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梵高1991

    梵高1991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法国1991

    主演:雅克·迪特隆  亚历山德拉·伦敦  迪迪埃·巴比尔  贝尔纳·勒科克  尚塔尔·巴尔巴里  艾尔莎·泽贝斯坦  Edith Vesperini  Gérard Séty  Lise Lamétrie  Leslie Azzoulai  Corinne Bourdon  Jacques Vidal  Claudine Ducret  Frédéric Bonpart  Maurice Coussonneau  Gilbert Pignol  André Bernot   

    导演:莫里斯·皮亚拉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抢先版

      默杀

    • 更新HD

      烧烤怪谈:台风

    • 更新HD

      新天方夜谭

    • 更新HD

      我们假期做了什么国语

    • 更新HD

      占水师

    • 更新HD

      作家的谎言:笔忠诱罪国语

    • 更新HD

      作家的谎言:笔忠诱罪粤语

     剧照

    梵高1991 剧照 NO.1梵高1991 剧照 NO.2梵高1991 剧照 NO.3梵高1991 剧照 NO.4梵高1991 剧照 NO.5梵高1991 剧照 NO.6梵高1991 剧照 NO.16梵高1991 剧照 NO.17梵高1991 剧照 NO.18梵高1991 剧照 NO.19梵高199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梵高》(Van Gogh,莫里斯-皮亚拉,1991年/158分钟/彩色。一部关于绘画创作的激动人心的影片,表现了著名画家梵高生命中最后67天的非常经历,也剖析了画面自伤自杀的异常行为,正是在精神疾病的严重困扰中他完成了《向日葵》等惊世之作)

     长篇影评

     1 ) 过于真实

    《梵高传》 给人感觉太真实了,清晰自然.有一种很亲切兼偷窥的的感觉.时空的界线仿佛完全拆除了
    没有渲染,没有光环,没有狂热,平静的过程,不屑于去抓几只麦田里的乌鸦
    把割耳和自杀完全简化了 要你去攒侧体会梵高的心理状况.对于我们这些俗人是不可能攒侧到的
    失望所在!

     2 ) 梵高

    “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

    对于“梵高”这两个字,我之前的认识仅仅是,一位男性的画家。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知道,不过,我很喜欢他的向日葵。

    这里面的梵高,一个生命只剩下67天,懂得享受人生甚至有幽默感的艺术家。

    在感情上,倍受爱情的打击。他近乎丑陋的外表及倔强的性格,以及感情冲动时行为变得极为鲁莽,使得他所追求的女性望而生畏。却因梵高困顿,克拉幸娜又自甘堕落,重操旧业…

    “天哪!救赎在哪里?”

    梵高的眼睛里漫出一种孤独,由内而外的,源源不断的。

    他终日浸透在抑郁中不能自拔,所以他想到了死亡,想到了解脱,想到了结束。

    所以,他在麦田里向自己开枪了。他解放了自己那悲惨的一生,解放了自己没于脑海的艺术的追求。

     3 ) 为什么一定要有标题啊啊啊

    两颗星是因为真的看得好吃力,没有太多的剧情而且剪辑的痕迹太重了。慢节奏的片子还是更喜欢自然流畅的剧情...( •́ .̫ •̀ )

    目前为止,可以说这个版本的梵高外形是最贴近我想象中梵高的形象,就像一个瘦小佝偻的老头子,眉头紧皱,而你好像永远无法看透他眼神里的故事一样。

    感觉得到离开阿尔的梵高把热情逐渐燃烧殆尽了,在奥维尔的日子似乎已经变得毫无激情。这片子极少篇幅在说他画画,更多的在讲他的日常——无聊、冗长、无事可干。而如果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看梵高的一生,对他的自杀应该不会感到意外。不知道米勒是不是真的说过“如果言之无物,倒不如索性不说”这句话,但是对于梵高来说,他人生短短的37年所从事的每一份职业以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似乎都很用力,而绘画终究还是拯救了他,尽管他一生穷困潦倒,浪荡漂泊,不名一文。画笔和颜料、画布的碰撞是他对所看到世界最直接的印象和表达,而来到奥维尔感觉慢慢失去了表达自己的欲望,而告别也许是梵高和这个世界对话的最后方式了吧。

    本来不喜欢医生的女儿这个设定,但是最后一幕她含着眼泪说“梵高他是我的朋友。” 还是有点感动。

    唔~~ 其实还是很想看到一部纪录片是说梵高早些年在博里纳日的那些日子的。总感觉自己生活得太幸福了,眼里只有小确幸。而痛苦有时候也是一剂良药吧。不过自己没有经历过那些时代,不免觉得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灬•˘

    不过梵高那双健全的耳朵导演是怎么可以容忍这么大的一个bug(..•˘_˘•..)

