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她房间里的云

    她房间里的云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2020

    主演:金晶,陈轴,刘丹 

    导演:郑陆心源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天启 第一章

    • 正片

      离开马拉喀什

    • 正片

      小鞋子

    • 正片

      如此多情

    • 正片

      疑云重重

    • 正片

      哲基尔岛的阴谋

    • 正片

      人鱼

    • 正片

      圣诞来信

     剧照

    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1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2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3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4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5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6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16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17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18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19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冬日,北方求学的女大学生赵木子回杭州过春节。父亲组建了新的家庭,同父异母的妹妹刚上小学一年级。母亲交往着一个日本男友,爱得像个少年。一次送妹妹上学,赵木子偶遇另一位家长。他像极了一位故友,赵木子一时恍惚。那段曾经无法定义的关系,如今依旧如幻觉般存在。恰逢现任男友来杭探望,忽然间,赵木子在这个熟悉、陌生、不断变迁中的故乡里游荡,寻找自处的方式。新一年很快又要开始了,一切又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长篇影评

     1 ) 她的雲,還在飄

    房間裡怎麼會有雲呢?

    她房間裡的雲在哪呢?

    她手上一陣一陣的煙如雲。

    像雲一般飄著,也許飄著飄著就散了,也或許瀰漫不去佔據所有空氣。

    也像她一樣,在這城市裡飄著。

    雲是隨著風走的。

    那她呢?能不能不隨風?

    能不能不隨爸爸,不隨媽媽,不隨任何一個男人/他人,只隨著自己就這樣飄著?

    在台北電影節看了《她房間裡的雲》。

    關於鏡頭語言與畫面設計的前衛性,還有電影整體質感不需多說,有鹿特丹金獅獎背書。

    讓我驚喜的反而是題材。

    其實這題材也不算新穎,關於年輕人對前程甚至一切的迷茫,與原生家庭的羈絆,對性與異性的探索。

    全部都在飄盪。

    但是,這次是女性在飄盪。

    我們看過小康在台北街頭騎著機車遊蕩,也看過安東尼在巴黎街頭閒晃,還有Ben在畢業後的迷惘....

    但我們很少看到漫無目的的女性。

    女孩要懂事,女人要實際,女性角色要有功能性。

    青紅要上課,杜拉拉要上班,熟女要結婚,媽媽要回家,女性總有個明確的目的地。女性似乎總是穩定的甚至是要求停止飄泊的,男性或許為她停駐泯然眾人,或許繼續上路新的未知。但女性真的是這樣嗎?女性的房間能不能煙霧繚繞?

    終於,2020年的木子,有了飄盪的自由和空間。

    終於,女性可以漫無目的的飄盪,飄盪得很浪漫,浪漫得很美。

    終於,女孩就只是一個也會迷惘的人。

     2 ) 我祈求电影能够讲好一个故事

    如果说第六代导演的母题是寻找的话——贾樟柯《三峡好人》中的韩三明对故乡的寻找;娄烨《苏州河》中马达对牡丹的寻找,那么当今的青年导演则放弃了这种追寻,彻底承认他们对一种尚未存在的东西的信仰,这终极的信仰不再是女性,亦不再是中国,而是无根的飘荡与虚无的故乡。

    《她房间的云》里,白色的墙壁、空旷的隧道、光滑的建筑表面、简陋的室内布景无不昭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冷漠、亲密性之不可能。同时,负片先锋影像又强势地摆出了一种拒绝被理解、被阐释的姿态,自此所谓的“杭州新浪潮”便陷入了顾影自怜式的悲情中。没有出口。

    更引人注目的是本片对于男女主角身体的展示,这在前一段时间我观看的另一部同是黑白片的《安稳觉》中同样明显。如同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当代电影对于山脉、河流、森林和岩石的展示并非为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是暗示自然冷漠和毁灭性的巨大能力一样,导演对角色身体的展现与审视乃是表达了肉身存在的巨大欲望对人物自我的吞噬,性高潮可以解决的是身体的空虚,而灵魂的共振无从寻找,可她却始终耽溺于此,论解救之不可能。

