欢他的会直接绝望不如放弃。在此还希望大家不要误解魏书均,说他拍女性主义简直不要太抬举,两个girl against girl故事还夹杂着boy mercy,最后给你上一碟文艺男爹味精华。三个故事没有谁比谁好,每个故事的结尾都是一坨学生作业史。为华语电影干一杯?干一杯农药还差不多

    奔兔吉尔 4分 调度意识倒是不错,有些诸如雾水画泪水的有趣闲笔,可惜执行上就恰好跟他片中说的相反,整个戏专注在概念而非人物上,所有的段落看似都在发酵各自的主题,实际上却都以铺垫最终的「反差」为真正目的,人物都是预设好心理轨迹的工具,连「故事集」这一大框架也同样如此,当现实中的电影落幕,角色们都陷入困境时,电影中的电影才真正开机,同样是把前三个段落当成打开最后一道「反差」之门的钥匙。如若说前两段或多或少还有些贾樟柯式的黑色幽默,第三段就直接变成了彭浩翔,小聪明扎堆,连结尾的处理都跟《大头阿慧》似的。

    大宝魚 5分 冲着这制片人,不给一星就是我的道德感出了问题。

    Fairy💖 5分 我的建议是,把第三个故事删了吧。真的太装太典了。 如果是以戏中戏为引,将小顾和陈晨相映照的生活为题,真正讲述小镇女性的觉醒,那会是一部好作品。

    𝓙𝓸𝓴𝓮𝓻 𝓐𝓲𝓻𝓭.🌈 5分 很难评,我觉得这不是为了华语电影,这是为了创飞所有电影文艺逼 更像一部纪录片,记录开机前的一切,揉入无数迷影梗,以此嘲弄那些电影创作,整个电影行业里发生的事 献给观众,是让他们看戏,献给电影工作者,是让他们照镜子 藏了这么久,最终在开放之后电影井喷的今年里公映,嘲笑所有华语电影,干得不错

    MinamiFans 5分 至少到最后它开始倾向于“摆烂地拍出一部看起来在摆烂的电影”。

    芝士汉堡. 5分 文艺腔调拿捏自如,迷影玩梗行云流水,用元电影的结构大肆调侃嘲弄,针砭时弊的灵性却托出矫作笨重的躯壳,拼盘式段子合集又杂糅出不忍直视的灵魂,幽默尴尬一念之间,金句频出自我高潮,人生的涟漪荡出的不会是言之无物的摆烂,永安镇的日夜不只有自以为是的狂欢……

    理易封 6分 永安镇段子集,虽然在探讨一些关于拍电影的东西,讽刺的点也都落地,能引起各类人群的认同,甚至还有一些不错的电影时刻,但是缺少一种电影的连续感,观感很不好,第二段应该改名杰出公民,跟剧组联系太小,第三段最后争吵也太像讲相声了吧,永安镇的确什么也没有发生,因为都太微不足道

    🌈raymexic 6.5分 第一、二段拍得非常出色,两位拥有相同出生背景但现今境况迥然不同的女性对于“小镇生活”与“光鲜亮丽”各自游移不定的态度被描绘得非常细腻生动,也足以见得导演相比于《野马分鬃》的更进一步。然而第三段从最初的一幕开始便彻底让前面两段建立起的“大师相”瞬间化为虚无,将所有直男的自以为是、恶臭无比、惹人生厌一股脑地塞入比《悲情三角》还让人费解的吵架戏中,让人直逼生理不适的极限。就这还为华语电影做贡献?我看你是为华语电影拖后腿。

    mdr skywalker 7分 第一个故事比较喜欢,算是三个故事里面最有生活质感的一部,借一个电影剧组启发一个戏外的老板娘,和电影反复提及的女性意识觉醒的主题行程戏里戏外的互文,结尾的那个逆天玩笑更是加重了这种荒诞气质,黄米依不少地方很有周迅的影子,而杨子姗的第二个故事则是戏中人与戏外的关系,题目《看上去很美》很巧,在外人面前是这样的,但是演员自己可能只是为了一个剧本,为了找回当年家乡的记忆,但是逃离了就很难再回来了,车窗上的眼泪设计很巧妙,恰好就是一种本人心境的折射,最后一个故事则是迷影元素最密集的故事了,但是个人并不喜欢这种太装腔作势的写法,讽刺感有一些,但更像是那种自作聪明的迷影段子集,并不是很适应这个故事桥段,电影在华语电影体系确实另类,就像电影里面反复提到的,为了华语电影,感兴趣的可以一看。

