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画片 花木兰1998

    花木兰1998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画片美国1998

    主演:温明娜,艾迪·墨菲,黄荣亮,哈维·费斯特恩,米盖尔·弗尔,吴汉章 

    导演:巴里·库克,托尼·班克罗夫特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头脑特工队2

    • 剧场版 BanG Dream! Poppin//Dream!

    • 魔界都市新宿

    • 朝花夕誓 (普通话版)

    • 花吻在上OVA~恋人的羁绊~

    • 正片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 正片

      天才眼镜狗

    • 正片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剧照

    花木兰1998 剧照 NO.1花木兰1998 剧照 NO.2花木兰1998 剧照 NO.3花木兰1998 剧照 NO.4花木兰1998 剧照 NO.5花木兰1998 剧照 NO.6花木兰1998 剧照 NO.16花木兰1998 剧照 NO.17花木兰1998 剧照 NO.18花木兰1998 剧照 NO.19花木兰199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花木兰是家中的长女,性格爽朗率真,父母极力想帮女儿找到一个好归宿,可是多次努力未果。此时却收到了北方匈奴侵略的消息,朝廷召集各家各户的壮丁。木兰父亲也在名单之内,木兰不忍年迈残疾的父亲征战沙场,决定割掉长发,偷走父亲的盔甲,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花家的祖先为了保护木兰,便派出了心地善良的木须从旁帮忙。从军的过程中,木兰凭着坚强意志,通过了一关又一关的艰苦训练,她的精神也感动了所有战友。就在战况告急的时候,她也被发现了女子的身份。她被遗留在雪地中,而最后也是她的及时出现,顺利协助大军击退了匈奴。

     长篇影评

     1 ) 经典中国故事的美式解读

           1997年迪士尼公司根据中国古代花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的传统民间故事制作了喜剧动画片《花木兰》,由此,中国人心中的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通过好莱坞的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在迪士尼动画高超的特技和唯美的音乐的衬托下,这部借鉴了中国画的一些技法,虚实结合,工笔水墨结合,意境悠远,颇富东方韵味的影片将这个传唱了千年的女英雄似乎穿越了历史,以一种美式的轻松乐观的方式,呈现在她曾经征战的国土上,带给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民前所未有的关于女性的美式解读。
    在享受好莱坞电影讲述中国经典故事带来的震撼与快感的同时,动画片《花木兰》引发的对女性认识的传统观念的冲击,更值得观影者深思。
        在两千年的传统儒家文化的感染熏陶下,中国人心目中女性的形象就应该是小家碧玉的小姐、弱不禁风的柔弱女子。在中国这样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里,女性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女人永远是男人的附属。那么花木兰的出现,自然具有划时代的悲壮色彩与影响深远的丰碑级纪念意义,影响的深远足以成为后来女权主义的百试不爽的力证。这一点,美国人的解读尤为明显。在影片《花木兰》中木兰替父从军的桥段,木兰勇敢的担当起重任,男扮女装,替父冲上前线,这体现了中国所弘扬的孝道,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也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女性的解放与自由发展,不仅是社会的问题,更是女性自身的问题,需要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花木兰作为社会的成员,她自觉的拿起武器去保家卫国,正是她作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主体,自觉的唤醒意识里自身社会主体地位的行为。奋勇杀敌,凭借女性的智慧与勇敢,终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好莱坞影片《花木兰》基于中国传统的经典故事,大胆想象,虚实结合,张弛有度。在对中国故事的叙述中不乏美国式幽默,同时又大胆的改编,一改传统中国“三从四德”对女性的束缚,在影片中,甚至出现“美女救英雄”、“救了中国”的颠覆性解读。“救了中国”这一说法明显太夸张了,但西方人自然不会去为了制作一部动画片专门去考证历史中的花木兰到底立了多大功,只要把这个女人塑造成英雄就够了。这个西方人心中的女英雄,勇猛到能救了长官李翔——也就是她未来的丈夫。以往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常常是英雄救美,女性扮演的是弱者的角色,他们需要强者的保护。但是在影片《花木兰》中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却成了“女救男”的反传统模式,而且一救就是两次。壮汉竟不如女子,这正是女性主义者非常愿意看到的。
        在分析了影片《花木兰》中女性主义的成分以后,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归宿。影片中的木兰凯旋后与李翔有情人终成眷属,,南北朝民歌《木兰辞》中木兰写到“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英勇善战的木兰终究是个女人,在她铁甲戎装下面也终究是个女儿身,她还是要一个归宿、一个家的。这一问题上东西方文化惊人的相似,这似乎在传达某种东西,也是女权主义者极力回避的话题,女人还是需要男人的,需要爱的。抛开西方女权主义者的激进,同样抛开中国传统的大男子主义,用中国传统道家观念解释也许会简单一些:相生相克,阴阳相济。