    一脉相承的是,第五代导演对于自然的捕捉在于显示对超越人类社会控制的生态宿命的意识,在这些电影中,自然顽强而沉寂,反抗了压制性的文革时期国家话语。而本片对于肉身存在的突显,同样是在反抗生生不息、永远变幻着的外部世界。当家园成为废墟,安慰只能来自身体。

    十分不满的地方在于本片对烟草的滥用,作为一种意象,如此不加节制实在是丧失了美感,片中角色们抽的烟都是细支,恰好是他们的孱弱与畏惧。

    碎片化叙事、拼贴式影像、方言、沉默与长镜头毕竟都不再新鲜,这是一部私人日记式的电影,被冠以“新浪潮”未免过誉,电影不是一定要讲故事,但故事讲得好很重要,而导演甚至都无意于去讲明白。

     3 ) 中国当代艺术电影在影像层面的一次深度觉醒!

    影像天分和艺术直觉都非常出色,用影像表达而非剧本或表演,仅此就已经领先当代99%的中国导演,黑白影像没成为一种技术泛滥的产物,反而增益了影像的纯粹性,艺术天分这东西,我只能说,存在就是一个奇迹。 关于电影审美,电影最纯粹的艺术形态永远是影像,有影像谈影像就够了,没影像再谈其它! 影像75分 电影里头最出色的,其实是导演富有原创性的影像元素,作为一个女性导演,她几乎用影像剖解了一个女性的内在结构,使其欲望和本我都无所遁形,这个表达还是很惊人,其实可以归属于一种精神层面的艺术影像,上个世纪欧洲表达了太多这类东西,但是国内一直欠缺这类型表达,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份迟来的惊喜,也是中国艺术电影的一次深度影像觉醒。 剧本60分 导演75分 表演75分 创新70分 作品分71分 内容系数0.75(有大师潜力) 影史分53分 值得期待的导演!

     4 ) 华语片蝉联三年金虎奖,它何以拥有独特而迷人的气息

    文/笑意(书本海外特派记者,常居柏林)

    公众号“抛开书本”

    在鹿特丹看完拿了金虎奖的《她房间里的云》。电影中的木子,让观众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娄烨片中的余虹。

    而模仿经典并非导演郑陆心源的本意。

    心源是在Instagram上挖掘到女主角金晶的。金晶眼中闪烁的脆弱,一下击中了她。于是立即给金晶发消息,问有没有兴趣做她电影的演员,聊了几句后就直接从杭州去北京见面。她们变成了朋友,互相诉说彼此的经历,双双眼泪汪汪。她们保持着非常个人的情感交流,一边拍着一边讨论着自己身上发生的真实事情,交换彼此对人的看法和观察。在拍摄过程中,她们对人的理解、对情感的理解同步成长。

    我们找郑陆心源聊了聊她的电影,探寻她如何创作这些具有独特质感的影像。

    动因:在此刻做

    一部筹备好多年的片子,在哪个节点拍出来其实挺重要的。对我来说,写一个特别规整的剧本,然后特别充分地把它作为一个故事表达出来,意义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我过去在杭州的一些感觉,或者说激发我想做这个片子的一些东西,再等下去可能就会消减掉了为什么做不如在此刻做来得重要。

    我14年开始写这部电影的剧本。那个时候刚到美国,在国外呆了一段时间,再回去看中国的一些事情,看它的维度会跟以前不一样。

    在某种程度上你像角色一样,生活在这个国家里,当你跳脱的时候,就像看电影一样看待过去的生活。那些影像组成一个流动性的电影,其实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些影像可能是一些画面。可能是某个时刻,坐在一个餐厅里看到的光影,遇见的人随意说的一句话。可能是一瞬,不一定是一个特别抽象的记忆,不一定是一个成片的故事性的一个集。可能是点状的,可能是线状的。可能是一些印象,深深浅浅,有一些跟个人特别相关,也有一些只是路遇的风景。

    碰撞、再创作

    遇到演员之后,我会在探索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新的想法,然后重新推敲原来的剧本。

    剧本写完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它的生命,按剧本拍摄只是把它的生命历程用影像再重新讲述一遍。于我而言重要的是让电影本身保持自己的生命力

    遇到演员,然后遇到场景的时候,我会将他们自己过去的经历,他们身上的特质,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融入到重新的书写中

