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爱情片 温蒂妮

    温蒂妮

    评分:
    0.0很差

    分类:爱情片法国2020

    主演:葆拉·贝尔,弗兰茨·罗戈夫斯基,玛丽安·扎瑞,Jacob,Matschenz, 

    导演: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我们一起摇太阳

    • HD

      玩偶2002

    • 更新HD

      真爱历险

    • 更新HD

      小鱼

    • 更新HD

      完美搭配

    • HD中字

      我的兄弟情人

    • HD

      夜行动物

    • 更新HD

      加百列的狂喜1

     剧照

    温蒂妮 剧照 NO.1温蒂妮 剧照 NO.2温蒂妮 剧照 NO.3温蒂妮 剧照 NO.4温蒂妮 剧照 NO.5温蒂妮 剧照 NO.6温蒂妮 剧照 NO.16温蒂妮 剧照 NO.17温蒂妮 剧照 NO.18温蒂妮 剧照 NO.19温蒂妮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影片设定在当下的柏林,女主角温蒂妮是一名城市发展局的顾问她的现任男友忽然提出分手,此时一个古老的诅咒似乎正要应验。中世纪的传说里,温蒂妮是水中的精灵,倘若与她们结合的男人背叛了她们,她们就会杀死男人并回归水中。电影的女主角想要抵抗这一诅咒,故而离开了柏林。此时她结识了克里斯多弗,一名在德国西部水库区工作的工业潜水员。两人相爱。不久后克里斯多弗察觉到,温蒂妮似乎在逃离什么,感觉受到了背叛...

     长篇影评

     1 ) 年度十佳预定!她的表演,宛如精灵附体

    疫情之下,值得热议的电影并不多。近日,除了此前让整个电影界惊掉下巴的“DAU“系列高调上线之外,另一部德国热门电影《温蒂妮》也出人意料地“偷跑”了资源。

    有人说,这可能是今年柏林电影节上最美的一部电影,结果没能以大银幕的形式跟影迷见面,实在是莫大的遗憾。

    时年25岁的葆拉·贝尔凭借《温蒂妮》荣获柏林影后

    作为德国“柏林学派”的领军人物,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拍于2018年的《过境》至今仍被不少影迷侃侃而谈,的确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高口碑佳作。

    2018《过境》

    想必,这也是佩措尔德新作《温蒂妮》从一开始就被热切期待的重要原因。在《温蒂妮》中,佩措尔德继续热选择将“老”题材代入到“新”语境当中。

    从德国电影学院开始,佩措尔德就开始师从已故实验电影人哈伦·法洛基,两人曾经长期紧密合作。作为德国当代电影的重要思潮,柏林学派成形于上世纪90年代,是德国电影业在80年代“后娱乐化时代”的政治色彩反弹。

    电影《温蒂妮》拍摄现场

    纵观佩措尔德的导演作品,比如被他称为“高压体制时期的爱情三部曲”(《芭芭拉》《不死鸟》《过境》),这些作品都带着鲜明的个人风格烙印,有着兼收并蓄的、隽永的品味,偶尔还会在不经意间向经典致敬。

    2012《芭芭拉》

    但佩措尔德的创作从来绝不仅限于简单的经典模仿,其作品中往往会将各流派的特点打碎、剥离、重构,从而呈现出独属于其个人风格的节奏和氛围,令他的作品非常与众不同。

    2014《不死鸟》

    新作《温蒂妮》是“高压体制时期的爱情三部曲”结束后全新开启的一个篇章,按佩措尔德目前的计划,他将接二连三地拍三部欧洲民间神话,统称为“元素精灵三部曲”。而《温蒂妮》便是关于欧洲水之精灵的故事;后面两部将分别涉及气精灵西尔芙和地精灵诺姆。

    处理人物关系上,佩措尔德在新片《温蒂妮》中的手笔与前作相似。影片中的两人关系犹如探戈舞曲,演员之间彼此围绕着对方,但又随时保持着距离感。

    佩措尔德身为作者型导演,其作品中最能引起共鸣的肯定不是对话和情节发展,而向来是人物关系编排上若即若离的亲密与疏离。他作品中的角色总是满怀孤独,通过某种强烈的戏剧张力,将欧洲神话的历史感代入到现代生活焦虑的语境中。

    影片以一场分手戏开场。而女主角温蒂妮兼备灵动与复仇的原生属性,通过名字就已经解开谜底。温蒂妮与前男友的分手过程,以快速剪辑的特写镜头来回切换温蒂妮的眼神和表情。

    分手时刻割心的疼痛,完全由眼神表达取代言语上的歇斯底里。从寥寥几句话中,我们听出前男友另结新欢的结局。佩措尔德借温蒂妮之口,将欧洲传说与现代柏林糅合在一起,“所有离开我的男人,都得死!”

    随后,画面毫不拖泥带水地切换到温蒂妮的日常工作中。作为城市历史研究者兼导览员,温蒂妮在带领游客参观柏林历史建筑时,带着现代女性特有的理性、专业和距离感。两组场景中明显不同的景深、角度与人物位置,将温蒂妮身上的双重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佩措尔德向来善于以文学手法架构大环境与角色之间的衬托关系。他让柏林这座极具当代特质和历史感的城市呈现出某种游离的状态,尽管周边的建筑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却始终保持着它们固有的本质。

    这是一个非常佩措尔德的经典手笔,同样也用在他的那些角色身上,模糊了时代特质上的差异,让观者身陷于一种时空的错位,反倒形成奇妙的时间流动性。

    温蒂妮性格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互冲突交融,正如影片中多种意象被打破重组,雕像、水箱、涡轮机,甚至柏林本身。带着传统惯性下的宿命,同时也有现代打破旧有枷锁的觉醒。拆解和建构,赋予佩措尔德可以反复讨论的永恒话题。

    借温蒂妮之口,佩措尔德镜头下的柏林,其丰富的历史部分正渐渐被抹去,城市在经历着拆解和重建。被摧毁的过去正逐渐变成神话,而今天也终将变成过去。

    与温蒂妮自身联系起来,两性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聚合拆散的过程,一个男人的背叛与另一个男人的到来,以同样的方式不断地周而复始。

    回看佩措尔德的的其他作品,其镜头下的女主角们都有着如温蒂妮这个角色一样的拆解与建构,几乎每个人物身上都体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矛盾。