    要丸 7.5分 在什么都不会发生的永安镇里试着泛起生活的涟漪,框外看新区就像看电影,一切真的动起来了吗?三段式的故事互为一体,层层嵌套,生活和艺术就是这样交织着互相影响。 在女性意识觉醒的年代,女性还是面临出不去与回不来的困境,老板娘和女演员都是那个角色,一前一后。静止窒息且无力的小镇氛围被刻画得很好,什么都不会发生,但又什么都发生了。丑小鸭或许变不成白天鹅,但白天鹅也再不能回到童年的水湾了。一个是怅然若失,一个是恍如隔世,成长就是这种割裂和撕扯。 最后一个故事导演又用反讽与自嘲解构了这层矛盾。在没有时间的永安镇,导演和编剧碰撞,嘻哈和摇滚决斗,现实和理想对立,千言万语都抵不过一句“马拉多纳走了”。生活或许就是矫情和沉默之间,在艺术与现实之后,不要去理解,尽情感受它吧。

     7 ) 如果电影能够像一颗小石子

    各位豆瓣网友大家好,《永安镇故事集》上映在即,团队让我写一篇创作手记,这比写剧本或者小说更令我惶恐。我算是豆瓣的资深用户了,一零年注册至今已有十三个年头。我在豆瓣留下的印记很少,偶然看到曾经写下的那些不成熟的想法,总让我羞愧难当。如今又要在这里留下一段文字,不知道再过十年,我又会如何看待这篇手记。

    二零年十一月中旬,我和老魏连同剧组到郴州资兴市筹备拍摄,一个多月的时间,我都和导演憋在屋子里改剧本,就像在其他采访中提到的,剧本“越改越不对劲,既不像是我的,也不像是他的。”就像一条打满了补丁的裤子,我们都有点束手无策。

    这个时候,我没办法做出决定。一方面,这是我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片电影作品,原剧本确实断断续续写了六年,我很珍视它,它是我对既往生活的一次总结,我不可能再写出那样的剧本了。另一方面,我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做出决断。就像电影里演的一样,拍摄日程临近,我和老魏始终没有达成共识,剧本迟迟交不出来,剧组里所有人都在为我们着急。

    最后是老魏发挥了他的果敢:他决定不拍了。老实跟投资人和制片人交代,签了的演员照合同赔偿,剧组遣散,各自回家。老魏跟我说,他不想拍一部明知道结果是烂片的电影。我对老魏说,那就不拍了,我也不想写一部明知道结果是烂片的电影。在那个阶段,也许我们唯一的共识就是,不应该穿一条打满补丁的裤子去面对观众。影片在电影节放映之后,总有人问我:你和老魏之间真的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吗?其实真的没有,整个过程我们并没有像电影里展现的那样争吵、互相攻击。我想这是因为,我和老魏即使在即将拆伙的时刻,也是能够互相理解的。有一次映后我说,我和老魏之间有灵魂共振的那一部分,也有没办法融合的那一部分,这本身就让我觉得珍贵。

    要将剧组拆伙的决定通知到组里的同伴,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这个短暂的准备期,我也始终在想如何把剧本推进下去,相信老魏也是一样。第二天,我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我找到老魏,跟他说,我有一个新故事。

