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银河补习班

    银河补习班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19

    主演:邓超,白宇,任素汐,王西,孙浠伦,李建义,梁超,邵兵,王戈,吴亚衡,魏尊,冯泽昂,吴京 

    导演:邓超,俞白眉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抢先版

      泳者之心

    • 更新HD

      蛇之拥抱国语

    • 更新HD

      真爱至上国语

    • 更新HD

      蒙庞西耶王妃

    • 更新HD

      爱丽丝梦游仙境2010

    • 更新HD

      小英格兰

    • 更新HD

      我的德里情人

    • 更新HD

      最后的爱

     剧照

    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2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3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4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5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6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6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7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8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9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浩瀚太空,航天员意外失联,生命最大的绝境中,他回忆起自己那个最了不起的爸爸。一对父子跨越漫长的时光,守护爱和亲情,故事充满了欢乐、温暖、泪水与奇观。

     长篇影评

     1 ) 最该去《银河补习班》补习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诚意推荐,至少它感动了我

    不明白为何这部电影的风评会这么低,虽然观影时也发现影片存在一些问题,如情节安排过满、缺少过渡,教导主任的人物设定过于极端、脸谱化,但绝对不算是一部烂片。

    作为商业片,我个人觉得《银河补习班》是及格并且有诚意的,保守三星,加上感情因素打四星。

    诚意推荐,至少它感动了我。


    起初听到《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的名字时,有点摸不着头脑。

    没想到,这部本没抱什么期待去看的电影,却让自己在从影院回家的路上,整整流了一路的眼泪。

    影片中邓超饰演的父亲马皓文,让我想起了父亲年轻的时候。

    看到邓超与小演员那张极具年代感、毫无PS痕迹的电影海报,让我瞬间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想到了自己在父亲陪伴下度过的年少时光。

    相信很多人都同我一样,对自己的童年并不留恋。

    小孩子遇到的坎坷与烦恼并不一定比大人少,而最最无奈的是,身为一个孩子,往往只是大人的从属品,是没有权利和资格对生活做出主动选择的。

    无论生活塞给你什么,无论多不情愿,身为孩子,都只能被动接受。

    如同《银河补习班》中童年时的马飞,小小年纪就要接受父亲的离去,母亲的改嫁,接受去住宿学校读书,接受被老师定义为“缺根弦儿“、”坏学生“。

    马飞的父亲,在他心中是大人物,在社会上却是小人物,甚至是外人眼中的“坏蛋“、”反面典型“——但正是这样的父亲,却给了他足以回味一生的温暖与支持。

    回忆童年,父亲是马飞的年少记忆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而我的父亲,于我也是一样。

    多少年后,当我们长大成人,再回头看,才会意识到当年在我身边总是来去匆匆的父母,他们的生活到底曾经经历过什么……

    对于孩子来说,对父母的探索与懂得永远有时差,这点往往是会令人感到遗憾的。

    《银河补习班》中邓超饰演的父亲——桥梁建筑师、亚运会火炬手马皓文,出场即巅峰。

    这一秒,还抱着儿子充满慈爱、自信满满地畅想未来、邀请儿子欣赏自己设计搭建的大桥,下一秒,桥就塌了……父亲马皓文与儿子马飞的生活,从此陷入灰暗。

    而这如黑夜般漫长的痛苦时光,在此后足足持续了7年之久。

    7年里,父亲马皓文深陷囹圄,妻子与其离婚、改嫁,他在狱中日夜思念儿子,忍受欺辱,尝尽心酸困苦。

    儿子马飞与父亲分离,被周围的孩子欺负,母亲改嫁,他被迫离开自己熟悉的家…… 7年后,当父亲归来时,曾经乖巧听话的儿子马飞早已变得逆反任性,成为了教导主任口中勒令开除的“坏孩子”。

    从某种角度说,这对已分别7年的父子,再次相见时,几乎处于同一境遇。

    儿子马飞,全年级倒数第一,是教导主人口中“屡教不改”的“坏学生”,是“怎么也洗不干净的黑煤球“。

    父亲马皓文,是众人口中“拿了黑心钱“的”大坏蛋“,是人人唾骂的负面典型。

    因为曾经设计建造的大桥失败坍塌,在那个年代拥有大学学历的马皓文出狱后即使想去工地做苦力都无人问津,甚至还要当着孩子的面被人辱骂奚落。

    此时,儿子与父亲同时处于各自生活的谷底。

    然而,《银河补习班》并不是一部催泪的苦情电影,故事中的主人公马皓文率率经历挫折,虽苦,却并不悲。

    无论遇到何种苦难,他永远咬紧牙关,即使忍不住落泪,也会将脸埋在毛巾里迅速擦掉,永远让儿子看到自己坚强的一面——被人绝对否定后,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如何在困境中扭转,如何在困苦的环境下以身作则将儿子培养成才,是本片所要讲述的重点。

    为了让儿子马飞免遭学校开除,邓超饰演的父亲马皓文不惜与教导主任打赌:“我敢保证,我的儿子马飞,这次年级考试能排到全年级前10,不但如此,毕业的时候,他还会成为这个学校最优秀的孩子!“

    此话一出,在教导主任耳中仿佛天方夜谭、胡言乱语。

    影片中的这一幕,是马皓文在与教导主任赌儿子的未来,同时,也是他与生活的一次对赌——重新开始,永不认输!

    “银河补习班“就此启动。

    在很多以“坏孩子”作为故事起始的影片中,都会出现一个关爱学生、愿意因材施教、陪孩子们共同成长的好老师,而在《银河补习班》中,感化孩子、引导其发生改变的主角不再是老师,而是刚刚出狱、重回社会的劳改犯父亲马皓文。

    在电影中,父亲马皓文与教导主任PK,与唯分数论PK,用自己超前的教育观念为孩子创建了一所“全宇宙最好的补习班”。

    而在影片外,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对我们来说却并不陌生,甚至会令人联想到许多与此相似的社会事件——最该去《银河补习班》补习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如何为人父母”是一件需要学习、并且需要终身学习的大事

    《银河补习班》中教导主任的养子曾是当年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上了大学后,由于考试受挫无法忍受养父的冷暴力而跳楼自杀,自杀未遂后,精神崩溃的他被养父抛弃,变成了游荡于学校周围的疯子。

    这样的事并非仅仅发生在影片中,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并不少见。

    殊不知,尽管我们以重视教育自居,但多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率却是全球第一。

    在我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

    到底因为什么,能让这些还未完全体会过生活滋味的孩子走上绝路?

    邓超饰演的父亲马皓文在《银河补习班》中对小高老师说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孩子们头脑中都有一个探测仪,能够探测出周围的人是不是真的爱他。”

    马皓文爱儿子,他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儿子马飞是个好孩子。

    当儿子告诉爸爸自己的老师说他是“缺根弦儿”时,即使已是阶下囚,他仍会捧着儿子的小脸,坚定地告诉儿子:“李老师她瞎说!你是这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任素汐饰演的马飞妈妈也爱孩子。

    她为了兼顾生意,把儿子送到住宿学校,怕儿子被学校开除低三下四地向老师求情,看到儿子恨铁不成钢,骂他“无药可救”,“给她丢人”,说马飞“本来就傻”、“彻底没救了!”

