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爱情片 夜行动物

    夜行动物

    评分:
    0.0很差

    分类:爱情片中国大陆2014

    主演:邹家豪  刘子豪  王嘉滢  付风男  田雨晴   

    导演:潘宝昌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不能错过的只有你

    • HD

      真爱有谱

    • HD

      笑春风

    • 更新HD

      加百列的救赎3

    • 更新HD

      表白吧!在毕业前

    • 更新中字

      梦境

    • HD

      我爱你!

    • HD中字

      窒恋

     剧照

    夜行动物 剧照 NO.1夜行动物 剧照 NO.2夜行动物 剧照 NO.3夜行动物 剧照 NO.4夜行动物 剧照 NO.5夜行动物 剧照 NO.6夜行动物 剧照 NO.16夜行动物 剧照 NO.17夜行动物 剧照 NO.18夜行动物 剧照 NO.19夜行动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这是一个由叫餐电话引发的一群倒霉蛋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是由一系列倒霉事件组成的情感错位的情爱故事。故事开始于一个披萨外送员,由于他的见义勇为把一群毫不相干的人搅合在一起,让彼此的生活在一个晚上发生了令人啼笑皆非又命中注定的改变。

     长篇影评

     1 ) 爱上了tom ford

    TIFF多伦多电影节看的 放映完后tom ford本人出来回答了一些观众的问题。 本人非常幽默非常charming。

    片头肥胖跳舞的裸体女人,Tom Ford本来是想拍欧洲人眼中美国人的形象。 过渡肥胖,放纵,衰老的美国。本想拍出一种讽刺的意味,结果却发现肥胖的裸女无比可爱。因为她们很自由,很开心,无忧无虑,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不活在世俗的标准。而这正是女主需要的。

    两个story line, 一个是粗旷的西部,一个是冰冷精致的现实世界。


     “The culture keeps telling us, if have certain things, you'll be happy. In my other life, I'm a person responsible for doing that. And it is something I struggle with, in this particular case.(笑)Style complements character, that 's the purpose of creating Susan and her prestige, cold life.Susan is a victim of our culture, also a victim of her own insecurities, I want everyone to empathize her. "

    I quoted word to word from what Tom said.


    Tom Ford 良心提醒,once you have someone who makes you happy, 就别作了。

     2 ) 没有生气的城市

    TOM FORD的第二部电影《夜行动物》,是今年我最爱的文艺片第一名。演员演技爆表,配乐一如往常完美,每一帧都讲究美丽。TOM FORD让人彻彻底底觉得上帝是不公平的,他给了别人一扇窗,也没给你留一道门。

    这部片一开场的胖裸女舞就让坐在观众席的我和佩佩看到呆若木鸡,真的是很久很久没有在电影院大荧幕看过这么震撼的镜头了,不是特效,不是3D,就那么直biangbiang击进你心底,让刚刚坐下来甚至还没来得及进入观影状态的你马上就接收了影片的第一磅炸弹。网上有人说,TOM FORD本来拍那些胖女人,只是想拍欧洲人眼中的美国人:“过度肥胖”、“肥腻”、“毫无生气”,没想到拍出来居然很好看,每个胖女人都很活泼尽情做自己。这时他才想到可以用这个讽刺女主,因为这些胖女人身上,有着穿着美丽TOM FORD西装、维持完美身材、出入洛杉矶高级亚洲餐厅的女主身上,找不到的生气。

    但当然,一开始观影的时候,你是不会意识到这点的。

    “死气沉沉”是TOM FORD眼中的上流社交圈,而所有的人随着年事渐长都开始对这件事束手无策。在派对中,与女主对话的女人说:“其实有一个Gay Husband并不是那么糟糕的事,毕竟我知道我只会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女人”,她对女主丈夫出轨感到同情,也许这一点能够让她觉得自己的形婚并不是那么糟糕。而她口中的这位Gay Husband面对丈夫外遇而死气沉沉的女主(丈夫甚至不愿意在女主最重要的展览做做样子露面15分钟),也认为她应该保持这样的生活,“你做得非常好,年轻的时候我们觉得很多东西很重要,随着年岁渐长我们都会明白这些事情其实都没有意义”。画外音大概就是:人这一辈子也就这么一回事,凑凑合合过完这一生是每一个人的宿命,你现在看穿这一点还不算太晚。

    这大概就是TOM FORD眼中的“夜行动物”:死气沉沉、得过且过,没有勇气朝更好的自己迈出一步,浑浑噩噩过完这一辈子,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清晰和真实的自己才会灵光乍现一会,但很快又如烟火般消失不见。

    我在上海上班那会,有次晨早坐七号线,刚到站台就听到两个女人在吵架。旁边围着一堆人,为了什么吵起来也没弄清楚。只听到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说:“你有钱就不要坐地铁啊,怕挤就自己开车嘛!”当初大力提倡“造人”的建国第一代领导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们的蝴蝶效应把一线城市的交通逼到了怎样一个崩溃的状态。那个时候,上海地铁十号线追尾事件刚过去没两天,早高峰却依旧是人满为患。这些穿着或随意或正式的上班族,无论在心理上如何抗拒刚刚出事的上海地铁,依旧抱着战死沙场的决心拼命把自己挤上了车。每一个在大城市生活的人,都像是夜行动物。