    我向老魏讲述了小顾的故事。小顾是有原型的,我们入住的酒店后院,确实有一个餐馆,餐馆里确实有一个老板娘,带着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她穿着很“入时”,根本不像能干活的样子。剧组人员过去吃饭,她表现得很热情。平时则坐在一旁,显得疏离。有一次她穿了一身挂满羽毛的大衣,跃跃欲试,像一只想要出逃的小鸟,这个形象刺激了我。有一段时间我常常观察她,这是父辈创作者为我们留下的创作方式: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既要冷眼旁观,又要理解和投入。我总觉得她会成为我故事里的人物,甚至动了创作一个短片的冲动。她让我想到我的童年,在北京偏僻的郊区农村,渴望着外面,幻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打破日复一日的生活。同时,她也让我想到我曾经遇到过的其他女性,她们都面临着类似的处境。只跟老魏聊了几句,他马上兴奋起来,几乎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便打定主意,他要拍小顾的故事。这让我也兴奋起来。

    接着,老魏立刻向我讲述了第二个故事。我意识到,这两个女性故事互为表里,相互补充照应,形成了一种天然的结构。而且我很清楚,她们的阶层完全不同,可内在又有着某种相似性。也许在命运的分岔口,仅仅是一个选择让她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她们只有一次谋面,这次谋面中二人没有对视,因为她们属于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本就彼此隔绝。陈晨这个人物离我比较远,创作难度比小顾要大,于是我去看老魏给出的参考片,我是在写作过程中才慢慢理解了陈晨,也发现她身上天然的矛盾:不仅仅是故乡变了,离开故乡的人也已经变了。渴望纾解乡愁的人,不能以靠近家乡的方式得到纾解。后来,老魏向我推荐达内兄弟的书,他指出里面的一句话,成为我写作的座右铭:不要以拥抱去爱你的人物。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创作者不应该取消和角色之间的距离,而拥抱作为同情的姿态,使这种距离消失了。我想说的是,在保持相对距离的情况下,我才有可能看清陈晨自身的局限和隐藏起来的俯视姿态,才会愿意让陈晨呈现出她“完整”的样子,在我看来,这比呈现其“完美”重要得多。

    前两个故事梳理完之后,我跟老魏讲,第三个故事就写我们自己吧。一个导演和一个编剧,事情因他们而起,而他们不自知。他们在老板娘出走的问题上犯了难,不停地在讨论,却不肯侧过头看一样现实中真正的老板娘,像两个建造空中花园的建筑师。我们也会把我们的创作观念投放到两个人物上,但不意味着我完全认同编剧,老魏全然认同导演。我们的两只手握着一支笔,一人一句地写台词,他时常会扮演编剧,我也会变成导演。我们没有觉得谁的创作理念是对的,我们仍然是在书写两个经历和性格差异很大的人,一个顺遂,一个倒霉;一个自大,一个卑微(也许是另一种形式的自大);一个虚无,一个理想……是他们自身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创作观的不同,而他们都被围困在各自的局限里。虽然这个故事看起来有点“飞”,有点解构意味,但我们是用最古典的方式进行创作的。

    《永安镇》的三段式结构确实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天然形成的,就好像我的祈祷奏效了一样,老天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帮助。当天下午,我们梳理出三个故事的方向,我知道这一次我们找到了彼此共振的那一部分。彼时,距离原计划电影开机只差两周,我用两天时间梳理出故事大纲,然后,和老魏一起投入写作。

    至于会参与演出,确实有点误打误撞的感觉。在一次剧本围读中,老魏自然而然负责念片中导演的台词,而我自然负责念片中编剧的台词。不知不觉,我们都慢慢投入了角色,不再是念台词,而是表演台词。围读之后,老魏决定让我饰演片中的编剧。其中还有些波折,但不值一提,总之,我被说服了。在表演上,我是一个新人,很幸运地是,导演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剧组的小伙伴们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第一次面对镜头也没有感到紧张,反而觉得很享受。生活中,我们不是总有机会去扮演另一个人,所以我很感谢这次机会。

    我是个严重精神内耗的人,心里总是有至少两个声音在对话、辩驳、争吵。以前,这些声音让我烦恼,因为我总是想在众多声音之中选择出唯一正确的那个。现在我知道,也许这些声音都是正确的。那些矛盾、对立的观点、想法、念头,好像变成了我的两根拐杖,我没有必要放弃其中任何一根。创作是为自己的心灵赋型。在《永安镇》的创作过程中,我将自己心灵深处的矛盾、冲突全部放置其中,经由不同的角色去体现和传达,形成一种更为隐蔽的复调结构。对于出走、对于故乡、对于片中导演和编剧的创作观,我都是一个没有清晰的答案。年轻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此读书看电影,我总是在建立;现在,我只希望那些坚固的东西能够被打碎。

