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活出“树木希林”

    活出“树木希林”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日本2018

    主演:树木希林,是枝裕和 

    导演:木寺一孝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1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2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3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4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5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6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16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17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18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19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樹木希林”を生きる》NHK拍摄的纪录片,从去年6月到今年7月,跟拍了树木希林人生最后的一年,包括《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小偷家族》、《日日是好日》以及遗作《エリカ38》的片场纪实。

     长篇影评

     1 ) 对自己的愤怒

    来了,来了,她来了。今天下午看了两部她的电影,最后没有放过这部关于她的纪录片

    被上图中的几句话击中,正中靶心的感觉。应该是对她身上迷人品质的最真实总结。也是我最希望自己拥有的品质,保持愤怒,对自己的愤怒,不停地反思,不停地去体验生命的宽广,不停地要求自己去改变,不要安居一格。

    这简直就是对自我最高级的要求,对生命最诚挚的爱意。在我看来,保持这种愤怒真的太难了。因为太容易被生活中琐碎,沉闷的暗流裹挟着涌入世俗之流,随波逐流,或是不知方向,或是被世俗标准绑架,或是走着走着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直至匆忙而不知所踪地度过寡淡的一生。

    但是她说

    那她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她自己有没有好好活着过。肯定有的,但是也肯定有过没有好好活着的时候,试问谁不曾年少轻狂,任性妄为?做了平凡的事情不代表过了平凡的一生。在我看来,她的人生并不是普通人眼里平凡的一生。特别是她坚持了四十年的婚姻,她跟那位摇滚明星即使分居了四十年,也还是不离婚。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爱情吗?还是因为已经离过一次婚,不想再来一次,重蹈覆辙是不被她的人生允许的。名存实亡的婚姻对她意味着什么?

    我还是想狠狠地赞美一下她

    原来她是这样可贵的人。从她身上看到的最明显的特质,自强,清醒,倔傲。他她是带有那种淡淡的傲意的,因为她十分珍重于自己。所以她不麻烦别人,也不想别人来麻烦她。但是她那种傲不会让人讨厌她,或是远离她,会让人不自觉地去接近他,尊敬她,乐意去了解她。在她身上好像看不到女性的那种柔美,有点刚硬,但是你又知道这种硬并不尖锐,不会刺痛你,她只会让你更清醒。你知道她的灵魂是真诚,坦率的,这是另一种宝贵的美。

    纪录片中,对于她坚持自己开车这一点,我非常敬佩,这就是自强不息。还有对纪录片导演的体贴,会不断思考自己展现的不足,乃至公布了自己的病情,对于任何作品都尽心尽力,全力以赴的认真态度真的很值得学习。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所剩时日无多的时候,她会怎么做?积极治疗,治疗无用的时候,那就更用心地活着,在世间留下更多自己的印记,只求无愧于心,不要白活一场就好。

    慢慢地,明白了
    那种人生状态下的豁达

    不要不舍,该舍即舍。

    活过精彩一场,足矣

     2 ) 把演戏,成了“生如夏花”

    一度觉得“生如夏花”是个矫情而造作的形容词,但是看着希林老师的纪录片里老师的最后一次拍摄短片的片段,立刻冲入脑子的四个字“生如夏花”

    她是一个在镜头面前永远在演自己的演员,对剧本的较真,对晚辈近乎压迫的照顾,对于人生最后一个纪录片执着而认真的人,试想一下在中国,一个离死期只有短短一年时间的老太太大多是什么样子:床榻前心照不宣的子孙,医院里环绕冷漠的管子和仪器,可是在希林老师的纪录片里完全没有,那怕是她离世前的三月里与导演的会晤,她也依然是那个精神奕奕神态;

    她,像个战士,因为一只拐杖支撑着她的羸弱

    她,像个强迫症,因为直到最后一次会面,嘴里依然振振有词地念着关于纪录片如何有趣的台词

    她,像妈妈,因为直到最后她一直像为每个人都留下最好的后路

    弹幕有人说“这老奶奶虽然敬业也认真,但是和她生活应该很难搞”

    我想的确,一个如此一丝不苟地演绎自己的人,怎么会好糊弄?