     2 ) 难忘《花木兰》

    《花木兰》大概是迪斯尼第一次尝试全方位接触中国文化的创作,因此下了很大的力气研究中国,这比起后面那些电影只取皮毛的做法要值得钦佩得多。

    《花木兰》是一部给我许多感动的电影,其中第一个出场人物——在长城上巡逻的小兵就很让我感动。他在遭到匈奴突袭后的第一反应不是逃跑,而是拼命爬上烽火台,赶在匈奴单于之前点燃了烽火台,将警讯传出。面对单于,他没有求饶,而是挺起胸脯,给单于一次最后的心理打击。

    之所以为他感动,是因为我在新疆巴里坤城外见过另一种烽火台。雍正年间,正是新疆叛乱多发的时代,当时巴里坤城内驻守了许多军队,而城外十里、二十里处就都有烽火台。守台士兵不过几人,如果敌军突然来袭,他们即便能及时点燃烽火,也不可能逃走了。他们的命运,不是投降,就是战死。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士兵都会选择英勇赴死,就像《花木兰》中的这个小兵一样。

    现在,巴里坤城外的烽火台遗址依然矗立在那里,每次从那经过,我都会浮想联翩,为当年在这里牺牲的士兵感动。

    《花木兰》给我的第二次感动,就是花爸爸(好像叫花狐……)接受军帖的时候。就如诗中所说,“兵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花狐老先生不是平民,大概是曾经立过战功,受过公伤,现在离休在家的老将军。所以,虽然他的腿有残疾,但他仍毅然扔掉拐杖,一瘸一拐地接受了征召,准备像一个男子汉一样为国家出力。

    第三次感动在木兰换装的时候,配合动人心魄的鼓点,木兰削去了自己的秀发,顶盔贯甲,从宝剑中照出了她俊朗的面庞,骑上战马,呼啸而出。一个女子在那样的危急时刻,那样的凄凉雨夜,能有那样的果敢与豪情,我又怎能不感动呢?

    第四次感动是木兰在军营中,通过一夜的努力,用巧妙的办法咬牙爬着旗杆。因为她是女儿身,所以训练中总是跟不上队伍,差点被校尉李翔“劝退”。但她硬是不服输,用巧法子一点一点地攀登着旗杆,终于,在朝阳的映照下,在曾经互相厌恶的战友鼓励下,她爬到顶端,摘下了李翔为所有士兵设置的第一道困难——他射上去的箭。她用自己的聪明和努力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他们这些新兵。

    第五次感动,也是最后一次,就是在木兰消灭了单于,皇帝向她鞠躬时,全城百姓都纷纷下拜的场景。在古代社会,一个平民女子能受到这样的礼遇,是不可能的。歧视妇女的观念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就连奥运会上的许多女子项目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才加入的。另外,动画中的木兰此时所遭受的苦难其实远比诗歌中的木兰要少。诗歌中的木兰是“壮士十年归”,即便不是十年,也是好几年。我坚信木兰的故事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更为那位1000多年前的伟大女性而感动。

    说完了感动,再说说感慨。一部美国人制作的中国故事的影片,竟然能让我感动五次,而且是在之后每次重看都会继续感动,这不得不说是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成功演绎。也许外国人和我的经历、思想、性格不同,体会不到这么多感动。但也没准,说不定有些我们司空见惯的内容在他们看来更加感人。

    只可惜,现在运用中国文化的这些好莱坞导演和编剧们没有这么乐于钻研的了,他们多数只是用到了中国的皮毛,如武术、五行、戏曲、龙图腾等等。真正能再让我感动的好莱坞中国片,从《花木兰》以后,就再也没有了。