    每个父母都会说自己真心爱孩子,但“爱”与“爱”之间的区别真的很大,带给孩子的影响也是天壤之别。

    我身边很多朋友,即使现在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孩子、做了父亲母亲,但仍然还会因当年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而痛苦,一再被亲情所伤。

    有时候想想,为人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一生都意义深远,却不用通过任何培训和考试,实在是一件让人觉得无奈和可悲的事。

    吸毒的父亲上电视向做明星的女儿索要巨额赡养费。

    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无人知晓》,母亲抛弃4个年幼的孩子离家出走,导致一个孩子因长期营养不良最终死去……

    如果做父母需要考试,有些人根本不可能及格,他们本不配为人父母。

    最有效的教育,不是言传,而是身教

    《银河补习班》中,邓超饰演的马皓文一再强调:“最有效的教育,不是言传,而是身教。”

    在陪伴儿子改变的同时,身为父亲的他自己也在努力进取、扭转自己的命运。

    儿子被老师否定、被同学嘲笑的时候,他坚定地告诉儿子:“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你要学会独立思考,脑子要一直动、一直想。”

    而他自己,在找工作受挫、被人奚落时,也是同样应对的,通过一言一行告诉儿子:“有知识、有本事,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这样的父亲,即使身处逆境,也依然是儿子心中的偶像。

    相比而言,天天让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天天看电视、打麻将、玩手机,这样的家长能培养出好孩子吗?

    自己没耐心,却乐于像讲笑话一样分享自己辅导孩子功课时的暴躁与崩溃,甚至拍视频记录孩子的蠢笨,将训斥孩子当做一种乐事……每次看到这样的内容,都会觉得做他们的孩子很可怜。

    这样的家长,根本没能力让他们的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我们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孩子们的起跑线并不是各种兴趣班、辅导班,而是父母——父母的眼界和水平,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在督促孩子比拼未来时,我们首先应该问问自己是不是一个好家长、是否懂得如何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

    《银河补习班》中,原本是全班倒数第一的马飞考了倒数第三名,身为父亲的马皓文一样能欣喜若狂,即使成绩仍然不理想,但他能看到儿子的努力,兴致勃勃地鼓励儿子的进步与天分。

    在与儿子发生冲突时,他也能充满歉意地向孩子道歉:“对不起,儿子,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父亲。”

    作为孩子,要的从不是完美型的父母,而是能理解他、体谅他、陪伴他一起成长、有血有肉的父亲母亲。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很多父母,以培养孩子成才为借口,将成功的渴望捆绑到孩子身上,残忍暴虐地对待孩子。

    年少时的朗朗与父亲

    如今享誉中外的钢琴家郎朗,在童年时曾因参与学校合唱队伴奏回家晚了一个半小时,耽误了练琴,令望子成龙的父亲勃然大怒。

    情绪失控中,郎朗的父亲郎国任甚至逼着年少的郎朗在跳楼和服药自杀间做出选择,表示要与郎朗同归于尽。

    幸而郎朗当时极力反抗,才未能酿成惨剧。

    这件童年往事让郎朗一度放弃练琴,并对父亲心生恨意。

    郎朗父亲的这种教育方式,连最严苛、最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老师都无法接受——当对孩子的控制欲强到不惜去杀死自己的孩子时,这叫“虐待”,不叫“培养”。

    绝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会羡慕郎朗的童年。

    而令人觉得悲哀的是,随着郎朗后来的成功,他的父亲当年对他残忍暴虐的教育方式竟然被传为了佳话——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成才,很多父母竟然也以此为样板去培养自己的孩子。

    这绝不是教育的进步,而是教育的悲哀。

    网络随处可见对郎朗父亲教育方式的点赞

    教育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帮助人们实现了教育的目的

    马皓文在《银河补习班》中对儿子马飞说:“考试永远只是过程,而绝非终点。人生如同射箭,如果你找不到人生的目标,那每一次努力就是无意义的拉弓。”

    话虽浅显,却道出了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知识绝非他人所能传授,而是让孩子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自我启发、自我领悟。

    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寻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而非仅仅是通过一次考试、获得一次高分。

    如何为人父母,值得每一位父母反复思考、终身学习。

    即使我们的儿女终归只会成为社会上最平凡的普通人,至少在我们的爱与陪伴下,他们能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毕竟,

    幸运的人,可以用童年治愈一生。

    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治愈童年。

     2 ) 《银河补习班》详解:这是一部好电影吗?

    长文,有严重剧透

    在这个充满意外的暑期档,《银河补习班》俨然成为最大的种子和“救市”之作。《银河补习班》的点映和宣发路径,跟去年暑期档的最大赢家《我不是药神》非常相似。在上映前两个月,《银河补习班》就在父亲节当日举行了超前点映,在正式上映前,也在全国多个城市展开连续多日的点映。提前且如此大规模的电影,体现了主创者对电影质量的信心,他们希望经由好口碑的积累在正式公映后迎来爆发。

    《银河补习班》海报。原本定档7月26日,后提档至7月18日

    但也不必讳言,一开始看到导演栏“邓超、俞白眉”的名字,很多人是不抱太大信任的,毕竟俩人共同执导的《分手大师》《恶棍天使》之尴尬令人心有余悸。《银河补习班》能否让观众对导演邓超刮目相看?

    宏大的梦:马飞的航天理想

    如果简单概括,《银河补习班》是一部讲述教育与父爱的电影。但具体来看,它的时间线挺漫长,从1990年跨度到2019年,也包含了三条清晰的叙事主线。在下文的具体分析中会整合每一条叙事线索,涉及非常严重的剧透,请谨慎阅读。

    电影的第一条叙事主线:2019年,马飞(白宇 饰)是国内最年轻的宇航员,跟随着载人航天飞船到天空执行任务,但飞船被不明飞行物击中,与地面失去联系。飞船处于危险之中,宇航员很可能回不去了。生命最大的绝境中,马飞回忆起自己那个最了不起的爸爸。

    成年后的马飞,成为一名宇航员

    飞船最后肯定会回去的。在戏剧创作中,主人公身陷危险处境,想要凸显的是主人公化险为夷的主角光环。而《银河补习班》也颇为聪明地将此与中国的航天事业、家国情怀、大国崛起等联系在一起,让电影具备了献礼片的气质。

    那么,马飞是如何化险为夷的?

    在危急时刻,他想起了父亲马皓文(邓超 饰)曾经对他的教育,“不要认输”“一直想”,以及在1998年的那次特大洪灾中,他怎么在父亲的鼓励下逃生的经历。不同的时空,父亲的教诲一样有效,马飞化解了飞船的危机。

    马飞的太空救援

    需要一提的是,电影在处理马飞的天空自救这一桥段时非常潦草、没头没尾。一会儿在那边渲染生离死别,结果马飞出舱处理过程却显得非常easy。

    既然马皓文对马飞的影响如此之大——宇航员到太空只能随身携带一样物件,马飞带走的也是马皓文送给他的用足球做的地球仪;那为何飞船出发之际,马飞的家属席是空的?马皓文为何没有亲自到场为孩子送行?

    少儿马飞手中拿的这个足球款地球仪,是他与父亲之间最重要的“信物”

    因为马飞觉得马皓文的“黑历史”会影响自己的光明前程。这就进入故事的第二条重要主线,父亲马皓文的“黑历史”。

    残酷的现实:马皓文蒙难史

    与其说是“黑历史”,毋宁说蒙难史。

    韦唯熟悉的《亚洲雄风》响起,1990年北京亚运会前夕,火炬传递运动在东沛市(电影中虚构的城市)进行。马皓文作为东沛大桥的建筑工程师,也成为一名火炬手,他将拿着火炬跑过东沛大桥。但就在电视直播、万众瞩目的情形下,还未通车的东沛大桥轰然坍塌。

    马皓文曾是一名功成名就的工程师

    马皓文替整个设计院背了黑锅,锒铛入狱。妻子馨予(任素汐 饰)与他离婚,少年马飞也被同龄人欺凌。等他减刑提前出狱时,已经是1997年了。出狱后,马皓文遭到昔日朋友、同事的耻笑、非议和侮辱,而他辛辛苦苦找寻资料、写申诉信、找法院,却申诉无门。

    马皓文申诉无门

    这是电影最犀利的一部分,很隐晦地包含了对现实的种种批评:人心的世故、算计、冷漠、残酷;傲慢、僵化的行政机关对小人物权益的轻视和忽略,对他们的诉求习惯性地“踢皮球”……电影中渲染的理想主义或许虚无缥缈,但马皓文面对的这些真实的困境,却会令观众心有戚戚:为何一个普通人想活得坦然而有尊严,会这么难?