    电影中提到一句,“这是我们最接近电影的时刻”,总有人问,现实创作中有没有这样的时刻。我反复想了好久。现在我想,也许就是你们看完电影,走在回家路上的那一刻。那时候你刚刚投入了123分钟去经历别人的人生,彼时正在回到自己的生活,如果这部电影像一颗小石子一样沉入你的心底,我会为自己感到骄傲的。也是在那一刻,《永安镇》终于找到了它归属:它是属于观众的。

     短评

    “都是为了华语电影”、“你的脸挺电影的”…贯穿影迷和电影人秒懂的梗,几乎从头嗨到尾。《冥王星时刻》的章节标题要笑死人…里面那个影评人角色,也是目前中国影评圈不偏不倚的真实写照,导演知道的太多。“在永安镇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而这部片,就是任何有电影梦的人的一个春梦。

    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抑郁后摇文艺宅男被说唱男折磨的故事

    11分钟前
    • 飘香肘子
    • 推荐

    三个段落以三部华语片片名为题,一方面在做叙事结构上的致敬,另一方面标题即为风暴中心,段落分明地阐述:陷于平淡生活的哺乳期母亲、回归家乡尽是尴尬的女演员、互相挤兑却身不由己的导演和编剧,而这三个部分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筹拍一部影片的幕后种种完整串联,生活和拍片互相勾勒。魏书钧大幅度收敛了他的自我迷恋,而是把这种自信用在了讲好故事上,谈吐的幽默和产业的反思遍地开花。

    13分钟前
    • HarperDie
    • 推荐

    建议以后资料馆办的映后禁止男的发言 听着头疼

    15分钟前
    • Nayrain
    • 推荐

    挺没劲的,段子曲解人物,文字凌驾影像,很欣慰冯小刚有了接班人。高举仇富、厌爹、酸文青三面大旗,表面上自嘲自省,实际上还是全世界与我为敌那我先地上滚一身泥看谁还好意思泼我脏水的计谋。看看导演和编剧的核心理念冲突:女主角要么是庸俗为了钱,要么就是高风亮节独立意识觉醒,一定要这么二元吗?拜托思路打开一些吧,人的处境、经验、情感是很复杂的,建议放掉自已过剩的表达欲。

    1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真好真轻盈!三段式讲述“走不了”、“回不来”和“拍不成”,三个人分别活成了菜板上被拍打的鱼头、车窗上落泪的巨眼、以及被狗尿淋湿的剧本。最后一个故事的力度最足,一顿阴阳之间,把这个行业扒得底朝天,然后遮羞布一盖,大戏照常上演,妙极。

    22分钟前
    • 嘉凉
    • 推荐

    相比《野马分鬃》,能明显看出魏书钧导演的成长,故事更圆润,也更成熟了。感觉导演是真爱元电影啊,这次更多的内部梗和小笑话,有几个调度也很有想法。一直在进步,期待下一部。可以。

    2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果然第四个故事删去了

    26分钟前
    • 达摩
    • 推荐

    三星半,以一个剧组筹备串起三段式结构,第一段“出不去”,第二段“回不来”,第三段“拍不成”,都带有自己赋予小镇的一种理想主义。一二段呈现了向往的对岸和从对岸回望的“何以为家”,何处才是我们自我认同的地方?第三段则是导演编剧交心的最真实反应。其实三段之间联系不够密,里面装着即兴闲笔和油腔滑调,也装着Silent moment & Magic time,处处看得见导演恣意生长的幽默、敏锐和自嘲,当然还有进步。导演最厉害的一方面还是调演员的能力,第一次演戏的素人演员也总能和专业演员做到自洽。

    3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年轻时候就拍自反式的电影太暴露功力了。导演点子很多,但还真没到肉眼可见才华的程度。希望下次让主创去更大的厅接受掌声?