    这就是繁华都市下一群夜行动物的无奈,他们失去了对于生活很多方面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只有在晚上下完班的短暂空档能做回自己,天一亮又要披上面具假装若无其事去继续人生。

    在知乎上曾经有过一个很有趣的讨论,叫做“苦难有什么价值”。得票最高的回答是这样的:“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我觉得苦难绝对不是应该被称赞被崇拜的,如果可以选,一定不选它。但现在的很多社会媒体却在刻意夸大苦难的价值,好像我们每天吃应该吃一点亏,无时无刻都要对别人比自己好一点。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成长中最大的谎言,却没有人有勇气拆穿它。所有的人活得都像是电影里嫁给了Gay Husband的女人,或者是跟女人接了婚的Gay,粉饰失落感,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忙着做同一件事:接受苦难,不去反抗,顺便说服身边的人也一起接受。如同传教士一样潜移默化,希望所有的人和自己一样,过上夜行动物的日子。

    我辞去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时,曾经和当时的总监聊了很久;我跟他说我在现在的工作中看不到未来,问他如何坚持下来年复一年做着这些事,他只是回答了我一句:“有一天,你会明白的。”我当时觉得这可能就是上层人的客套话,拿着自己的年龄和资历在“晒命”,但今日我却真正能体会到他那话中的无奈和深意。若是你一直都是短发,那么剪短头发对你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若是你已经留了好几年的头发,有一天要你全部剪掉,你肯定会不知所措或不舍。也因为不敢失去已经拥有的一切,所以选择做一个夜行动物,白天就让真实的自己睡着,晚上靠着酒精的作用才让他偶尔出现。年岁越长,就越走向一个“被定义”的过程,越老未来就越版板上钉。

    年轻的朝气,并非只是来自肉体的新鲜,也来自于当时的我们能意识到未来是崭新的,充满各种未知的可能性,完全不用担心人生已经“被定义”。但很快这一些,都会被大城市吞噬,慢慢的,上海、伊斯坦布尔、纽约或者洛杉矶,都会拥有着一群一模一样的夜行动物,生活在一个又一个没有生气的城市。

    《下妻物语》中有说,“人在面对巨大幸福的时候,反而会变得更加懦弱;抓住幸福,其实比忍耐痛苦更需要勇气”。你过得好不好?你够不够爱自己?是不是抓住了幸福?还是在忍耐痛苦?

     3 ) 《夜行动物》:形式高于一切

    01

    《夜行动物》是一部乍一看很唬人的电影,这种唬人源于它的形式感。

    经过处女作《单身男子》的试炼,我们能够看到,导演汤姆·福特已经积累了很多电影叙事经验,也掌握了电影相关语法,逐渐脱离掉“乱拳打死老师傅”的状态,变得更加主流、老练。这种能力上的长进在《夜行动物》里体现得非常明显。

    电影中,最为人眼前一亮的就是三重文本相互交织的叙事结构,这也是这部电影形式感的主要来源。第一重文本是小说文本。这一重文本脱胎于作家爱德华的小说《夜行动物》,讲述了托尼一家深夜在美国德州郊外遇害,托尼的妻女惨遭歹徒奸杀,幸存下来的托尼与安德斯警长联手追凶,最终与歹徒同归于尽的故事。导演在这一重文本上着墨最多,这也是全部三重文本里叙述最圆满、戏剧张力最强、商业元素最足的一重。

    第二重文本是回忆文本。这一重文本根植于女主角苏珊的回忆,她在阅读前夫寄来的手稿时,脑海中不断闪现与前夫的种种往事。这些往事片段包括二人如何邂逅、她如何不顾母亲阻挠毅然决然地与爱德华结婚、如何邂逅现任丈夫莫罗先生、如何离开爱德华并瞒着他流掉了孩子等。这一重文本的着墨要少于第一重,主要担负起交代女主角苏珊人物前史的作用。

    第三重文本是现实文本。这一重文本展示的是女主角苏珊离开前夫后所过上的生活。在这一重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苏珊的婚姻生活并不圆满。她与现任丈夫结婚多年,激情已退,丈夫莫罗出轨,婚姻关系岌岌可危,而莫罗先生也濒临破产,经济状况不容乐观。这一重文本着墨寥寥,剧情上没有多少起伏,像是人物生活状态的全景展现。

    除了演员面孔共享外,这三重文本在时空、故事类型、影像风格上大为迥异。导演运用了较为传统的转场方法,如相似色调的镜头(红色)、类似的物体(电子邮件、炉火)等,将三条线较为流畅地进行拼接。而且我们能够大致猜测到三重文本的对位关系。