    我采用素人演员是考虑到电影戏剧表达中的可能性。试镜时一个人走进来的一刹那,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判断出,他是否是你想要的方向。也许很难确定是不是那个人,但可以确定他/她合不合适,然后看演员之间的搭配组合。

    即使觉得一个女演员特别优秀,也没有办法一定采用。好演员有各种各样的,无论是职业的还是非职业的。选角其实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说,带着剧本里的某种情绪,当你看到这个人的时候,你是否能想象他/她存在于一个共同的氛围之下。

    每个角色要求也不太一样。比如说电影中“男朋友”这个角色,原来在写的时候是挺简单的人物形象,但是他的扮演者本人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带有自己的能量,本身也是个创作者,理解创作的过程,所以他能够激发我的一些想象。

    很多时候其实不是基于一个角色找演员,找到一个演员对成就一个角色也很重要。

    不为惊人,坦诚表达

    我不会去考虑影像是否惊人。其实我觉得电影并不属于我,当然它是从我身上的某个地方生长出来的,我和演员在场景上的合作,一起去完成一个情境的时候,取的是情境中最能忠实表达当下内容、情绪或者剧情需要的东西

    从创作者本身来说,我们要对自己非常的坦诚和诚实。我觉得当你对自己足够负责,足够坦诚的时候,观众就自然感受到。我并不会从观众角度上来说服务于观众,或者说去构想他们会做何反应。

    美国 -中国

    去美国之前,我都是一个人做电影。在美国学电影那时候开始有合作,不同于以往,所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去实施,而是选择和别人共同抵达一个地方。你如何去忠实的维护你的初衷,同时也接纳别人带来的新的东西,这个过程是很有意思的。

    学院派的教育让我不害怕电影工业,让我知道工业是怎么回事。我可以选择不那样操作,但是我也知道什么是有效率的操作,或是过分饱和的操作会有怎样的利弊。我也在慢慢探索,什么是适合我的一个工作方式。

    我在美国还遇到了特别有趣的人们。大家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特别不一样。如果没有遇见他们,没有深入地参加他们非常个人的创作,我可能永远没有办法那样去触及到一些生活。

    比如我跟一个朋友去墨西哥拍过一个片子。我的这个朋友也一无所有,当他在谈论贫穷的时候,不会带有任何俯视的眼光,却也敢于辨识俯视的眼光。他结识了当地的一些艺术家,接触到的生活层次其实很不一样。如果没有认知的话,无法预期生命中什么时候还会以这样的形式发生。

    在以电影为前提的情况下,其实你能特别深入地进入另外一个人的生活,几个月以后你可以说这是一个电影,但你更多的是经历了一些东西,所以这是挺珍贵的一种际遇。

    在美国与中国拍片很不一样。回到你生长的地方,很多东西就像是有很多触角慢慢地自己伸出来。在美国,其实很多时候是一个割断的状况,我也经常拍短片,很多时候是关于在异乡漂泊的人。

    回到家乡以后,你曾经特别熟悉的城市,很多东西表面开始发生变化。某些时刻,可能在深夜,在一个车站等公交,或者在雨后,要出门买个东西。就是在这些特别微小的时刻里,曾经对这个城市熟悉的感觉,有时候会慢慢地爬出来。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交织,整个创作心境都不太一样。

    但我都是用比较小的团队拍摄,基于剧组演一个场景,会有很多东西相互发酵,这个工作方式在中美两地都是一样的。区别是在美国,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是有一个统一的语汇的,所以工作起来会比较有共识。在中国,很多时候还是有一些具体的事情需要解决和沟通。

    影片本身的气息

    我喜欢各种各样的电影,但我觉得对我的电影产生影响的不一定是电影本身。

    当代艺术,文学、绘画,还有个人的旅行,独处的寂寞时刻,可能都会对电影产生影响。我在拍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地寻找参考,包括与合作者合作的时候,我也没有什么给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片大概是什么感觉。

    我觉得导演的创作,如何去获得属于你影片本身的气息,不是参照别的电影来的。那个气息是很重要的事情。去参照一些电影,然后拍出一个让大家在观影体验上熟悉又舒适的东西,并不是我自己想要做的东西。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备注城市

