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画片 男孩与世界

    男孩与世界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画片巴西2013

    主演:阿莱·阿布鲁,马尔科·奥雷利奥·坎波斯,维尼修斯·加西亚,卢·奥尔塔,费利佩·齐尔泽 

    导演:阿莱·阿布鲁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头脑特工队2

    • 剧场版 BanG Dream! Poppin//Dream!

    • 魔界都市新宿

    • 朝花夕誓 (普通话版)

    • 花吻在上OVA~恋人的羁绊~

    • 正片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 正片

      天才眼镜狗

    • 正片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剧照

    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2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3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4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5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6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6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7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8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9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荣获动画界最高荣誉——法国安锡动画影展首奖。童真如何面对成长的苦涩与世界的现实?宛如巴西版的囧男孩,一家务农生活穷苦却过得快乐。然而为求谋生,父亲只得离乡出外谋生。小男孩不忍母亲伤心,踏上寻父的大冒险旅程。沿途光怪陆离的人事,城乡风景,媒体,贪婪嘴脸的美国老板与压榨扁瘦得劳动者,美丽又悲伤的世界景象。

     长篇影评

     1 ) 男孩与鲜艳又悲惨的世界

    电影一开始会觉得是这个小孩离家出走后在异国他乡遇到了各种人和事,到后面才发现原来是青年时候就背井离乡了,支撑自己走下去的一直是那个长不大的小孩,至少我是这么理解的。小时候生长在乡下,父亲离家远走打工,再也没回来过。长大后为了追寻父亲的踪迹,来到灯红酒绿的大城市。从此日复一日在纺织厂干着机械的工作,每天拖着一身疲惫爬上回家的台阶,吃两口速食食品就毫无生气的在电视前打起了瞌睡。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进军,越来越多的乡下人前来打工,修铁路也好盖楼房也罢,每个人都长着父亲的模样。被迫下岗后去了棉花种植基地,年老后由于身体不够好又被迫下岗。

    看到实景拍摄那段时,即使已经看过很多类似的片段,还是被震到了,想到同样的事情在巴西以外好多地方都有发生,还是觉得哎,人的欲望简直就是个无底洞啊。吃掉树木的机器被设计成蝗虫的形状也简直妙的很。

    最后再回到长大的地方,即便物非人非事事休了,只要还有以前的美丽回忆,就会感觉一切还好吧。

     2 ) 男孩与世界

      推荐指数:⭐⭐⭐⭐⭐   类型:动画   导演:阿莱·阿布鲁   上映日期:2013.09.20   时长:80分钟   语种:葡萄牙语   ---   谁家六一看这个啊?   我【抱头==】   豆瓣六一儿童节给推荐的动画,还以为是治愈系,没想到是致郁系。简单的线条,没有什么太多的对白,男孩出去寻找外出务工的父亲,一路上遇到老人、青年还有裁员和城市化。看的时候一度以为是《鼹鼠的故事》只不过是我长大了,看不出里面的童趣了。因为感觉线条太乱了,有些不习惯,差不多拖了半个月才看完。看到最后才发现这么致郁的吗。   老人、青年和男孩都是一个人啊。细思极恐诶。反对的不仅仅是城市化和各种污染,让人觉得一激灵的是一生都在寻找自我。小的时候去寻找父亲,盼望着长大,青年时期的独自生活,老年时期的孤独。人生是一个闭环,唯一能陪伴一生的,还是童年时期的欢乐,就像是埋在树下的时光瓶子一样,打开之后仍是童年的音乐。一旦想到这一层,就觉得好悲哀,忍不住叹气。   城市化、各种污染、不自由、资本的裹挟和压榨,人就像是机器一样,被时间推着前进。没有什么快乐可言,说失业就失业,而且每个人都是复制的,都在机械地日复一日地工作。想要为自己斗争都不行,好不容易开始游行,但是被镇压了。这就是长大之后的世界啊。真的好难啊。   走了一生,午夜梦回的时候还是那个童年时期的自己。自己最后成为小时候长大想成为的人了吗?这就是小时候渴望的人生吗?突然之间明白了辛弃疾那句“却道天凉好个秋”是什么意思,小时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长大之后最可怕的不是机械性地往前,而是麻木了。保有一颗敏感的心是多么可贵,然而这个世界是不允许有敏感和脆弱的。   时隔半个月看完的六一儿童节动画,愿你我仍是少年吧。