    爱德华曾对苏珊说过:“人都是只写自己,不写其他东西。”这句话是解开小说文本与回忆文本间对位关系秘密的钥匙。

    尽管《夜行动物》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粗粝血腥的追凶复仇故事,但里面出现的人物与情节都是符号化的,是爱德华的心理投射。比如故事中那对惨遭奸杀的母女,一方面意味着爱德华对于自己无力挽救尚未出世的孩子的自责、痛苦,一方面意味着他对于前妻苏珊堕胎这件事的怨恨、控诉。再如那群以雷·马库斯为首的法外之徒,可以理解为是那些导致爱德华与苏珊的爱情关系走向崩溃的原因。外在原因包括来自苏珊家庭的阻力,来自现实生活的压力,内在原因包括爱德华内心对于文学创作、对于未知的未来的提防与隔阂。小说即展示出爱德华如何找到这些原因,并以一种极为英勇惨烈的方式消灭它们。而小说主人公托尼就是爱德华本人的化身,托尼的冒险历程也就是爱德华如何消解痛苦、割舍旧情的心路历程。

    这样的精准对位使小说文本与回忆文本紧密相连,上一个文本里的符号几乎都能在下一个文本中找到对应的寓意。

    相比于前两重文本,第三重文本——现实文本与它们的联系就不很紧密。尽管电影以现实文本为开场,又以现实文本为结束,但显然这重文本不是导演要讲述的重点,其所承担的叙事功能也非常局限。它的作用更像是缓解剂,让我们在小说与回忆的频繁跳进跳出间得到舒缓,防止过分沉溺于苏珊的私人情感。

    三重文本的交织使电影的叙事结构看起来相当复杂,观众也在汤姆·福特所玩弄的并不新奇的叙事花样下感受到浓浓的形式感。

    除三重文本叙事外,电影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开场了:几个身材过度臃肿肥胖的裸女手拿烟花,浓妆艳抹,在镜头前欢舞。一坨坨散发着浓烈恶心感的抖动的脂肪,配以悠扬庄重的交响乐,带给我们诡异畸形的审美体验。这一段长达三分钟的开场直白传达出汤姆·福特式的美学:浓烈、性感且怪异。后来我们知道,这些胖女人不过是苏珊的艺廊展览上的装置艺术,她们在电影后段也没有再出现过。但这惊世骇俗的三分钟,足以提升电影整体格调,并打上作者独特鲜明的烙印。

    出身时尚圈的汤姆·福特对人物造型、场景设计、摄影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电影在小说文本部分,有两个地方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安德斯警长带着托尼,在一个垃圾焚烧场找到了他妻女的尸体。妻女花白的胴体面对面贴着,躺在一座艳红的长沙发上。二人平静柔美地宛若雕塑,没有任何被奸杀后的惨烈、狼藉。另一个就是汤姆·福特镜头下的德州天空:夕阳西斜,流云在燃烧,天空被染成饱满的粉红色,非常标志性的自然之美。

    在回忆与现实文本部分,汤姆也尽量保持人物背景的纯净,大面积使用正红色、纯白色、黑色,有时用艺术品稍作点缀。而角色们无时无刻不穿着剪裁得体的时装,妆容精致。

    故事的烟火气在潜移默化中被剔除,刻意营造的形式感使我们与电影产生疏离。角色们仿佛不是在经历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而是在为新一期的《VOGUE》杂志拍摄时尚大片。

    02

    如果将形式与内容比作支撑电影行走的两条腿,那么《夜行动物》几乎是在靠单腿行进。形式上的热闹所反衬出的是故事内容上的虚空疲软。

    电影出现的最大问题,是三重文本在内容上的分配不均。由此所带来的,是人物塑造上的捉襟见肘。

    作为电影的重头戏,导演在小说文本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尽管这个发生在德州郊外的缉凶故事讲述得并不高明,甚至有些俗套,但故事的来龙去脉被交代得非常明白,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一个男人的心理转变——由懦夫蜕变成英雄。托尼使我们产生共情。我们不会忘记,小说结尾处,濒死的托尼用尽全身力气鸣响胜利枪声的震撼画面,那是一种对于摆脱旧我的盛大庆祝。

    在回忆文本中,导演讲述了一出不完整的爱情悲剧。这种不完整性体现在对于苏珊这个人物的刻画上。苏珊的母亲曾对苏珊说过:“我们最终都会成为自己母亲的样子。”这句话像诅咒一般笼罩,直至苏珊与爱德华的爱情走向毁灭:出场时,苏珊与一文不名的爱德华一见钟情;结束时,苏珊坐在莫罗先生的豪车里,为打掉的孩子忏悔。这是一种很有趣的心理转变,我们迫切想看到,一个原本相信真爱超越一切的贵族小姐如何一步步应验母亲的诅咒,最终成为自己讨厌的那个人。

    但汤姆把这一切都省略掉了,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结果式的呈现:苏珊与母亲争吵、苏珊与爱德华争吵、苏珊与爱德华分手。苏珊的人物塑造的片面的,故事是快进的。我们无法对她产生共情,她不过是导演笔下一个象征“嫌贫爱富”的符号。