    这种以旧派人物特征叙述现代世界的表现手法,不难让人想起罗伯特·奥特曼的《漫长的告别》和香特尔·阿克曼的《1960年代末一个布鲁塞尔少女的肖像》。

    罗伯特·奥特曼《漫长的告别》

    香特尔·阿克曼《1960年代末一个布鲁塞尔少女的肖像》

    带着旧派人物的特性与当代世界的叙述,从而形成扭曲的垂直时空通道。套用雕塑艺术家路易斯·波尔乔亚的话说:扭曲往往带着张力,就像雕塑那样。

    事实上,在导演的创作意图中,现代人看似进步自由,但本质还是一样。《过境》中40年代高压诡异的社会氛围,并没有被时间弥合,反而在七十年后的当代欧洲社会再现。而在《温蒂妮》中,两百年前的欧洲民间传说同样适用于今天。

    在笔者看来,其实没有必要过多从象征性、符号性、政治性去解读佩措尔德的作品。影片中的感情并不是压迫的对立面,导演只是惯用情感来作为反射世间百态的镜子。

    而温蒂妮身上呈现的双重性和分裂性,并不意味着这是一部现代魔幻题材作品,神话人物的特性仅仅是一种修饰的存在。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凭借《温蒂妮》获得柏林影后的葆拉·贝尔。1995年,她生于德国美因茨,成长于柏林。从孩提时代开始,她就频频登台。

    葆拉·贝尔

    14岁在克里斯·克劳斯《波尔日记》中出演第一个银幕角色。

    2010《波尔日记》

    21岁出演弗朗索瓦·欧容《弗兰兹》,其成熟的表演惊艳了当年威尼斯电影节,获得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奖(新锐演员奖)。

    2016《弗兰兹》

    而在2018年的《无主之作》中,葆拉饰演的Ellie Seeband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2018《无主之作》

    葆拉·贝尔的表演赋予影片《温蒂妮》一种空灵的质地。在最微小的细节处,她都能用细致的面部抽搐和眼神变化维持影片的调性。尤其是在兼顾角色自然表现和戏剧张力间,葆拉几乎是完美地呈现出平衡感。

    从影片单纯的剧情来看,如果稍微掌握过火,就很容易变成精致的狗血爱情剧。得益于葆拉在表演上的收放得宜,让影片也显得恰到好处。虽则年轻,但这个柏林影后的确实至名归。

    作者| 小飞侠;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访《温蒂妮》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翻译 | 猪事丁

    Q:从片名来看,《温蒂妮》的灵感应该是来源于德国文学家穆特·富凯的《水妖》,这部文学作品对你意味着什么?

    A:我大学修的是文学,得读很多的文学作品。因为孩子们的缘故,重新拾起童话故事绘本,给他们讲美人鱼的故事。

    有次读到苏黎世大学德国文学教授冯麦特的文论研究著作,在书中有一章是关于温蒂妮(水妖)的描述,他援引了非常妙的那句,“我要用眼泪将他淹没。”水妖温蒂妮看着那个背叛她的情人,逐渐被水淹没,最后沉到水底而死。

    温蒂妮会让我联想到导演和女主演之间的关系,又或者说是艺术家和缪斯的关系。世上每一个温蒂妮都经历过爱的辜负。

    温蒂妮在故事中的结局不是终点,她必须回到水里,等待下个男人到来。只有通过男人才能摆脱困境,是加诸于温蒂妮身上的最可怕的诅咒。

    而我们的故事是希望探索一个与命运斗争的温蒂妮。在她生命中突然出现这样的男性,直率没有心机,不为性,不带控制欲,这样的关系对于她来说是一种新的可能。

    Q:为什么女主角的职业设计为城里的历史导览?

    A:在开拍之前,我是先写了一篇以温蒂妮作为主角的短篇小说,小说里的温蒂妮,是在一家当代艺术博物馆里工作。在影片《过境》拍摄结束时,我和演员们、工作人员们还是挺依依不舍的。恰逢《温蒂妮》的概念在我脑海里已经基本成形,我就想要不就再拍一个电影,延续《过境》中无奈的情感。

    在《过境》结尾,女主角为了另一个男人最终是进入水里,即登上了轮船。那这一次,我想让女主角从水里出来寻爱,然后让男主角在水里等着她。在给演员们讲新片构思的时候,我脑子里浮现的,是之前在柏林的博物馆见到的一座城市微观模型。马上觉得非常合适,因为柏林是一座建在水上的城市。

    Q:你最喜欢葆拉·贝尔和弗兰茨·罗戈夫斯基的哪些方面?

    A:拍《过境》之前根本不认识他们,他俩也不认识对方。我们三人第一次在马赛见面时,他俩的互动就像两个跳着探戈的舞者一样。相互靠近相互试探,又时刻保持距离。

    Q:《温蒂妮》是一部爱情电影,但却没有任何露骨情欲戏。

    A:我不喜欢情欲场面,除了尼古拉斯·罗伊格的《威尼斯疑魂》,没有什么情欲戏是我真正觉得好的。正常人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在黑暗中做爱。但因为在电影里,为了让观众看得见才会打着灯。我认为在情欲场景中,观众看到的是导演意识的投射。

    所以我希望爱欲是属于角色的,而不是为了取悦观众的。在影片《温蒂妮》里,两人在毯子下接吻,温蒂妮将毯子拉过头顶,看起来就像是潜入水中,高潮下犹如灵魂跌入洪水。

    Q:作为一个资深影迷,你的作品常致敬经典。想问问你的影迷之路,第一部爱上的电影是?

    A:那是《森林王子》(沃夫冈·雷瑟曼,1967),应该是七岁时看的。我没开玩笑,当时住在小镇上,我爸妈去逛街吃饭的时候,就把我一个人留在电影院。对这部电影印象深刻,是因为它的色调和编剧。我在《过境》中也致敬了这一部,男主角的背景,让我想起儿时这部电影。

    1967《森林王子》

    Q:成长过程中常去看电影吗?