    2016/09

     4 ) m

    抛弃了对梵高的传统英雄叙事,讲述了一个颓废病态的画家在自杀前2个月的日常生活。影片完全采取了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有大量看似无意义的镜头,还原了一个有朋友、医生、兄弟的普通人。相比于追求无意义的主题意义,影片更引人注意的是宛如雷诺阿的油画般的画面,人物的移动和神情都柔和而缓慢地融在画面中,让人恍然印象派的美好就是法国乡村的日常,只有也必然会在法国诞生。

     5 ) 在一段有待考证的恋情中的行走的天使

    文森特与玛格丽特•加歇的恋情并未记载于《梵高传》中,其真实性有待考证。编剧和导演这样安排,很可能书出于对一生没有得到真爱的文森特的同情,希望在他生命尽头多少弥补一下遗憾。然而少女的挚爱和处女的胴体最终没能改变文森特命运的轨迹。如果他稍稍幸运一些,早在阿尔的时候迎来这场精神和肉体上的安慰,他也许不会发疯,不会透支灵感,不会那么早走向生命的终点。可事实是文森特依旧走背运,在孤绝、无望与贫困中燃烧自己,在预支了未来几十年的心力和希望而筋疲力竭之后,在死神的阴影已经笼罩在他的头顶的时候,玛格丽特才带着那对她来说意义重大,但对文森特来说已经无力消受的温存到来。于是,他依旧绝望,依旧没有得到生命的拯救。
       然而他却拯救了她。玛格丽特,显然不是文森特曾经讽刺的那种“只会关心漂亮”的“一无是处的中产阶级小姐”。继承了母亲反抗基因,姑娘年轻的心脏跳动的是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独立人格的崇尚和对忘我爱情的向往。而这一切,正是一文不名的文森特所拥有的。然而一直以来游手好闲、养尊处优的生活状态却令的姑娘感到窒息。而父亲加歇大夫的矛盾更为姑娘所鄙夷:他崇尚、理解并且能够预见到未来社会主流价值观更大的解放,这是毫无疑问的,是他,第一个指出文森特的画作在未来收到世人追捧;可也是他,在一触及到实际生活的问题上便变得谨慎起来,屈服于既定的生活方式,虽然他自己内心也不甚满意。所以,在尚未谋面的时候,姑娘就凭声音和瘦削的身影对文森特,这个勇敢到忘我境地的叛道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所以说,玛格丽特对文森特的热恋并不是提奥所说的那种“一时冲动”,而是久旱逢甘霖般地相见恨晚。她不顾小姐的体面,在一片金灿灿的麦浪中,把自己同样成熟的身体给了文森特;她几乎没有原则地容忍文森特每一句尖酸的嘲讽,以及每一次同妓女的接触:攀谈、喝酒、跳舞、调情。她勇敢地孤身一人追他到巴黎,在灯红酒绿的妓院中默默看着他和妓女们狂欢以宣泄满腔悲愤。一曲结束,待他回过头来,一眼望见她二十岁少女的脸庞,她笑了,然后,陪他喝酒、跳舞、共度良宵。
       然而文森特却始终无法爱她。片中文森特自己的解释是还思念这凯,可这只是无力的托词。已经走到生命最后一站的文森特,已经没有力气去爱了,就像他连绘画也感到力不从心那样。他对周遭一切的冷漠,不过是个预兆,死亡的预兆。可是年轻的加歇小姐不懂,她恨他绝情,为自己在他面前的惨败悲痛不已。及至有一天,当她终于知道文森特已死,她换上黑衣,头戴黑纱,眼睛红肿,脸色苍白,在街上游走着。偶然与人问及文森特,她几乎无语凝噎,哀伤地愣住。
       然而他还是拯救了她。是他让愤懑迷茫的她勇敢迈出了追求爱情、实现自我的一大步。虽然此时,筋疲力竭的文森特已经无意再像以往希望拯救克里斯汀或者玛高特那样去拯救什么人了,但他身上苦难凝结散发的光辉,却召唤着姑娘去做自己想做的那个自己,不在乎成本,不在乎舆论。玛格丽特给予文森特的只是片刻的温存,但文森特回报给玛格丽特的却是一生的勇气。也许在这之后若干年,加歇小姐会循规蹈矩地成为某位中产阶级太太,一堆孩子的母亲,但在任何时候,她都不会再怯懦、不会再彷徨,不会再后退,因为她曾经真实地爱过文森特。
       所以我宁愿相信电影情节是真实的,不为那段对文森特来说已经无所的柔情蜜意,只为文森特对玛格丽特的拯救与启发。这就是文森特,即便在他不想去拯救的时候,他仍在拯救。他是在人间行走的天使或救主,用自身来体察人间一切苦难,曝光一切丑恶,施布爱的救赎。等到这一切都够了,等到他也用尽了最后一丝气力,便返回天堂。这就是文森特,天使在人间。