    苏珊的母亲也被进行了符号化处理。她在电影中只出现过一次,而作用是扮演一个释放诅咒的邪恶女巫。

    现实文本在叙事上则更加急促。导演甚至没有了讲故事的心思,而对拍摄女演员的各种叹气、流泪、惊觉反应乐此不疲。

    为了不让这一层文本显得过于平淡,导演安插了三个刻意、俗套的梗来制造起伏。

    第一个是“划破手指”。苏珊在打开爱德华寄来的新书时,手指被纸张划破,暗示着爱德华的复仇,苏珊即将面对一段充满凶险的心灵旅程。这是导演的“小聪明”,可惜这种小聪明太容易被看穿,于是变成滑稽的公开卖弄。

    第二个是“电梯出轨”。我们可以推断出,苏珊早已知道莫罗先生出轨这件事。导演完全可以用一种更加隐晦、高级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他则选择趴在观众耳边,大声地广而告之。

    第三个是“手机惊吓”。这场戏中,导演故意放大幽绿色的手机屏幕画面,然后让雷·马库斯突然跳出来惊吓观众。而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告诉我们,苏珊读书太过入迷。惊吓效果的确达到了预期,但同时也破坏掉了现实文本所精心营造的性冷淡氛围。

    使用这些适合出现在B级恐怖片和烂俗爱情片中的梗,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导演在叙事上的青涩、无力。

    《夜行动物》中唯一被认真塑造的人物,是从始至终都未露面的作家爱德华。通过小说文本与现实文本的相互补充,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爱德华,看到他的成长,乐他之所乐,悲他之所悲。而苏珊是平面化、功能化的。当初,她因为嫌贫爱富离开了贫穷的爱德华,现在又想离开濒临破产的莫罗先生,重新投入爱德华的怀抱。电影中,她所起的作用是引导我们贴近爱德华这个人物。导演让故事的起点与落点都集中在苏珊身上,是一件有失考量的事。

    除苏珊外,安德斯警长、苏珊妈妈、雷·马库斯等角色都是符号化的,要么正义到生命最后一刻,要么邪恶到生命最后一刻。也许这样的人在生活中真实存在,但是放到戏剧中,就太过单调乏味了。

    03

    《夜行动物》是不是一个有关复仇的故事?

    影片中所有信号仿佛都在指向“复仇”:苏珊收到小说时被划破手指,博物馆墙上挂着写有“REVENGE”字样的画作,一头被乱箭射穿的野牛标本,小说内容令苏珊的精神世界崩溃,爱德华同意赴约却放了苏珊鸽子……结尾处,苏珊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当她终于卸下伪装准备迎接新一段感情时,却发现自己成为了前夫嘲弄的对象。

    从苏珊的角度看,这的确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复仇。

    而从爱德华的角度看,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告别。他用这样的方式告诉苏珊,他已经放下往日旧情,准备继续前行了。

    小说中,爱德华以一种残忍的方式写死了妻子,但他的内心也承受着极大的煎熬。他克服重重阻碍,不惜生命地为妻女复仇,是想证明给苏珊,他深爱过她。

    可惜这份爱随着故事高潮处的械斗与死亡全部烟消云散。就像爱德华曾对苏珊说过:“你要是爱一个人的话,你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断舍离。你要珍惜爱情,因为可能再也没有第二次了。”

    爱德华通过创作完成了一次心灵救赎之旅,他已不再懦弱,不再提防。这种自我升华的过程是痛苦的,也是值得的。学会如何去爱与学会如何放下爱,是全人类值得用尽一生来研究的课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夜行动物》的主题与《单身男子》是一脉相承的。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海猫食堂iSeaCat」,不定期更新影评。

     4 ) Tom Ford Judges You

    你四十多岁,保养得宜衣着光鲜,用黑色的指甲油深色的口红因为据说这样看起来强势而华美。生活是狼狈维持的觥筹交错,背后刀光剑影,你最好的朋友是个同妻,连她都比你快乐。丈夫看起来比你年轻,长得再帅也拦不住生意陷入困境,你陪他装逼,假装不知道他来往纽约千里送屌。

    你追忆起人生中最纯粹的温存,暗暗自得以为你还是文艺青年的白月光,你读他的书,想他,在深夜里想的泪眼婆娑,浑然不觉得有何不妥,你小鹿乱撞,想继续做他的文艺复兴女神,想告诉他这些年的苦,想跟他约在奢侈而低调的餐厅听他说你的眼睛真美二十年来一点都没变。直到最后,你独坐一角被来往的食客和侍者暗暗怜悯,才反应过来文艺青年只是想笑着最后对你说一声FUCK YOU.