    那会,脑子不自觉地想万一我老了活成那样怎么办?

    毕竟我们周围的人总让我们活得中庸,一切大差不差不就好了么?

    可是,怎么办?作为一个喜欢妥协的人,却好喜欢老师那份为了坚持单刀直入地明确

    为了剧情的理解,她可以对裕和导演咄咄逼人,把戛纳名导问成“一语凝噎”

    我喜欢那份魄力,更喜欢那份让人无法安放地紧迫感;

    对于像女儿一样的后辈演员,老师极尽所能为其筹划

    而温和地女演员与之对视时地双目,除了爱意更多一份敬畏,由此可想 ,她“严以待人”的个性深入人心

    但是,看我,我还在近在咫尺地感受到挣扎勉强地生活本质—— 把每一个瞬间都获得坚韧完整!

     3 ) 认真工作,当好老婆子/老头

    这老婆子竟该死的甜美。

    想到年老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65岁退休,养老、带孩子、培养兴趣?今天现年73岁的特朗普宣布继续竞选连任,若能成功,他将在任期内度过78岁的生日,虽说不太喜欢这个美国至上主义的总统,但是我还是敬佩他老当益壮的性格。老婆子能打动我的还是癌症缠身之时,对待事业的认真谨慎,还有整体给人的和蔼与温和以及现在我现在最渴望的淡定与从容,不知年老之时,又是不是能变成这样呢?

     4 ) 我没有树木希林的旷达

    2019年看的这部纪录片

    看到的时候,树木希林已经不在了

    拍的平平无奇,但不知为什么,我就是能平平淡淡看到最后,平平淡淡反复回味

    看到树木希林平静的和导演讲述自己病情,看到最后树木希林越来越消瘦

    当时我有想过,要是我也提早知道自己的死期,会不会也这样平静,至少我是羡慕这种状态的

    好了,现在随我愿了,周二穿刺活检,不知什么结果,总之,我是不想为了延长几年,而去做那些让我人不人鬼不鬼痛苦不堪的治疗的

    不过,我也挺平静的,甚至计划明早比平时晚点起来跳绳,因为不痛不痒,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所以,这部纪录片10分,全是给树木希林的 她让我浮躁的心,有了落脚的地方