     5 ) 《她房間裡的雲》:新世代的虛無影像

    原刊於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中國的影視產業對年輕人的面孔捕捉一向是失敗的,無法隱去背後的中年人立場,九十後的姿態在主流影視作品中總是被塑造得極度臉譜化,常淪為一種差勁的速寫,或單調地成為服務戲劇敘事的工具。《她房間裡的雲》根據導演的自身經歷,為年輕人的新思維方式描繪出鮮活的臉孔和身體,裡面的主角既有個體面貌,也兼具群體面孔,既是抽象的人生觀,也是具體的庸常生活。

    電影可以看作私人的回鄉日記,但觸碰到的卻是一代人無根的恐懼。木子對家鄉感到疏離,無法服膺於傳統的家庭主義,渴望找到適合自處的生存狀態。她所選擇的可能是屬於新世代的生存方式,在孤獨的都市中渴求親密關係,又很快感到虛無甚至厭棄。從外地回到家鄉,無法產生歸屬感,又需要面臨破裂的情感,不斷在母親、男友的情感之間碰撞,傷痕累累,面目都模糊。導演亦對這種狀態書寫了漂亮的意象,木子在大雨滂沱的山洞外行走,在浴池中像浮萍一樣的陰毛,沉潛入游泳池底下如人體浮標般蜷縮成一團。人物仿佛是生活在母體的子宮中(現實的場景是家鄉杭州),渴望得到分娩,卻無法避免一陣陣隨之而來的成長陣痛。

    從形變的故鄉,變質的回憶,嘗試挖掘私人化,且又當代的影像

    過往的都市劇藉由回鄉刻畫大城市與小城市生活方式的對立已經成為了過時的議題,《上海女子圖鑑》那種線性的奮鬥神話也不再是能激發一代人共鳴的敘事範本。如果說中國的八十後是跟著現代社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九十後則是在社會極速發展狀態被裹挾、狂奔的一代。他們所面對的是一個已經建立成型的中國社會,一個被營造好的生活框架。

    影片中影射的是一代人對虛無的恐懼,對無根的惆悵,想要破繭而出尋覓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這種渴望既現實又強烈。木子與偶遇的家長沙青,產生的依賴關係側寫了她文靜外表底下的生猛叛逆。她和男友在旅館裡激烈的性愛場景,則是對這種欲望的另類表達。當亞逼、文青、斜杠青年這些後物質主義下的標籤漸漸成為理解中國年輕人的方式,正代表社會也感受到新一代人背後由於不甘於接受既定結構,渴望構建自我世界而迸發出來的生猛活力。

    導演以相對流暢且帶有詩意的視聽語言講述了木子回鄉的經歷,故事的劇情線是陳舊的,卻巧妙地運用了香水、水氣、煙霧,作為物理上的意象去模糊了現實、夢境、回憶三者的界限,令觀眾在導演心靈中遊走時可以持續保持新鮮感與好奇。但有時候也難免令人感到迷惘,因為剪接本身並沒有搭建出一個有美感的序列,我們有時被一些實驗性的手法(如影片中的負片效果、iphone 前置鏡頭拍攝化妝)所驚艷,但有時也因為一些細碎的意象而感到枯燥。

    畢贛在《路邊野餐》中同樣設置了複雜的敘事迷宮,縱使觀眾會因為前半段的生活碎片而感到沉悶,但當主角陳升在蕩麥的街頭吟唱〈小茉莉〉的時候,觀眾仍會無法拒絕地被真摯的情感所擊中。這種情感體驗令觀眾完全接受和進入了導演的世界,被牽引上升至一個更高的視點,去體驗整個蕩麥的動人處。

    女主角金晶的肢體、神態表情各方面都收放自如

    《她房間裡的雲》缺乏這樣的迷人結構,全片都在散發一種迷失、游離的氛圍,令觀眾在濃霧中喪失方向。再者,影片的肌理是欠缺的,裡面的配角放到任何一個城市或者大部分中國獨立電影中都可以成立。在用心編排的的情景底下,可靠的文本卻缺席了。觀眾自然也只能跟著人物一起迷惘,而在觀影時自始至終無法進入的人,也難免責怪導演過度自我沉溺。除此之外,影片的黑白風格恐怕也是值得商榷,誠然這在預算極低,無法負擔美術、調色等製作的情況下是可以規避影片缺陷的辦法。但黑白氛圍使得影片整體都是以一種灰色甚至蒼白的語調在敘述(有時是合適的),觀眾喪失了精確感受空間質感的機會,令場景淪為空殼,最終需要依靠表演、攝影去彌補影片所折損的氛圍,從成品來看終究還是失卻了一些光芒。