    想学习时而二十多时而四十多的化妆技术。

     5 ) 敏感与脆弱

    电影中的年轻苏珊,出生上流社会,受高等教育,学艺术史,思想开放,有包容心。不像她眼中现实又物质的母亲,她理解同性恋的弟弟,爱上理想主义的爱德华。在苏珊眼中,爱德华敏感,浪漫,有才华,会写书。无论母亲如何反对,她还是选择嫁给了他。然而很快,不同的成长背景暴露彼此心中不同的不安及脆弱。苏珊发现自己依旧欣赏爱德华的敏感与才情,却不能理解他处理生活以及面对怀疑时表现出的情绪化,高自尊和攻击性。这些来自他敏感本性(sensitivity)的次生特质——脆弱(vulnerability)和自我怀疑让她痛苦不堪。也是在那个时候,苏珊开始意识到(也可能并没有清晰的主动意识),高等教育带给她对不同阶级的认可,对物质以外价值的欣赏,却没有改变她思维模式里那些由成长背景构成的对生活基本安全感的需要。简单说,过去生活中她想当然(take for granted)的构成元素,包括物质、实用性(认为自己不能成为纯艺术家)及面对选择总有后路的乐观,她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失去或者需要被改变。她因此共情不了爱德华的脆弱与怀疑,理解不了他为何没有她这份“从容”。在这样一段感情里,她认为自己是唯一的强者。
    之后的苏珊出轨,打胎,离开,做了一系列可能深深伤害到爱德华的行为。随着时间过去,应母亲所言,苏珊成为了当初坚持以为自己不会成为的那种人,像她母亲一样的人。她画着浓重的眼妆,开艺术画廊,在上流社会里穿梭,住空旷清冷的别墅,有一个同床异梦的伴侣。生活日复一日,直到某一天收到爱德华寄来的手稿。是他新写的小说,取名《夜行动物》。
    小说中描写了在德州的一家人夜间驱车出行度假,遇到一车当地恶棍的连番挑衅。由于丈夫托尼的懦弱,妻子劳拉和女儿被逼着上了恶棍的车,自己也被其中一名恶棍威胁开去一片荒漠。虽然托尼逃脱,妻子和女儿却被奸杀。之后伴随托尼的便是漫长的复仇之路。整部手稿写得沉重而阴郁,充满悲剧色彩且隐含对命运的无力。在阅读的时候,苏珊几乎不可控制地把自己和爱德华代入到小说的角色当中。也难怪,毕竟手稿扉页就写着“to susan(致苏珊)”。观众由此看到的也都成了苏珊的阅读视角,在她眼里,托尼即爱德华,托尼的妻子劳拉是自己,而现实中他们并未成形就失去的女儿是印蒂雅。整部手稿变成了一段平行时空里苏珊与爱德华婚姻进行到某年某月的悲剧故事。
    毫无疑问,现已中年的苏珊被《夜行动物》肆意牵动着情绪。手稿中自我生命的逝去、仇人的血腥暴力和丈夫复仇过程中的无力开始唤醒着她内心的脆弱。敏感的触角至此超出浪漫及艺术理解的范畴而内化走向个体心灵的黑暗。逐渐地,苏珊在现实中也开始感到心悸与不安,似乎察觉到自己早在很久前就已经失去对生活的掌控力。她甚至感觉这份手稿是爱德华对他们过去种种的一份审判,是对她当年“缺乏共情心”行为的一种报复。书中妻子的凄惨死去,正如当年自己骤然离开爱德华世界那样。而后托尼复无门,几度徘徊的软弱也正如爱德华多年无处宣泄的心中隐痛。
    如她母亲当年所说,“最后你会深深伤害他的”,苏珊开始意识到伤害之深。于是她给爱德华写邮件,约见面。邮件末尾,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样写着:so much to say. 有很多话想和你说。love, susan。爱你的,苏珊。
    其实也并不只是愧疚,乏善可陈的中年生活里,苏珊也开始回想起年轻时候的自己,那双美丽的绿眼睛(虽然后期做的有些过)是如何望向她心目中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们相识相知中有过充满激情的浪漫,还有彼此欣慰的共鸣。她是期待着再见到他的。
    之后手稿走向高潮,癌症晚期的警官提议替托尼复仇私了了那些恶棍。托尼面对杀妻仇人却不敢开枪,懦弱到双手颤抖,任其言语凌辱,情急之下终于打出子弹却也同时被铁棍打瞎。醒来后,复仇成功。他满脸是血独自一人在荒凉的德州沙漠上踉跄,摔倒,或有意或无意地扣动扳机,杀死了自己。全稿终。同时,现实中的苏珊也等来了爱德华的回信。他只是简单问见面的时间与地点。
    苏珊的脆弱终于被书稿完全唤醒了。如果说当年两人相知相爱是因为分享着同一频率的敏感,其中包含着对艺术及美的悟性这一系列敏感带来的正面特质,那么她如今思念爱德华,是因为终于理解了她当年所不能理解的——敏感带来的负面特质——爱德华的不安与脆弱。几乎是第一次,苏珊与一个除自己以外的人的内心搭起了共情的桥梁,上面不止有自己的脆弱,也有对方的脆弱。这份对他者(the other)的高度理解是通过阅读《夜行动物》而产生的,是经历一系列换位思考及角色代入才完成的。通过阅读这本以托尼(爱德华)视角来讲述的虚构小说,苏珊了解到托尼的内心,进而感受了爱德华的自责、恨意与脆弱,最终反思到自己与之交往时有限的视角。她或许为自己当年的不曾努力就执意分开的决定感到后悔,或许为那句虽没说出口但不断用行为暗示着的“你真懦弱”感到愧疚。也可能,是为那个她还是没有坚持成为的,想要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的自己而遗憾。无论是哪一种原因,苏珊都决定抹掉口红和眼线,再去会一会昔日的爱人。
    可惜她或许忘了,爱德华早在当年就这样提醒过她,“When you love someone, you have to be careful with it. You might never get it again."
    全片的结尾,伴随着紧扣观众神经的背景音乐,苏珊一个人在餐厅里坐着。几个小时过去了,她还是一个人。爱德华并没有出现。当年的告诫一语成谶。