    马皓文坚持了20多年,案件终于有柳暗花明一刻。当马皓文第一次特地来到马飞的基地并告知他这个消息时,令马皓文寒心而未料到的是,马飞劝他放弃申诉。因为马飞的领导(吴京 饰)告诉他,宇航员会成为焦点人物,他的出身经历等都会被挖出,而马皓文的过去会成为马飞的某种“阻碍”。

    马皓文对马飞说,他原以为自己对马飞的教育是成功的,现在才发现,他失败了。他未曾料到儿子也会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如此轻视他20多年的坚持——恢复他清白的名誉。他为此受过的苦难和煎熬,马飞并非不知道。

    这一线索虽不是电影的重点——很多观众可能也在眼泪中忽略了,但在笔者看来,它是整部电影最华彩的篇章,是这部电影正能量、煽情的外壳下,暗含的一个坚硬的核,你如果咬到它,你就会被刺痛。

    它甚至解构整部电影的教育理想主义:充斥在成人世界里或精致或粗糙的利己主义者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为何马皓文坚持的素质教育也无法避免马飞沦为自私者?难道宏大的事业重要,一个普通人的权益就可以忽略?

    这些都指向更深层次的问题,点到为止,全靠心领神会。

    理想的教育:银河补习班

    马皓文是如何将马飞培养成一个宇航员的?这是电影的核心叙事线索,花费的时间最多,最浓墨重彩,也是电影片名的由来,所谓的“银河补习班”,就是马皓文对马飞的补习。

    马飞小时候就被老师认为,脑子里缺根弦。马皓文入狱后,马飞遭遇欺凌,妈妈和后爸忙于生意将他送到寄宿学校,马飞更成了脱缰的野马。他的成绩班里倒数第一,上课看金庸的小说,常常旷课,被教导处阎主任(李建义 饰)开除。

    马飞被开除时,正是马皓文出狱之日。在前妻恳求阎主任无果后,马皓文当着众多师生的面,跟阎主任打一个赌,阎主任说如果马飞期末考班级前10名就不开除他,马皓文说:不是班级前10,而是年级前10。

    这一刻非常燃,也构成了电影最大的悬念:马皓文真的能让班级倒数第一的马飞进入年级前10吗?

    阎主任代表的是老一辈教育人,曾经历苦难岁月,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他们信奉的是应试教育那一套,分数至上,高考定终生。所以阎主任的教育“武器库”里就那么几样:更多的作业+棍棒+激发羞耻感。他看不上坏学生,视马飞为眼中钉。

    马皓文对教育的理解,与阎主任截然相反。虽然那是1997年,但马皓文的教育方式远远超前于那个时代,哪怕今日看来,仍旧超前。

    它首先是鼓励式教育。不是激发孩子的耻感(像马飞妈妈说的“这孩子就这样了,没救了”),而是由衷地相信孩子是个天才。马皓文告诉马飞,“你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不是敷衍,而是眼里含光,充满信任和坚定,让马飞建立起自信。哪怕打赌后马飞第一次考试是班级倒数第五,马皓文都夸儿子很棒,跟原来的倒数第一比有进步了。

    马皓文一直告诉马飞,“你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

    它是一种以孩子兴趣为主导,充分张扬孩子自主性的教育。马皓文并未怎么督促马飞学习,当马飞问他,是睡觉还是看书时,他让马飞自己做决定。学校布置过多的作业,他也由着马飞爱完成不完成,在马皓文看来,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在他们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每天过重的学习负荷,会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产生疲乏感。

    就像高考结束时,高三学生疯狂撕书,纸片像雪花一样落下,阎主任认为这是孩子们的一种释放,马皓文则质问道:如果高三的学习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撕书,他们对学习是真的热爱吗?他们对学习还有热情吗?

    当马皓文问马飞学习目标是什么时,马飞说“上清华北大”,马皓文说不对啊,这是过程,并不是目标,以后想要做什么才是那个答案。接着马皓文就说出了“金句”,“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马皓文理解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一时的高考,孩子的兴趣与目标才是学习的终点。因此哪怕期末考马上到了,他还是带着孩子“逃课”(请假被阎主任拒绝)半个月去看航天展。班主任小高(王西 饰)说期末考试是马飞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马皓文说:不,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时刻。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应该是均匀地散布在他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期末考试,马飞真的进入了年级前10,他对航天的热爱,也促成了他的航天梦。

    瑕疵

    显然,在教育观念的分歧上,电影站在马皓文的立场上。马皓文与阎主任的几次辩论,都是阎主任败下阵来。电影也过度放大了阎主任的“不可理喻”,“神化”了马皓文对马飞教育的可行性。

    换句话说,电影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讨论,是简化的;其在对素质教育的倡导上,也过于理想主义了。一个最简单的现实是:绝大多数平民父母,没有马皓文的思想和见地,他们疲于奔命,不像马皓文能够在1990年代末给孩子买得起近万元的586电脑,有时间带孩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半个月旅行;而大多数孩子也资质平凡,不可能像马飞那样不怎么学习、不复习还能在一学期内从班级倒一进入年级前10。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应试教育仍旧是普通家庭的最优选择,你得先考出去,才有更多的自由选择。

    与此同时,电影对做作业、考试等的理解也非常狭隘,马皓文拿蒸馒头来对比复习看似有道理,实际略扯淡。反复蒸的馒头的确不好吃,但对于多数学习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的确得通过反复的预习、复习和作业加强,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虽然马皓文一直要马飞学的是思想和方法,而不只是知识,但知识是思想和方法的前提,最基本的知识都掌握不牢靠,基础不扎实,谈何进一步的思想和方法?

    导演太过于想当然,决定了《银河补习班》对现实的影响力量非常有限。它将当下诸多教育问题,单纯理解于教育观念分歧,丝毫没有触及到教育背后复杂的国情,牵扯到城乡二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的文化区隔、阶层流动困难等因素。反倒有这样一种嫌疑,将带有社会问题性质的教育问题,推到了家长身上,成了家长的个人观念问题。

    任何一个被裹挟到教育竞赛中的家长深有体会,多的是身不由己的时刻。就像电影中马皓文的前妻叫嚷的,“马飞不是你的实验品”。没有几个家长敢拿孩子的未来做实验。

    教育的本质问题,不是相信不相信孩子那么简单

    观念层面也影响了叙事层面。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大多非常平面,他们一条线走到底,没有什么人性的犹疑。像马皓文就是笃定他对马飞的教育会成功,但联想到他被冤枉、被损害的处境,他也未曾担心马飞长大后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人物的平面化,服务的是叙事起承转合上每一个转折、每一份感动都能打到观众,在强大配乐的烘托下,电影某些桥段的确是催人泪下,非常好哭,但哭完了也就完了。

    《银河补习班》本可以更好的。三条线索如若相互影响,而不是彼此独立,它是可以成为抵达现实问题的力作的。前文说到,第二条线索是电影最华彩的篇章,正是因为导演让三条线索相互作用,“残酷的现实”在拆解“宏大的梦”“理想的教育”,成年马飞的自私打了马皓文脸,让我们窥见影响教育/现实某种更强大的力量。虽然导演这样处理,也许只是单纯的先抑后扬,让父子俩感情上有一个升华而已。

