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寻找莹颖

    寻找莹颖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美国2020

    主演:内详 

    导演:施佳妍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寻找莹颖 剧照 NO.1寻找莹颖 剧照 NO.2寻找莹颖 剧照 NO.3寻找莹颖 剧照 NO.4寻找莹颖 剧照 NO.5寻找莹颖 剧照 NO.6寻找莹颖 剧照 NO.16寻找莹颖 剧照 NO.17寻找莹颖 剧照 NO.18寻找莹颖 剧照 NO.19寻找莹颖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聚焦一桩曾牵动许多人心的失踪和凶杀案,主角是在美国遇害的中国留学生章莹颖。该片由与她同校的学生施佳妍执导,展现在章莹颖失踪后寻找她和凶手(此后认定为布伦特·克里斯滕森)的过程,包括其男友和家人的努力,也展现她生前是怎样一个人。

     长篇影评

     1 ) Finding Yingying

    很痛苦地看完的纪录片,也许是因为故事本身就非常割裂,充斥着善与恶的极端。Yingying与犯人分别是善良和邪恶的两极;Yingying的家人与犯人的前女友Tera却是同样善良的存在;一座无数学子梦想中的学府竟有可能因疏忽而致使悲剧的发生,且在发生后也有可能因为怕担责任而瞒着未报;指出这一点的Xiaolin实在是很勇敢的人。在美国有很多人志愿帮助受害者家属,在中国有很多人面对悲剧嘴里却念叨着恶毒的话。人心可诛。

    另外,希望能被更多人观看。从讲述手法来看,从我一个观众角度并不觉得有什么突兀不妥的地方,感谢记录下这一切的人。从故事来看,参与的每个人都应该被记住。

     2 ) 访导演:罪案背后被“遗忘”的人【译】

    作者:Aaron Hunt / Filmmaker(2020年12月11日)

    校对:覃天

    译文首发于《虹膜》


    2017年4月,章莹颖来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交流学习,进行为期一年的光合作用和作物产量研究。她当时正考虑攻读博士学位,并打算在当年晚些时候嫁给男友侯霄霖。她在日记中写道,「人生苦短,不该平凡」,她渴望尽自己所能实现抱负,但却在那年6月失踪了。后来官方证实她的生命已被夺走。

    《寻找莹颖》的导演施佳妍陪着莹颖的家人一起进行了最初的搜寻,以及随后的起诉和善后工作。与大多数讲述「真实罪案」的纪录片不同,施佳妍与受害者的家人和朋友十分亲近,只有当她觉得这对莹颖的故事很重要时,她才会扩大视野和范围。施佳妍在莹颖身上看到了更多的自己:她们都用日记记录了自己身处美国的疏离感,而且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两人甚至长得很像——正如莹颖的母亲在镜头中对施佳妍所说的。施佳妍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她发现自己是讲述莹颖的故事的有效而恰当的媒介,并意识到自己太沉浸其中了,不可能保持一种置身事外的心态。施佳妍甚至还为莹颖的日记配了画外音,以至于通常情况下导演、摄影机和拍摄对象之间的那种分界线变得很稀薄,甚至几乎没有。这一界线可以保护导演,但施佳妍深陷其中,几乎没有任何保护。她向我们讲述了在一桩令人憎恶的罪行之后,她如何以一种敏感而亲密的方式,将莹颖、她的家人和朋友人性化。


    记者:关于「真实罪案」的纪录片往往会与拍摄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当他们在解开谜团时,就更容易检查事实。这种方式总是让我看这些电影感到不舒服。但你在拍摄《寻找莹颖》中与莹颖的家人保持着亲密接触,而且完全沉浸在莹颖失踪的事件中,我觉得你不会为了颠覆或反驳你的拍摄对象——主要是莹颖的父母和男友,而编造一个故事。你认为记录「真实罪案」的导演在接近受害者和调查这种令人发指的素材时有道德义务吗?

    施佳妍:我认为这要视情况而定。第一次接触莹颖的家人时,我更多的是出于志愿服务的初衷,而不是作为一个想和他们拍一部长片的导演。而第一次听到莹颖失踪的消息时,我还是西北大学的一名学生,我是通过微信校友群得知她失踪的消息的。当时,我就像其他中国学生一样,四处转发她失踪的消息,看看是否有人能找到她。后来我才发现莹颖和我在中国上的是同一所大学。我们的相似之处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所以我密切地关注着这件事。当莹颖的家人到达美国后,我去了香槟分校,想看看我能做些什么。那时候,我还是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自然地,我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都很好奇。

    我通过志愿者团体拜访了他们——有很多志愿者在帮助他们。我有时会帮他们翻译。然后我遇到了另一个志愿者,他是伊利诺伊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孙仕凛,该片的联合制片人和摄影指导)。他对拍电影感兴趣。我们开始考虑是否应该把正在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因为已经有很多记者了。但这个故事跟我们很接近,跟我们自己的身份很接近,所以我们决定跟进下去。