    導演鄭陸心源用輕靈的筆觸書寫了一段型格少女日記,新浪潮式的視聽語言也恰當地承載了當代年輕人的迷惘、虛無和孤獨,更重要的是,影片所紀錄下的那種處於「當下」的散漫狀態,恰是屬於九十後對時代和空間的真切感受,這些出彩之處可能也是鹿特丹電影節願意給它加持的原因,但刻板的配角、剪輯的乏力最終還是令作品欠了一口氣,導演只有在接下來的創作中經營好這些內容,才能使影片的餘韻更加恆久,進而真正創造出可以刻進一代人心靈的佳作。

     6 ) 2021年8月23日(星期一)

    看到34分10秒,这个电影从2020年初一直期待到现在,一直等到现在,一直在时刻关注任何可以看到的机会,终于等到mubi,anyway,我是下载看到的(dbq)下了4天。今天早上因为自己私人的感情问题有些五味杂陈的,突然打雷下雨电闪雷鸣阴天的早上,伴随着已经酝酿了很久很久的无所事事的情绪,打开了这部电影,耳机外的雷雨声和耳机里的雷雨声,一个完美的timing。在短短的半个小时里,观影过程不断心潮澎湃。表白郑陆心源

     7 ) 《电影评论》影评:浪潮与烟雾【译】

    作者:Jonathan Romney

    译者:csh

    来源:《电影评论》

    你可能会将郑陆心源的《她房间里的云》,看作是某种连环画中的思想气泡:它基本上是一部沉思性的作品,但偶尔也会有轻快而抽象的时刻。当然,它们可能也只是点燃烟草时产生的气体。这部华语处女作的角色们,抽掉了如此之多的烟——它们大多数都细长而典雅——这不禁让你深思,导演究竟是在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的习惯,还是在回望法国新浪潮时期那种洋溢着高卢风情的岁月。不过,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她的作品与那种法国电影(以及许多类似的青年创作浪潮)存在着某种相通之处,它们都让我们体认到,青春是一段漫不经心,却又极度焦虑的时期,一位做着美梦、或是躁动不安的年轻导演,可以吸吮一个镜头,然后将它丢弃,那不过是一个烟头罢了,他们很快便会点上新的。

    《她房间里的云》与数代青年独立电影、实验电影有许多共同点:它们都有一种自由联想的、日记化的、甚至是剪贴簿般的质感。郑陆心源往返于不同的想法与影像,这让观众只能尽可能地把握这种蜿蜒的思绪。乍听之下,这似乎是一部即兴创作、或是全无定型的影片,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如此,它的结构也绝非显而易见,它的叙事——一位年轻女子受困于过去、现在、亲情与爱情的难题之中——以一种悠闲的节奏,在不同的图像之间出现。这部《她房间里的云》,在一月份获得了鹿特丹电影节的老虎奖,这部影片的质感非常独特,也颇为引人入胜。它原本要在林肯电影中心的「新导演/新电影季」进行展映,不过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这个计划还是被推迟了。不过,这确实是这部郑陆心源的处女作值得等待的亮相平台。

    郑陆心源的这部黑白电影,是在她自己的家乡、中国东部的杭州拍摄的。其自传性有无值得商榷,但是,影片中采用了即兴而松散的爵士乐、有着跳轨的倾向,而且紧密地聚焦于那位忧心忡忡的年轻女主角,这肯定会给人一种极其个人化的观感。我们可能会假设,这部影片的主角是开场段落特写镜头中的少女,她讲述着一场公寓楼中的邂逅——她说,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人在镇上建造的那种公寓楼。事实上,我们会在很久以后才看到她,而真正的女主角,却是她故事中的另一个女人:二十二岁的木子(金晶饰)。木子回到家乡庆贺信念,并与如今已经分居的父母,共同重温她那复杂生活的脉络。她的父亲曾是一名艺术家,如今以爵士乐鼓手的身份维生。他已经再婚,并有了一个更年轻的女儿。而她那迷人的母亲,将木子视为同龄人与酒友,这位母亲正与一个日本人约会,但后来又与一位更年轻的荷兰男友托马斯来往(他教授木子妈妈一些基础荷兰语的场景既滑稽又温柔,当然,它们都笼罩在烟雾中)。