    是爱德华对苏珊报复?影片结束后前排的老爷爷回头默默说了句“it is a revenge." 是啊,或许是的。终于让这个伤害过自己的人感同身受到自己的痛却不给她弥补或施加影响的机会,这何尝不是一种高级报复。又或许不是?年轻时候爱德华说过,“如果还爱一个人就会想尽办法去补救那段关系”。他并未赴约只是因为不再爱她。甚至,早在看到苏珊发来的邮件时爱德华就已经获得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至少得到了90%,而剩下的是需要她一个人坐在餐厅里无望等待而完成的。他得到了当年的自己就梦想得到的——苏珊对他心灵的全然体谅与理解。这近乎是一种出于自我怜爱的可笑索取。然而他也在同时渴望着她可以再一次审视自己在理想与行动间的差距,由此证明困在自身脆弱中的人并不只有他。她也并不是如她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强。
    其实,爱德华心中爱着的苏珊早已经死了,一个死在恶棍的手里,一个死在她自己说出“I am a realist. I am unhappy.”的那刻。

    他们不会再见,他们也无需再见。虽然都曾爱过对方,但谁都明白他们更爱的是自己。《夜行动物》的手稿好比是爱德华的一次大胆尝试,试图打破感知的个体局限性,利用对对方的了解设局让对方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感其恨,痛其哀。然而可惜的是,现实中再亲密的灵魂之间也不可能存在全然的理解。敏感提供了彼此亲近的土壤,但脆弱却只会寻求各自的栖息地。
    一直以来,最理解苏珊脆弱所在的始终是她最仇视的母亲,而不是爱德华。要体谅他人的脆弱,同时不为自身感到优越而妄图改变对方,这一切没有共同经历和至深的他爱,谈何容易呢?

    我们终究只在感知自己所感知的罢了。甚至连自己所感知的也常常因为缺乏主动的串联而不为主观意识所认识。这已经可谓本体内的两道大门,若再加上语言和行为这些信号释放系统间的接受差异,传递之艰难,可见一斑。

    一如最后一幕,苏珊坐在餐厅里,她究竟想到什么了呢?
    作为观众席的我们恐怕永远无法真正体会。

     6 ) 往事狩猎人

    #往事狩猎人
    ——《夜行动物》

    “经历并不是一个人所遭遇的事,而是一个人如何面对遭遇的事”这句被引用在《单身男子》里赫胥黎的名言,也许最能折射出汤姆·福特的影像观念。

    73届威尼斯影展上,他的新片《夜行动物》延续着这种纯感性的叙事风格。汤姆·福特总是把情感和心绪放在第一位,讲故事退而求其次。那些华丽扑朔的画面,通过特写和慢动作随处放大的感官,细腻入微的表情和动作,那些游离的走神与以及走神后的灵激一颤,具有很强的代入和感染能力,它们拱绕故事主线缠绵而生,形成模糊的层次与交织的线索,将观众不经意间裹挟其中。

    作为一个出色服装设计师,他是天生的视觉动物;而作为一个成功的生意人,他又很清楚自己的强项和弱点——直到目前,他在电影中从来不涉及故事的主要脉络的写作,而是将心仪的文本改编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单身男子》是改编自克里斯托福·伊舍伍的同名小说,《夜行动物》则是奥斯汀·怀特(Austin Wright)在70岁时写下并在1993年出版的小说《苏珊与托尼》(Tony and Susan)——值得一提的是,似乎是来源于对文学对书本的尊重和迷恋,相比一些习惯于洋洋得意的把原著修改得鸡犬不宁的导演们,福特改编的忠实度则非常高——不但从不触动故事的主要脉络,甚至人物的性格设定和走向,语言表达和一些细节都被尽可能地保留下来。

    这也使他的影片中文学痕迹非常明显,里面往往饱含大段的旁白,心理描写和表现段落,在一些影像无法覆盖的地方,就直接使用文字穿针引线。《夜行动物》的故事有文学的强力支撑,显得层次异常丰富。电影的名字是电影中小说的名字,同时也是原著中小说的名字,而这个名字来源于来源于女主角苏珊的一句话:“我从不睡觉,我的前夫总是叫我‘夜行动物’”。原著题目《苏珊和托尼》的用意在于将现实和虚拟的两个人物放置在一个时空,是两者产生联系,而福特直接将影片改为《夜行动物》,强调的是危险与本能的侵袭,黑夜中的恐惧与孤注一掷。