    三周后,联邦调查局逮捕了一名嫌疑人,而且认为莹颖已经离世了。就在那一刻,整个故事向着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向发展。我们原以为我们会找到她(处于安全状态),或者她自己会回来。但整个局面失控了,我们亲眼目睹了莹颖一家的绝望和无助。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处理这些镜头。我向莹颖的家人和男友提出了这个想法,希望他们能记录下他们在美国的行程,以及莹颖曾经学习过的地方。我就是这样开始的。我并不是一个调查记者。更多的是自愿参与,见证了故事的发展,等着看会发生什么。这就是我们与莹颖的父母和男友建立信任的方式。2017年她父母在美国的头五个月里,我们和他们相处的70%的时间里都没有带摄影机。莹颖的母亲其实很高兴看到我,有我这个看起来像她女儿的女孩培在她在身边。我不会说我给她带来了安慰,但不知怎么地,她为有人能陪在她身边而感到高兴。我也很乐意这么做。

    每次开机之前,我们都会先问他们。「我们要拍安静地拍十分钟,可以吗?」我们就是这样开始拍摄以及处理道德问题的。当他们情绪变得激动的时候,我会自问是否应该继续拍摄。我也一直在问他们这些问题。

    记者:在影片中,你与莹颖一家如此亲密,以至于观众可以感觉到他们有多依赖你。然后,调查过程发生了如此可怕的转变。当你深陷于如此沉重的事件中,并且对拍摄对象有情感上的义务时,你如何保护自己?

    施佳妍:我从两个层面去思考这个问题。一个是这家人对我们拍摄他们的感觉。这取决于每天的情况:他们可能今天愿意拍摄,但明天不行,即使这两天的情况没什么不同。我必须真切地体会他们每一天的感受。有时我觉得莹颖的家人太好了。他们不想拒绝前来支持他们的人。所以,我们之间也出现过误解。有几天拍完后,他们会说:「今天不适合拍摄。」我们会向他们道歉,并确保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

    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拍摄他们,与此同时一直询问他们的感受(是否接受拍摄)。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情况一直在变化。一开始,他们不知道莹颖在哪里,后来发现她可能已经去世了,最后才了解到她遭遇了一桩十恶不赦的罪行。他们的感受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对我们所拥有的联系以及如何维持与他们的关系都非常谨慎。我不希望给他们压力。我在学校学到的原则是「成为墙上的苍蝇」(fly on the wall,译者注:多用于指代观察型纪录片,如实反应片中人物的真实生活,不会因为拍摄而影响人物的行为),所以我以为人们会忘记摄影机。但事实并非如此。(笑)它一直都在那里。所以我们认真地考虑了这家人的感受。

    另一个方面是我作为导演的感受。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片。我从来没有报道过关于调查搜救的故事,或是悲伤的一家人绝望地寻找女儿的故事。对我来说,这真的很有挑战性,因为我花了很多时间和他们待在一起。有时候,我无法承受这些情绪,不仅来自于莹颖一家人,也来自我自己。我经常质疑自己的道德,在某一天我到底是对是错。此外,我也时常会想莹颖想要什么,还有我自己的身份,我自己的父母。当我的父母听说莹颖失踪的消息时,他们非常担心我的安全。我的父母在中国;你也知道这个案子有多重大。作为一个导演,我需要处理很多情感问题。这对我来说十分具有挑战性。

    在拍摄莹颖的家人时,我并不是独自在处理自己的情绪。庭审期间,我们的制片人布伦特·E·霍夫曼和黛安·库恩每天都会给坐在法庭里的仕凛和我发短信,看看我们的状态还好不好。我还得到了Kartemquin电影公司的整个团队的大力支持,包括戈登·奎恩和蒂姆·霍斯伯格,他们经常在我面临道德困境时给我建议。《寻找莹颖》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记者:你参与了剪辑工作吗?如果参与了,你如何应对处理这些素材带来的情感负担呢?

    施佳妍:我们最终聘请了剪辑师约翰·法弗拉西。在我们攒够钱雇剪辑师之前,我一直在做编辑工作。虽然都是我拍的,但对我来说,要从头到尾看完所有镜头是非常困难的。特别要提到的是,有一个场景是莹颖的母亲到达美国后,在新闻发布会上哭泣并完全崩溃。我用这个场景做了一个三分钟的小样,但开始剪辑它对我来说甚至都很困难。我想我花了两周的时间来控制我自己,确保我自己的情绪不会影响到创作选择。

    记者:你有删掉一些太过私密、危及家庭隐私的内容吗?

    施佳妍:谈论拍摄对象和导演之间的权力动态总是好的。在这部电影中,我想要创造这种亲密感。这就是这部电影与大多数真实的罪案故事不同的地方:我们想让观众站在这个家庭的角度,真正看到他们在过去三年里经历的困苦。这正是主流媒体所缺失的。每当这种令人发指的罪行或悲剧发生时,重要的是要看到谁被遗忘在了幕后。捕捉这一点对我来说很重要,但另一方面,尊重莹颖父母想让我们公开表达到多大程度的意愿也很重要——尤其是考虑到他们不懂英语,只懂中文。莹颖的母亲都不太能读写汉字。某种程度上我的权力高于他们。所以,当我和莹颖的父母在一起时,我对问题的类型和尺度都非常小心。

    一开始我并没有特别询问他们的感受,我只是开着摄影机,让他们在镜头前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2018年我回到中国时,我们有很多亲密的对话。莹颖的父亲只想和我私下谈谈。所以这些都没有出现在电影里,我也没有把它们拍下来,但这些是关于他在莹颖出事后要做什么的坦诚对话。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知道家庭的未来是什么。他们仍在挣扎。即使在审判一年后的今天,他们仍处于挣扎之中。所以,优先考虑他们的感受和隐私,以及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对他们表示尊重是很重要的。

    记者:莹颖的父母有没有影响你讲故事的方式?