     3 ) 天才的白金色与虹彩:作一首文明的童话挽歌

    O Menino e o Mundo结束了个人对动画的所有幻想,她画完了所有至少我出生到现在所有想画的,对动画已经没有遗憾了,看完后想法空白了很久,因为表现语言已经转为音像,随黄条纹的追忆一样,不愿再面对一点点这黑漆漆脏乎乎的社会景观。 虽然任何奉承之言都像是给这份童趣之作批一件不合时宜的华帘,但不得不承认,《男孩与世界》是二十一世纪的天才表现力的一次温婉展现,随意大面积的白色留白,任性的纯色线条与色块,把梦温暖又湿凉的剥开,用青涩童稚的笔力去组织画面,用推动黄条纹男孩的牵挂的孱弱丝线布置故事,故事简直太简单了,简单的像睡前故事去跟孩子讲一样,什么呢,那就是一个孩子去找爸爸,很简单,真的是童话,一份属于已经长大了的孩子的童话。 色彩的白金样:有人讲,现代艺术(Modernist art)注重的是,能够体现艺术本质的东西,也就是 线条,形状和色彩,而一份动画的颜色构成交织同样是视觉图像的核心表现力的体现,色彩叙事是画面进行的重要配给线,每一个色块的跳跃构成的叙事配合音乐线条的进行,我们才能对画面的情感喜哀感知更敏感,而《男孩与世界》的画面构成是满是噪点而又无可挑剔的,率性而为的颜色处理,不为所谓规则的轮廓束线,尽管他在"童稚"这个风格的大框架下。跳跃的纯色线条代表了最纯粹的色彩追求,她的色彩线条像布朗库西空间中的鸟一样淳朴自在。另外重要的一点,动画里引用了大量的拼贴,真实照片的拼贴与绘制图画造成的对比让画面看起来更松动有呼吸,这种现成品构造手法使创作显得更自由。 自由,八十分钟的影像除了片首制作商logo的显映每一帧背景都是自由的色彩,可以让天空只有一个蓝色,可以让夕阳把天空画成调色板,可以让小草变成取色器的实验板,什么是色彩叙事?这就是色彩的叙事,视觉的映射反映在心理上从而配合叙事的进行,她把孩子找爸爸的童趣在画面里发挥的淋漓尽致,好的电影应有吹动树梢的风,黄条纹男孩吹的特别棒。 思想的虹彩:这是一份长大的孩子的童话,美丽的风景观赏到最后发现每一处都可以是七彩菱镜对心脏来的一次流血遮挡炫彩的刺痛。《男孩与世界》的风格让我想起了弗里德尔.迪克尔-布兰代斯Friedl Dicker-brandeis 一位毕业于包豪斯的艺术家被迫前往泰雷津的纳粹集中营教儿童画画,孩子们画的天真,而有些抽象的同样可爱,也有孩子撕下也许就记着自己名字的实验管理记录或是名单做插画的拼贴,这个拼贴画同动画的拼贴画总会让人产生一种联想,那就是在工业重度污染的南美高原,同样作为艺术创作,这种对现实的撕扯拼贴同人类嘴脸的撕扯无疑是最心痛。愈到片尾,看起来便愈来愈"政治化",金子塔型的结构分配,商品社会景观,舍弃人文关怀的丧心病狂工业扩张,贯穿人类文明史的"暴力""冲突",黑鸟与象征人性光辉的七彩鸟伤痕累累可以说是对人类曲折命运的简单轮廓性描述,这是世界上每寸"现代化"土地都必经的境遇路途,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 看到如此可爱的线条勾勒这这些扎眼的世界,总有人惋惜,如果这动画再纯粹些便好,变成纯纯的一维的一个点。但是什么才算是所谓高级呢?《男孩与世界》就是已然我心目中的高级式子,但我关于这问题想了好久,人类从出生下来脑子的思维方式就是为三维而长,所有的一维二维都是对三维的投影,所有算更高维度只能借用数学符号,符号的想象才是最高级的想象,是这样吗?这样是不是过分高级,我们说贾德做的极简高级,abc高级,曾经我认为对形式与意识的舍弃进而超脱就是高级,不总有人说人类个人的思想走向高原就是由人间疾苦到宇宙万象。但是有一次我的导师在一个月里上课常提政治,我便问他你以后艺术工作方向会转向嘛,因为他的成熟作品很大灵感来源都是宇宙规律,光学现象,但是他回答他一开始就在考虑这些问题,他从一开始就会考虑的生活的因素,会考虑三方关系:创作人,作品,观众,这层关系,被讨论了无数次,1958年美国作曲家巴比特曾发文《谁管你听不听》,而立马就有人起文《谁听你管不管》,但归根到底艺术都是需要"人"来感受,就连天上的孤星受到的关怀都要比你我要多。而这与过分的高级有什么关系,我想,超脱了感受就便成了过分高级,过分的高级不会引起对象的共鸣,缺失了引力。 一份有引力的艺术型才是高级。 而文明的演进,从来都是充斥着悲歌,艺术从来都不曾断过对文明的思考,这也是问什么一份看似童趣的动画却背负了伤痕题材,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引力环境发生过质问,而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也许改变了一点参数相量,但却从未有能力改变引力。我想这也是动画最后让我们发现,一辈又一辈,一代又一代为什么一模一样,这种苦痛就不曾改变,也许只有用艺术做一份慰藉,拿弥足珍贵的童心做缅怀,真的只能如此嘛?我想每一个付诸行动的问号倾听着那份黄晕时都会被绚丽散发着美丽光波的菱镜深深刺痛,直到血盖住每一份光。 等下一个天才为他们做下一首挽歌。