    A:看完那部电影两周后,电影院就关门了。那个时候德国电影业非常萧条,小镇基本没什么影院。不过后来我家搬到别的城市,然后,我16岁时班上有个从大城市里来的新同学,有很多从未读过的电影书籍,像希区柯克、特吕弗这些。从读到的那一刻起,我觉得我就是一个电影人了。

    译者| 猪事丁;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2 ) 《温蒂妮》:爱和艺术创造的可能世界

    (本文首发幕味儿微信公众号)

    德勒兹在《运动-影像》中指出,水之世界是一种与陆地世界迥然不同的运动和感知系统。在那里,重心不再稳定,一切人和物都处于摇摆之中,我们必须服从的规则便是没有规则。因此,作为工业潜水员的爱人与温蒂妮的结合将温蒂妮指引向她的本源,开启出一个新的世界,指向一个对于我们这个井井有条的,商品可以自由流动,人却被禁锢的世界的挑战或颠覆。

    被分手的解说员温蒂妮听到一声“温蒂妮”的呼唤,看到水族箱中的潜水员小雕像,停下脚步,仿佛循着这一指引,结识了工业潜水员Christoph。在对方嗫嚅着自我介绍时,撞到水族箱,破裂、滑落,两人倒在水中,身上挂着水草,温蒂妮被扎伤出血,白色衬衫上涌出鲜红血滴,耀目红发旁绿草清亮,四目相对,坠入爱河。文字描述不能传达此节神韵之万一。这一瞬间的诗性让笔者想起《甜蜜的生活》中著名的喷泉起舞场景。若非要描述,唯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一句而已。

    影片90分钟的体量囊括了两次意外死亡,一次谋杀,一次自杀,并都与水相连。温蒂妮和Christoph潜水,被怪鱼吸引溺水;Christoph在工作中溺水;温蒂妮在泳池谋杀前任,随后蹈海,如《圣鹿之死》般里神话指引地“一命换一命”地救活Christoph。正是通过前两次死亡才确认了对对方那压倒一切的爱意,而后两次死亡则如《牡丹亭》般使生者死,使死者生。水对陆地动物的人而言是危险的,却也是爱人的归宿。最终温蒂妮在水中又一次拜访了爱人。爱人的世界与水相连,水汽氤氲。

    影片结尾,Christoph湿漉漉地上岸,拉起怀孕恋人的手,由水族箱破裂所开始的水对陆地秩序的扰动似乎平歇。但镜头下移,水波浮动,仿佛温蒂妮向爱人投去的留恋一瞥,令人柔肠寸断,仿佛又暗示着永不停歇的扰动和始终流动的边界。

    于是,《温蒂妮》并不只是一个爱情故事,它借了神话的外壳(温蒂妮是神话中水妖的名字,若被爱人背叛,则将杀死爱人),串联起柏林城市变迁的历史,在立意上与佩措尔德的电影一脉相承。

    佩措尔德的电影总是披着情节剧的外衣,在历史与现实,谎言和真相(更确切地说,同一事件的不同叙事),非理性与理性之间游走。《芭芭拉》中一心逃往西德的芭芭拉经由偶然展开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个人记忆)更新对东德的认识,终于将他乡视为故乡;《过境》似乎展示,二战和当下之间已相隔70多年,而人被共同体想象出的边界禁锢的境况并无改变。 何为边界(territory)?客观的边界事实上只是形式,是主观的边界在建构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难民可以渡过公海,跨过陆上边境,却被拦在“过境”之处动弹不得)。那么无论是观照过去、现在或未来,都必须深入人的心灵。

    因此,佩措尔德的人物时常爆发出非理性状态,如《芭芭拉》中最后一秒的决断,《不死鸟》中近乎疯狂的追寻,更不用说《温蒂妮》中电光石火的一见钟情和死死生生的爱。非理性状态与其说是爆发,不如说是人的状态本来就在自由流动,而佩措尔德抓住并刻画了它们。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唯有人造的对立。

    于是,佩措尔德向神话题材的延伸是必然的(《温蒂妮》是佩措尔德计划中的神话三部曲之起点),因为神话既在启蒙以来的话语里对等于人类的蒙昧、“非理性”时代,又由其自身而言占据了上述理性/非理性这一人造边界。德国哲学家汉斯·布鲁门伯格在《神话研究》中指出,“在神话和逻各斯间的边界是想象出的”,神话亦有其理性。不同之处只在于,以前佩措尔德的边界尚有物理坐标作为参照系(如东德西德),而《温蒂妮》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上都必须凭想象的翅膀去创造参照系。

    布鲁门伯格指出,启蒙运动从进程的终结点的角度看待和衡量一切,而未能从进程的起始点(the point from which the process takes its departure)出发。前者与目的论相关而往往导向决定论,似乎事物唯有并必须指向一个终点。而当我们着眼于起始点,那么我们的视野将不限于眼前的世界,而将拥抱一个个可能世界,这正是艺术和人文学科研究的方向。

    这一思想在片中由温蒂妮含蓄点出。她说,建筑学理论宣称,“建筑设计起源于对其预期用途的最佳实现”,因此样式总由功能决定。但她所讲解的建筑并非如此——一座古老的皇宫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博物馆。旧时王谢,今许公众。容纳了这些的柏林成为一座风情万种的城市,允许恋人们在各个角落创造新的记忆。当游客为温蒂妮在模型上指出他们那一时刻的坐标时,心系爱人的温蒂妮的目光随即透过模型那一角望向了常常约会的咖啡馆。而随后,她和Christoph的爱情则伴随着被禁止进入咖啡馆和水下世界的开辟。为空间赋予意义,是人作为主体的特权。经由此,我们为自己创造一个世界。

    笔者自己就曾在柏林经历过相似的场景。当时,笔者在前往柏林墙的路上,被一座砖红色的老桥吸引驻足。须臾,老桥上方的铁路桥上缓缓驶过一列黄色的火车(如图)。深沉、古朴的红色和明亮、崭新的黄色及云蒸雾缭的天空相衬,古老的桥梁和远处的现代建筑相得益彰,竟不知今夕何夕。

    2016年1月摄于柏林

    建筑和城市规划所提供的亦真亦幻的体验,更是电影艺术的专长。电影之眼允许了思绪由模型飞向爱人所在的咖啡馆的心理呈现,允许了对或许已死或许犹生的爱人的气态感知,正是经由艺术我们才不只拥有眼前的世界。《温蒂妮》至少给了我们三个世界:眼下生活的柏林,作为历史而仍和眼下发生关系的柏林,和爱人因为爱而创造的世界。这大概也是佩措尔德的永恒主题:我们生活的世界面临着各种意义上的旧边界的瓦解和新边界的专制(最显而易见的是难民潮不断冲击着现有国界,而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正横冲直撞忙于确立新的边界),而人无所适从。唯有艺术让想象力夺权,让我们看到无数个可能世界。

     3 ) 一柏林女子溺毙前男友,致植物人现男友苏醒?灵媒称:一命换一命

    (XX年X月X日)据德新社报道,一名为温蒂妮·韦布的柏林女子,于前日发现自溺于柏林近郊XX湖中。当地居民发现其尸体,具法医鉴定,死亡时间约为前日下午X时。

    据警方调查,得知死者韦布系近日发生的自家游泳池溺杀案的主要嫌疑人。死者约翰尼斯被其女友发现两日前晚间身亡于位于德国市中心XX区的自家游泳池内,而在场并无可疑人士或目击者。韦布与约翰尼斯系前男女朋友关系,两人于数月前分手。