    《她房间里的云》是一部由片段与轶事构成的影片,其中充斥着突如其来的、有时令人费解的变化——无论是影片的氛围,还是人物的情绪,都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有一次,木子与她未曾上床的摄影师男友于飞(陈轴饰)来到了她的故居,她曾经与父母住在那里,但那幢公寓如今已经空无一人。这对情侣进行了初次的、温柔的性爱,摄影机用坦率而欢快的长镜头捕捉了这一幕。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释放情感的时刻。而在紧随其后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一同躺在床上的美妙场景,他们沉浸在午后与事后的、幻梦般的疲惫之中,聆听着窗外城市里的嗡鸣。但是,突然之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对男女后来坐到了出租车的后座上,于飞喜怒无常地沉浸于琐事之中(头发蓬松、身上散发着艺术家的气质。事实上,他那悲哀的样子非常迷人)。

    与此同时,木子还喜欢上了一位年长的男人,他是一位饱经风霜的酒吧老板。她偶尔会在他的酒吧里度过一个酗酒的夜晚。有一次,她以一种玛丽莲·梦露的姿态,为她吟唱了一首笨拙而轻浮的《生日快乐》。此外,她还要花上一些时间,陪伴她那位同父异母的妹妹。我们可以在妹妹的学校里,看到她与班上的同学一同排演一些T台式的舞蹈动作。她还与父亲在暴雨中的屋顶上交谈,她斥责他过于频繁地参加音乐会,没有在妹妹身上花费足够的时间。然而,木子与她母亲之间的关系,似乎是最复杂的。这位母亲在电影中有许多属于自己的时刻——荷兰语课程、与她那位日本男优的沉闷时光、忧郁地玩着轮流接木球的游戏、「杯和球」比赛等。母女俩会一同去喝酒,然后醉醺醺地爬上楼梯。她们还参加了一个卡拉OK俱乐部——马蒂厄·德拉里夫的摄影机,探索着那未来主义廊道的繁复迷宫,这仿佛是一系列老套的科幻电影布景。在影片中有一系列明显被标识为幻想、假设或是诗影像的超现实段落,其中有一个段落突然转变为负片,而我们看到女人们在超特写镜头中接吻——后来,我们还会看到同样的影像形态,譬如黑色的太阳在苍白的天空中灼灼发亮,或是银幕分裂为镜像双联画的时刻。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与「烟」同等重要的「水」:夜班巴士车窗外的暴雨、庞大的建筑工地或是采石场的水滴(木子曾经来访过这些场所),还有我们跟随木子在桥梁或码头漫游时途径的广阔水域。此外,我们还看到了一场沐浴戏,镜头悬停在她那赤裸的胯部,接着继续靠近,我们看到水拍打着她的阴毛。郑陆心源导演柔情地沉溺在女主角那放松的、身体性的坦率之中,当然,我们也共同体认到了她的另一个自我。而在播送片尾字幕的时刻,水也在正片与负片的影像中沸腾着,伴随着曾韵方创作的配乐——在这部影片中,这是一个罕见的、流露出侵略性或动荡感的时刻。此外,在这部影片中最令人不安的瞬间,是那个巧妙而诡谲的水下段落,木子与另一位泳者浸在极为清澈的水中,像人体浮标一般蜷缩在一起。但是,这幅画面是颠倒的,所以他们仿佛漂浮在水面上。接着,他们短暂地呼吸了水上的空气。