     4 ) 看,我们的第三世界



    下载这部电影时并不知道它是讲什么的 ,冲着简洁可爱的造型和绚烂充满童趣的画风去的,之前一直以为它是旅人日记那类的动画, 看完之后却让人久久的心痛,影片几乎是无对白的,偶尔出现的那两句也没能听懂,射手被关了之后我也放弃了满互联网找字幕的打算。
      
      
      影片一开始如观众预想的是个充满幻想与童真的世界,色彩斑斓的草原,小男孩在现实与幻想的世界里自由奔跑,风吹动他的头发还有母亲的裙子,美丽的母亲,年轻的父亲,还有充满希望的未来,父亲在临走之前用笛子为小男孩吹了段曲子 ,乘上火车远去,我开始预感到了悲伤。父亲走后风依旧吹着草原上的每棵草,小男孩整天幻想的都是父亲在时的情景,而母亲一个人提水一个人做饭,一个人点燃路台的灯,小男孩心疼母亲想念父亲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他跳下床拿出那张照片决定出门寻找父亲。小男孩的出门影片用了超现实主义手法,在一阵狂风暴雨中小男孩离开了家,当他醒来正躺在城市的吊床上,墙上贴着自己带走的那张照片,或许这个也暗示了小男孩这段历程的艰辛,影片很多次用了这种方法让小男孩任意处在任何世界通过the Boy 来展示the World给观众看,而此后影片中也再没出现小男孩的母亲。
      
      The Boy and the World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世界?
      
      同一个世界却分很多国家,国家分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社会分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一如影片中很多次出现的金字塔形建筑和机械流水线般的社会环境。小男孩醒来是在一个孱弱又疲惫的陌生人家里,他是这庞大系统的一份子,影片将现代社会的运作具象到了制造业上,陌生人无疑是这条产业链最低端弱小者,粗狂的蜡笔线条,明亮鲜艳的色彩,有趣的表现手法让人缓解了内容本身所承载的沉重,就连这群最低端的弱小者也面临被淘汰的压力和被抛弃的命运,陌生人没能躲过命运,他拉着自己的小车被迫离开,在颠簸巨浪与狂风暴雨中小男孩与陌生人漂落到一处如梦境般静谧的夕阳下,此时小男孩发现父亲的信息沿路奔跑而去,留下了陌生人孤寂的身影。
      