     3 ) 期待中国式木兰

    影片虽是迪士尼制作却十分符合中国的旧时社会的风情,男尊女卑,男儿保家卫国,女儿三从四德。还有花家的仙灵,媒婆和父亲对神灵的敬重,祈福的小蟋蟀,木须龙,而龙也是中国的符号,这些都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在人物造型上借鉴了国画的绘画形式以形写神,用简单的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性格、气质、和精神、神态。影片背景中还大量采用写意式的水墨画,虚实结合,工笔水墨结合,意境悠远,颇富东方韵味。给人整体带来一种十分淡雅,清新的感觉。用色清淡舒服,匈奴邪恶的一方运用大量的杂色如黑、灰、褐等,正义一方则用纯色较高的颜色,如木须用强烈的红色,形成强烈的对比。人物造型巧用性格与外形上的强烈反差,使观众加深印象,如木兰虽为女儿身,但性格却是不安于三从四德,一心想证明自己为花家光宗耀祖。外表高大的金宝,却是善良温顺,矮小的啊尧,却是粗鲁蛮横等等。
           影片中更有许多的闪光点,与《木兰词》相比虽然有所出入,但是这些出入却能给观众以另一个角度来欣赏花木兰。木须的出现,带来了许多啼笑皆非的事。木兰被揭穿女儿身,让故事峰回路转,观众的心情与之波动起伏。木兰最后更以个人之力拯救了国家,使得木兰的英雄形象进一步塑造。故事中不是只有幽默搞笑,木兰代父从军那一刻的感人,匈奴践踏村庄的惨状让,让人忐忑不安…..能如此带动观众感情,更是影片最成功之处,更掺杂了少许的爱情成分,使得影片增加不少的温馨与浪漫。这些都是国产动画少之又少的。
           虽然迪士尼的花木兰极力想表现出中国的古典韵味,但是毕竟是外国制作,不能够完美的复制中国式的木兰,影片中木兰具有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还有强大的家族式观念等,这些都是有所商榷的,中国传统的含蓄、内敛完全被抛诸脑后。但是毕竟影片是成功的,这些都是国人值得学习的,更期待着中国式的木兰呈现在大家面前。

     4 ) 套了中国壳子的西方公主童话

    中国的历史人物为什么要让外国人糟蹋,通篇充满了对中国的偏见,北魏的北方少数民族怎么会讲什么三从四德?人物全然塑造为西方的形象,那条搞笑的小龙也极其弱智。剧情极为弱智(抱歉,用了粗话),花木兰从军数十年,身经百战立下的战功到这里就成了炮轰雪山就搞定的事情,而且编剧究竟知道北魏与柔然是在哪里开战的吗,难道是在青藏高原吗?最后匈奴混入京城劫持了皇帝,搞笑吗,一群外族人怎么混进来的,皇宫一个守卫都没有吗?

    许多影评都说这部动画拍的好,迪士尼花了很多心思学习东方文化;可是这与中国有半毛钱关系,这完全就是西方公主与王子动画套了个中国的壳罢了,而且拍的还远不如一般的童话。宣扬了女性自强独立的精神,可是花木兰辛辛苦苦的训练难道几分钟就过去了,一下子就从一个普通的女子变成了最优秀的战士,一路上各种成功全部都是意淫出来的,有什么说服力?

    唉,还是国产影视太烂了,连这样的水准都拍不出,才叫迪士尼这样糟践中国文化。

    (编辑于2018-06-03,先粗评一下,之后有时间再完善)

     5 ) 又一部典型的美国动画片

    又一部典型的美国动画片。如果是中国人来拍,且不论视觉效果、音响效果,中国人肯定是将木兰放在军中,也许她能出谋划策,但最终完成任务的一定是众志成城的。而看看美国人吧,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救了大家,却被发现了女儿身;被丢弃却意外发现敌人;无人相信却用自己的方式救了皇上;离开军队返回家乡却赢来了爱情。

     6 ) 当迪士尼遇到花木兰

    这部动画片,说看过100遍肯定是夸张了,但50次,却是不为过的。不为别的,纯粹的喜欢而已。
    虽然借用了一个古老的中国故事,但一看就是老美的手笔:创意、敬业,诚心诚意地做给孩子看,令各年龄层的人都着迷。这就是真正的动画精神吧?而其中尤以敬业最令人赞赏,只有认真才能造就经典。
    一部片子做得是否精致,看第一遍就知道了,如何精致,却是要拿着放大镜翻来覆去研究细节的。以我看过50遍而依然乐此不疲的资格,可以判定,迪士尼的《花木兰》绝对是精致的动画片,经典中的经典,堪称完美。
    来看看美国人的认真劲儿吧。

    1、人性化——用美丽演绎死亡:
    动画片本来就是给孩子看的——你可以反对,但是你必须承认,这部片子是给小孩子看的。所以虽然讲述的是战争杀戮的故事,除了木兰伤口的那一点血色,看不到任何血腥。
    那场惊心动魄的雪山大战,匈奴的大军损失成了零丁,并不是靠刀枪棍棒,而是雪崩。多么用心的构思啊,用诗意的雪白掩盖了所有残酷。
    最后可汗的灭亡则更加美丽,他化作了烟火,在深夜的皇宫上空,散开五彩斑斓。多么俏皮的想象,野兽般的匈奴用死亡成就了最后的浪漫。
    而李翔父亲所率的部队全军覆没,则是用战火焚毁后的断垣残壁来表现的。一顶头盔,一个布偶娃娃,就足以传达死亡的讯息,不必直面血淋淋的现实,依然可以渲染沉痛的气氛,这种会意手法已然是中国文化的真传。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只有全心全意为孩子考虑的人,才会如此竭尽全力。