     5 ) 希望我们都能活出自己

    分了两次断断续续看完了这部纪录片。

    认识这位老太太是在日本电影里,常看的人一定知道这张熟面孔。

    到她在我非常喜欢的纪录片《人生果实》里的旁白,

    我才意识到,唔,好像是个很有意思的老人。

    看了纪录片才知道小偷家族里那位奶奶也是她。

    或许是因为没戴假牙,之前总把小偷家族里的奶奶以为是另一位老演员而已。

    这部纪录片是几乎记录了树木希林的最后人生。

    我总觉得这个老太太长得很凶。

    但她也潇洒如是,七十多岁还能自己开车上下班。

    生命末期也能坦然说出,毕竟身体也不是属于自己的。

    影片里她好多时候都在状似无意地深思。

    当然最触动我的那部分是,纪录片的末尾,她在窗边拖着水晶球吟唱着歌谣掉下眼泪来。

    这是她最后一场戏。

    也是她仅有的好像有一些感慨意味的情绪的流露。

    我想,这既是电影的需要,应当也含有她站在人生末尾回首的情状。

    直到最后,这个老太太在拐杖的礅礅声中将瘦削的背影留给观众。

    她潇洒离开。

    希望面对病痛、衰老、人生、死亡,我也能坦然如此。

     6 ) 生命的遗憾与追求

    生命的遗憾与追求-简评纪录片《活出“树木希林》 活出树木希林这一纪录片可能并没有多优秀的拍摄手法,但是却用最真实的镜头和画面回归到纪录片主角希林这个富有幽默感的演员老奶奶身上,这部纪录片并没有太多的影像之美它给我的震撼更多来自真实,真实的记录了演员希林一年的生活 归源镜头下的真实之美 从一开始的晃动的镜头我们就可以看出导演的拍摄很一般很平常仿佛这就是一个流水账的记录,但恰恰是这样,所以让希林更加真实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告诉我们她的人格亮点,我觉得最重要最有看点的部分就是导演与希林的对话导演敷衍式的问话就像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态度敷衍一天是一天,而希林却在这些普通的问答中透露出她对于人生的看法,人啊一生总是要有些追求不然会有遗憾的,就是这样一句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就透露出希林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病魔也要坚持自己的工作自己热爱的演员事业,还有对化妆的固执,无一不在述说希林的闪光点。 时间流逝的影像语言 画面的变化也随着树木希林的生活而变化可能从一开始树木希林的抗拒到后来被说服到后来更像一种坚守一种回忆,这部纪录片精彩的部分是树木希林几部片场的记实,在片场的树木希林好像又是另一个人了严谨又富有创造对剧本的研读比充满精力的年轻演员还要认真导演虽然拍摄技术不到位但是却很详细尤其是在片场忙碌的时见任何细节都没有放过,这份细腻难得一见 绽放的人生之花 片子有一幕是这样的希林突然问导演他活着是为了什么导演敷衍的说活着就是活着啊,希林却严肃的说你这样不行啊活着就是平凡但你不能一直这样平凡啊你是年轻人啊,希林在纪录片中更言传身教的教育导演是把他当做一位家里晚辈而不是只是单纯的合作关系,在后面当希林被告知时日不多了她有了一丝慌张,但也仅仅是一丝,她觉得她很有很多事没有完成没有做好,这一年她接拍了四部电影她的角色在是枝裕和没有悲喜的电影中永远是那么温情,纪录片杀青了希林的最后面的一句话是那么平常:天晚了,能赶上电车吗?可能希林也明白这一别以后只能在光影中相会吧

     7 ) 人还没成熟就要结束了

    2018年9月16日

    我记得睡了一觉

    醒来看到树木希林去世的消息

    当时真挺难受的

    纪录片刚出来的时候

    我看了日语原版

    尽管有些话听不懂

    但依然感受她身上的魅力 发光的那种

    又看了有字幕版

    感受到她强烈的生命力

    自己开车 自己生活 热爱影视

    专业过硬 极其敬业

    其实纪录片本身拍的很平常

    甚至无聊 也可以说很差

    但丝毫抵挡不住她的魅力

    全靠她个人撑起整个作品

    尽管病情很重 但始终精致

    真的非常佩服她

    演绎了那么多经典的深入人心的

    记忆深刻的人物

    她的内心真的有无穷的力量

    爱她的豁达 坦荡 睿智 幽默 认真 热情

     8 ) 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毫不避讳地谈论死亡?

    这两日,沉浸在对一位陌生人的怀念之中,她是日本演员树木希林。

    作为是枝裕和电影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她饰演的老太太总是言语风趣又充满心机,是令影片深刻又耐看的关键人物。

    前些天去京都,看到书店将关于树木希林的书摆在最显眼位置,封面上赫然的“遗言”两字让我疑惑,心里觉得不可能吧,她可是个一直活跃在舞台的人啊。

    京都书店关于树木希林的书摆在最显眼位置

    直到搜索树木希林担任旁白的纪录片《人生果实》,才意外看到她已于2018年9月去世。哦,那段时间我在台北旅行,隔绝信息的日子,也错过了这条消息。

    我是作为影迷而陷入悲痛的。太突然了,导演以后的电影没有她了,太遗憾了。

    连续看了记录下她人生最后阶段的几部影片,才知道她的死并不突然。早在2005年就诊断出了癌症,2013年复发后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阶段,《小偷家族》杀青的时候她已告知是枝导演“这是最后一次参演你的电影”。人生最后一年,她照旧工作,拍完了三部电影,与这个世界告别。