    令人惊奇的是,推算出的韦布死亡时间,正是韦布现男友克里斯托弗在医院醒来的时间。克里斯托弗于两日前由于潜水工作事故导致脑死亡,彼时正在医院接受护理。克里斯托弗的同事莫妮卡告诉本报,韦布曾在事故次日前来探访,神情激动,言语混乱。

    两起奇情事件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警方正在进一步追查之中。柏林灵媒协会会长戴茨·卜希特告诉记者,女性报复性的谋杀着实具有灵魂转移的神力,不排除一命换一命的可能性。

    温蒂妮·韦布系柏林城市规划局的顾问兼研究员。对于此事,城市规划局没有发表看法。

    德国知名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对此事件表示高度兴趣,其工作室称,改编剧本正在创作中。

     4 ) 真正成就爱情伟大的,是恋人

    德国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和他的柏林电影节主竞赛新片《温蒂妮》究竟有多火呢?电影节开票首日,所有的放映场次全部都是秒杀售罄;实体售票柜台的买票长龙里,好多影迷就差举着他名字的灯牌等着买票了。

    首映礼当晚,他的粉丝、男主角弗兰茨·罗戈夫斯基和女主角葆拉·贝尔的粉丝把红毯前围得水泄不通。媒体场放映刚结束,一堆德国朋友短信轰炸我:“《温蒂妮》怎么样?佩措尔德柏林金熊有戏吗有戏吗?”

    从第一波在柏林看过本片的豆瓣网友短评来看,一水的5星,也足以证明本片的热度了。

    如果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像多伦多电影节的人民选择奖那样靠观众票选产生,那恐怕佩措尔德入围的影片每一年都会毫无悬念地夺冠。在如今不温不火的德国影坛,如果还有哪位作者导演有超级明星般的待遇,恐怕就只有佩措尔德一人

    2001年凭借《心的居所》拿下德国电影奖最佳影片大奖,佩措尔德一跃成为德国电影节最受关注的导演之一。此后他开始和德国著名女演员尼娜·霍斯合作,俩人相辅相成,一起拍摄的六部电影将彼此送上了影坛巅峰

    佩措尔德和尼娜·霍斯

    其中,《耶拉》于2007年让尼娜·霍斯拿下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芭芭拉》在2012年让佩措尔德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拿下银熊奖

    如今的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毫无疑问是柏林电影学派的领军人物,他是为数不多既受到观众追捧、又被学者欣赏的德国作者导演之一。

    2018年,他的电影《过境》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也成为当年的获奖热门之一。

    虽然最终在颁奖典礼上颗粒无收,但这是他第一次与弗兰茨·罗戈夫斯基和经弗朗索瓦·欧容推荐的德国新生代女演员葆拉·贝尔合作,两人在《过境》中的饰演一对二战中偶然结缘的恋人,在逃难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命运的捉弄。

    两年后,佩措尔德带着新作《温蒂妮》第五次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让弗兰茨·罗戈夫斯基葆拉·贝尔这对情侣组合再登银幕。

    《温蒂妮》

    在大学学习日耳曼文学的佩措尔德,常常被朋友形容为“有脚书厨”(a walking encyclopedia)。他常常喜欢从神话叙事中借鉴“鬼魂”的意象,在日常生活的维度中微妙地掺杂一丝奇幻色彩,从而讨论人物在两难状态、生死边缘的困境。

    但是《温蒂妮》是他首次非常明确地讲述和精灵有关的故事——一个水精灵的生死爱情故事。

    葆拉·贝尔饰演的温蒂妮,是一个专注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学家,她在柏林的一所博物馆中担任讲解员。她的男朋友Johannes另有新欢,提出分手,温蒂妮备受打击。她在博物馆附近的咖啡馆质问他,说过永远爱我,就不能反悔;如果你离开我,我只能杀了你。但是Johannes不以为意,不告而别。

    温蒂妮失魂落魄地回到Johannes抛弃她的咖啡馆,遇到了弗兰茨·罗戈夫斯基饰演的潜水员克里斯托弗,后者前来表达对温蒂妮讲解导览的赞美。咖啡馆的鱼缸此时突然破裂,两个年轻人被水流冲击摔倒在地,温蒂妮被玻璃割伤,但是两个人却因此意外坠入爱河。

    克里斯托弗在柏林城郊的水库工作,常常进行水下作业。温蒂妮坐火车去和克里斯托弗相会,克里斯托弗带她潜水玩耍,却惊讶地发现在水库深处的墙上刻着温蒂妮的名字。温蒂妮被水库里巨大的鱼离奇带走,溺水失去知觉,克里斯托弗好不容易把她救醒。两个人经过这一劫难,爱火熊熊,难舍难分。

    但是前男友Johannes突然来找到温蒂妮,表达想要复合的决心;当晚克里斯托弗水下作业时遇到意外,缺氧12分钟被医生诊断为脑死亡。温蒂妮为了挽救心爱的恋人,决定跟随自己的内心,孤注一掷,和命运做个交换

    影片聚焦于温蒂妮的爱情际遇,场景在柏林城市的核心区域Mitte区域和城郊水库不断切换。温蒂妮情绪出现波动时鱼缸中水流的震颤,她的住所恰好临近柏林的施普雷河,她在水库潜水时轻松闲适的身姿,无不暗示出她和水之间神秘的引力关系

    影片简介甚至无须明示温蒂妮就是水精灵,光靠佩措尔德流畅缜密的视听语言和葆拉·贝尔绝不用力过度的演技,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就能领悟到,女人是水做的,温蒂妮和自然之间暗潮汹涌的能量流动。而爱情作为这种水能量的外显形式,则最浪漫不过。与其说,《温蒂妮》是一则当代都市神话小品,不如说这是对女性的纯真和深情,最妥帖的影像化修辞描述。

    佩措尔德的叙事一如往常,流流下水,大巧不工,让人几乎感觉不到90分钟的流逝。他对温蒂妮作为水精灵的超现实力量,呈现近乎极简,似乎只不过在一对青年男女的相逢中,勾兑了一点点奇幻的力量;相比较漫天水花飞溅的魔幻爱情礼赞《水形物语》,更有一番高明。