    施佳妍:我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所以电影的结构也不确定。拍摄到一半时,我们决定用这部电影来缅怀莹颖的一生。我们发现了她的日记,还有很多她童年时的照片和家庭录像。那时候,媒体的关注渐渐淡去,于是我们有了机会来突出莹颖,让她「活过来」。她的父母知道这是故事的核心,所以他们非常支持。

    他们没怎么插手。事实上,在我们给他们看初剪之前,他们什么都没问。我们本打算在西南偏南电影节首映这部电影,但电影节后来因疫情取消了。我们那时已经订好了机票,拿到了他们的签证,想让他们飞到这里参加首映。我们打算在电影定剪前给他们看,因为我们想确保电影里的一切对他们没有不好的影响。但后来疫情爆发了,所以我让我在中国的朋友拜访了莹颖的父母,并在她的笔记本电脑上播放了这部电影。我和孙仕凛通过Skype和莹颖的家人一起在线上同步观看了这部电影。对于莹颖的父母来说,这部电影很难看完。电影一开始,莹颖的母亲就开始哭泣。莹颖的父亲在看电影的时候并没有说什么,但是他们都在谈论电影中出现的认识的人。给他们看的时候我真的很紧张,因为电影里有一些家庭矛盾。在中国文化中,我们并不太想把家事公诸于众,但莹颖的父母却对此表示同意,因为他们觉得事情就是这样,这是事实。

    他们问的唯一一件事就是针对大学的民事诉讼。他们想让我们在这个事件上展现更多。但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们想确保这部电影围绕着莹颖本人,我以这场官司作为结束。于是,在莹颖讲述了她的梦想,以及她的男朋友讲述了她是一个怎样平凡又不平凡的女孩之后,我在最后加了一个字卡。莹颖的父母,作为这部电影的参与者,基本上信任我们讲述故事的方式。事实上,下周我们将在中国放映这部电影。这是他们想做的事情。我们想把莹颖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让他们记住她和这家人的历程。它将在莹颖和她男朋友上大学并相遇的城市进行放映,所以这对他们来说很有意义。

    记者:我知道你在拍摄之前就发现你的生活和莹颖的生活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你什么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会成为故事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施佳妍:一开始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这部电影里的内容的一部分。我第一次想到这个问题是在芝加哥Kartemquin电影公司安排的一次试映会上。那还只是一个20分钟的小样。我把我在十周内拍摄的片段拼贴在了一起。大部分画面都是关于这个家庭的,还有观众问我是否在消费这个家庭。在这个小样中,你无法真正判断这部电影要讲什么,或者是谁在拍摄这部电影。所以,我开始考虑我是否应该揭露摄影机后面的人是谁。

    如果不是我——一个和莹颖身份相似的人来拍这部电影,情况会大不一样。如果是外来者或美国记者拍的电影,感觉就会大不相同。后来,随着我参与得越来越多,莹颖的父母开始在镜头前直接跟我说话。有很多情感和事实,是没有我的亲身体验说不出来的。而且,我和莹颖的父母、同事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越长,我就越了解莹颖。她真的是一个非常棒的人。读她的日记时,我完全被震住了,因为她写的很多文字——她的感觉,和我刚来这里时的感觉一模一样。我和她有很多共鸣之处。

    在这部电影中,我也试着从一个国际学生的角度切入,而作为一个来自那个社区的人,我很适合从那个角度来讲述这个问题。我们直到后期制作阶段才想到让我入镜,所以我们没有太多拍摄我的片段,只是收集了所有我们已经拍了的。

    记者:你为莹颖的日记配了画外音,这个原因很好理解,但为什么要用英语读呢?

    施佳妍:莹颖的写作有中文也有英文,但出于多种原因,我们决定将所有内容翻译成英文。我真的很想把莹颖在美国的故事展示给讲英语的观众。在中国,这已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案件,每个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以及她的父母在美国寻找她有多么困难。但在美国,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经历。还有在视觉上,我们她的笔迹动画化了,如果我用中文配音,我们还需要加上字幕。要让人们同时阅读两种文字是很困难的,我们知道需要展示莹颖的笔迹。

    记者:你在这部影片中展示了凶手的画面。你怎样在不影响莹颖的故事的前提下引入他,尤其是考虑到,他觉得志愿者和媒体围绕此案的关注都是为了他而不是莹颖?