    《她房间里的云》是即兴质感与巧妙技巧的奇异结合:一方面,它是粗糙的,它呈现为那种典型的、青年浪潮中的「现在性」作品。譬如,我们可以看到木子化妆的手机影像,也可以看到屏幕上闪烁的文字。另一方面,在一艘驳船沿着河水漂流时,或是当我们看到黑钢般闪烁的夜空下沉寂的河岸时,我们又可以看到那种精确的构图。这是一部出人意料的影片,它在微小与浩渺之间摇摆不定,我们既可以看到那些勇敢而紧密的面部、身体特写,又可以看到三人站在巨大的洞穴圆顶下的奇景。这部影片呈现为一个完整的世界,而郑陆心源探索了其中的每一个角落。不过,无论这个世界被看作是当代中国的一角,还是被看作这位中国导演自己生活或是心灵中的一角,都是要由我们观众自行遐想的东西。

     短评

    你如果非要让我看出来艺术感,我也可以;你如果非要让我看出来实验性,我也可以;你如果非要让我看出来女性主义,我也可以。但问题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10分钟前
    • 风浪里
    • 较差

    在平遥看的片段,既国际且个人。赞叹

    15分钟前
    • 泥巴
    • 力荐

    金虎奖真是越来越瞎,这片还不如小寡妇成仙记呢。抽烟喝酒泡吧聊骚打炮露阴自慰梦呓,这就叫做文艺?文艺青年成了骂人的词就是因为女主这样的人太多了吧?但凡有点儿正事儿也不至于拿情绪当武器拿放纵当自由拿虚无当个性。还有黑白影像就是艺术了?负片效果就是实验了?女性视角就是人文了?你是因为讲不明白自己拍的是啥才去搞这些有的没的吧?近几年大陆新导演眼高手低强行炫技装神弄鬼无病呻吟已成风气,本片导演正是其中典型。

    20分钟前
    • 劉圍觀
    • 很差

    女主抽烟 女主抽完女主他爸抽 他爸抽完她男朋友抽 她和她男朋友一起抽 她和认识的酒吧老板一起抽 她再和她妈一起抽 重复几次之后电影结束

    21分钟前
    • 我看到了
    • 还行

    进入房间,进入城市,进入洞穴,进入身体,徘徊于爱欲和何以为我之间,用感官、山石雾气、水草、咸湿的手指、水滴、再构的城市负片扬尘显影……影像成为一种情绪体循环扩散,没有起点和终点(近年来看过国内最完整的关于杭州也是当代城市的影像显现,和非常感觉化的剪辑,这是创作者天生的触觉和灵媒……Talented

    25分钟前
    • 眼之愉悅
    • 力荐

    她房间里的云的成分是尼古丁、焦油和其余数千种化学物质,大家抽的烟实在是太多了。

    29分钟前
    • csh
    • 还行

    年度脏烟灰缸奖得主。如果说《千禧曼波》里的吸烟是一种生命体征的标识,一种呼吸和燃烧岁月的可视化,那这部里就只能作为弥补镜头内肢体和言语匮乏的填充剂;试想如果将角色在每个场景里点烟吸烟的动作都去除,那影片就根本不成立了,啥也不剩了。如果硬要说这种无意识下意识地拿烟举动是孤独的人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替代交流,置换氧气以补充虚空,房间是冰冷的充满距离感的城市空间,而房间里的云是“烟云”,故事和角色就真的像烟一样,手随便一挥就没了,太飘了。母亲和说着不同的语言的男友是个有意思的设定,今年似乎在挺多女性中心的故事里见到sexually active的母亲形象,算是可喜的进展。

    34分钟前
    • 烤芬
    • 较差

    女主角作为一个非职业演员表现得太棒了,让我想起许多张闷骚女文青的脸。

    35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她房间里的不知所云

    39分钟前
    • mirai
    • 较差

    糙,真的糙,个人化的空洞情感无法真正打动观众,更像是导演自己的日记式表达。异化和虚无就成品来看和城市毫无关系,别说杭州了,换哪都能拍。

    44分钟前
    • 是一土啊
    • 较差

    对两性肉体的展示赤裸而真诚,并且贡献了今年华语电影最大尺度的床戏,目前看来是杭州新浪潮中最好的一部,从女性视角出发,探讨情欲和亲密关系,黑白摄影不再是故弄玄虚,而是内心孤独的色彩。没有归属的都市青年,只能在性爱里寻求安慰,或许这就是当代都市青年现状:只能依靠炮友获取亲密关系。《安稳觉》和《她房间里的云》一弯一直,一男一女,一西一东,将当代中国都市青年亲密关系拿捏得恰到好处。另外导演对《湮灭》可能是真爱,不仅片中对《湮灭》致敬,连片尾配乐也是《湮灭》的风格。