    36分钟前
    • :)Silhouette
    • 还行

    在一整天严肃又沉重的观影后,电影很惊喜,也真的很好笑。可是不是喜剧片。只是从第四个故事开始 全场不断响起掌声,所以,现在是全民都陷入脱口秀了吗

    40分钟前
    • serney
    • 还行

    年度最好的观影体验(甚至超过IMAX GT的奥本海默)来自于排片稀烂只有晚上23:05一场还包场,可以放声大笑指着屏幕大骂“你们这些男性创作者别太狭隘了,年轻的餐厅老板娘明明可以既要又要”,老板娘和女演员是永安镇的多重宇宙的两个切片,巧妙的互文。第三幕开始拍烂手掌,国产电影工业版的《悲情三角》,尽管不相信穿pink floyd的滚人能被哈人说服,不相信脱裤子都不能统一的创作矛盾能被马拉多纳统一,轻轻放下不如一疯到底,但新裤子嘛,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我向所有人开炮,但我和你们站在一起,就像这部电影的海报一样。“拍!有什么不能拍的!”

    44分钟前
    • Elia1246
    • 推荐

    前两天徐克的大师班讲希区柯克的《电话谋杀案》,说是希区柯克在筹备下一部电影的过程中,临时拿了的这个项目,当时创作状态非常轻松。徐克说,很羡慕电影创作者的这种心态,杜琪峰为了寻找这种状态,特意不写剧本,去片场寻找电影之神降临的时刻。魏书钧导演的这部电影,刚好就是徐克羡慕的创作方式,临时修改了剧本,在拍摄过程中创作了一个全新的东西,闪耀着天才般的光芒。延续了上一部《野马分鬃》的风格,这次在解构现实剧组和电影创作上更加的深入,甚至有点洪尚秀电影的意思了。不管是素人,还是职业演员,到了魏书钧的电影里,都是最松弛的状态。他不追求复杂的调度,却能用简单的拍法抓到最接近生活的状态。

    4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LFF2021。3.5。那种知识分子式的讽刺社会的样子像极了盛年的冯小刚,一到了情节剧部分和片段式肖像又像极了是枝裕和等类似的日本导演。已经很难得能看到如此自然的中国喜剧电影,但不知道为什么三段故事都是一开始时很在状态,越到故事后段的视听和叙事就越发没精神,越来越像电视剧。

    49分钟前
    • 三十
    • 还行

    看了五十多遍,每十遍算一颗🌟

    53分钟前
    • 机器人帕克
    • 力荐

    我的建议是,把第三个故事删了吧。真的太装太典了。如果是以戏中戏为引,将小顾和陈晨相映照的生活为题,真正讲述小镇女性的觉醒,那会是一部好作品。

    54分钟前
    • Fairy
    • 还行

    一种对电影行业创作制作的讽刺和自嘲,不过看的时候完全联系着魏书钧和《野马分鬃》展映后的各种评价,以及当时立项时的故事梗概,和后来再立项的《精疲力尽》的梗概,所有情节相呼应,自然而然的幽默感流出,情感显得更细腻。(导演这次肯定不会被说直男癌了hhhh

    57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B-】看完这片后,明白了野马分鬃为何会是一部“没有表达核心却又并不无聊”的电影,魏书钧根本没有哲学观或者他有但是根本没有兴趣传达给观众,他是解构的,向内的,甚至是世俗的,是觉得生活本身就有意思而不需要给生活结论的。也因此他极度善于撷取细节,再通过某种文艺影像的趣味呈现出来,而偏偏他在影像上又非常有天赋,这不是小聪明,是货真价实的才华。他以天才的面貌四两拨千斤的戳穿了以康春雷为首的,普通影视创作者赖以骄傲的认知——“拍电影有那么难吗?”。如果你觉得永安镇是什么有深度有内涵有秩序的影视佳作,那么,你被魏书钧糊弄了。

    59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获奖就没烂片?”

    1小时前
    • Baobou
    • 还行

    中国文艺电影触底了。只要蹭上戛纳,爹味直男魏导演放个屁,电影人都能从里面闻出希冀。

    1小时前
    • 傻傻小笨蛋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