    施佳妍:这是贯穿整个过程的挑战之一。我们采访了检察官、联邦调查局的官员等等。我们本可以拍一部讲述「真实罪案」的电影,但后来决定不这么做。我们不想大肆展现像他那样的人。我们现在报道犯罪故事的方式,总是会忘记受害者。这些人被抛在了后面,最终在「受害者」的标签下被剥去了人性。我们想确保观众了解罪案的基本事实。只有当观众了解到这个案件的滔天罪行,他们才会明白莹颖的生命损失是多么的巨大。所以,我们必须涵盖基本的事实,但不能在这个方向上走得太远。我们确实有一些秘密录音,其中被告讲述了他如何杀死莹颖的细节,但我们没有将他的话放进来。我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描述了这个过程。通过我的声音,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这桩令人发指的罪行,但我仍然让你们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影片中有一个片段,他谈到了莹颖受困时如何努力地反击。我们的意图是,即使当他谈到犯罪的时候,其中也有莹颖是如何为自己的生命抗争的部分。这是她性格的一部分,我们仍然在展示她,即使那是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有一段时间,我们想和他的朋友和家人谈谈,但最终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是一部关于莹颖的电影。


    原文链接:

    //filmmakermagazine.com/110727-we-could-have-made-a-true-crime-film-but-decided-not-to-jiayan-jenny-shi-on-finding-yingying/

     3 ) 留下痛心的纪念

    前日惊闻芝加哥大学留学生郑少雄被枪杀,非常难过,尤其看到他那张事发一周前打乒乓球的照片,笑得那么灿烂……

    我们会被霎那间的无常困住,一时半会儿缓不过来。同样是在芝加哥,这不由让我想起2017年的章莹颖失踪事件。于是看了纪录片《寻找莹颖》,结果——多次泪目😢

    1⃣️一个谨慎的人,只要有一次疏忽,甚至谈不上疏忽(只是没想到对方是变态)就可能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我想到最近晨跑失踪、坐出租车被害的姑娘们,她们和章莹颖一样,完全是被这种偶然性砸到了。导演自己也曾经在一个雨夜上过一辆陌生人的车,结果被安全送回了家。如果要从这个事件里谈安全意识,我觉得章莹颖并没有做错什么。搭车既可以不迟到,也可以省下打车的费用,于是就上车了。

    2⃣️章莹颖的妈妈总是在问为什么,没有人能回答。她没有文化,日日以泪洗面,只能从烧香拜佛中得到一点安慰,这种打击是为人父母连想都不敢想的,更不用说在法庭上听凶手折磨自己女儿的详细过程,从性侵到击打到刺喉再到……章莹颖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还有比这更残酷的吗?

    3⃣️章莹颖的爸爸是家中的顶梁柱,他始终很克制,但他的痛不会比妈妈少。他懊悔没有阻止女儿去芝加哥做访问学者,而是向信用社借了5万元让女儿踏出了国门,他也恨自己没能给女儿更好的物质条件,因为那天章莹颖就是为了找一个房租更低的公寓,才特地跑出学校的。

    4⃣️男友侯霄霖所展现出的坚强、睿智和有担当,让我非常敬佩。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国最优秀年轻一代的品质。章莹颖不仅好学、自律、阳光、懂事,看人的眼光也很厉害。

    5⃣️弟弟阳阳并没有以姐姐为榜样,而是读到初三就辍学了,可见读书的天赋也是随机洒落在人间,没能受到良好教育的弟弟,眼神中充满迷茫。

    6⃣️因为有两名陪审员不同意死刑,最后凶手被判了终身监禁。以这种残酷的方式剥夺别人生命的恶魔,可以继续活在人世,哪怕不逍遥,也难以让大多数人接受。我又想到客死异乡的江歌,凶手仅被判了20年!这些判决是否公正,只能让时间来评判了。

    7⃣️我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章莹颖了,但这本纪录片让一直关心这起案件的人,留下了一个痛心的纪念,纪念这位美好的女孩。

     4 ) 《寻找莹颖》:章莹颖失踪始末

    #寻找莹颖# (Finding Yingying)(A)这部纪录片出自章莹颖同校的新闻系学生施佳妍。她也是北大毕业,也去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留学,甚至也曾经因为在街上迷路而上过一个不太熟悉的外国人的车,她很幸运,被安全送到家。但是章莹颖就再没有回去,甚至现在也没有找到尸体。施佳妍在寻找章莹颖的过程中帮助了她父母作翻译,全程参与,并采访与本案相关的所有相关人士,包括凶手女友,也展示了章莹颖的日记,让本片非常完整地纪录了章莹颖失踪前后的一切,值得一看。

    很多时候新闻看完就忘,只有这类纪录片才能帮助缕清前后所有内容,并让人们更加清楚知道案件如何发生,审理经过,和最后结局。期间可以看到,章莹颖失踪后,给她的家人带来了怎样的痛苦,这家人很显然生活被彻底改变了。而审判的过程也很漫长,基本上所有这类案件都如此,而这次受害者和家属又是外国人,整个过程令人觉得十分无力。