    大概这是《温蒂妮》征服观众的根本立足点:爱情的成立,从来不依赖于神力或者魔法;而真正成就爱情伟大的,是恋人——温蒂妮为爱奋不顾身的勇气。

     5 ) 温蒂妮: 在后现代城市里寻找爱情

    在佩措尔德呈现高度杂糅态的后现代童话《温蒂妮》里,有两个看似寻常的慢速叠画镜头暗暗点明着影片的主要关注点。温蒂妮的第一场解说戏里,一个她的主观镜头带领我们在柏林的城市模型里看见了刚刚抛弃她了的前男友约翰内斯。而在后半段里,男主角克里斯多弗再度(?)参加城建局解说时,也在林林总总的建筑模型里看到了自己和温蒂妮曾经依偎在一起的身影。如何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里找到真实的浪漫,这是佩措尔德新作的着力点。

    佩措尔德的电影里少见确切无疑的固定态意象,一切元素都在流动都在混合,看似二元对立的类别都在彼此模进互相靠近,激烈地缠绕在一起。鬼魂三部曲里的现实与想象、仿类型之作里传统的类型元素和新鲜现实批判,前作《过境》里历史与当下两个时间层面,这些都是经典的Petzold touch。在《温蒂妮》里,这两股力量具体表现为以爱情与神话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描摹晚期现代社会生活状况的现实主义之间的交媾。

    影片中心的爱情故事是典型的佩措尔德手笔,如初恋一般天真烂漫,如童话一般美好神奇,却又处处都是诡异。克里斯多弗的出现尤为奇妙,他声称听了女主角的演讲,很是惊艳,但之前的演讲戏的观众里根本没有出现过他。他的出现紧随着约翰内斯的消失,因此可被看作是其的分身,而分身正是浪漫主义作品里最常见的动机。某种意义上,他是女主角失去爱人之后的应急产物,是填补爱情空白的假肢,是她为了防止神话预言成真而不得不设立的分心术。男女主角结识的这一场戏里发生的那个奇幻的事件本身即是的矛盾。一方面这个被放置得过高的鱼缸与男主角工作的堰塞湖之间有着显然的对应关系,好似影片里最富童话色彩之地的微缩模型,它的崩裂象征着超现实力量在现实层面的能量释放,把主角们一举冲刷进爱情的童话世界。另一方面,神话对现实的入侵却是为了保证一个古老的诅咒不会应验,保证女主角stay alive在现实空间。由此可见佩措尔德对于现实的定义本身既包含了神话层面,无需解释,温蒂妮的诅咒就是最正常的事情。一个神话的产生是为了保证另一个神话不会成真。

    男女主角这个浪漫得失真的爱情里全是危险。影片核心处的公寓爱情戏里充满了越轴镜头,好像在故意扰乱观众的感知系统。而当这段爱情最终不可避免地因女主角的内疚终于垮塌之后,发生了影片里最为神奇的事情。尽管温蒂妮的诅咒还是要应验,但随着她杀死负心汉回归水中,克里斯多弗反倒因这一神话力量而得救,从一个人的替身变成了现实中的人,也有了现实中人失去爱情之后的痛苦。影片随即把视角转换到他的身上,女主角成为了他的幻想之痛。女主角失恋后本是他以潜水员的形象潜入了她的神话里,现在他自己的水族箱里,潜水员的位置却被两尊复活节岛石像所取代,在他失去的爱情的地方树立起了一座神秘的祭坛。

    在这些浪漫主义的核心故事周围,也有另外一些话语是不可忽视的,正如影片爱情故事之余也有着长篇累牍的学术式和公文式德语句子。这些话语大多涉及柏林以及德国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女主角的工作与东柏林的建筑史有关,而男主角的工作则在德国西面的威斯特法伦,佩措尔德常探讨的两德问题在本片依然有所涉及。这些现实主义的话题缠绕在影片的浪漫主义之上,就好像柏林这座城市一般,根部是一片沼泽,是浪漫的水与现实的土的混合体,是老的建筑和新的规划的杂交物。注意影片后段里温蒂妮那个不太招人喜欢的女同事的演讲,她在解释为何威廉时代的柏林社会福利性住房价格居高不下,原因正是在于土地的价钱。资本这一现代因素对于神秘时代的影响正如水中的土,这才有了柏林这个现代大都市。

    因此,佩措尔德用这部电影为所有活在后现代和后资本社会的我们开出了方子。既然所有人都经历过失去的苦痛,那不如在这些心灵的空白地带向下探潜,重新在光怪陆离的深层里找到神秘的水王国,在现实的生活里再度发现神话的力量,正如成为精灵的温蒂妮再度把潜水员的雕像还给潜水员。既然前进看上去愈发不可能,那不如把古时的神秘主义再次引入陷入僵局的当下生活里。影片的钥匙就在中段阳台上的演讲里:在柏林本来空荡荡的地方再度矗立起一座古时建筑的复制品,违抗着现代建筑理论的教训,让一座18世纪外型的宫殿履行着21世纪的功能。通过这句台词,佩措尔德回到了他早期柏林学派的出发点,旗帜鲜明地阐明了他的诗学观点:要用经典的壳装上新的内容。如此一来,谁又能说在这种杂糅之中无法诞生出进步的力量呢?

     6 ) 如果我爱你

    其实看完快两周了,一直没标记,是想好好写点东西。但是发现很懒又没动力…

    不好判断是不是女性导演拍的,但是感觉有点像去年看过的《弗朗兹》。相似之处有:都是德国电影,都是同一个女主,都是以人名为片名。嗯,都是些表面浮浅的东西。但是,如果去体会影片所传达出来的感觉,就是那种淡淡的忧伤,是不是也有点像呢?《弗朗兹》的忧伤,并不在于找上门来的那个人因战争杀害了你的未婚夫,而是在于你居然爱上了他。《温蒂妮》的忧伤在于,你曾经以为有人让你爱的死去活来,但是没曾想下一秒可能就因为对的人而完全把他忘掉,但是对的人却又让你无法继续爱下去。

    再来回到影片本身。我能感受到温蒂妮和克里斯托弗之间那种真挚的爱意,深深的爱意。他们每次见面时用力的拥抱,每次分别时不到最后一刻不放手的不舍,特别真切,特别动人。

    片子里还是有一定的魔幻元素吧。首先,片尾男主再次在水下遇到温蒂妮并拿回潜水武士,应该算是奇幻的处理。另外,温蒂妮把前渣男友溺死,我感觉也不是真的。因为太轻而易举了。如果是真的,那简直就是个bug了。还有就是克里斯托弗给温蒂妮的那个电话,后来被证实根本不能会有那个电话。

    片子其实挺简单的,就是现代都市的男女情感。也挺戏剧的,你不觉得跟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也挺像的吗?

    至于温蒂妮的职业,我没搞懂导演为什么要加入大段对柏林历史和建筑的描述。有句台词:建筑是对其用途的最佳实现,具有欺骗性的部分在于作出了根本毫无用处的假设。这是在暗示什么吗?