      小男孩找到了父亲工作的地方,一座森严冰冷毫无人情味的工厂,如果说陌生人所处的是生产链原料生产的第一环节,那么小男孩的父亲所处的就是原料加工的第二环节,而这些都是不发达国家主要的就业方向,巴西是不发达国家,我们国家比巴西还要差一些,金字塔下层的人消耗自己的人生来换取上层人的优越生活,第三世界国家牺牲自己人民幸福来换取国际地位,影片中那座空中城市就是指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原材料,而发达国家赚取了制造业中最富利润的部分,最终将产品销售回发展中国家同时剥削掉了成倍的利润。 当小男孩找到父亲时,父亲正在流水线上机械的工作着,头上戴着临走时母亲送的那顶花线帽子,拉长的身体疲倦的近乎要睡着了,接下来就是匆忙和疲倦的都市人群,拥挤而麻木的公交车,巨大的印刷这巨乳红唇的广告牌,具有尖嘴利齿的塔吊正来回吞噬这城市,小男孩跟着父亲下了公交车后回家的路好长,父亲住的地方好远,万家灯火,小男孩疲惫失落的跌坐在台阶上,父亲将他背在肩上一路走到了小屋,吃完那只为能像机器般活着的食物,父子两坐在电视前,小男孩拿出自己带在身上的那张照片想让父亲看而父亲却睡着了,电视里正播放着购物广告。镜头顺着父子两睡着的身影一直往外拉,拉出金字塔交代社会地位。任何时候即使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有自己的娱乐方式和梦想追求,第二天父亲骑着自行车,小男孩带着草帽 ,还有那把富有创意的伞一起逛这个城市。父亲用自己制作的奇怪乐器为小男孩演奏,有无数音乐泡泡,相比之前离开时为小男孩用笛子吹出的泡泡多了好多,影片中音乐泡泡有特殊含义,代表社会底层人的力量,与此同时也表现了小男孩的父亲从未放弃梦想与希望,在父亲的音乐声中小男孩看着眼前的万花筒开心的走着,而上帝自会照顾他脚下的路,无数美梦如音乐泡泡般浮现,小男孩在万花筒里看到了草原上自己的家, 而窗外却浮现了那个如阴影般的金字塔城市建筑,梦被现实一瞬间打破了,小男孩随同那些出口的原料一起被送到了另一个地方,那座浮现在空中的城市,这里的人们享受着和谐与美好文明与发达,无数导弹在为他们保驾护航,小男孩在噩梦一般的制造过程中目睹这一切,所有的原料最终变成了产品被再次送回,城市上空烟花绚烂,举国欢庆。
      
      影片中还表现了随着技术的革新新生产工具的运用,无数手工业者下岗和返乡,即使在任何一类世界中总有创造梦与希望的人们,片中那些弹奏乐器载歌载舞的人就带表这类人,小男孩的父亲也是这种力量的一部分,无数音乐泡泡汇聚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大鸟与那些工业兵器所形成的黑色大鸟相对抗,这两种力量分别代表梦想与现实,善良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纯真美好与自私贪婪,在强烈的对抗中彩色的鸟败了下来,现实世界总是残酷的,任何冲突牺牲的都是弱小者的利益,而这类人群大多数是金字塔下层的人,上层建筑掌握力量,控制资源 ,并在媒体上大肆渲染。
      
      小男孩和父亲回到了他们曾离开的地方,什么都变了,家已破败不堪,母亲也再没有出来,父亲回忆自己离开时的情景,然后把自己在工作的地方偷着做的那张彩色桌布铺在草地上,眼前又是一片美好景象,孩子们又奏起了音乐,一只新的雏鸟诞生,小男孩和父母一同种下一颗梦与希望的种子。




    PS:小男孩在城市中找到的不是他父亲,是他未来的自己。他的父母、亲情的记忆,已经被这个世界扼杀,仅留下了残缺的记忆碎片,和老来的孤独...

      小男孩自己和父亲的角色的合二为一是慢慢转化的,并不能只单纯的理解为始终只有他自己,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儿子和父亲的命运几乎是一致的,所以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人,直到影片最后小男孩的恍惚中自己和父亲才合二为一,你可以注意父亲离开时的帽子和工作时的帽子子,小男孩找到父亲后一起逛街时戴的正是父亲当年走的那顶帽子----