    胜在真诚

    即便如此,《银河补习班》仍是迄今邓超、俞白眉合作执导的最好的一部电影。它有诸多瑕疵,却也有一个可贵的优点:认真/真诚。

    对待电影、拍摄电影的态度,很认真。电影的时间跨度很长,对1990年代的许多重大历史节点都有所反映,比如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2年亚洲足球杯、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大洪灾,历史场景还原得不错。导演聪明地通过1990年代几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串起整个故事,比如韦唯的《亚洲雄风》、毛阿敏的《渴望》、韩磊的《走四方》、刘欢的《弯弯的月亮》、陈明的《快乐老家》、张国荣的《当年情》等,怀旧气息很浓。

    电影对教育问题的反思,虽然稚嫩,但也非常真诚。这部分带有邓超、俞白眉各自的成长经验,以及时下他们作为父亲教育孩子的经验。也因此,电影带有邓超的“阶层局限性”。记得以前他说过,不给孩子上补习班,要让孩子有个开心的童年云云。这个观念对于邓超这一阶层的人来说,当然没有错了,但如果把它当做一个理念推广到所有人的时候,就会流露出幼稚的一面。

    而真诚,更体现在电影中的父子情上。电影虽以教育反思为“骨”,却以父子情为“肉”;电影的一个宣传语是,“献给父亲,送给孩子”,电影同样带有两个导演身为儿子/父亲的感情,饱含他们对各自父亲和孩子的爱。父子情充盈了电影中的绝大多数细节,真切、细腻、动人、催泪。

    应该承认,作为演员的邓超比作为综艺MC的邓超有魅力多了,综艺消耗了很多人对于演员邓超的认知。这部电影立得住,一个根本原因在于邓超令人信服地演绎了伟大的父亲马皓文,演绎出他对儿子无条件的“信”与“爱”。马皓文的许多台词是很鸡汤,也很空的,但邓超的肢体、表情、眼神包括台词功底,让这些略空大的东西落地了,马皓文真是这么“信”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邓超拍摄特写镜头时的花絮照,眼神很有感染力

    编剧在马皓文身上也浓缩了太多戏剧性强的情节,比如卖血、为了保护儿子被小混混殴打、洪灾里对孩子撕心裂肺地寻找等,每一点都非常催泪。马皓文曾对马飞说,“桥会塌,但爸爸不会塌”,他默默承受着命运给予他的一切不公与打压,然后在孩子面前呈现出作为一个父亲所该拥有的最美好的品质:勇敢、自信、睿智、不认输。

    洪灾中,马皓文与儿子失散这一桥段,是很多观众掏纸巾的时刻

    就笔者个人而言,我会给《银河补习班》70分。这是一部有明显缺陷的电影,无论是航天线的潦草处理、略带假大空的刻意迎合,马皓文与小高老师情感线的冗余、完全可以剔除,还是对阎主任的夸张化刻画、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过于幼稚。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个并不平静的暑期档,像《银河补习班》这一制作体量的电影能够顺利上映,本就多么难得。它在“取巧”,但它也是在“均衡”:邓超和俞白眉会是投资者最喜欢的那一类导演,因为他们“安全”,还能盈利。

    做一个“观念中庸者”,生产出市场上严重匮乏的商业类型大片,不是什么丢脸的事,相反,它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非常重要——就像现在暑期档,就得指望着《银河补习班》“救档”。影评人的理想抱负,不要寄望于让一部电影替自己实现。何况,如果细细琢磨马皓文蒙冤线,结合成年马飞对父亲的“背叛”,你依旧能感受到关于现实的诸多复杂况味。

    《银河补习班》不是那一类最好的现实主义作品,但它属于现实主义。

    ——版权属于澎湃新闻【有戏】——

     3 ) 《银河补习班》看起来很真诚,但这些硬伤毁了这电影

    今年国内暑期档,《八佰》,《少年的你》,《刀背藏身》,《小小的愿望》,《旺扎的雨靴》纷纷撤档,说好听点,就是今年咱们国产电影战术性隐蔽。

    所以算来算去,今年剩下的国产大片,目前来到了《银河补习班》,对于片方来说,这是他们遇到最好的档期了。

    目前《银河补习班》在各平台的评分参差不齐,豆瓣开分6.5,现在到了6.3,估计还会往下滑,而猫眼是9.4,淘票票9.3,时光网7.4。

    那到底这部电影成色如何,我们来验验货。

    《银河补习班》讲述了邓超饰演一位“犯错”的父亲马皓文,坐牢出来以后对儿子马飞的教育再改造,通过一对一私人补习班的方式,让马飞慢慢走出迷茫,成为人生赢家国家英雄的故事。

    《银河补习班》是邓超俞白眉的第三次合体(又双叒)。

    讲真,我能感受到这部作品的真诚,影片不够好,但真诚。他们真心想把想要表达的主题和含义,都放在了影片里,我们也都看到了,读懂了,角色也念出来了。

    横向对比,《银河补习班》确实比《分手大师》,《恶棍天使》要好很多,如果说前2部还算是电影的话。

    纵向对比,《银河补习班》在同类型作品中,远远达不到标准线,影片从人设到人物关系,从剧情场景编排到主题探讨,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不吹不黑,我们一个个来探讨。


    探讨一:主题

    影片末尾和海报,都用了“献给父亲,送给孩子”

    如果我没理解错,影片的主题应该是关于父子的(中心思想),好电影的主题只有一个,不接受反驳,不信你可以回想你看过的经典电影,他们都能用一句话来总结。

    越好的电影,越能用一句话就能总结,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好的电视剧。

    《银河补习班》的主题我们都知道是关于父子的,但,关于父子什么的?父子的代沟?父亲对孩子爱的愧疚?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我们看完后并不太明确,好像都有,好像又都没有。

    而且影片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并没有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表达,而是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比如对教育理念的探讨,似乎挖掘太多,差点造成反客为主。

    我们来具体比较《当幸福来敲门》,同样是关于父子,影片所表达的就是父亲要对儿子证明,梦想可以实现。

    这个主题多像《银河补习班》呀,只是《银河补习班》是父亲嘴上说的,你要一直想,一直想,你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任何事。

    而《当幸福来敲门》是父亲用行动证明给儿子看,只要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

    差别,就在这,一个耍嘴皮子,一个用行动证明。这两部电影的父子同样很惨,同样遇到社会对他们不友善,但终究两部电影的区别,是这两对父子面对这些糟粕后的心态,而不是过程。

    我们能看到《银河补习班》这对父子遇到各种挫折的过程,但看不到他们的态度和转变。

    而《当幸福来敲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父子找不到住所,父亲被迫和儿子在公共厕所过夜,中途有人要进来,父亲用脚顶着门,捂住儿子的耳朵,泪流满面不让别人进来。

    这就是父亲面对周遭后的心态。我们也从那一刻,彻底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探讨二:教育价值观

    很多人聊起这部电影的教育价值观,似乎有很多人也因为不认可片中的价值观,才对《银河补习班》打低分。

    对于我来说,价值观一直是电影的一个态度,但并不作为电影质量好坏的标准评判。

    比如所有的复仇类型电影,《老男孩》,《杀死比尔》,《疾速追杀》系列等等,你去讨论他们的复仇价值观,显然就会觉得很尴尬。

    所以影片在教育方式的探讨上,我觉得只分左右权衡,而没有对错之分。

    影片想要表达应试教育的弊端,开放式教育的优点,如果影片在这个议题上做出一个姿态,而不是硬要指出对错,得到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比如《死亡诗社》,《地球上的星星》,甚至偏激的《爆裂鼓手》,都是对现阶段传统教育体制的一种独立思考的态度,在强调一次,这些经典的教育题材影片,给的只是态度,而不是分对错。