    凶手女友在片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在案发后被FBI要求潜伏在凶手身边录音,所以后来 她与凶手的接触都是为了取证。虽然害怕,但她依然坚持拿到了有利证据,才得以让凶手最终认罪,并说出真相。而且这个美国女孩最终还用中文表达了对章莹颖父母的安慰,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人。

    凶手对他女友说,章莹颖是第13位,而且用章莹颖与其他受害者比较,这的确说明,受害者应该不止章莹颖,但FBI却没有找到其他人。其实在美国,每年失踪的女孩很多,但大部分可能都不了了之,甚至有的没有家庭。天知道,还有多少人就这样消失,而无人问津。

    凶手如真是惯犯,显然是心理有问题,可能就是基因导致的天生杀人犯类型。但他也提到有去看过关于连环杀手、绑架类的论坛,获得很多启示和灵感。这类犯罪论坛就像人们常说的“暗网”普遍存在,且已经给很多人带来不良影响,却依然没办法根除。在很多青少年犯罪作品中都有提到这类暴力犯罪网站的影响,要怎么样根除这些网站,避免更多年轻人看到这样的网站,真的是很值得思考的事。

    凶手选中章莹颖,因为觉得她是一个“外国人”,容易上钩,却没想到,正是这个女孩让他最终被捕。她和她的父母,及站在她背后的所有人,也算是为世间铲除了一个恶魔,也拯救了更多可能被害的人。也许只有这样想,才能感觉好一点。

    除了完整呈现案件始末外,本片也让人们看到章莹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正如他男友说的,她确实就是一个出身平凡,但努力追求不平凡的女孩,像很多留学生一样,来到美国实现留学的梦想,最终希望改变自己的人生。这本身是绝对没有错的。不应该有人觉得她的案件应该阻止任何人去留学,或离家。她走过的每一步都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很不幸,她没有办法完成她的理想,但从这部纪录片中可以看出,她的确是个优秀的女孩,而且她的人生已经值得父母为她骄傲。

    凶手在本片中的录音里说道,他寻找的不是一个特定的人,而是一类特定的群体。显然,一个刚到美国不久,英文不太好,没有自己的车,常常会觉得无助的留学生正是他寻找的对象。

    章莹颖上那辆车可能只是一念之间缺乏了警惕性,对美国这边又不太了解,而且又怕迟到,有点着急。凶手承认是假扮成警察,章莹颖就相信了,上了他的车。但美国警察其实是不会在街上随便载人的。在其他我看过的犯罪纪录片中,很多连环杀手都用过这招,而且屡次成功。也希望大家可以通过章莹颖的事了解到这种惯用谎言,不再上当。

    任何一个刚到外国的留学生可能都需要很多帮助,都有无助、迷茫的时候,从个人经验来说,我觉得还是找同样有留学身份的中国人帮忙比本地外国人更靠谱,而且最好是做到不落单,时刻显示出自己有很多后路,而不是非常急于需要帮助。关键就在于不能显示出脆弱或无助,也就是说,无论你在家里多么娇气,到了外面都要给人留下你很能干、独立、自主的印象,这样更有利于保护自己。

    另外一方面,像这类的绑架发生,我觉得如果真的上了车,唯一可能逃走的机会就是在车上。无论是打电话给其他人或跳车,绝对不能迟疑。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沉重的故事,不看哭是不可能的。但是从中又能看到章莹颖有带给所有人正面的能量,以及周围很多人对她的关爱。只希望她没有白白牺牲,可以让更多女生从她的故事中得到启发。

    本片在SXSW电影节获奖后,被MTV Documentary Films 买下,目前尚未定档,因为还在参加各类电影节,希望尽快能上映。其实这类纪录片真的最好还是走Netflix,可以保证更多人看到,宣传也跟得上。像MTV Documentary Films 我估计可能最终是在线点播的形式发行。

     5 ) 残酷的现实

    刚看完寻找章莹颖(以下简称章)的记录片,流了好几次眼泪。没办法控制住。任何一个以身体会的父母或亲人都无法不被章的遭遇痛心、难过!

    美国的司法制度与我国相比,差距之大,没法对照。在案发后的6天里,已经找到嫌犯,还有其女友提供的录音(非常赞成女友的做法,这样的男友太可怕了!),因为嫌犯不开口,找不到尸体。一拖就是两年。最后的审判,因陪审团的意见不一致,居然只是终身监禁!之后,私下的口供说分尸,扔到垃圾场,但这样的口供却是不能再作为证据。

    片尾其男友对此发言“今天的审判结果让我相信,我可以用任何残酷的手段残害任何人,也不会因此被判死刑,我个人永远不会认同这样的判决”。是的,永远不认同!

    《十二怒汉》把美国的陪审制度演得很成功(香港和大陆都有类似翻拍的)!我曾经以为这样的司法制度可以减少冤案,但我现在更相信它保护了罪犯!香港号称法治国家,大盗张子强的例子还不能说明它是什么样的法治吗?!1992年抢劫运钞车被抓住,就因为请了个钻法律漏洞的律师(认为律师是维护法律,而不是钻漏洞,但事实是律师认钱的很多)不仅没坐年,还因关押得到赔偿。后来才引出1996年更大的绑架案,1998年,如果不是在大陆抓住,还不知要用炸药干啥大案呢!