     5 ) 去罢,回去罢

    美让人幻入,现实让人抽离。

    以小孩角色贯顾自己的一生,找父亲,实则遭遇了自己。

    小人物湮灭了性命身份,只有在自然在家庭里找到自己,而现代社会把家庭都崩散,于是,无处安放的自己。

    小人物看不到世界,更看不到世界中的自己,与自然融合,是作为现实中的我。



    开头那段画风极美,后来插入表现自然破环的那段,成功恶心到我了。



    若导演想表达自然与人的和谐,很成功,做到了。


    人的一生可不是这样么。
    如果一生用来追求物质,人就顺着物质消失;追求家庭和谐,没有人记得你了,你再没意义了;追求国家大和谐,国家灭亡了,你被遗忘被标签化被宣传;追求自然与我的统一,自然消失,你也消失了;探索宇宙与内心,宇宙沉寂,你也沉寂。
    更远的呢?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大的世界了。

    人死了,作为个体是没意义了,但可以把人生置放在某种宏大的背景中,渺小、清醒着。

     6 ) 用极简展现《百年孤独》般的魔幻 [猫]

    今年评论口碑最好的动画电影,竟然是来自巴西的一部画风极其简单的《男孩和世界》,还得了法国安锡动画影展首奖。简单到什么程度呢?主角小男孩的四肢是四根线条,手似鸡爪,腿足似高尔夫球杆,海报上,铁轨中心他那顶着三根毛的大圆头上竖着一对眼睛,看起来就像视频被按了暂停键,就连服装、花鸟上色,也都是意思一下,蜡笔都不涂满。你若习惯了那种载歌载舞、颜色浓郁的好莱坞大制作动画,或者日本和法国那些风格赞画面精的动画,不一定忍得下这个画风,但忍下去,就会看到一个天马行空又返照现实的世界,不只是巴西的世界,还是全球的世界。 这样简约的画风,却是与表意和主旨相关的。动画开头,是小男孩在自家原野上玩耍,纯白背景下,男孩对地上一块万花筒化成的彩色石头好奇,它发出持续不变的笛子旋律,接着他的注意力被蝴蝶吸引,然后是水桶,大牛,森林,画面内容越来越丰富,他来到整片色彩斑斓的世界,也蹦跶到蓝天中像棉花一般的白云上……直到这种完全的自由被远处的火车烟囱打断,沿着如同之前画面倒放的顺序,孩子又回到了彩色石头旁,但是这一次有妈妈的召唤,他们要一起面对爸爸独自登上毛虫火车的远行……这段序幕,不仅是整部动画的微型预演,也是“简—繁—简”的人生预演。 爸爸离家去打工,男孩原有的世界崩塌,他在家乡不停看到臆想中爸爸的身影和他们干过的事,其中有个伏笔:爸爸爱吹笛子,吹的总是片头彩石发出的那段熟悉单调的旋律,男孩把空中的音符连同妈妈的歌声装进了小罐子,埋入地下;爸爸与妈妈还一起种了棵树。没有爸爸、困在乡间的孩子注定叛逆,他终于在一个雨夜离开家,还学模学样地提着体积和重量都很夸张的箱子和全家福照片,登上火车……导演(也是编剧)Alê Abreu没有交代这个孩子是怎么遇到棉花田老农的,只是突然改变画风,用一连串快速变幻的黑底线条画展现一路噩梦般的颠簸,醒来,男孩加入老人及其他农民整齐划一的采棉花工作,这部分画面看似优美和谐,宛如展示理想的工作环境,但气氛很快被巨型货车、飞机带来的不详气息卷走,犯咳嗽的老人瞬间被农场主开掉——你会猜测,咳嗽是棉纤维引起的支气管炎吗?又是个雨夜,孩子、老人和狗卷入大河之浪——你又会猜测,这是不是暗指巴西的亚马逊河呢?但导演又笑而不答,继续飘逸地突然将他们放到一棵红色大树下——你又要猜了,这是巴西国家词源巴西红木吗? 孩子爬上大树,看到车上疑似爸爸的男人,布厂招工广告飘落孩子手中。导演继续隐而不谈地直接把男孩送到布工厂,棉花的目的地,继续一幕幕展示城市大喧嚣,军政府的气焰,工人的孤独生活,机器化大生产逼迫工人失业,布出口到国外做了成衣又高价卖回本国,战乱,资源过度开发,树木被严重砍伐……突然切入的真实砍伐录像,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而金字塔似的城市设计,也正印证了巴西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分布在大西洋沿岸的东南地区,那里有圣保罗和里约,而南部也正是高原地区。环境恶化到尽头,每一个陌生人都变成爸爸的样子,寻父无望的男孩,只得回首天堂般的童年记忆。至此,导演开始不动声色地揭幕:老人,青年,孩子,其实都是同一个人。电影说的,正是关于巴西发展的寓言,全球化经济的寓言,农业文化被工业文化破坏的寓言,以及全世界打工仔一生的共同故事。这是《百年孤独》一般的魔幻现实,也是普鲁斯特式时间并行的瞬间。 故事早有伏笔:小孩、老人、青年的衣服是一样的颜色;父母种的树,在男孩青年时长成小树苗,他晚年时变成那棵红色大树;刚失业的青年工人戴着妈妈织的彩色帽子,读着棉花田招工海报……有趣的是,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无论在棉花田还是布厂,男孩始终没有丢失过纯真的心,以演奏音乐为代表的美,就是男孩对抗世界恶意的武器,也是他能与世界和平共处的法宝,音符是彩色的,青年披上的艺人锦衣也是彩色的,从人们的歌声中升起的幸福鸟也是彩色的,幸福鸟与工业、战乱、趋同文化所变成的黑色巨鸟搏斗,即使倒下,依然能像拉撒路那般复活。 导演童心四溢的想象,变成很多飘逸的场景,比如雨天变成河上浪,比如男孩一心一意看着手里的万花筒,不经意从一块块“跳板”踏上大船,漂洋过海,串起布匹制成衣的全过程。《憨豆的黄金周》曾用这种方式展现脱线的憨豆先生如何从室内走出、踏上大小不一的车顶、最终直线到达戛纳海滩,既幽默展现憨豆的性格,又讽刺交通堵塞的现代街景,而《男孩和世界》则因为动画可以天马行空的先天条件,将同样的方式用到了内涵更深的地方。 飘逸的故事还没有终结,孑然一身的老人,戴上青年时的彩帽,穿起青年时的彩衣,最终回到了片头那枚彩石边,原来那正是他埋下的罐头,打开,他依然能听到自己珍藏的熟悉音符:爸爸的笛声,妈妈的歌声。他又能回到父母怀中,返老还童。 此文12月3日载于“澎湃”网,发表时略有删改。