    探讨三:人设

    马皓文的人设建立上,有好几处立不住。

    其中有一场戏,是和阎主任打赌,阎主任说拿全班前十,马飞就不被开除,而马皓文则打赌能拿年级前十。且不说马皓文平时是不是赌瘾很大,如果马皓文真的为自己儿子好,就不应该加大赌注。

    我们回过头来看,马飞要被开除,那么一家人的目的就是让马飞不要被开除对吧,那么马皓文想了一个激将法,让阎主任来下注,只要达到阎主任的要求,马飞就免于被开除,目的就能达到。

    但就在这时,马皓文加大了赌注,在这里我真的弄不明白马皓文的动机是什么,这完全不是出于对儿子的自信,而是出于对自己的自信。

    此外马皓文的人设也有不讨喜的地方,比如在教育上,如果你只对自己的孩子这么教育,其实在我看来没有问题,毕竟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自己种下什么种,到时自然会结出什么果。

    但当马飞班主任到他们家,马皓文依然在用自己那套教育方法论给别人灌输,什么反复复习就像馒头反复蒸之类的。

    马皓文这么做,就会显得这角色很事,不管遇到谁,都喜欢对别人说三道四。

    对比《当幸福来敲门》,片中的父亲大道理也很多,但他只对自己儿子进行教育,对其他人,只是提出建议,并不会进行大道理的教育。

    此外《银河补习班》在人物关系上,也存在着问题,为了表现父子的惨,从而把几乎所有角色都变成了对手,这未免也太不真实(不一一举例了)。

    就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不一定要用别人的坏来衬托主角的好,其实只要立场不同,就能体现到主角的苦衷。

    还是《当幸福来敲门》,片中父亲的对手也很多,但别人并没有错误,只是生活的不易,带给彼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探讨四:场景编排

    影片中的场景有好几处让人有撕裂感,一会父子看草地,一会逃课旅游,一会洪水,一会回到现在的太空,看起来让人极为不连贯,这也导致影片要煽情的地方,显得生硬且刻意。

    再者,煽情让你哭的,就证明是好电影了吗?不见得吧,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了解一下吧,《罗马》就是间离效果一个很好的典型。

    《银河补习班》我认为最大的场景编排问题,是在于让观众早早知道马飞成为宇航员。

    这其实也是在告诉观众,马飞最后成才了,他真上天了。这就会导致观众在看电影时,所谓的电影钩子不见了。

    比如当我们看到马飞小时候被别人说“缺根弦”,但我们知道他不会,因为他长大会成为宇航战狼。

    比如当我们看到马飞要被学校开除时,或者马皓文和阎主任对赌时,紧张感也没有了,因为他长大会成为宇航战狼。

    比如当我们看到马飞困在洪水中,不会为马飞提心吊胆,因为他长大会成为宇航战狼。

    举个例子《阿甘正传》,影片开始阿甘也出现了,但我们并不知道阿甘的任何职业,背景,身份,只知道他手拿巧克力。

    所以我们依然对阿甘讲述自己的故事看得津津有味。


    探讨五:台词

    我一直不反对鸡汤电影,但我不喜欢一些鸡汤影片给予观众的方式。

    押井守曾经在访谈中聊过,说宫崎骏的作品,都是鸡汤。

    确实,仔细想来,宫崎骏的电影,核心表达的都是人间美好,每个角色都近乎纯真和善良,就算是反派最后也会变得可爱。而押井守的作品,都在探讨着人性的阴谋部分。

    但,不管是宫崎骏还是押井守的作品,我们都很爱。

    所以,就算是宫崎骏的作品被看做是鸡汤片,我也觉得好好喝。

    这就在于好的鸡汤作品,是煮好了摆在那,吸引你去喝,而不是灌给你喝。

    而《银河补习班》就有灌鸡汤的感觉,而且频率特别高。

    怎么理解,看台词。

    台词是最容易呈现鸡汤的部分,如果太直白,太刻意,太不像人话,反而会造成反效果,让人远离,因为你要灌我喝鸡汤了。

    总之,《银河补习班》让我们看到了邓超和俞白眉的努力和真诚,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努力并不代表有好的执行力,真诚不能让观众爱上这部电影。

    但放眼未来,所有事情似乎总是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最后,我给《银河补习班》打三星(五星制,6.0分),多一星是给影片的真诚和努力,这些我们都看得到,希望下一部作品,能更好。

     4 ) 不要被喷子,嘴子,夺了话语权。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想先说几句话,跟现在你们看到的这部戏有没有关系,自己去悟:

    1,很多电影撤档,并非是他自己想撤。

    2,范冰冰当年最火的时候,一年接十几部戏,本来很多原定女主角不是她。

    3,作为一个老百姓和一个听众甚至观众,其实你是没有多少话语权的,找几个牛逼的写手声情并茂的先骂一通,再用钱在豆瓣上置个顶。其实花不了多少钱,比起他们撤档损失的,差远了。

    4,有些人拍了一辈子他所谓的“电影”,其实只是小品,话剧,情景剧,爱国抗战片,加长微电影之流,用最好的设备,最亮的灯光,最华丽的服饰。可惜了,完全和电影没有任何关系。当他们看见别人拍出电影的时候,他会认为这是异类,你不要笑,这种人特别多,多到让你难以想象,因为360行,虽然行行出状元,但是90%的人还是连门都入不了,入不了门,一是因为自己在胡混,用挣钱要紧这4个字来麻痹自己。二是因为自己没有审美。木心先生说过:没有审美,就算你再有知识也不顶用。真他妈的对。

    5,那些所谓的圈内人士和喷子,其实是很没有话语权的一个群体,如果他们不说一些歪门邪道,剑走偏锋的话,他们很难在喷子的洪流中脱颖而出。所以这些人也是挺可怜的。

    当你跳跃过:利益受损的人,“圈内”声情并茂的影评人,爱看小品的人,爱看爆炸翻车美女的人等,

    请看下文:

    这是一部非常非常好的电影。

    想起《三傻》在印度刚上映的时候,也是一模一样的骂声,但是不影响《三傻》成为印度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为什么被骂?因为他触及了很多人的底线。因为老师当年教育你,你认真了,就会达到目标。这句话到社会里,被无数次的印证为是错误的,这些人无法接受。现在是2019年,这些人有的人花着几十万培养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学校,出来都是杀人犯,强奸犯,他们接受不了你知道吗?他们不知道如何像邓超一样教育他的儿子。因为他们没有被这样教育过。他们无法给予他们孩子这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恰恰是拿钱无法弥补的。影片中孩子他妈找的老公就是这样,不是吗?这个电影拍出来,就让那些给孩子们教育上砸几十万几百万的家长和影片中的后爸画上了等号,观众无意中是被丑化了,他们能接受吗?当然接受不了。

    根据网络统计数据,这些所谓的“影评人”,有95%以上都跟电影这一行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中间有厨师,有校长,有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张口闭口演技,举手投足枪毙编剧导演, 浮躁的脸上只写着这样一行字:不要说教,更不要给我讲道理。那请问这些人做出来的影评,难道不是自嗨式的表演吗?那请问这些人,给你做的剧作分析和镜头分析,有价值吗?对吗?我想结果不言而喻。

    看到网上这些评论,我没有想反驳的意思,甚至连反驳意向都没有,这部电影的受众人群其实是很窄的,但是我们得正视一个事实,一方面是你在挑电影,另一方面电影也在挑你。我想如果彭磊和庞宽看完这部电影,他们一定是给好评的,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作为一个父亲缺什么,他们想要什么,这是影片表现的很明确的,而且邓超也演得很好。