    非常喜欢中间的bgm,古典的感觉,把淡淡的忧伤展露无疑。

     7 ) 这位95年出生的新晋影后,带来了2020首部“年度十佳”

    今年二月的柏林影展出了不少爆款。 挑战伦理边界的《列夫·朗道》系列争议不断。 拥有神颜女配的《从不,很少,有时,总是》频上微博热搜。 但让前线影评人统一给出超高评价的,不是它们。 而是一部柔情似水、情意绵绵的奇幻爱情片——

    温蒂妮

    Undine

    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编剧: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主演:葆拉·贝尔 / 弗兰茨·罗戈夫斯基 / 玛丽安·扎瑞 / 雅各布·马琛茨 上映日期:2020-03-26(德国) 片长:90分钟

    影片入围第70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终斩获银熊奖最佳女演员费比西国际影评人联盟奖最佳影片两项大奖。

    手捧“银熊”的女主演葆拉·贝尔

    当时有幸在大银幕“尝鲜”的中国影迷也无不对之施以盛赞。 有人含情脉脉地将其比作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有人简单粗暴地称其为高级版《水形物语》。 语言风格虽不尽相同,字里行间却都流露着发自内心的认可与喜爱。

    《温蒂妮》是德国当代电影柏林学派领军人物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导演策划的“元素精灵三部曲”的开篇之作。 顾名思义,聚焦水之精灵温蒂妮的古老传说。

    佩措尔德获银熊奖最佳导演奖(2012)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温蒂妮多半是个陌生的名字。 但在西方世界,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作为欧洲古典神话中的一位女神,温蒂妮是水元素的主宰。 无奈的是,她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在德国,有关温蒂妮,流传着一个悲伤而恐怖的诅咒。 据说,温蒂妮本身没有灵魂。 与凡人男性结缘是她获取灵魂的唯一手段。 但倘若与她结合的男子背叛了她,她就得杀死男人,回到水中。

    本片便是对这一中世纪传说的现代改写。 主人公温蒂妮虽然生活在21世纪,却和水精灵一样,背负着永恒的厄运。 这一角色由德国新晋女演员葆拉·贝尔饰演。 1995年生人的葆拉在《弗兰兹》《无主之作》等作品中的表演已经相当亮眼。 此番“封后”,可谓实至名归。

    《弗兰兹》(2016)

    和她搭配对手戏的男主角弗兰茨·罗戈夫斯基也颇具魅力,与迈克尔·哈内克、泰伦斯·马力克等名导演均有过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前,葆拉与弗兰茨就曾在佩措尔德执导的《过境》中饰演一对恋人。

    而今两人再续前缘,默契丝毫不减当年。 深情的演绎依旧让人心动不已。

    故事始于一场令人心碎的背叛。 在咖啡厅,喜新厌旧的男友约翰纳斯提出分手。 温蒂妮不肯接受现实,便直截了当地撂下了一句狠话: “如果你离开我,我会杀了你。”

    这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无足轻重。 可在温蒂妮身上,却一定会应验。 可惜,约翰纳斯没把温蒂尼的话当回事儿,自然也没有遵守两人的约定。 待到温蒂妮完成讲解,咖啡厅早已没了约翰纳斯的踪影。

    温蒂妮不知该如何抉择。 她不想失去爱情,也不愿杀死爱人。 但天意难违,就连一旁水族箱里的雕像也隐隐呼唤着她的名字,提醒着她的使命。 此刻的温蒂妮,手足无措,局促不安,惶恐至极。

    工业潜水员克里斯托弗出现得颇为及时。 尽管不善言辞、其貌不扬,但在恰当的时候,他的现身足以“拯救”左右为难的温蒂妮。 一股莫名的吸力在二人之间迅速弥散开来。 神秘莫测的精灵和平平无奇的凡人陷入了不可思议的热恋。

    不论是在站台、床边还是街头,他们永远黏在一起,大方、深情地拥抱和亲吻彼此,从不顾及旁人的目光。

    两具肉身像磁铁一样互相吸引,任谁也不能将他们分离。 不得不说,在充满柔情蜜意的同时,这段恋情也常常让人感到不大真实。

    果不其然,当消失的约翰纳斯再度闯进温蒂妮的视线,一切重新变得真切而刺骨了起来。 寻常的一天,温蒂妮和克里斯托弗依偎着走在路上,一抬头却看见约翰纳斯和新女友迎面走来。 躲在克里斯托弗的肩头,温蒂妮没忍住,向后瞥了一眼。 她本以为偷偷的一瞥不会掀起任何波澜,却不料,人是可以被心跳出卖的。

    电话那头儿,克里斯托弗说—— “那个男人经过的时候,你的心脏漏跳了一拍。” 那一刻,他明白了自己为何会在咖啡厅与温蒂妮相遇。 原来,由始至终,他都不过是别人的替代品。

    温蒂妮想要当面解释,没成想却接到了克里斯托弗遭遇事故的噩耗。 这难道是上天对她忤逆命运的惩罚吗? 冥冥之中,温蒂妮察觉到,久远的诅咒即将降临

    生于1960年的佩措尔德对柏林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的青年时期就是在这座城市度过的。

    他在柏林自由大学学习戏剧和日耳曼文学; 又在柏林电影学院结识了柏林学派的伙伴。 柏林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着力刻画的对象。 其最为人所熟知的《不死鸟》和《芭芭拉》都以柏林为背景。 年代或许各异,空间却从未改变。

    《芭芭拉》(2012)

    《不死鸟》(2014)

    《温蒂妮》延续了这套传统,依旧选择在柏林展开叙事。 于是,每当身为讲解员的温蒂妮口述着城市的规划、建筑的形制,历史与当下的交错总是叫人恍惚,也更令片中的爱恋显得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确实,从不期而至的初见到猝不及防的分别,妙不可言的一个又一个魔幻时刻贯穿了这段感情的全程—— 咖啡厅,破裂的水族箱打湿了两人的身体。

    他们的面庞沾满了水滴。

    细碎的玻璃碴儿,透过白色衬衫扎进温蒂妮的腹部,映出点点血迹,还有绿色的水草点缀其间。

    水下,两人手牵手遨游在深不可测的水域,偶然发现一处墙壁印着温蒂妮的名字。

    可转眼间,温蒂妮却被鲶鱼带走。

    下一秒,又了无生气地漂在水面。

    泳池里,温蒂妮溺死了再一次背叛了自己的约翰纳斯,然后浑身湿漉漉地从夜晚走到黎明。

    她穿过树林,迈向另一片水域,彻彻底底地没入了水中。

    另一边,昏迷的克里斯托弗猛然苏醒。

    影片在叙事层面保持着奇幻悬疑的调性,始终虚实难辨。 关于温蒂妮是否溺了水,克里斯托弗是否打过那通电话,以及约翰纳斯是否被温蒂妮轻而易举地谋杀,其实没有定论,全看你是否愿意相信。