    ---------------------------------------------------------

    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树屋钓月亮”。

     7 ) 《男孩和世界》观后感

    动画简单美好却意味深长,想象力丰富,很好地利用了动画这一体裁来承载那些想法。童年那么快乐,有父母的陪伴,家里和外面的草地就是整个世界。可人总是不可避免要离开,要长大。再回来,发现童年和故乡都已远去,并且一去不复返。
    过程中也描写了工业革命如何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个角落,生产线自动化,淘汰需要人工操作的生产线,一批批工人失业下岗,一条条生产线报废,那些怪物一般狰狞的机器吞噬着一切。生产线上的产品每个都一模一样,创意尽失。廉价的物资和劳动力使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世界的生产工厂,工人们被剥削压榨,钱都流到大老板大资本家手里,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发达与发展中国家莫不如是。也许这是这个世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伤痛,但毕竟落实到千千万万个个体身上,影响其一生,希望那还是少些功利心,多些思考多些仁慈。

     8 ) 男孩和世界

    把动画简略到几乎是最原初的方式,而所表达的也是人类社会中生产运作演化成资本积累中给最基本的人及家庭的影响。男孩独自寻找出门打工的父亲,一路旁观各种世事变迁,社会变革下各类人物变换着的生活轨迹,最后年华逝去回到原点仍不忘当初家庭的美好,批评社会物质膨胀下的冷漠,对情感的诉求及美好的渴望,是为本片最重要的主旨及关怀。

     短评

    如此简单却有力的笔画,斑斓出一整个稚嫩世界的美好,却也在照见广袤现实时,任那些政权、战争、工业、金钱、媒体,以城市化、流水化、同质化、黑化、老化来蚕食一切动人之物。想抱住,却像对着珍贵的易碎品。身无彩凤双飞翼,此时无声胜有声。真人录像略出戏。四星半。(大银幕没字幕,一开始好捉急)

    6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内核简单明了,用儿童绘本的画风展现这个被消费主义和资本全球化蚕食的世界。人衰老异化了,记忆的根还在。配乐不是想象中的类型,挺别具一格的。

    11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其实是带着童真的自己成长,寻找,老去。在浮华黑暗苦涩的现实里,彩色的心渐渐被打败。根本不需要对白,简约的画风就能表现。画面 极佳,随便截图就能做壁纸,nice!

