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邮差的白夜

    邮差的白夜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俄罗斯2014

    主演:Aleksey Tryapitsyn,Timur Bondarenko,Irina Ermolova 

    导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神秘窥视

    • 正片

      花式舞蹈

    • 更新HD

      暴力本性

    • HD中字

      非常家务事

    • HD中字

      背起爸爸上学

    • 正片

      傲慢与偏见 普通话版

    • 正片

      傲慢与偏见 原声版

    • 正片

      大红灯笼高高挂

     剧照

    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1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2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3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4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5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6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16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17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18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19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本片起用大量素人演员,故事剧情建构在片中演出者的真实人生上,但写实之外,导演更点入了许多神奇超现实的荒诞色彩,夜晚现身的俄罗斯蓝眼猫,缓缓升空的火箭,包含诸多暗示和寓意,搭配壮丽湖泊及美如人间天堂的村景,使得电影中处处充满诗意和平静,被喻为该年度威尼斯影展最大惊喜。  俄罗斯北部一座与世隔绝的岛上,一名驾驶着快艇穿梭于湖中的邮差,便是村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办法。尽管湖的对岸就是文明世界,村子裡的人们仍维持这最简单纯朴的自给自足生活,村里没有政府机构,也没有社会救助和就业需求,邮差成了他们和外面世界沟通的唯一桥梁。每天邮差送信到每一户人家,和不同村民聊这不同的闲话,他关心独居的酒鬼老人,更暗恋着这里的寡妇艾瑞娜,经常照顾她的儿子。然而,艾瑞娜却选择带着儿子到城市工作,而快艇的马达也被人偷了,无法正常工作,他生活的存在和意义被打乱…  影片导演荣获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殊荣。

     长篇影评

     1 ) 努力活着, 一份不自知的美善

    普通人的生活中,人世的温暖并没有那么多,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问题,活着,尤其要活得好,实在并不容易。《邮差的白夜》讲述俄罗斯偏远地区一个与世隔绝小岛上湖边的小村落里,一个邮差为村民送报刊、邮件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由此展示出小村落日常的生态,使我们瞥见在世界的这小小一隅里有着多么鲜活生动的日子和对每一个日子的坚持。邮差是村落和外界联系的最直接纽带。他来来往往,将信使的角色干得很认真。他爱村里的一个女人,但追求却毫无结果。他和女人的儿子——一个小男孩交上朋友,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去湖泊深处探险,善良的邮差虽然得不到所爱女人的回应,但女人的儿子却迷上了他。他们犹如父子一般。确实,整部电影没有什么重大的事,都是琐碎的生活细节,一个接一个,流水般到来又流水般逝去:酗酒的老人喝多了有些懊悔、偷了邮差船上的发动机的那些人只为换钱吃一顿好的……一句话,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特别好看的是,远乡纯净质朴清新的自然美相当有诗意,它大大弥补了简朴生活中物资匮乏的不足,这种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是可遇不可求的。看俄罗斯电影里的这种清新动人的乡村景色,一向都是我很迷恋的。

    最后邮差爱慕的女人去城市找了工作,也带走了邮差的好朋友那个可爱的小男生。我总感觉,邮差遭遇了这个重大打击,恐怕会有些生无可恋吧。但认命的邮差又继续走在他日常的道路上了。生活既无情又有情,我想他总会找到他新的遇见

    很有意思的是节外生枝出现的一只灰猫,幻梦一般反复拜访他的场景在电影里是一个很好的隐喻:一个人从何才能察知自己是否有那么一个被称之为灵魂的东西存在呢?但它往往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并在内心深处静静地凝视着你自己。那只灰猫便是。

    最后,庸常的生活之外,附近军事基地生产的火箭头掠过长空,那是俄罗斯国家级别的宏大叙事,和邮差及村民的生活无关。支撑着个体生命的是每个具体而微的生活细节,以及它的温度和各种小小的美好。

    邮差的白夜有邮差不自知的美善,它是一个人勇敢活下去的全部动能,至于那个火箭头,又算得了什么呢?它只不过是另一个层面的另一种自大的梦想而已。

     2 ) FIFF26丨DAY7《邮差的白夜》:生活泛起涟漪,但又迅速归于平静

    第26届法罗岛电影节第7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邮差的白夜》,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果树