    1.生与死

    “树木希林”是非常有个性的人,她拥有自己的人生之道。

    她固执、独立。难以与人相处,所以开了只有自己一人的公司,做自己的经纪人,每月给自己发工资。

    丈夫是摇滚歌手,婚姻生活争吵不断。分居却未离婚的原因,她引用佛经中释迦牟尼和弟子提婆达多的故事,认为即使争吵也有值得感激的部分。

    她接受不完美的婚姻,却不随便接受礼物。一次,参与拍摄的店家老板热情地送她一件衣服,她直接拒绝:“不喜欢。”对方说拿回家挂着也行啊,她说:“不要,因为不喜欢而接受就浪费了。”

    被医生宣布时日不多,她竟然也没有停止工作,更以低片酬接受了NHK长达一年的跟拍。期间,她自己开车上下班,要克服冬日拍夏日外景的寒冷,要因为拍摄延后而等待和熬夜,还要负责接送跟拍的导演回家。

    她平静地感受着死亡的逼近,同时希望为世界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为了贡献“有用的素材”,她毫不介意地公布了显示癌细胞扩散的x光片。不可能没有病痛,她只是尽量不去在意,

    “会有很多身体的反应,如果要一一介意就没完没了了。”

    “只吃过一次止痛药,每天也会想死亡的事情。”

    女儿一家移居英国,飞来探病也常常被她赶走。

    “死亡只是人生的一个事件,每个人的大限都是定好了的,有时身边的人不能接受,想去延长生命。如果我的女儿这样,我会对她说,是你欲望太多了。”

    “我们觉得身体是自己的,其实是借来的,年轻时候任意使用它,现在到了要还回去的时候了。”

    “时候到了,我就带着那份骄傲,躲到边上去。”

    ……

    “等待死亡时如何活着”,是树木希林在这个世界的最后表演。她自导自演,本色出演,也许是为了不断挖掘自身价值,送给世界最后一份礼物。她尽最大努力把人生活得不遗憾,认识真实的自己,珍惜身边的事物,接受孤独与死亡。

    这就是她不管生前还是死后,都吸引观众的原因。

    其实,无论是谁,无不是每时每刻都在一边等待死亡,一边努力生活。唯有意识到死亡从不遥远,才能为人生争取更多时间。

    2. 演员与创作者

    是枝导演曾说,

    “与希林女士的关系已不仅是导演和演员,她同我一起创作电影”。

    在《奇迹》中,树木希林提出“自己作为大人的戏份太多,应该增加孩子们的戏份”,于是才有了一群孩子演绎出的奇迹;

    在《小偷家族》中她认为对初枝奶奶的人物设定不够真实,“很难理解她允许一堆陌生人住进家里”,于是是枝导演不得不再次思考,才有了初枝到前夫儿子家死皮赖脸骗钱的绝妙情节。

    《澄沙之味》是树木希林为数不多担任主角的影片,是一个讲述麻风病老人“德江”制作红豆沙的故事。导演河濑直美讲述,影片中德江靠在树上那经典的一幕是在希林女士的要求下拍摄的,

    “她说,导演,那棵树在冒热气,这感觉真好。”

    树木希林还私下独自探访了作为“德江”原型的这位麻风病老人。“她没说自己是谁,吃了点心就离开了。”

    她的表演总是让人觉得,非常传神,真是有灵魂的人物。 她给导演提出的意见不是为了彰显存在感,是确实有价值的建议。

    日本人信仰泛神论,认为万物皆有灵。也正是因为对自然的尊重,对万物的敏感,让树木希林有一颗能感知世界的心。

    3.希林女士与是枝导演

    《小偷家族》中,那群陌生人之间的情感羁绊让人震撼。电影之外,是枝导演与希林女士的相识也令人感叹,如果没有他们合作十年的默契,又怎能看到如此美好的六部电影?