    47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老文艺青年了

    52分钟前
    • W
    • 还行

    抽一根烟,喝一杯酒,见一见朋友,又睡了一宿。望一望天,看一看雨,听一听情歌,又为谁泪流。挥之不去的寂寞缠绕在阴毛里面,却之不恭的孤独漂浮在房间当中。你很像我曾经爱过的某个朋友,我很像你即将远行的某种理由。如此爱过二十年,直到大厦崩塌,流离失所的爱人,我们未成形的故事注定烟消云散。丧逼版《我的姐姐》,只不过这个姐姐没有理想,没有保护欲,没有未来,只有原生家庭的破碎与自我意识的破碎,任何一个人的出走,都可以将她心里的大厦强拆。从影像气质到人物表演,深入骨髓的丧,以至于除了酒吧老板以外,剩下的人几乎感受不到活着的气息,这也显出了负片的妙用:黑白中的黑白,让所有的光明都变成黑暗,阳光也变得不再刺眼,而是被黑暗吞噬。极致化的私人影像,导演眼中的致·丧逼的青春。除了开篇的闪电击中了我,其他的就乏善可陈。

    57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还行

    看《她房间里的云》的感觉就好比…当你结束一天繁重的工作,摆脱枯燥的家庭琐事,坐在小酒馆角落一边啜饮一边窥探四周的帅哥美女准备放松一下的时候,一个刚放学的高中生摸索过来,拉住你并且一脸凝重地说,“我要跟你讲讲我这波澜壮阔的生活。”

    1小时前
    • 东北洪常秀
    • 较差

    鹿特丹选片,打扰了。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很差

    此片有意思之处在于:人物状态和关系处理较含蓄(赵木子与母亲、父亲、继母、男友、酒吧老板等),有些日常细节空间感不错,黑白摄影将杭州冬日雾气氤氲的气氛呈现得恰到好处。也有过度曝光、负片效果等实验性手法。有保留之处在于:尽管不再是以前中国独立电影刻板印象中被网友嘲笑的“警察妓女黑社会,黑灯瞎火长镜头”,而是影像、节奏有一定创造力,但新鲜的、年轻人作品的表象下,还是老套的、有些大陆“文艺片”的通病:空洞,空虚,苍白,过于用某种自我沉溺的方式“端着”,过滤掉有生猛锐感的生活质感和烟火气,沉浸在孤岛式的都市中产青年私人世界里。甚至那不断烟雾缭绕的“文艺范”吸烟镜头,都因为太缺乏其他有创造力的动机和动作表达,还是那句老话:“戏不够,烟来凑”。这样的电影里,打开不应仅是身体,更应该是与世界的互动关系。

    1小时前
    • 黄小邪
    • 还行

    你们文艺青年自怨自艾自怜自恋的姿态真的挺难看的

    1小时前
    • 三七
    • 较差

    2020华语最佳?影像直觉这个东西如果真的具备的话,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为作品赋予力量,学习再多技巧都换不来的。

    1小时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没什么灵气,或者说是灵动,演员太木了,所以大概也只能止步鹿特丹。因为看过更有灵气的《深空》,不管是人物对白,还是情欲戏,那才是耳目一新(不好意思拉踩了

    1小时前
    • 冷水浴缸
    • 还行

    @IFFR 又是一部为电影节而创作的拿腔作调的电影,电影简介写得比电影好,导演在电影外的解释也比电影本身精彩。中国新生代创作者总是想拥有娄烨一般潮湿深沉的微妙情感,又想模仿毕赣那样诗意的梦呓,但并没有文本本身的丰富厚度。电影用了手机拍摄和负片处理的多样化介质还是不错的尝试,但情绪总是在自我沉溺中不能自拔,沉浸于虚无痛苦并无客观审视,在空间上又充满对于故乡异化的文艺建构,失去了那种亲切自然的凝视,场景总是被不知所谓的沉默、莫名奇妙的床戏和一根接一根的烟给消磨地不知所谓。

    1小时前
    • Dear deer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