    在这部影评里我绝口不提电影技术层面上事,因为我觉得这跟我们观众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看完电影只需要去感觉,好还是不好,就行了。没感动是正常的,有感动是锦上添花阿弥陀佛。甲壳虫那首歌是咋唱来着?别把全世界都放在你肩上,是啊,跟他妈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现在想起来,孩子写那篇文章,其实就是导演的自讽,有人给零蛋,有人给满分,有人给35分

    我只是一个电影系的学生,我也知道,我发了这篇文章后,很多喷子会来,但是我看到一个这么好的电影被这样贬低,我心里很不舒服,我只想对那些喷子说一句:虽然你有自由的话语权,但是当你看到不同的价值观的时候,请你学会尊重,比你强的不要馋媚,比你弱的不要贱踏。另外,那些特别浮躁的人,我尊重你的苦,但请不要放弃,你自己本身那颗纯真的心。

    ----2019年10月15日补

    当初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想着自己的声音很微小,单纯的只是为站这个电影,根本没有想太多,没有想到挺我的人竟然是大多数,骂我的人竟然是少数。看来同档期撤档的那些大公司,真的是请了不少水军来骂这个电影。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大骂了一通,写完稿子拿钱就走人了,你去看那些水军写的稿子,基本上没有楼主回复的,然而根本没有人去怀疑这件事……。 很多喷我的人问我,你说了一圈儿,为什么没有说这部电影技术层面好在哪里?那我想反问这些人:医生写的药单你能看懂吗?屠呦呦研究的啥你知道吗?你问我镜头好在哪里?难道我给你讲一通表演区的完切?但是现实生活是,当你跟他说技术层面的时候,他又去给你讲一些他感受层面的东西,所以跟这些人是无法聊天的,所以跟这些人“过一招”以后,就不理他们了。(笑脸) 还是那句话,作为一个受益者,我们只需要感受电影好不好就行了,我们只需要知道,医生开的药能治你的病就行了,不是吗?你还要要求多少? 再多说一句,你们可以在微信上搜索一下,中国8亿网民里,有95%没有上过大学,那些天天在豆瓣里面摆镜头,讲故事的人,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个厨师或者是个商人,高级一点,是某个公司雇的公众号的写手………所以,到底是谁生活在楚门的世界里? 我为什么要再继续补充一些东西呢?因为反倒是很多做父母的真诚的留了言,非常感人,我希望大家能看到。也有电影学院的同仁留了言,我都把它贴出来,用别人的话来说我自己想说的话,这就不是我一人言了。 目的:以 正 视 听。(请用经典版包青天的声音来说这4个字) 黑特了: 回复@竹水微漪:电影是用艺术的手法展示生活中的点滴,所以他可能不会那么逻辑性,那么完整,但只要能带来大家的思考与共鸣,那么就是挺成功的电影。 下面也说下小的内容,比如最后的自私自利的儿子,这个同样是个缩影。人无完人,虽然能被入选上太空,但他也是个活生生的人。他在太空中回忆反省深思,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以在最后机友的妻子孩子出现了,他却没有看到自己的父亲,他也没有太多失望。但其实父亲原谅了他,最后走过来的时候,儿子说了对不起,我也是头一回做儿子。为什么不能令人感动呢? 此外,儿子最终的前10,其实也并非不可能,初中学习并不是那么复杂,很多东西可以在短时间内就掌握,只要你肯用心。电影已经用了一些篇幅展现了儿子在刻苦努力学习了,那么就不用把每天都记录了。 难得写这么多,希望你也可以细细品味这部电影,虽然不是超级大作,但也值得回味。 Zita_yuuu:我也是這樣想的。看完電影覺得很感動,也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一個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的父親。感覺這種東西見仁見智,但用片面去否定一部電影是很滑稽的事情。在我的角度看來,他們更是莫名其妙,荒謬絕倫啊:) 兰戈: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一个高分影评,终于有了共鸣。一波评论拍摄技巧和编剧,那跟我一个看电影的有毛线关系,我又不拍电影。还一波人讨论教育制度,他们是被应试折磨的一代人,他们的孩子在学校垫底他们会觉得羞耻,祖祖辈辈,周而复始,不允许异类纯在。其实我小时候特别想当飞行员,呵呵。现在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有时候压力大了,就看看天空,想想宇宙。我并不想我的孩子像我一样,芸芸众生。我想他们特别一点,那怕只有一点点。亲戚们觉得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我也不知道是好是坏,我也是第一次当父亲。 渝鱼余与于:我也是拧着一晚上的劲儿写了人生中第一篇影评 再看水区 全是骂声 我就放心了 因为你永远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有句话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但我看大家都不准备起跑 所以我就放心啦 flowe_young:是的,这部电影很感动我,我看了一圈全是骂的,我都不懂这些人在骂什么?什么读书无用论,反智什么的,这部片子不就是在试图告诉我们真正的知识和思考吗?只是传达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用力有点猛了,但是平心而论,我真的非常欣赏邓超这个角色,中国太缺少这种人了,更别说这种爸爸,在这种利益化的社会里,大家都太浮躁了,我真的发现一片的黑和骂声那些为了黑而黑的言论太过荒谬绝伦,不可理解了。 边缘人:看题目就晓得是个明白人。独立思考,许多好学生都不会。也不想有家庭责任,怎么懂得父子? 鲰生: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给差评的大多是既不是孩子也不是爸爸的角色。至于电影究竟如何,能让我大专学历的父母看得深有感触,我想也没有某些人说的那么不堪。作为一个儿子我只想说,父爱很真诚,也很伟大,而影片恰好诠释了这一点,至于给100分,0分还是60分,确实取决于个人标准,您老也不必动气。看到评论区有无数人能理性地从剧情,人物设计,中心思想来剖析最感性文艺作品,我深感中国影评界后继有人。 米娅:赞同!其实许多人看电影只看自己想看的,不解释自己认知以外和相信的东西,他们多数没有经历过往上爬过程中的艰辛,他们不懂,他们口中的鸡汤恰恰是支持着我们继续的动力和信条。一直觉得不愿意喝鸡汤的人,恐怕是没有拼搏想法的人。有些经历过的人,如果没有为人父母,或者尝试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很难理解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无奈和担忧。很多人觉得“第一次当父亲和儿子”这句话很煽情,但我觉得很真实,我们在处理父母子女关系时感觉到的无力感,困难,焦虑,都是第一次不熟悉产生的。确实是这几年少有的不错的国产电影。 不得吃饭:作者说得对,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跑偏了,这部电影并不是去批判应试教育的不合理,重点在于,重点来了哈:大家请注意 重点是探讨的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你是马皓文还是阎主任,这只是千万家长的一个缩影。最后,不要给我谈什么编剧和拍摄手法 ,因为你们还没有入门。 陌小白:博主,真的挺你,我也不觉得这是一部像水军说的那样的烂片,这部电影真的很好,就跟你说的一样,这是一部受众面较小的电影。电影讲究素质教育,确实与中国现在的应试教育产生冲突,但,这不正是国内所缺少的吗?我真的很喜欢邓超这种“银河补习班”式的教育。 我只想对上面的朋友说一声:谢谢。这个谢谢里包含的内容也只有你们能懂,说出来就没意思了。