    综上,我相信美国所倡导的民主、包括香港的,主要是保护富人阶层,如果你够有钱,或许可以尝试在美国居住。如果普通民众,在中国是最好的选择!我爱我国!

     6 ) 《寻找莹颖》: 美好的生命,会因爱而永驻

    它是对于一个生命的寻找,一个真相的追问,或许也是对一份希望的追寻与拷问,如何继续活下去,继续怀抱着爱与希望活下去。

    2017年4月,章莹颖来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交流学习。“生命短暂,不甘平凡”,这是莹颖在日记中写下的一句话,她渴望尽自己所能实现抱负,但却在那年6月失踪了。可也许就是在那么一瞬间选择相信别人的决定,让一切都毁灭了,以一种极为残酷的方式撕毁了一个美好的生命。

    同为留学生且经历相似的施佳妍陪伴着章莹颖的家人,从最初的搜寻,到后期的庭审,历经三年的时间,用影像记录下这一残酷案件背后不为公众所知的人与事。镜头不光是对整个案件的记录,对莹颖短暂而美好生命的缅怀,也是对在这场悲剧中一个个真实生命的致敬,他们在残酷现实中挣扎,在命运洪流前展现令人动容的爱与痛。

    《寻找莹颖》不是冷冰冰的新闻案件纪实,它邀请你站在一个中国普通家庭的立场,看到那些普通人真实的生命挣扎,它是对于一个生命的寻找,一个真相的追问,或许也是对一份希望的追寻与拷问,如何继续活下去,继续怀抱着爱与希望活下去。

    1. 以亲密视角见证发生

    赴美访问学者、离奇失踪,或被绑架遇害,一时间章莹颖失踪的新闻成为焦点,铺天盖地的寻人海报上,朴素的她笑得单纯。

    《寻找莹颖》剧照,章莹颖

    施佳妍在微信校友群得知章莹颖失踪的消息,她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希望可以帮忙做些什么。在这段过程中,佳妍在莹颖身上看见了更多的自己:她们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样为了梦想来到美国,选择用日记中的文字来丈量美国的生活。她不由地密切关注着事件的发展,出于学习新闻的本能,以及想为莹颖家人做点什么,她和另一位志愿者孙仕凛用摄影机开始了长达近三年的拍摄,和被拍摄对象一起“见证故事的发展,等待会发生什么”

    “这个故事,跟我们自己的身份很接近,所以决定跟进下去”。事件的偶然和恐怖性,警醒了每个在外的留学女生——这样的事也可能发生在她们身上,相似性让她越来越深地参与到这件事中来,佳妍也在影片中讲述了自己曾经搭上陌生人的车的经历。

    佳妍在拍摄过程中,一点点走进这个女孩的生命,发现了她的日记,看到了很多她生前的照片与影像,莹颖不再是新闻中的一个名字,她有着鲜活而炽热的生命,有着纯真的梦想与爱。莹颖的日记里记录着每天经历的事情和思考,也会发发牢骚述说不安,佳妍将这些手写的文字放到荧幕上,穿插影像与念白,好像一个简单而真诚的女孩在和你对话。

    《寻找莹颖》剧照,莹颖的日记

    相似的背景与经历,女性的视角与身份,佳妍把自己当做讲述莹颖故事的媒介,通过旁白的方式朗读了莹颖的日记,或许与“职业”纪录片工作者不同,她这一次选择介入摄影机,并深陷其中。导演、摄影机与拍摄对象之间的分界线彻底瓦解,佳妍拒绝建立隔阂,反而想要创造一种亲密感,同时她也非常清楚,这个决定可能会让她受到质疑。

    尤其是在跟随莹颖父母回到他们在福建南平的老家时,她拍摄自己一个人站在莹颖房间的镜头,缅怀逝去的生命,好像也在追问和思考着自己的过去与未来,而这也触动着很多做出与他们一样选择的家庭与个体。

    很明显,这区别于很多传统讲述真实罪案的纪录片范例,佳妍并非案件的相关人员,却把自己的感想与经历倾吐其中,有了些私影像的成分。这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在场者的纪录影像,佳妍更加主观和深入地参与进来,与莹颖的家人建立起亲密甚至被他们依赖的关系,而这也无疑为这部影片提供了更加私密而主观的视角。佳妍希望让观众站在这个家庭的角度,真正看到莹颖的家人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痛苦。

    2. 聚焦爱与牵系

    小川绅介说:“纪录片的好坏取决于和你所要拍摄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为了建立信赖关系,要花费很多时间。”在佳妍陪伴莹颖父母的头五个月里,她大部分的时间没有在拍摄,将摄影机关机放在一旁。

    莹颖与父母合影留念

    长时间相处后,对莹颖的父母而言,这个和他们女儿年龄相仿且又相貌相像的女孩,给了他们在异国温暖的安慰,甚至他们会开始在镜头前直接跟佳妍对话。

    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佳妍来到了他们在福建南平的家,生活不再是原来的样子,这个家的光与希望都暗淡而破灭了。章爸爸和妈妈开始频繁争吵,他们有太多无处发泄的愤怒,太多无力的悲痛,只能向对方撞击,饭桌上被扔摔的碗筷,章爸爸在沉默中把它们一一拾捡。