    机位独特,画面很美,缺少强有力的叙事,但作为风土人情片来看,也挺好的。

    麦麦

    看的时候一度以为自己在看纪录片,镜头感接近于无。风景很美、很诗意,划着船带小孩去找小水怪那段有一点点惊艳。

    George

    喜欢这个概念 但和别的闷片比还是无聊了一点

    Pincent

    纪实摄影对准的是不太被看到的国家角落,去除强情节,仅关注个人,将国家置于远处的背景。饮酒的岁月已是过去,俄罗斯人能造火箭而一个邮差的轮船却没有发动机,魔幻现实主义当然不算很高级,旧时代意象所指非常直接。除开这略带疏离的生活之美和人物群像之外没有太吸引人的地方,太冷感了。

    一桶猫

    由一个邮差的日常揭露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与世隔绝的村庄存在着各种因时代变迁而产生的后遗症 油画般的风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现实之外的蓝猫、水怪的传说、被偷的马达、升空的火箭共同奏响了时代的挽歌

    Joeyside

    老塔看了会打人,锡兰看了我惊呼你咋看了我的剧本,时空流逝的编年史构建了一个神秘的西伯利亚遐想神话世界。

    子夜无人

    像是按下了播放键以后的罗伊·安德森,但反过来比罗伊·安德森还要更冷。不像通常的乌托邦电影那样喜欢强调社会环境和权力结构,而是以纪录片一般的眼光扫视着环境中人的状态,对,仅仅只是扫视他们的状态,没有任何价值判断,也没有动作施加。

    Run Erika Run

    展现了俄罗斯北部村庄的邮差的生活,更像一部风景纪录片,夜间幻视的俄罗斯蓝猫,远处缓缓升空的火箭,包含了许多暗示,总体还是过于平淡了。

    约克纳帕塔法

    行进的村庄,静止的邮差。快艇寻找水妖,两岸绿树掩映,水面波纹荡漾,这一段很美。

    #FIFF26#第7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3 ) 《邮差的白夜》:被遗忘的角落

    (芷宁写于2015年6月4日)
        正如希腊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所言:“拍电影的本质就是向社会提问”。俄罗斯影片《邮差的白夜(Belye nochi pochtalona Alekseya Tryapitsyna)》,便向当今社会提出了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该如何安置那些被现代社会的发展遗忘了的角落,该如何安放那些不符合“时代进步”游戏法则的区域?
        影片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粗略算来,安德烈和他那个才华横溢的弟弟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分别为俄罗斯(含前苏)影坛奉献了不少佳作,有些作品还具有影史里程碑的意味。不过,比之米哈尔科夫在成为经典的路上的“顺理成章”,他光影世界的引路人、大他八岁的哥哥康查洛夫斯基则显得有那么点不走寻常路,当看到康查洛夫斯基终以《邮差的白夜》这样一部精彩凝练的作品回归俄罗斯本土时,不由得欣然不已。
        可以说,这部《邮差的白夜》饱含着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对时代变迁的观察和忧戚,或许这种忧戚来得太过深沉凝重,以致于在片中反而以看似淡泊的基调来处理,只是在很多地方,设置了富含深刻寓意的影像符号来暗喻,来类比。如,一只俄罗斯蓝猫的时常入镜,特别当它“蜷伏”在入睡的邮差胸口的时候,如,一些当地的古老传说,再如,一位旧时代女生产能手的阖然长逝,还如,毗邻偏远的湖区,火箭发射时的冉冉等等。
        此番,康查洛夫斯基启用了当地居民作为演员,让他们原生态地再现了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表现手法质朴内敛,叙事节奏舒缓悠长,平实自如地讲述着俄罗斯北部、克洛泽罗湖区居民那与世隔绝的生活,有着纪录片与故事片兼顾的特点。
        这里地理独特,湖区绵延,交通不畅,条件简陋,设施匮乏,房屋年久失修,人口流失严重,显然已被现代社会遗忘,更主要的是这里缺乏支柱型产业,没法离开的人们依靠救济金过活,而那个有点傻气的邮差则是日益稀少的湖区居民和外界连接的唯一桥梁。
        在这里,时间仿佛是静止的,人们每天过着重复而单调的生活,一天天地缺乏改变,然而此种重复又好像也不会持续太久,外界的改变迟早会影响到这个区域,但这种影响可能是更糟的。就像片中那所破败的被遗弃的校舍,当邮差旧地重游时,只看到一栋年久失修、一地碎片、满目疮痍的老建筑,其日益的变化只有苍凉和腐朽。年少时的邮差曾在这里读书受教育,或许还暗恋着什么人,当曾经的国歌咏唱,回响叠加在衰败的画面里时,过去的愉悦便如回光返照,一种无望的忧戚便迎面而来,事实上,这种无望几乎贯穿着全片,而片中邮差快艇的马达被盗,似乎也寓意着什么。
        影片的很多画面深邃而静谧,令人难忘,如,邮差带着同学的孩子前去传说中的女巫密地,当船过水面至接近最神秘处时,光线的变化及水面的静止,都仿佛将孩子的心跳声透过有感染力的画面传递出来似的。再如,快艇划过平滑的湖面,水面上的波纹像被默默地剪开般向周围悠悠地荡去,而这个镜头出现了不止一次,有一次是长镜头的俯拍,如此精心而凄丽的画面构图,即彰显着影片的表达技巧,又似倾诉着诸多的画外音。
        在听觉方面,康查洛夫斯基举贤不避亲地采用了他诗人兼作家的父亲所做的著名歌曲、前苏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后来应普京之邀这首歌换了歌词,继而成为俄罗斯国歌《我们神圣的祖国》),而片中的配乐则出自配乐大师爱德华·阿尔捷米耶夫之手,配合寂美寥落的湖光山色,曲调也似乎带着股子忧戚的愁绪。
        这个被繁华世界遗忘的角落,也同样被爱情遗忘着,邮差的意中人最终也在获得一份外地的工作后,带着孩子欣然前往了,孤单的生活终将继续孤单,无望的生活终将继续无望。在这个位置偏远、日趋寂寥的角落里,人口在减少,人们在老去,屋舍在倾颓,村落在消失,仿佛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而下一个时代似乎还不知该如何做出适宜的措施。对于这些即将不复存在的印记,或许只有光影可以记录一二,此时,难免想起贾樟柯的话:“人有的时候是善于遗忘的族群,我们太容易遗忘了,所以我们需要电影”。
    (杂志约稿)