    福特的影像中充满了对身体的描绘与审视,这源于他的职业习惯。他偏爱女人浓重的眼线,男人的身体线条,肢体的陈列,一些镜头的拍摄和剪接仿佛让观众感觉在翻看一本时装杂志,这种对肢体至美的考究让影片的每个镜头都极具观赏性,甚至片中母女被杀后,陈列在破旧的沙发上的尸体都显出时装片般的精致;片中超验的颜色运用,浅焦的迷离,现代主义装置艺术和绘画的随意引用,影片开场时几个全裸的肥胖女人极尽魅惑地舞动,让人不意外地联想到《单身男子》中乔治对着粉红色的天空说“可怕的事物也可以造就美”。

    波兰作曲家阿贝尔·考森尼奥斯基(Abel Korzeniowski)配乐的氤氲之气,已经连续漫布在福特的两部电影中,在叙事中扮演着勾连和推导的角色;大量的弦乐强化了心理描写的笔触,让意识流的叙事迅速膨胀。在编剧,摄影和配乐极度被汤姆福特风格化之后,这个故事变得羽翼丰满,千回百转。苏珊当下冰冷的生活,前夫爱德华赠书《夜行动物》里血腥黑暗的情节,两者间还揉入苏珊与爱德华情事的追忆;三条线索被打乱交织,围绕着的却是感情,尊严和本能的博弈,而凭借错觉抑或直觉做出的判断远比理性思维对人的经验更重要。

    作为一个同性恋者,福特在影片中也表达着对传统家庭观念的怀疑;但他否定的不是家庭本身,而是那些虚情假意,由于情感惯性和法律捆绑在一起的二人关系。《单身男子》中他对家庭主妇的讽刺仍历历在目,《夜行动物》中,苏珊和现任丈夫扑朔迷离的关系异常虚伪,而小说中托尼一家人急速行驶在暗夜的公路上,几乎是福特对传统家庭概念的最好隐喻,车外部未知的威胁和车内部的焦躁与失衡终会将人迅速推向毁灭。

    当人们谈起汤姆·福特,总要加上他之前的传奇经历,就好像谈及一个改行当厨师的铁匠做菜很好吃;在2015年,焦点影视在戛纳电影节和众多公司血拼,最终花2千万美元买下这部电影的全球发行权,创下电影节竞标纪录。经过漫长拉锯式的选角和拍摄制作,《夜行动物》终于成片,在宛若时装秀的首映式上,被众星拱月的汤姆·福特显得很沉默。

    苏珊拿到爱德华手稿的一瞬间,被纸割伤了手指,往事似乎就从那个细小的伤口中涌出,让你一阵激灵,从现实中抽离,在自我中思忖反复。在这个瞬间,情绪几近真空,而汤姆·福特则试图将这真空以及其背后的窒息全然展现出来;摧毁一个生活如此容易,寻回一个生活又多么困难;你在现实里亦步亦趋,在往事中短暂狩猎,捕获的究竟是生活在他者世界中的自己,还是生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他者——也许只能希望那些割纸伤们能正中下怀。

    2016.9于丽都岛

     7 ) 这次不夸。这次要骂。

    如果说《单身男子》时,你还有理由以设计师转导演的身份要求Tom Ford,这一次实在没有理由了。而完完全全以导演的身份再看Tom Ford,就知道真的毛病太多了,而且上一个电影的毛病一点没改。
    在被豆瓣众热评津津乐道的精致的构图、色彩、服装、化妆、剪辑结构背后,是大写的矫揉造作、装腔作势。而女主和她的母亲、丈夫、她的员工等则是完完全全的脸谱形象,与烂片别无二致。同时,女主和他前任的感情经历也是毫无新意。而处心积虑的双重叙事背后,要讲的思想却不能再简单,一点深度也没有。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 Jake Gyllenhaal的表演,没有一点破绽。

     短评

    各方面都完美,构图,颜色,结构,表演,音乐,甚至内涵。美到极致,痛彻心脾。唯一不喜欢人物几乎全是近景特写,很少two shot,一点不给喘息,出了影院感到exhausted emotionally. 是tom ford的本意吗,这种虐观众的手段有点无情呢

    6分钟前
    • 苗儿
    • 力荐

    追看性與氣氛不錯,但tom ford作為一個gay實在厭女到極致。無數女人在她眼中都是現實鬼、整容怪與奇裝異服癖,他到底經歷了什麼?能用幾十年寫本書復仇(關鍵是女主實在沒做錯什麼事),最後一場戲還要讓百般不濟的女主嚐嚐被拋棄的滋味,實在為故事的心胸感到汗顏

    11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将【单身男子】的优点又展示了一遍,缺点和优点都放大了,导演的编剧水准还是生硬的照搬教科书的级别,好在他是个好学生,他的节奏处理也确实及格,只是中间杂糅三段故事的时候还是很生硬,用了很多割断故事的情绪镜头,至于这个故事本身,逻辑之类的确实也会造人诟病,但是片子整体的可看性确实很棒。