    面对无以弥合的伤痛,佳妍从一开始就在经受纪录片拍摄道德的困境,面对被拍摄对象的无助与绝望,她内心也在经历煎熬,她反复地询问莹颖的家人的拍摄意见,很多时候他们允许,有些则拒绝,最后所呈现真实的片段,也许远远比不上那些现实中尖锐的伤害和冰冷的绝望。

    《寻找莹颖》剧照

    除了对莹颖家人的跟拍,案件的部分也一直在跟进,佳妍搜集了案件足够全面的资料和视频,采访了检察官、联邦调查局的官员,当事实的真相揭露,不禁让大家的都感到愤怒,佳妍在那些曾拍摄下关于寻找莹颖所做的群体活动的图片和视频里,发现了凶手的身影,得意的凶手与悲痛的家属同框出现,让人毛骨悚然。

    纪录片的素材通常极其繁杂,除了拍摄者的视角与被拍摄者的关系决定能拍到什么,还有就是确定主题和主线之后,如何取舍,佳妍对于凶手的素材就做了简化处理,甚至庭审的部分采用动画和口述的方式,消解事情本身的残酷性。

    这一寻找之旅,记录着爱莹颖的人在寻找和失去过程中的所经历的一切,在探寻真相的故事中,导演更多试图展示的是他们之间强烈的爱和牵系,是莹颖生命的美好与抗争。

    3. 关照幕后的遗忘角落

    到底应该怪谁?应该把这场悲剧归咎于谁?

    悲剧的发生通常指向社会多个层面的问题,影片也试图提供多个维度和立场的探讨。影片中提供了凶手克里斯滕森曾在伊利诺伊大学进行过心理咨询的视频,一个学生眼里的好助教,为什么会如此非人性到令人发指?而美国为什么会有关于连环杀手的大型论坛,为什么学校的心理顾问没有及时关注这个问题?克里斯滕森又是有着怎样的家庭和社会经历会导致他做出这样的事,这样的漠视生命?

    《寻找莹颖》剧照

    而爱往往来自被爱,爱在生命的交互与共通中传递和创造,在被关注和理解中确认自己的价值,从而去爱自己。我们没法去拷问失爱的源头,去责备个体积压的黑暗,只是愤怒,愤怒一场悲剧的发生,难过那些承受失去和痛苦的生命。

    同时也不得不关注到女性的安全问题,女性似乎总是被迫成为受害者,无论是作为性别不平等中被压迫的那方,还是被侵犯和迫害的对象,弱者就必须自己保护自己,而让莹颖成为受害者的原因,无非是因为她相信别人,她单纯而善良而已。

    在寻找的过程中,在真相一层层剥开的历程里,悲剧的力度越来越强,一个少女的梦想和爱,一个家庭的希望和光,都被硬生生剥裂、踩碎。影片通过这一强烈善恶的对比,拉出故事的张力,更加让观众感到愤怒与痛惜,去思考那些隐埋在日常生活背后的问题与伤害,提供了人们更多理解这个世界的影像与社会价值

    爱会滋生爱,同时,恨也会繁衍恨。

    父母为莹颖在美国立下一座坟冢,章爸爸说:“我们希望这里将是一个庄严的地方,记住莹颖在她一生中为她的家人,和每一个与她曾经相遇过的人,带来欢乐”。

    《寻找莹颖》剧照

    生活永远在继续,破碎了的也许永远无法弥合,人或许就是带着大大小小的疼痛与伤疤活着的吧,而爱不会消失,也正因为爱,我们伤痛。《收割电影》中写道:纪录片是“在描写人心灵的同时,和活在同时代的人们共同分享勇气,分享活下去的幸福,分享光明,分享和苦难作斗争的力量”。

    庆幸留有这样的影像,这样丰富的记录,让我们去认识这个普通却不平凡的女孩,记住她的美好与力量,看到更多真实个体的无助和抗争,如导演说的:“每当这种令人发指的罪行或悲剧发生时,重要的是要看到谁被遗忘在了幕后”

    影像里也许有伤痛与愤怒,却充盈着更多的爱。真正的死亡是遗忘,没有被最后找到的莹颖活在了每个爱她关心她的人的心里,继续活着,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回归吧。


    作者:朱钰

    ©《寻找莹颖》(Finding Yingying)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版权方

     短评

    这看着令人唏嘘却又细思极恐,心疼章爸章妈,所以对陌生人的防范意识还是需要加强啊,妹子们,无论在国内外都如此,宁可有被害妄想症也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异性)!