    2、阴影——恰到好处的生动
    画面中有没有阴影,够不够多,是我用来评价一部动画大片制作是否精良的武断标准(另类画风如水墨动画等不在此列)。我们都知道,油画对光线要求十分严格,有了光影,会更加真实立体。动画世界不追求具象,可以不管,也确实有很多片子是不画的。但是,可以不做,却非要做到最好,这才是真正的完美主义者。
    《花木兰》的绘画者们让我们见识到什么是认真,有光就有影。最着力的是在雪山上,匈奴的大军密密麻麻,从地平线上跃马狂奔而来,铺天盖地。用了一个航拍的镜头,每个骑兵都画出了阴影,突然一只鹰的影子急速掠过。千军万马而盖不住一只鹰,迅雷不及掩耳却能让你清楚看见,恰到好处,生动无比。

    3、表情——细心描绘毫不惜力
    人物的表情多姿多彩,十分细腻,很多只是几秒钟的镜头,但是画了大量的图片。比如木兰相亲之前的化妆,中途要穿过一条街,街上有一胖一瘦两个老翁在下象棋,一个将了另一个的军,木兰移了一个子,扭转乾坤。人物表情细腻无比,胖子先是愁眉苦脸,继而惊讶,继而狂喜,甚至幸灾乐祸。瘦子的眼神更是千变万化,先是沉着思索,继而是稳操胜券的挑衅,然后是决绝落子的笃定,接着是叉手闭眼看你怎么死的狂妄,突然被声音打断之后的大跌眼镜,继而不知所措,最后愤恨。而这一切,总共只有十秒而已。(插播一个穿帮镜头,瘦子的“将”走了对角线)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群众演员,就是主角身后充当布景的人物。在日本动画片,绝大多数TV版甚至剧场版如《名侦探柯南》者,人物一旦不说话,就“石化”了,说话那位也是只动嘴,十分生硬。而《花木兰》就算远远站在后面没有任何戏份的虚化人物,也是有表情的,比如“花瓶”这个名字诞生的那一幕,一群鼻青脸肿的士兵站在三位主角后面,和观众一起听着主角的搞笑对话,正常人看十遍也不会注意到他们,可是他们的形象并不静止,不是这个晃了晃脑袋,就是那个转了转头,总有人是动态的。光凭这个画面,就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4、道具设置——草蛇灰线不浪费
    我一直认为在话剧中道具越少越好,一个道具用途越多越好。《花木兰》也有这么点意思。比如木兰座驾的铺布,既是马的装饰,显得威武,又是马儿内心柔情的昭示,木兰仓皇出浴时,马儿用它掩护撤退,木兰被驱逐在寒风中时,马儿替她披上做了寒衣,多么绅士的一匹座驾啊。还有那把纸扇,刚开始是相亲的作弊工具,最后关头又是救命的武器,靠它才缴了可汗的武器。还有些首尾呼应的东西,比如小狗和母鸡,其实这些都不算高明的创意,只是因为同一样东西,出现的次数超过两次,就说明设计者是考虑过的,这比那些连人物设置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导们要负责多了。


    5、中文配音——同样出色
    中文版的翻译和配音同样出色,基本没有损伤,有两处细节作证,阿尧向木兰发火时说了句:“It’will make your ancestors dizzy。” “ancestors”的发音是张大嘴的,不能用“祖宗”直译,如何对上口型呢?中文翻成“包你老祖宗两眼冒金星”,用“两”对应就轻松化解了。
    还有宰相整队时说了句:“Order ,people order!”本意应该是立正点名之类,士兵们则顺势点起了菜来了。“I’d like a pan-fried noodle……”如果直译就不搞笑了,中文版改了改:“还吵,吵什么呀?”“我要炒个葱花蛋。”一样的效果,真是不知花了多少心思。
    这得归功于成龙、陈佩斯、李玟等本土明星,还是美国人花重金聘请的团队呢?