    温蒂妮被告知,克里斯托弗死于通话之前

    说到底,这些叙事上的策略不必深究。 单纯地把《温蒂妮》理解为一则唯美而哀伤的爱情寓言也未尝不可。 最初,是克里斯托弗给了被抛弃的温蒂妮一线希望。 最后,是温蒂妮牺牲自己,赎回了克里斯托弗的生命。

    最大的疑团早在温蒂妮心跳漏拍的刹那便明了了—— 克里斯托弗并非逃避诅咒的借口,而是她的心之归属

    那么,为了这个给予她无限温柔的男人,她情愿放弃所有。 片尾,当温蒂妮沉入水底,以幽冥的视角与爱人诀别,观众固然可以认为她死去了。

    但我更愿意相信,她成为了真正的水精灵。 在水下世界,她永远地珍藏着一段纯真无暇、有始有终的爱情。

    *本文作者:kiwi

     8 ) 压抑神话也有动人之处

    因为控制不住想一个女生,还是没心思看书。很久没看电影写影评了,所以晚上选择了这部柏林电影节获奖的《温蒂妮》,温蒂妮是德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精灵,童话故事中小美人鱼的原型也取自于此。没想到的是剧情居然还有些惊悚。看的时候让我想到我很久以前写过的《水形物语》的影评:“暗黑系童话,但还是能从中看到导演内心保留的那份对于世界的纯真和童心未泯。相比于纸醉金迷的现实世界,他其实更想呈现一个简单美好、聚焦于内心灵魂层面的精神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即使是有着骇人外形的怪兽(映射现实生活中的边缘人物),也同样能拥有誓死不渝的陪伴;即使是最孤僻不起眼的生命,也能拥抱坚贞不移的爱情。”而与此不同的本片《温蒂妮》却有着极致仪式感的绝望。水精灵温蒂妮通过和人类男性结合获得灵魂,遭受背叛就必须杀死男人。爱与死亡,命运与诅咒。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是“柏林学派”代表人物,现实主义大家。影片有大量介绍柏林历史的台词情节,历史成为这些导演探索当下德国不可回避的内容。就像温蒂妮不可回避的命运。温蒂妮躲开对不忠恋人的处决是徒劳的。哪怕她爱上了另一个男人,未完成的命途却始终等待着她。影片从日常生活的小切口着手层层递进,对爱情的“仪式感”用了一种独特的角度阐述,女主冷血地溺毙前男友以示对男主的忠贞,男主自沉湖底与女主灵魂的诀别,他们在以充满悲剧色彩的仪式感践行对彼此的爱,完成现实中未达成的爱,而从另一个心理维度而言,也是完成着自我救赎。隐晦表达了更深层次的内心探讨,也让人感慨,或许有爱就会有痛吧。

     短评

    还是没忍住,看了现在的早泄版。剧作的结构还是一如既往的精巧,导演在技巧上也有意配合影片整体的风格在克制,但男女主角前前后后各自的重头戏里,用了相似的镜头和机位,却带着完全不同的情绪,同时做出了故事巧妙的结构,足见导演的功力。片子太精巧了,没有一丝赘肉,就讲了这么一个深情的爱情故事,虽然不如《过境》那般惊艳,但可以看到这位技巧型导演在自己的作者风格上已经非常成熟且个性化了。

    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风属於天的 我借来吹吹 却吹起人间烟火 天属於谁的 我借来欣赏 却看到你的轮廓

    9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三层文本:民族神话、城市历史、个人爱情。温蒂尼穿插在三层文本中,在神话中是水神,在历史中是水下桥梁上的名字,在爱情中是突然出现、意外消失又始终萦绕的爱人。最为美妙的一点是,Undine传说中是透明的,幻肢般的,又危险而存在感惊人的。其实这种规整的分析会让这部电影变得有点无趣,打动我的地方是她站在柏林的模型前去讲述这座城市被规划起来的过程,她问“柏林的起源,在河流的下游,谁能指出我们现在在哪里呢?”在那一刻,过去和现在重叠,爱和城市重叠,时空重叠。她说,建筑的样式将追随着功能,曾经的宫殿在21世纪变成了展览馆,神话在今天变成最后一个注视着爱人摇曳到水下的主观镜头。我的天啊,我竟然想起莉拉对《埃涅阿斯记》的评价:“假如没有爱情,不仅人们的生活会变得枯燥,整个城市也会变得无聊。”我爱这片儿

    14分钟前
    • 海带岛
    • 还行

    Yes

    1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建筑是一种功能性假设,是将人们的期许变成触手可及的存在。爱情是一种即时性谎言,是将对方的凝视变成虚无缥缈的残骸。期许一旦被打破,时间和空间自然会赋予建筑最新的意义。凝视一旦被干扰,呼吸和心跳自然会显露爱情最真的谜底。想不到一个本该充满神秘的爱情神话传说,竟然会是如此的空洞而乏力。如果爱情可以简化为两双漂浮的手和一些散乱的凝视,那么苍白就是它最好的注解。做为崇尚感知的作者型电影,佩措尔德成功的让观众的感知力变得麻木,除了影片中段的惊魂一瞥,只剩下轻灵的古典钢琴与沉重的呼吸声,再无其他。试想如果导演把取景地换成花果山,女导游爱上美猴王转世,丰富而细腻的人文地理风情讲解,再加上一个美猴王手办,这部《爱的猴王》会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吗?并不是所有的诗意都值得赞美,尤其是当一首爱情诗,感受不到爱情的时候。

    20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较差

    如水晶般闪烁而易碎的都市传说。沉醉于佩措尔德叙事中令人扼腕的错拍感,爱人消失又重现,相遇如前世爱过,温情离别后的质问,不欢争吵后的意外,死亡后苏醒,遗忘后回忆汹涌而来。上一时空的阴云始终以虚拟形态盘旋在当下,又以实体形态躲藏于未知的角落,如那些柏林地标从历史中穿行而来,裹满尘土又焕然一新。迷人的幻境感不依靠单个影像内的充盈,而是在剧本的场次与场次之间形成遥望的共振,镜头里的人物状态永远先于语言和行动,如同事件发生前早有预感。和现实一样,所有的不幸降临之前,我们一定早有预感。

    2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短小、简洁、素朴,几乎没有赘笔,完美像一首马拉美短诗。佩措尔德奉献我们时代最纯粹情节剧,也或许是他最完美最巅峰作品。