    9分钟前
    • Sara
    • 推荐

    她说“life is too short to be ordinary”.哎,州政府都破例申请死刑。但陪审团让这个罪犯活着,此刻他正在监狱里笑吧。笑他赢了。

    13分钟前
    • 南风
    • 推荐

    非常心碎。恍若痛失一个近在身边的人,而非看到一则远在天边的新闻。如何避免剥削他人的痛苦?导演选择让自己也成为局内人,在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讲述自身的经历,揭示拍摄动因的同时,也解读章莹颖案唤起的共鸣——她的ordinary与extraordinary。摄影机也许没有做到真正的陪伴,但主创也没有剪掉章家人的抵触情绪。持续的跟踪拍摄在不断打开这个片子的维度,卧底女友用中文念信的一幕很动人,而电影没在这里做过多停留,因为煽情是不道德的。条分缕析地编排证据,呈现一个有吸引力的故事,只有认真、负责地拍出完整的作品,才是对逝者的纪念和告慰。

    17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因为是章颖莹的同僚(也是章父章母在美国的翻译)所拍,所以非常全面地记录了从莹颖出事到罪犯落网再到庭审宣判的全过程,就像家庭录像一样亲密,如同在现场一般震撼,没有任何煽情,但眼泪却止不住的流。你能真切地感受到莹颖这么美好、善良又坚强的女孩子就这样消失在异国他乡所带来的悲伤,但同时你又能感受其父母男友以及身边所有人的坚强。章颖莹对于我来说不再是新闻里的三个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正如她所说:Life is too short to be ordinary,人生短暂无法无为,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吧!

    22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作为documentary来说是合格的,disclose的信息也算充分。一个观察,这种冷血的反社会人格罪犯(越来越多),头脑稍微好一点,逃脱法律惩罚是很有可能的。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平时多长点心真的是可以预防很多不测。RIP。

    26分钟前
    • Reika
    • 推荐

    章莹颖失踪遇害全回顾纪录片,尤其是记录了其家人的悲伤反馈。

    30分钟前
    • k-pax
    • 力荐

    太心碎了。💔 刚看了主创人员的Q&A。导演说他们给Yingying的男朋友看成片,他一个人看的。💔

    31分钟前
    • 穿堂风
    • 推荐

    无法想象一个人就这样消失了,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泪流满面。

    36分钟前
    • 判官
    • 力荐

    刚来美国也差点在冰天雪地里上了别人的truck,每次想起来都后怕… 勿忘莹颖🤍#laapff2020

    41分钟前
    • 步步步步步li
    • 推荐

    流泪。愿在天堂一切安好,章爸爸妈妈和弟弟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42分钟前
    • 舵主志摩先生
    • 力荐

    作为记者参与报道了章莹颖案件的始末,在法庭里亲眼见到克里斯滕森毫无悔改的样子真的好愤怒。我还记得法官在最后陈述时说,没有判死刑是人类最大的善意,给你判无期是让你接下来的每一天都追悔莫及。

    43分钟前
    • 孤竹君
    • 力荐

    心都碎了

    48分钟前
    • 张兮兮
    • 力荐

    害怕任何关于这部片子的评分、讨论、营销都变成一种残忍,尤其是当主创说这不是关于罪案的纪录,而是莹颖的故事,莹颖的一生,她的学术,兴趣,爱情,家庭,她的努力,挫折,不安,积极。她留下的鲜活的笔记和影像,都是她在这世界上那么努力地活着的痕迹。感受到最无力的部分,是她在这样普通传统的家庭长大,在普通的好人中间生活,偶然遇到一个极恶的人,在极端的痛苦挣扎中被结束生命。世界变小,一个求学的人却还是不得不孤身前往异国他乡,一个度日的普通家庭却要被抛到无法理解的罪行前、完全陌生的世界里。面对着都是人,却好像艰难得寸步难行。我的学姐,我的同乡,我将会永远记得你,永远不放弃寻找你。希望你没有痛苦,如你所愿being outstanding...#2020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通宵观影马拉松

    50分钟前
    • 卢鱼鱼er
    • 推荐

    对这部片子的任何打分都是残忍的。

    53分钟前
    • 灭鼠办梁同志
    • 还行

    这不是一个普通女孩的事,这是所有女孩都会碰见的不普通的事。

    54分钟前
    • 又卷又爱玩
    • 力荐

    谢谢记录,愿逝者安宁。

    59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力荐

    “章莹颖案”全程实录。较之前的纪录片看到了更多细节。案件发生在美国,但全片的亮点却发生在福建老家。它的内核不是找寻,不是诉讼,而是只有普通百姓才能感同身受的中式宿命。没了,最终依旧没了。

    1小时前
    • 老泰瑞
    • 力荐

    片子一般。谋杀犯或连环杀手也有女性。溶尸属于技术行为,不是靠瞎琢磨就能掌握的,可以肯定凶手在网上或现实世界中有顾问。

    1小时前
    • Die Katze
    • 推荐

    拍得很有温度,并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犯罪纪录片,所以很容易令人共情,压抑感直击人心。那个变态真该被凌迟。

    1小时前
    • 因爱斯坦的忧愁
    • 力荐

    很克制的真人纪录片,不刻意煽情,也不会为了爆点而专门聚焦案件的细节和经过,或者聚焦犯人,很多都只是点到为止。但是你还是能从中感受到纪录片传达出 的情感,那种浓重的悲伤和绝望,还有淡淡的希望。

    1小时前
    • 被遗忘的米粒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