    当年,美国人要拍《花木兰》的消息传来,国人纷纷怒斥,就像端午节被韩国人拿去申遗一样愤怒。《花木兰》的造型出来,国人更是生气,怎么把巾帼英雄画成这个德行?美国人理都没理,只说了一句:“我们研究过资料,那时的人就长这样。”国人立刻闭嘴了,因为没人研究过,不好立刻反驳。
    我也没研究过,我也觉得木兰长得确实有点对不起“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意境,不过我相信,美国人是做足功课的,片中充满了中国元素,三从四德啦、老祖宗啦、算盘啦、象棋啦,风筝啦,纸扇啦,饺子啦、舞狮啦、笔墨纸砚啦、武术啦,除了京剧,能想到的都放进去了,刻意而为之显出他们的可爱。还有绘画中融入国画技巧、配乐中使用民族乐器。据说总共动用600名动画师,花了四年。光这两个数字,就值得我们闭上嘴巴了。
    “迪斯尼公司为了使影片具有鲜明的东方风情,特别派出一组创作人员赴中国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他们的足迹遍布北京、大同、西安、洛阳、敦煌等文化名城,参观各地博物馆、美术馆,还曾亲临嘉峪关感受长城的壮美,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此外,几百名迪斯尼动画师不惜耗费时间,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所讲究的凝练传神的艺术风格和平衡和谐的艺术哲学,琢磨模仿中国国画的画风和手法。”还能说什么呢?
    唯一令人生气的是,他们借了中国的故事,借了中国的手法,借了中国的票房,推销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美国文化。而且他们还没有错,我还不能对此生气,这就是我最最生气的地方。

     短评

    李玟唱的主题曲我很喜欢

    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你的孙女居然是变装人士!”哈哈哈哈这句话承包我的笑点。太久没看2D动画了好怀念~~~

    1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中国学外国 外国赚中国

    14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我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16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推荐

    很经典啊这个故事…很多年前看的…也是为数不多我看的非真人影视作品…反正我觉得挺好看的…所以我还是有点期待真人版的哈哈哈哈哈哈…动画的总是…我还是有一点偏爱真人演出来的戏吧…尽管很多时候不尽如人意…但是还是会想给真正想演好一个角色的演员们一个机会…

    18分钟前
    • EL_CR
    • 推荐

    这是一个真正“人文主义”的中国,所以它一点也不像中国。但伟大的迪斯尼们又把所有关于中国最美好的意向编织在一起,所以它又是最中国的故事。想象一个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古典中华,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梦。我真希望我能看见这个中国梦实现。

    22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虽然少了些创意,但这部电影的内核很强大,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不需要三从四德不需要贤妻良母也能为家族争光,迪士尼太会挑选主题了

    26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推荐

    故事很好莱坞,但不得不说人家来中国是做足功课的,首先开始的几个女人的服饰很符合南北朝时期的样子,高胸襦裙,还有那些发髻,相比我们一些古装片各种非主流造型人家至少用了心的了

    27分钟前
    • MIKI莉莉
    • 还行

    陈佩斯延续了他在《宝莲灯》中的高水准配音~~

    28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原版的艾迪·墨菲和国语版的陈佩斯都碉堡了

    3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为什么涉及中国题材的我都觉得老外实在不能理解我们的文化。。。。。

    36分钟前
    • 老六
    • 还行

    拍我们的素材还能让我们看得津津有味,我们有的努力呀!

    38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推荐

    喜欢这部片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木须龙实在是太招人喜欢了

    40分钟前
    • 宇宙
    • 推荐

    这是一个美国女兵,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巾帼英雄,效果和动画都很赞,但是get不到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她只是一个叫花木兰的人,并不是那个雌雄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花木兰。

    45分钟前
    • 花落 思量错
    • 还行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东西只有中国人才能拍出精髓,因为老外都是浮于表浅,但让人心痛的事,中国人自己根本不抓,抓不住自己的文化。

    48分钟前
    • ᥫ᭡້໌
    • 还行

    除了对中国文化理解有些误差以外,本片的制作堪称上乘。

    52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刻板印象太明显了,西方思维披上东方的外衣。没啥意思。

    57分钟前
    • 海鲜高汤面
    • 还行

    外国人YY下的中国古代社会

    58分钟前
    • 暴富的女孩是我
    • 还行

    唯一遗憾是没有细致刻画中国的大好河山,希望真人版可以好好弥补,人设简直教科书级的可爱

    59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这是迪斯尼唯一一部完全的中国故事的动画电影。音乐很好听,里面那只苜蓿的小龙特别有趣。但是故事里的文化底蕴不完全是中国的,有点不中不洋的感觉,各位主创们对于这一点功课做的不够。听说要拍真人版了,希望能够改进。

    1小时前
    • 露咪亚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