    其中,我最喜欢这部是枝导演以自己母亲为原型创作的《步履不停》,最难以忘怀树木希林饰演的那位有趣又恶毒的母亲。

    “通过请希林女士扮演我的电影中的母亲角色,和希林女士一同进餐、谈天,我渐渐平复了丧母之痛。……

    也许我不应该把失去母亲与后来与您相遇联系起来,但是千真万确的是因为失去母亲,想把这一切写入作品的时候,刚好遇到希林女士。您挽救了天涯孤独的我,关爱着我,因此,我作为活着的人,要像当年一样,将这样的悲痛升华成作品。”

    是枝裕和写给树木希林的悼词,真挚感人,是很深情的文字。

    ”希林女士,遇见您,真是太感谢了。再见。“

    一个导演与演员之间,亲人般的信赖、友人间的惺惺相惜,作为观众,我感动又感激。

     短评

    有的人我只能去钦佩,例如古道尔、例如RBG,希望自己能够努力拥有她们身上的勇气和特质;对于樹木希林,不光是钦佩,还有极度的喜爱,因为她身上除了女演员的魅力,还有平凡人的质感:拍戏还带上自家的刀具、自己的手帕(这不关是不是公司的事)。“如果希望誰來演出我的母親的話,我想也只有樹木希林了。”对于我来说,我不是想要这样的一个外婆,而是我外婆恰恰就是她这个样子的。临近结尾,导演把拍好的片段放给她看,这部分大概是我最喜欢的段落,她的观看也是在与导演镜头下的自己对话,而我们则观看这种观看。真性情之人,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大概也不会相去太远。

    9分钟前
    • vivi
    • 力荐

    我倒是觉得这个导演有种笨拙的诚实

    13分钟前
    • イモ
    • 推荐

    “也只是为了生计才机缘巧合成了演员,但想到作为一个人,要如何结束呢?真的觉得啊,人还没成熟就要结束了。所以,我也不知道到哪里才算是个完结。最终还是通过演员这个方面来捕捉我的。作为一个人,只能以这种方式结束了。”

    14分钟前
    • DIANLIN
    • 推荐

    伟大的灵魂总能生发出让人感动的力量。

    18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导演啊,你这么拍纪录片不行的,我再帮你最后一把吧!

    22分钟前
    • kulilin
    • 力荐

    坚强,乐观,敬业,幽默,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作为人也好,演员也好,kirin桑确实活出了“树”一般的品质,尽管人生稍早落幕,也值得人歆羡,有过如此坦荡而充沛的一生。

    27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12.20 能拍出这种感觉的纪录片的,真的只有日本,说出这样的矛盾、模棱两可的话的,真的也只有日本人。语言的特质吗?人生最后的部分,死亡的谜解开,终点可期,然后还是去拼尽气力做了想做的事情。以自己为中心就好,做自己就好。就那样做着自己,会有点迷茫,有点模糊,有点愤怒,还有点看不惯,甚至不会记得过去的事情,似乎只忠实于现在的本能冲动。然后就这样,出现在了别人眼中。

    28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果斷3星,但因為奶奶再加一星。導演真的如奶奶擔心的很不會拍紀錄片,全片如流水帳一般沒什麼讓人感動或特別喜歡的地方,反而是片尾奶奶主動幫了一把的地方最觸動人心。整體來說,導演實在太被動了,沒有主動去透過鏡頭探索讓他深受感動的希林奶奶,反倒是奶奶自己一直很擔心整個片子的走向,可惜了這部紀錄片。

    30分钟前
    • 這個人
    • 推荐

    杀青戏里她唱到“生命短暂“、唱到”满腔热血未消散”,那是她为这部影片拍摄的最后一场戏,也是她57年的演员生涯中的最后一场戏,当拍摄结束,工作人员送上一捧花,她虚弱地接过,微笑,流泪。然后她脱掉戏服,拄着拐杖,弯着腰,缓缓地走向镜头的深处,再没回头。

    33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死亡在近前,虚无就会缓缓坠下。这个时候还在担心纪录片没有料,这镜中镜才观照了杰出的能力还敏感的心啊。