     6 ) 一出内在的戏剧:个体对社会的触怒

    我不喜欢皮亚拉好像故作低调的风格,其实满是设计,伪装出来的日常感。我更喜欢直接的,不日常的东西。当然啦,只是个人选择。

    撇去我不喜欢的风格,我必须承认这部电影有真正发光的时刻。它的主题是个体的追求与社会规制相左时,个体所承受的压力。皮亚拉的手法有点像会为空间里许多细节作详尽描写的托尔斯泰。这些日常生活的细节不见得是直接与主题相关的,但都在描述梵高生活着的社会,这个社会有人与人之间简单的善意,同时,这些对梵高施展善意的人,内心也有无法接受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的部分,这里的无法接受,不止有对梵高艺术追求上的无法接受,也有对梵高这个人本身的无法接受。片中的人或能接受他的画的,却不能接受他的人;接受他的人的,却不能接受他的画。所以你可以说梵高就是在这个社会中是不受欢迎的。

    那么梵高,自然没有办法获得一种整全,因为身边人对他的暗示,他开始质疑自己的追求,他变得无法与自己认同。因为认同意味着身边的人都是傻逼(这当然是一件痛苦的事,人其实难以承担无法与他人真正交流的事实),being different不是很多庸俗的人看来是个很爽的事情,反而是要承担精神和物质上压力的。梵高认为自己对亲人来说是个羞辱,累赘,包袱。而社会,继续以固化陈腐的态度报团过日子。可以说个体的艺术变成为人需求完全对立面的东西。做自己是一件完全令人恐惧,喘不过气来的事情。

    这种张力在梵高融入一个妓院的舞会里一个阅兵的段落到达顶点。梵高有人的需求,他在这个人人欢乐的场合里是多么的融入,开心,正常(划重点正常),而做他自己的艺术时却被人认为脾气古怪。这是真正感伤的时刻,艺术变成shame,变成怪癖,个体是不被允许的。梵高要想得到尊重,被人以常人的目光看待,他就要放弃做他喜欢的事。但观众知道,这些事情得兼并不是什么难事,而是一些不好的东西,你可以说是人对不同的恐惧,缺乏勇气,附和他人等等才让事情沦落至此,我没有答案。

     7 ) 阿尔的太阳

    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庆幸并没有看到梵高在电影里割掉自己的耳朵,相反,阿尔明媚的阳光和风景有时甚至让我心情愉悦,但我还是忍着自己的眼泪。在这个独自看完电影的深夜里,我忽然觉得文森特就是我的哥哥。这让我想起海子的诗歌《阿尔的太阳》,很多年以前,看《梵高自传》时,我曾经很认真的把这首诗抄写在扉页上。

     8 ) 梵高(1991版本)

    2月2日晚观看。时长2个半小时,法语。 整个影片很迷,看的不是很懂。 梵高坚持自己画画风格,不被当时人们所认可,因而卖不了好价钱。所以他一直靠弟弟养着他,不仅如此,梵高还有精神疾病,抑郁症很严重,性格孤僻,不愿意与其他人交谈,但是他的女人缘确是不错,剧中与好几个女人都有暧昧关系。影片开放,几个女主角都是露点的,丝毫没有轻浮之意,这也极大的反映了当时的法国社会生活,开放、娱乐、淫乱、舞女、美酒、服务业一流。女主丰乳肥臀,虽然容貌一般,与当年的那些名画内容相符合,什么惠美三女神、浴女呀之类的。郊野外,多名男女,赤身裸体,嬉闹玩乐,女人肥美、健康风韵、硕大的乳房微微下垂、有些脂肪的小腹、胳膊大腿也都很粗壮、臀部更是肥大。 由此看来,当时的那些画家都是如此做派,唯独批斗梵高确是有些不公平了,反过来看看那些当年的女性主题画作,无不如此。画家笔下的什么神呀、上帝呀,原来就是他们平时所接触的人呀。 梵高玩的时候很开心,与多个女人发生关系。但有时候又很悲伤悲痛、甚至想了结自己。原因有二。 1.自己的绘画艺术,很有风格,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不被人们所接受。 2.作为一个成年男人,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一直靠弟弟养着,心里很内疚、自责。 也不想说啥,总之现在的梵高已经是成功了,载入史册,永垂不朽。

     短评

    最后超级~长的妓院戏真让人想起天堂之门,永远停不下来的舞蹈和狂欢,拍到导演满意为止… 皮亚拉镜头下的梵高就是个普通人嘛,包括主演的外貌也一点都不让人联想到印象里的那个疯子画家:片里的这个人,有放浪的爱情,有和家人的快乐和矛盾,有创作上的焦虑,也有和其他人都处不来的孤独

    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在我所看过的名人传记片中,本片大概算是最平实最动人的一部了。既没有把传主神化,也没有将其妖魔化。整部影片不卑不亢,没有丝毫的媚态。一切都处理的如此流畅、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9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闷……………………

    12分钟前
    • 小 赵
    • 还行

    啥?