    1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分手二十年后文艺青年如何洋洋洒洒写了一部小说捅刀前任,前任白富美当年为何抛弃初恋,双线叙事像你展示文艺青年的内心世界。文艺青年分手也如此清新脱俗不做作。可能天生偏心的缘故,并未觉得女主做错了什么,最后确实领会到了TF称赞amy眼睛有灵魂这件事。ps我觉得TF对红发女郎是真爱。

    17分钟前
    • bks
    • 推荐

    气氛把握得太好。回忆杀里AA和Jake看着都好年轻,看得我想求化妆技巧指南。而且女主晚上回家会卸眼妆,看了那么多带着浓妆睡觉的戏后,我已经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20分钟前
    • \t^h/
    • 推荐

    为什么要给我看Aaron Taylor Johnson拉完屎擦屁股的情节??为什么擦完的纸还要给我看一眼??我他妈只是性幻想他并不想跟他过日子啊!我的性幻想对象才不会拉屎!

    23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很出色的剧本,戏中戏的故事,以罪案惊悚这些类型噱头来抓人,而创作者与读者的真实情感渐渐与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混杂在一起,形成情感的漩涡,呼应且相互影响,这个就有意思了,该形式感的地方又很形式感,可看性很高,又可以细琢磨,很有趣。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和惊悚悬疑没半毛钱关系。曾经想放下的放不下,现在该满足的不满足,追忆、纠结被一部小说激活。如此而已。

    32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太喜欢杰克吉伦哈尔,忘了从哪部戏开始,有可能是断背山,有可能是爱情与灵药,然后后来的源代码,去年的夜行者,今年的夜行动物,都不错

    36分钟前
    • 禅麟K1
    • 推荐

    时尚界人尖儿还这么懂电影语言,有点厉害。TF将独特的时尚艺术品位融入这部类型元素杂糅的新作里,成就一部颇具后现代风格的黑色惊悚片。戏中戏,不同故事线、场景、遐想与现实之间的转换行云流水,若干组貌合神离的人物关系描写也比较到位。卡司真不错,大主角小配角都让人眼前一亮。

    4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完美融合了Tom Ford的野心和(恶)趣味:开场甩奶就大开眼界,甩《霓虹恶魔》妖艳贱货N条街。完美卡司连配角都牛逼闪闪,Jake表演天赋稳定发挥令人惊叹(我再次相信爱情),Amy居然很性感!惊悚和幽默齐飞,构图、色彩、配乐已有个人风格,美学盛宴。最后,想和Jake Gyllenhaal谈一场轰烈的恋爱!

    4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别的优点不提了,剧本是人家自己写的!政治不正确地引用一句guo the fun:“倒不是我有多优秀,主要都是同行们衬托的好。”

    45分钟前
    • 花泽累
    • 力荐

    影像质感极佳,故事立意一般,男主角得有多大才华才能洞穿女主角心事,女主角内心得多敏感纤细,才能见此思彼展开联想落寞成失心人,观众得有多细心才能体察到那种纸上的报复,生活在多数人不读小说,轻视文学,男女约会都不用写、不会写情书的时代,这个通俗的故事逼格高,太文艺,也难怪有人看不懂。

    4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想起曾有策展人對我說:「被妳喜歡應該是件很可怕的事。」是啊,被藝術工作者以作品報復是很可怕的。

    50分钟前
    • 何倩彤
    • 推荐

    感觉和新海诚的片子一个毛病,形式大于内容。虽然很多镜头拍得很美,氛围也拿捏得很到位,但因为情节的平庸和人物塑造的苍白导致有力无处使,既做不到真正的艺术片那样靠氛围和意象传达出晦涩深刻的主题,也做不到好好讲一个有力的故事。只有那些恰巧能与片中情绪产生共鸣的观众能被影片打动。

    55分钟前
    • 贝尔
    • 还行

    设计师的玛丽苏之作。as glamorous as 小时代。 = =

    60分钟前
    • timelessclock
    • 还行

    视觉听觉上挺美,服饰妆容更是精致,可是本片实在很空洞,抖包袱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作为一个惊悚片它不合格。三个故事以强扭的方式交叉在一起,没有自然的过度只有不停摔书,女主遭剧本的惊吓频繁度让人怀疑她到底平时都阅读吗。台词也比较愚蠢,总感觉所有的人少说点话这电影也会好很多…

    1小时前
    • 米粒
    • 还行

    讲了个啥嘛

    1小时前
    • 影志
    • 还行

    红白玫瑰从不只是未及的爱人,是华侈红黑貂皮大理石堆砌浴缸与后院杰夫昆斯的气球狗雕塑,也是素面朝天微卷红棕发与红绒布沙发。戏中戏撑起了背叛痛苦种种情感,核心还是场中年危机与迟来的愧疚。不觉得书是场精心策划的复仇,丈夫承认自己懦弱无能承认因此妻女离别,如果这是场报复,那还真是片森林。

    1小时前
    • littledepp
    • 力荐

    故事有点薄弱,但剧本的呈现力惊为天人,音画结合得精美绝伦。从情深如海的“单身男子”到冰冷嫉俗的“夜行动物”,汤姆·福特完成了自己优雅的转身。如何让前任万箭穿心:《A Weak Man》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