     5 ) 给五分是要为给影片打一分的极端派找平

    首先,我不是水军,是个单纯看过电影的妈妈。对于这部探讨家庭教育问题的故事片,我认为是2019年夏天里为数不多的好片。

    哪里好?影片提到的几个核心观点一定要放大看:1.“一直想”,其实编剧初衷应该是想强调家长引导孩子多动脑,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作为一个接受过二十年应试教育的过来人,在独立闯荡社会头破血流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多么弱鸡。影片并没有把我引到“不做作业旷课迟到也可以从全班倒数上升为年级前十”的思路上去,因为常识就能明白这只是艺术提炼生活的一种方式,绝对不是简单默念“一直想”就能做到事事通,如果是那样,不是妖怪就是魔法。2.“清华北大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目的”,这也是一句成百倍浓缩后的代表性点睛。因为在国家普及高等教育的悠长岁月中,大多数学生的确只是朝着更加明确的高等学府拼命,而非发自内心根据自己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以自我的定位和规划设定目标。进入大学后集体逃课、期末多课挂科的现象一点也不罕见。人生最珍贵的四年时光,蹉跎而过的难道还不够普遍吗!直到毕业之后职场方向迷茫了才开始反思自己对什么内容和专业感兴趣,大学所学知识很多派不上用场。请问家长有没有失职?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有没有启蒙他们兴趣爱好和树立人生价值观?在他们高考前有没有灌输只要考上好大学就万事大吉人生从此飞黄腾达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他们年满十八岁的时候都没有培养到血液里,上了大学放弃过去的学习习惯,父母没有资格推卸责任一味抱怨大环境。3.“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影片通过马皓文独特的教育方式,最想表达的是培养孩子要以身示范、因材施教,尊重孩子平等对话,只有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更有把握选对孩子以何种方式朝某个方向发展是最恰当的。我不想用最好来定义,因为好没有标准。

    非常气愤那些只读字面意思和表面现象的键盘侠,极端曲解创作者的用心,还大扣不懂教育的黑帽,还能引来众多认可,让我更加担忧,即便当下父母们重金培养“素质教育”全才,多年后依然会有迷茫、缺乏自信、没有探索创新精神的青年走向社会。

     6 ) 近两年看过的最想中途离场的电影,用力诠释“电影不要这么拍”

    近两年看过的最想中途离场的电影。

    看到后来反而看乐了,导演真的用心拍了一部“电影不要这么拍”的范本,各个方面都因为用力过度显得矫情做作。整个电影假大空,丢脑袋撒鸡汤的烂片气质也算是在某一方面震到了我。

    剧作方面,高潮段落零零散散,整个故事节奏尽显拖沓。什么都想讲很容易最后什么都讲不好,电影不是群英荟萃萝卜开会。什么都往一部电影的容量里放,最后很有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既然是做一部商业片,您就好好做哪怕走套路最后让大家看舒服也皆大欢喜啊。故事缺乏核心,许多段落都用力的吊着一口气但最后都给你泄了气儿。台词也写的尴尬甚至完全不考虑实际语境,哪怕演员演技不错,念着这么尴尬的台词也让人想笑。最后那个“加油中国 加油中国”真的强行尬的我捂上了耳朵。

    影片的bug就不较真儿了,但觉得哪怕你圆一下也是用心了。太泄劲儿了。整部电影充斥的说教意味太强,仿佛直接按头给你灌鸡汤。对了还有技术问题,第一次在院线电影里看到影片最后一段看到多了一句没有人读的字幕,不知道是剪辑没剪干净,还是后期审核人员看到最后也困了倦了没仔细审核,真的麻烦您上点心吧。

    配乐方面,本来对影片最大的期待就是汉斯·季默配乐,老爷子的配乐水准依然在线,但和这个电影真的不搭。不是您请来汉斯·季默配乐然后再加上航天、宇宙、家庭题材您就能往《星际穿越》上靠了,这不碰瓷儿吗。不得不说强行煽情的段落,配乐真的帮了不少忙。只希望下一次听到汉斯·季默不会是再这样的电影里了,不然真担心给老爷子招黑。——“这片子配乐太吵了我想在影院睡个觉都睡不着!”

    演技方面,演的最好的是演小时候马飞的那位小演员。我努力去体会邓超的演技了,但在他最后在饭馆里吃面那场戏时候崩弦了,用心体会人物情境注意细节处理的话,那段戏不会那么演的。白宇的台词功底不错,但给他的台词有的真的太尬了。

    叙事上这个旁白真的服气,叙事技巧不够旁白来凑的做法和ppt电影本质上有什么不同。这从头到尾给你念下来的方法,寻思着要是单独把旁白剪出来,差不多也能是一期喜马拉雅上的“xx给你讲故事”。哪怕您是仿照冯小刚的《芳华》的叙事也不必这么用力过度的整,就差把“我没才华但我很努力”写到电影中间了。

    看《银河补习班》真的体会到了导演用力想把什么都讲好,但最后就靠强行煽情给大家整一波眼泪逼着你哭,然后让观众体会到了影片的教育意义影片的反思意味影片的跨年代展现以及影片的父爱最后感叹这真是一部好电影。

    别了。別唬观众了真的。这拖沓的叙事大家看着也挺累的。

    年度烂片前三预定。

     短评

    从《分手大师》到《恶棍天使》,邓超&俞白眉的组合似乎就成了烂片的代名词,但《银河补习班》却带来了惊喜!内容和立意并不创新,描写屌丝父子逆袭、素质教育VS应试教育的影视作品多如牛毛,可它却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电影拍出了韩寒的味道,笑点自然而不低俗,金句富有哲理而实在,数个场景和对白仿佛带我们回到了《乘风破浪》和《飞驰人生》之中,笑中有泪;电影也有《长江七号》与《我不是潘金莲》的影子,引发了众多反思和共鸣,更牵出了不少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的丑恶。再加上时代的情怀和关键细节位的前后呼应恰到好处,看得是津津有味。当然,不足也较明显,结局太彰显正能量,部分细节过于理想化,某些剧情的走势也较造作和狗血,选歌甚至还不如《港囧》……不过总体而言还是一部相当不错而又有教育与现实意义的电影,适合一家大小一起观看。

    5分钟前
    • ryanjordan
    • 推荐

    看完点映,想说的很多,这部电影正式上映后,也许会有人打零分,也许会有人打满分,也可能会有人打出不一样的分数,但不管怎样,对我来说能震动人引人思考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7分钟前
    • 白菜馅儿黄
    • 推荐

    2.5 表面看着是要来谈谈教育问题和社会变迁了,但实际上是变着法的“新八股电影”+市场调控精准投喂的“大数据电影”。逻辑支点自相矛盾,说教戏码停不下来。不过,邓超的表演倒挺能留客。虽然人物身上有太多别扭的地方,但他的确让人看到了真诚。

    11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1.你不能因为自己成绩差,你就觉得教育制度有问题。“思考如何改进教育制度”和“把教育制度的不足当成不好好学习的借口”是两回事。2.学校和老师不是你的敌人,你的敌人是贪玩和懒惰。应试教育不好,那逃课、不做作业就好吗?你有梦想,所以你要追逐梦想。那别人就没有梦想吗?谁说追梦就要放弃学习?“只顾学习”和“完全不学习”,只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哪来的优越感?3.母亲说儿子就是笨,街坊都是小人,徒弟靠不住,教导主任坏透顶了……唯独马皓文善良淳朴为大家背锅。把所有人(除了小高)都拍得那么坏,来衬托马皓文最好,这也太恶心了吧。4.儿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竟然叫父亲放弃他的理想。事实证明这教育太失败了,所以你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的教育比别人高级?本以为儿子会意识到错误,帮父亲打官司,是我想多了。