    29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一首写给柏林的爱情诗,太美了,寥寥数笔,便把水的意向推出银幕,浇灌在人身上,让人不由自主随着人物漂流激荡。可能是今年最好的爱情电影,也可能是导演+演员+剧本巅峰状态的天作之合,仿佛去年的«冷战»。默默想起了一个人几件事,就在影院里流了泪。

    3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我是沾了水便能获得神力的妖精,你是断了腿仍能拯救爱情的人偶。让我们在鱼缸里畅游,在水库里栖居。你用爱情拯救再世为人的我,我用神力报答溺水僵死的你。若我的心跳漏掉一拍不是因为你,若我们的爱情是用18世纪的样式实现21世纪功能的欺骗,我愿意沉入湖泊,让你生生世世在水底凝望我传说里的名字。

    3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升级版《过境》,变奏体《耶拉》,短短90分钟内完成一个高度凝练的绝妙故事,掌控力令人击节。有限体量内达成微妙与含混结合的时空转换(系列前作标识性元素之一),精准叙事节奏引领的规整结构对应(重复场景&不同视点运用得太妙,幽冥感丛生),流畅漂亮,既富隐喻,兼具可看性,佩措尔德正式成为心水阵营成员。一座城市的往事与未来,水底的古老神话是历史幽灵的显形,现代都市景观则是现时幻想的截肢,城市的沧桑宏大与情感的幽微糅合甚好;两段时空的“逆序”对应鱼缸破碎的灵光,堪称专属电影的奇妙魔法时刻——时间可以颠覆或重来,可以倒叙或暂停,可以海枯石烂,但唯独心动的瞬间,确确实实在那一分一秒发生,循着心跳的律动节拍就可以找到你。最后一个主观镜头过于凄美。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3.5. 一出都市暗黑童话,水上现代世界的爱情与背叛,水下依稀可见的历史遗存,柏林人走到今天,在历史的废墟上重建了新的城市,却根本无法与过去和解,历史是纠结的水草,越来越幽暗,越来越不清晰,缠绕在他们的身体和爱情上,就像这座城市带给他们的寓意,你可以好好讲出它每一座现存建筑的历史,却尚不能追溯它具体的开端。对于大多数导演而言,无非是堆砌伊们的才华,堆砌得越多越厉害,但是对有才华的佩措尔德而言,是相反的,他需要放手,需要拿掉自己的才华,让自己不那么工整,他只有放纵自己的时候,才有了那么一点纯粹的真诚。

    37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破碎的鱼缸是开启神秘世界的通道,口述城市历史让奇情灵动的故事得以植根于现代都市的车水马龙,此消彼长的爱情也因为心跳漏拍渗入记忆,荡漾出超乎理性的层层余波

    39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一份说明书的结果是影像文本化。《过境》有多惊艳,《温蒂尼》就有多失望。

    44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过境原版人马,讲述一个神话色彩的爱情故事...结局虽然很好,感觉有点草草收场...

    48分钟前
    • 影君子
    • 推荐

    不了解点欧洲传说的话,这片就是一部奇怪的灵异片。温蒂妮在中世纪的传说里是水精灵的名字,她会杀死背叛自己的男人然后回到水中。女主本来想抵制住这一诅咒,结果还是跌入轮回。咱们也可以拍一部女主叫嫦娥的电影,特别喜欢兔子,和男主爱得死去活来,但最后还是要回到月球上去。对老外来说也是一部奇怪的科幻爱情片,保证看得云里雾里。我只是好奇豆瓣给高分的被感动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个冷门的中世纪传说吗?

    51分钟前
    • 蒙奇D
    • 还行

    看佩措尔德的乐趣在于,看他如何将元素精灵这类巧思在爱情故事中落地下来,于是看到柏林建筑的模型与流转于真实柏林街巷桥梁间的回忆频频产生叠影,或者是,潜水员模型的摔裂略显笨拙地预告了潜水员的灾厄。其实,除了杀死前任是在回应温蒂妮的神话之外,整个故事都不妨被视作《海的女儿》的变形,小人鱼扔掉本该用来刺杀王子的匕首跳入大海化作泡沫,和温蒂妮没入深潭有着同样的力量:至高的爱是爱他人,我的心脏不应在你的手中有任何一次漏拍,因此爱必然呼唤牺牲、呼唤死。

    55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流淌于现代都市中的古典呼吸,暗藏在每一颗灵魂深处的执念神性,潜移默化,我们是聆听者,也是经历者,并逐渐成为信念者。未能长成高于传统的进化样貌,却也包含着深厚丰满的美学底蕴,那是时间洪流中冲刷了千百年的动人肌理,浮现在你我的每一次心跳、回眸与拥抱里。殉情和爱恨间是触碰传说的永恒迷局,佩措尔德通过灵动微颤的影像之舞,带领观者见证奇迹的拯救,与忧伤的分别,那是银幕上对恋人的呼唤,并将这段咒语,传递给银幕下无数忘记珍重的精灵。

    57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秘密的电影。河流这一形象是变化和不变这两个对立特质的综合体,也是渗透柏林(片中有提到原意为湿地)这个城市的时间和空间的深层肌理,这些特质在Undine的两重身份上得到体现。她在神话与祛魅两种力量之间摇摆——在那个咖啡厅里,她听到潜水者雕像呼唤她回归她的神秘特质,而最神秘的事情也恰恰在此时发生了:爱情。Christoph作为一个潜水者,他展现的运动趋势与Undine正好相反:从陆地到水中、从表层到深层,这似乎使他和Undine的关系笼罩了一层隐喻意味。对秘密的探寻是危险的,最终我们看到,探索者终究还是回到了岸上,而城市也退回了她曾经栖居的阴影中。

    58分钟前
    • 折叠兔
    • 推荐

    #70th Berlinale#主竞赛影后+费比西。作为重述水之精灵温蒂妮神话的现代版本,影片还是相当有想法的,神话原型中的基本情节要素都具备了,把这个神话故事放置在当代柏林并编得还算圆,确乎是[过境]的思路一脉相承,但并没有[过境]那么震撼人心的历史错位的眩晕感。虽说情节剧拍成这样算是有作者风格,但是跟滨口龙介一样,真的吃不下……

    1小时前
    • 胤祥
    • 还行

    古老的传说,几经变迁的城市,在佩措尔德的镜头下塑造出了这样一部充满着神秘与浪漫气质的影片。好几场堪称神来之笔的戏相信在电影节结束后仍然会让我回味。同样是关于水的爱情故事,比《水形物语》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1小时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