    15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农场争活干,进城务工难,山峰之城的西方大资本恶势力终于战胜了本土游行狂欢的劳工之歌。但人世间最伤感的幻梦,莫过于让儿童时憧憬未来的自己,真实看到了未来的熊样

    16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简约但绝不简单,不愧是年度动画佳作。真人纪实段落有点太过了略出戏。

    1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极简的画风,色块运用得尤其漂亮。把南美大陆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入到水彩动画中, 呈现的是儿童眼中怪诞而真实的世界。

    2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Oh darling, don't you ever grow up, just stay this littleOh darling, don't you ever grow up, it could stay this simple

    26分钟前
    • 全声波频道D
    • 推荐

    一份天真,一份悲伤,还我一片安详。

    29分钟前
    • Vini_Kazma
    • 力荐

    画面很有童心,想象力飞扬,纯真得只适合小孩子看

    30分钟前
    • 兮称
    • 还行

    片子很简约,但真的看到了世界,斑斓也残酷。一个异想世界包含一个梦的破碎,到头来只剩那如梦似幻的一曲悠远的歌。年度最佳创意,最佳画面,最温暖歌曲,以及最令人心碎的主题。

    35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美丽世界的孤儿

    37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简直是个半成品。

    41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还行

    主题很深刻,画面很超现实,但观赏的愉悦性较弱。如果它是绘本,我一定会买一本来收藏,但作为电影,我还是希望它再强叙事一点。

    46分钟前
    • 闪电杰克
    • 还行

    尽管没有台词,但情节很紧凑,画面很绚烂,立意也是相当厉害了,刚开始以为是乡村小男孩寻找进城务工的爸爸的故事,看到一半发现是纺织产业链参观记,结果画风一转又开始讨论农耕文明被工业文明取代带来的污染和伤痛,最后重排了时间线,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只是以孩童的视角提前回顾了自己悲剧的一生

    49分钟前
    • Ever
    • 力荐

    讲述了一个男孩寻找离家打工的父亲,迷失在现代工业社会之中。最终孩子长大,踏上了和爸爸一样的路。片子还借机控诉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掠夺。片子的色彩、艺术风格、音乐与音效都很出众。很好看。

    52分钟前
    • dreamer
    • 推荐

    本届电影节遇到的大惊喜。画面又美又萌,最后交代时间线一下子提高了电影层次,虽然反资本化的议题不新鲜,前一段时间刚好看过雨林保护者被利益集团暗杀的纪录片,动画里穿插的唯一几个实拍镜头让人揪心不已。动画的体裁美好,讲的故事却很沉重。唯有家是永在的温暖。

    57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力荐

    简约的画面像儿童的水笔画,每一帧都带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像个干净纯真的孩子,它承载的却是一辈子那么久的成长,城乡贫富差距带来的家庭破碎和童年阴影,童真就像美丽原始的大自然被工业化和城市化吞噬,突然有一天就全都变了。短小精悍的片子,却承载了太多,从开始到结尾仿佛恍若隔世。★★★★

    6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多希望这一切都只是他的一场梦【蜡笔、彩铅、颜料、点、线、面、几何,小清新得不行不行的 只是没想到后段那么政治

    1小时前
    • T.V.Zoe ி
    • 力荐

    2014《小王子》《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父与女》的感觉…白云和棉花,像蚯蚓一样开走的火车,缤纷的万花筒,五彩斑斓的音符…整个片子整齐、有序、简洁、协调,《天书奇谭》造型乱入。生活对小孩的眷顾和残酷,通过简单而富有层次感的色彩线条,勾勒出了一个单纯又悲伤的童真世界。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7.6 抛弃戏剧性,主角的存在只是为了作引出展现的作用,而移情作用则完全寄托给了观众自身的生活经验,这样就让这部动画电影彻底摆脱了束缚,以致于让它讨论了太多主题,展示了太多内容,承载了太多情感。

    1小时前
    • JoshuaLi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