     4 ) 死亡阴影下的旧制度与人性

    所谓“死亡阴影”,不仅指那正在消亡的村庄,也指本片中处处迷漫着的“死”的信息:邮差里欧卡一开始就展示他过世的邻居,酗酒溺亡伙伴,与他分道扬镳的妻子;那代表一个时代终结的离世老人安娜,总想着灵魂痛苦只靠宿醉来缓解、时刻想着要捅死人的尤拉和他时刻想着去照顾、相信他们死亡就意味村庄消亡的阿邦;还有那唯一新生代提姆卡的母亲也只是想着如何逃离。不过有点吊诡的是,这些“死”信息是在一片和平美好静谧安详世外桃源般的背景下展开的。

    最能让人产生“死亡”印象的是里欧卡幻觉中的“灰猫”。这应当是旧制度的隐寓,寓示前苏联那已失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那时刻萦绕人们心头的共产主义幽灵。显然,里欧卡对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怀念的,他希望大家都固守乡土,甚至希望小男孩提姆卡毕业后能继承他的衣钵便是明证。所以,他总是看到那只“灰猫”,因为在这只“猫”的监视下,人们就没了迁徙自由,没了脱离农村逃往城市的路途,如果还有这只灰猫,村庄一定还在,校舍也不会荒废,他儿时的歌声也不会消失,更重要的是,他的幸福有了可生长的土壤。然而,世事巨变,小村庄再也不是与世隔绝的飞地,他也不是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桥梁,失落感是可想而知的。这就是他为何时常被灰猫困扰的原因所在。

    村庄虽美,但绝对称不上与世“隔绝”,这点影片有充分展示:波澜不惊的湖面是谈不上“壮阔”的,而且电视、电话、邮路尚通,渡轮仍在,普通民事纠纷很快能引来公权力介入,人们定阅报纸也对时事津津乐道,这种状况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我们对这个村庄产生“隔绝”之感。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可以谈谈旧制度影响下的人性问题。

    人们能感受到普遍的社会压力,这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也是这个村庄并不“隔绝”的一个人性视角的证明。比如居民尤拉跟邮差里欧卡交谈时就说:“他们是有发年金给我们,店里也有很多东西可以买,但大家还是压力很大。”而邮差也完全同意这个观点:“现在就是这样”。压力会带来同样痛苦,说明这个村庄跟外部世界并无不同,它也不是逃避压力的避难所。所以,尤拉才感叹:“我的灵魂痛苦不已,只有喝醉时才能平静……”虽然他也怀疑是否“在地平线之外的某处,有五彩缤纷的美好人生”,但他一靠近就发现“没什么两样,一样灰濛濛的……”而邮差也有相同的感觉:“有时候只要躺在那儿,你就会感觉到痛苦。”这种痛苦的感觉可能是战争的后遗症,也可能是社会制度变迁的结果。但无论什么原因,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养育他们的村庄并非他们惬意的乐土。他们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只是找不到出路,宛如那在玻璃上乱撞的苍蝇。年轻人都逃往城市了,只留下一些孤独如邮差般的人们。