    35分钟前
    • cnniuge
    • 力荐

    完全是靠树木希林个人魅力撑起来的纪录片,导演温吞的调性惹得老太太最后不得不用体检报告来增添“戏剧性”,从面对死亡的态度也能看出她的从容与淡定,仿佛预见到了大限将至一样,老太太为自己安排了密集的工作,最终也得以以役者之姿告别这个世界。

    40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为了接近人物,她把用了四年的菜刀带去片场替换道具菜刀,她说“作为演员,我常问自己,这样够了吗?”经历57年演艺人生,她怀疑自己真实的人格对于观众而言是否有趣,真真假假,常沉浸,又常脱离,最终还是要透过扮演与诠释,传达向往的自我,“人啊,还没成熟就要结束了 。”

    45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更像是一部纪录片的纪录片/幕后花絮。但是!!!!!好难过啊..... 树木希林,再见。

    47分钟前
    • 门儿包
    • 力荐

    虽是流水账式的记录,但因被拍摄对象的独特魅力而散发光辉,树木希林以她幽默的耿直脾性、达观的心态、过人的业务能力与敬业的职业精神解释了什么叫“气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片场上,都求真求精,不轻易向困难病痛、艰难险阻认输,乐观坚强即使在最后的岁月里亦不曾减少一分,着实让人钦佩之余也不免感慨,明日的光阴啊慢点到来。坚持拍完最后一个镜头,让银幕形象永驻人间,或许这是最好的告别方式了。

    5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这样的纪录片完全不能因为纪录片本身来打分,而是会因为他拍摄了这样的人的最后一段人生而打分。在纪录片里看着她一点一点苍老,步履蹒跚,觉得时间太残忍。树木希林依然是那个面冷心热,讲话毫不客气却会真的为别人着想的样子。对人不会恋恋不舍,对物就更不会了,这样的老太太真的很有趣。你看,你是个有趣的人,所以不要担心这个片子没有看点啦。安。

    55分钟前
    • 橙子小番茄
    • 推荐

    拍摄手法朴实到过于普通 但记录对象实在太不平凡

    58分钟前
    • GA
    • 力荐

    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还不辜负这个导演,把最脆弱的最后的自己呈现出来。

    60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奶奶吃水煮蛋的时候,是在自己脑门上喀嚓磕一下;腿在玄关上碰烂了,就用封箱的屎黄胶带自己包扎一下。她的大大咧咧、满不在乎里,带着目空一切的幽默感。她随随便便说的话,都是可以裱起来的镶金一样的句子:好好活着就是只能,做一些平凡的事了;对人恋恋不舍太奢侈了;这皱纹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不显示出来太可惜了;做人就是还没有成熟,就要结束了——嗯,是吖,所谓人,哪有什么“杀青”可言,到死都是“未完成”。

    1小时前
    • 匡轶歌
    • 力荐

    影片的最后,树木希林流着泪唱着:“生命短暂,恋爱的少女,朱唇未褪,满腔热血未消散”(这首歌在《生之欲》里的翻译更喜欢: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谈恋爱吧;趁红唇还没褪色前,趁热情还没变冷),想必得知时日无多的她,内心也有很多不舍吧。因为被医生下了活不过今年的判决,这部纪录片也从对树木希林工作日常的跟踪转到了对她人生最后一段时光的记录,虽平淡无奇却也弥足珍贵。树木希林真是一个通透又执着的演员,她说要有“对自己的愤怒”,不仅是表演方面,也是她一以贯之的对自己的要求吧,为了活着而努力,当必须离去时,也从容退场。最后的,也是最好的告别。

    1小时前
    • 成知默
    • 推荐

    纪录片由被记录者来想有趣的拍法,导演你也真是新手。不过片子还是有跟到樹木希林的最后,也算有些成就了。人嘛,还是做自己独一无二才会有意思。「未熟のままで終わりましたが、たくさん素晴らしい作品を残してくれて、樹木希林さんに感謝します。」ps找不到片子里提到的德国导演的cherry blossoms&demons…

    1小时前
    • 寒青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