    15分钟前
    • 朝暮雪
    • 较差

    片子的问题确实不少,时间线跨度大导致剧情很多地方衔接不流畅,很多情节说不通(比如逃学看航展),有些配角就是为了搞笑,没什么作用,有些台词说教味也很浓,但是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主创足够的真诚,他们为我们展现了父子亲情,几处地方直接击穿了泪点,他们借马皓文和阎主任的赌约去探讨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应试教育的利弊,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育?一味地上补习班冲击清华北大么?这点我也很感激我父亲,没有强迫过我考高分,让我去找自己的兴趣点,可能很多友邻的评价都不会好,但是我还是想推荐一下,可能会有自己的影子。配乐上有不少经典老歌,白宇太空营救那场戏的配乐紧张到爆,而且表演上没有前两部那种尴尬,演技基本在线,笑点穿插上有时候有些突兀,不过比邓俞组合前两部电影好太多了。给个鼓励分。(8.5/10)

    16分钟前
    • mdr skywalker
    • 推荐

    比《长江七号》好0.5个《少年班》,比《分手大师》好100个《恶棍天使》,一碗捕获三四五线观众的大火快炖鸡汤。强行煽情没毛病,但要素过多会冲散剧情。

    21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犹豫了好一会儿到底给3星还是4星?故事题材走心,整体都能让我感动有了给4星的冲动;但冷静下来,例如桥塌时间节点的卒然,很多的巧合被骤然释怀,每一段落都充满煽情,于是“感动”很快需要被敲问了。虽然题材是励志的,但《垫底辣妹》的逆袭几乎只属于奇迹,就像这部电影一样,它只是一首充满励志的梦想之歌。

    25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还行

    我说马皓文是一个天生的父亲,其实也在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男人。父亲是男人诸多任务之中最重的一个担子,因为这个使命的背后是家庭。是无数次隐忍之后还能掏出的全部爱。可以说他在尽自己所能,无限接近这个使命的终点。

    27分钟前
    • 仙人球球
    • 力荐

    没有节奏的超长教育片

    28分钟前
    • MY BMM
    • 还行

    我觉得还是应该鼓励邓超和俞白眉继续拍这样的电影。邓超是很棒的演员,俞白眉是很棒的编剧,但我一直不理解他们俩之前拍的那两部电影到底是图啥……现在有了《银河补习班》,我觉得他们终于找对自己的感觉和方向了,所以还是要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鼓励这两个很棒的演员和编剧去做这样的电影。只要有进步,他们在未来也许还会给出我们惊喜。

    33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看到98年九江洪灾的时候很害怕下一秒会响起《为了谁》的配乐。

    38分钟前
    • 迦南Canaan
    • 较差

    这不就是这个世界吗?抬头看,宇宙飞船在天上畅行无阻,低头看,善良的人在地上举步维艰。下级陷害上级,老师恫吓学生,儿子为了前途让父亲闭嘴,周围的人不是助纣为虐就是落井下石。就算喊出一句独立思考又如何呢?最后还不是必须要做那个最棒的才能翻身,还不是要声嘶力竭地吼出一声XX加油?

    41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有人对我说,“和爸爸有故事的人,看这部电影一定会哭。”中国式的父爱就是,把人生的苦都藏起来,用汗水血泪筑起家,努力攒起所有的甜留给孩子。我家的生活已经算是小康了,但我有一次给我爸买衣服时听我妈说,你不用给他买这么贵的衣服,他现在学会了在淘宝上买几十块的衣服能穿好久。一瞬间哭成狗。茫茫人生,好像荒野,如孩儿能伏于爸爸的肩膀,谁要下车。

    46分钟前
    • 小烨
    • 力荐

    3.2星。俞&邓获颁影坛新一言难尽组合。1.最大优点,利用老歌营造年代感,简单实用,《渴望》《亚洲雄风》《当年情》98洪水等。老歌用太多,旁白也太多。2.剧本有大问题,不接地气说教味十足,主角大道理狂。恨不得所有配角都是恶人,恨不得所有苦难都加在父子身上。3.为戏剧效果不顾基本故事逻辑,教导主任被妖魔化,孩子又脏又伤进教室,他居然不闻不问直接继续发自己的火?揪着大桥问题不依不饶的一堆邻居是有多闲?4.作文脑补部分有趣,但,老师给作文要么0分要么满分的处理,编剧能否先问问一般的老师,0分作文出现的概率多大?5.“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应该来自《请回答1988》吧?显然1988效果更好。6.要维护好演员的身份,有时候真就得保护好自己的羽毛,少上些综艺,少些八卦,这话不止针对邓超,对任素汐亦适用。

    48分钟前
    • what'swilliam
    • 还行

    【C-】剧情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不被应试教育器重的孩子,在父亲野生教育一个月后从全班倒数第一变年级前十的故事。电影逻辑吊诡的地方有俩:①只看到反对应试教育的偏激态度,却感受不到父亲的教育有任何优秀之处,嘴上说着开阔思维,认识世界,执行下来就是游山玩水,躺草地上闻花香?然后就年级前十了?儿子怕不是爱因斯坦再世。②以反制度态度跳出,又反要求制度接纳,讲真,要是最后儿子被学校开了或者不上学了,我还敬编剧三分,嘲讽了两个小时应试教育的腐朽,最后却还是回归应试教育,不是我说这么看不起学校还读书干嘛?自学成才去啊。又想打破规又想成为规则的受益人,这不是当那啥还要那啥吗?全片散发着“读书无用论”的民科氛围,一碗可怕的空想主义毒鸡汤,要是有家长真信了这一套,我为他们的孩子默哀三秒。

    52分钟前
    • 掉线
    • 较差

    看了点映,电影完整度很好,节奏一般。邓超这个角色太超越他的时代了。他的精神世界强大的像全知的神,他的行为是21世纪以后的人。教导主任作为第一大反派不是很成立,他代表的还是我们这个时代高考的大多数。这是教育的结果,不是错误的根源。而自由意志,独立人格的主题,只能隐晦的表达成,不要停止思考,你不要信别人的话。不能直接反对集体意志,这一点就显得不够左。最后,还看到知识分子精英阶级表达对教育的态度。他们接受底层的到来,但不接受底层的痛苦,他们痛恨集体的桎梏,但没想好,除了呐喊,还能干什么。就像那句台词:儿子,你看看身边有什么,我相信你能自己救自己。但我总想到李安的少年派里,少年战胜了惊涛和飓风,但依然有心里的老虎。他们,还是对生命少了一份敬畏吧。看完想到很多, 3.5⭐值得看!

    56分钟前
    • 空气拉花研究生
    • 推荐

    这片子就像一锅毒鸡汤,试图学“药神”,批判一下应试教育问题,结果父亲就只能一直给孩子灌输鸡汤,贴上父爱的标签,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给学校添乱,根本也给不出所谓的更好的教育方式,只能用爱给孩子发电。任素汐的那句台词,可以很好的评论这部电影,你这是洗脑组织吗?拖沓的节奏,没完没了的抒情更是雪上加霜。有场戏很能说明导演的能力,邓超拎着蛇皮袋出狱之后,去了任素汐的家,第一次见到前妻的新老公,三个人的调度和机位,一通轮番的过肩镜头拍下来,完全看不出这场戏里三个角色的关系和内心活动。还有演邓超儿子成年后的那个演员,台词功力跟读课文似得,不管是在太空里读课文,还是高中时代装嫩,也是看得人尴尬。真该好好跟任素汐学学,如何把正经的台词处理的自带笑点,只要她一出来,她就是整部电影里的最真实最生活最闪亮的星。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原来飞船是插排坏了

    1小时前
    • 大島
    • 还行

    两位小演员挺棒的,邓超演得也还可以,但很多段落显得急促又刻意。表现父子亲情,探讨教育理念之余还硬生生地整出了“厉害了我的国!”的感觉,四不像……

    1小时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九年义务教育害了我!长江七号+港囧+我不是药神!学会独立思考做你喜欢做的事成为最大的泪点。一句该上晚自习了承包所有恐怖元素!

    1小时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