    14分钟前
    • 飞天神猪*将提
    • 还行

    就好象无论怎样讲述,都不希望你被轻易阅读。情愿被误解,好过被理解。

    17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还行

    剧本虽然没有明确完整的故事线,只有碎片化的一系列场景,但是每一场戏的信息都非常丰富,特别是对1880、1890年代法国乡下生活细节复制得非常到位,展示了第三共和国早期的社会风貌,让我觉得那个人就是梵高本人,那些人就是当年法国乡下实际存在过的人。

    19分钟前
    • 小A
    • 推荐

    还是想像中的存在最美好

    20分钟前
    • 在.
    • 推荐

    更生活化的写实处理,包括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布景。影片首先将梵高还原为人,刨去了所有的传奇与耸动,甚至一些名画的诞生过程,毕竟那些你们都很熟悉了。雅克·迪特隆表演的很棒,一个敏感、脆弱又很自我的人。叙事上的省略

    2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可以看作是大音希声风格的武侠传记片。演员外在形象沉稳内敛坚毅,有着反艺术家的码头工人气质,却能感觉到其身怀绝技并且激烈澎湃至随时可爆发的内心世界。结尾部分两个细节很厉害,一是女演员突然被砸到脚之后的爆发,二是突然起来的高亢配乐。迟来的错位悲悼凝结了梵高一生的命运。

    29分钟前
    • LOOK
    • 推荐

    非常忠实的传记片在AF看的原声

    32分钟前
    • minyee13
    • 推荐

    。。。。。

    34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较差

    说在电脑前无法坚持的朋友,很理解。再次证明即便你在电影院不小心睡着了,但在你醒来的那个瞬间,你还是相信,有那么一段时光,真切驻留在了梵高的最后日子,也在眼前的黑暗时空中。拒绝配乐,拒绝煽情,他用一个自己认为舒服的侧躺姿势,悄无声息地死去。他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听上去好熟悉。

    3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看电影看到四分之一差点流泪,看到一半喜欢上了演梵高的人,看到四分之三开始因为对女性角色的狗血以及梵高莫名放荡跳脱的处理感到厌烦,结尾已经没有任何梵高的影子了。

    44分钟前
    • 锥皱
    • 较差

    将戏剧化的表现降到最低,写实的如同白描。无限贴近梵高,他只是一个人,他也有爱欲冷酷自私,逃不掉每秒生活的磨搓,在现实和理想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他没有光环。他唯一能够证明自己存在的方式,只是不断的画,画,画下去。

    46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拍得太印象派了...

    49分钟前
    • (.-°_°-.)
    • 还行

    在影片第一秒钟,我们听到一种奇异的声音――曾在《爱德华·蒙克》里出现的画笔的巨响;但皮亚拉走得更远.他大胆地指出,单声道实际上比立体声具有更强的声音表现力(回想布列松的作品,不难意会这一点),于是我们在一部九十年代的电影中领略了"无环围空间"的音效;各种细小的后期录制声响被"不自然地"刻意放大,仿佛压扁后向中心聚集,如图层一般堆叠起来,它们绝非日常听到的模样,但在接近单声道的背景下反倒更具在场性与感染力(这或许也可看作一个比喻:片中未割耳朵的梵高实则已活在mono而非stereo的世界).皮亚拉对声音的态度实际上正是北方浪漫派和现代画家对景物的态度:关闭耳目而运用想象和知性构造出自然,突出其本质特征以接近那永恒的eidos,也即纯粹的外观(Aussehen).

    54分钟前
    • JeanChristophe
    • 力荐

    梵高最后的日子。皮亚拉一生的执念。

    57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梵高1890年在巴黎北郊奥维经历人生最后两个月的境况。摄影很美,91年的皮亚拉特还在延续70年代法国电影的乡村美学,那些配色和打光粗看不显眼,其实非常精致。故事中仍然有被忽视和伤害但沉溺两性关系中的女性,而且这部分做的有点拖沓。裸体不少,且结尾还是很催泪的,一个疯人的最后告解存在于理解

    58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我觉得比90年那部好看呀

    1小时前
    • 眠去
    • 还行

    【t345afc71d】【t391c70618】 梵高最后的日子,细细碎碎,白开水样叙述缓缓平铺,整整两个半小时,隐忍不癫狂静静死去。

    1小时前
    • [ e c h o ]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