    普遍人性还表现在村庄人们的风情上。邮差里欧卡到邮局就敢跟那里工作人员调情,阿邦喝得醉醺醺也要去找那有着惹火身材的梦中情人,他们听到“孤男寡女”就能想到是“色情”,可见,这个村庄的人情可并不那么淳朴。能够典型反映这一特征的是邮差的同学伊莉娜,她为了能够带孩子逃离这个小村庄,不惜以性交易来达到目的。

    当然,上述人情充分说明了村庄居民的人性需要,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的堕落。道德本能似乎仍扎根在他们的本性当中。那位并不被大家待见的阿邦,有着小偷小摸的坏习惯,最有可能是偷窃邮差马达的人吧,因为在大家都还不知道马达被盗的前提下,他却第一个告诉了小男孩提姆卡,他还自言自语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有些人说他们知道,其实他们什么也不知道,事实是没人知道真相。”即使他不是盗窃者,他也一定是盗窃知情者,因为他点着香烟却不知香烟多少钱,香烟是不是他的封口费?他的那段读白似乎是为他的不道德行为辩护。但从后面居民同看的电视节目——讲述的是育幼院男孩的梦想的故事——来看,当他听到男孩回育幼院的目的是希望那里的孩子能成为“堂堂正正的人”时,他老泪纵横。这说明他人性当中仍有不灭的道德感。重要的是,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堂堂正正了:他只要有烟抽,他就可以对关照他的邮差隐瞒真相,只要有酒喝有人陪他跳舞他就可以置身他挑起的事端之外。然而,他毕竟流泪了,他的泪水无疑是对戕害他童年的旧制度的无声谴责,因为他现在再也做不了什么了,他只能是一个牺牲者,靠着所谓的“年金”孤独终老。

    阿邦的故事显然可作为旧制度扭曲人性的一个证明,但也正好说明人性中的道德感是要从属于他的社会性的。制度对人性影响的另一证明是邮差里欧卡在片尾的行为。邮差可以说是社会制度变迁的受害者,他穿着迷彩,显然有战争创伤,他奔向大城市结果又逃了回来,说明他已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他怀念旧制度,他应当也痛恨新制度,因为正是猫来猫去的制度使他的生活没了自由选择的可能。当他被迫固守乡土时,他背后冉冉升起的火箭似乎应包含新制度的喻义。(文/石板栽花 2015年11月18日星期三)

     5 ) 个人的命运与历史的进程

    可以说是相当小众的电影了。

    镜头绝美,几乎每一帧都堪比特列季亚科夫画廊里的油画。看得出,导演对这片土地、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倾注了足够的关怀与热爱。

    小岛村的凋零,何尝不是俄国自己的缩影?苏联解体后的惨状,虽然无论是爱沙尼亚的《极乐迪斯科》还是我国的历史纪录片都已经讲得足够详细,然而也许因为不是俄国人自己的作品,所以似乎还是给我一种隔靴搔痒之感。

    直到看了《邮差的白夜》,我突然感觉到,那些俄国大爷大妈跟我说的那些对苏联的赞美,以及因为他们当下生活产生的抱怨甚至痛苦,还有我很多俄国同学那些实质上与西方青年无异的思想与做派,一下子就这么和电影里的那些点点滴滴重叠在了一起。

    苏联时代的学校,以及学校里那段回响在会议中的悠扬歌声,是包括邮差在内的成长于苏联时期的一代人的美好回忆。而破败的村庄、因为被背叛、被出卖而不得不陷入尔虞我诈的原本淳朴的村民,又何尝不是俄联邦贫富差距悬殊的缩影?

    没错,一个的奋斗,既是个人的命运,也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

    苏联解体这个历史的进程,说得中性一点就是给包括前苏联国家在内的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给他们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而这个伤害,今天仍在继续。

    想起自己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正是新冠疫情最为严重、不得不宅家隔离的时候。

    是啊,历史的进程何时又曾远去?

    我们将走向何处?世界又将走向何处?

    我们愿走向何处?我们又希望世界走向何处?

    而我这样一个渺小的人,在历史的洪流中又能做些什么呢?

    希望我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6 ) 看到伏特加,还是选择冰淇淋

    静美的俄罗斯极地风光,面相质朴的素人演员,沉静灰暗是整体基调。

    坐船行驶,船不动,景动,这里最能感受到时间静谧的流动,如邮差的白夜生活,一个人的房间光线昏暗,起床凝视塑料拖鞋许久,然后由早餐开始一天的生活,仅有俄罗斯蓝猫相伴,日复一日。男孩和妈妈是他生活里灵动的亮色,虽然这是个只会拿出烤焦的面包招待他的女人。他带男孩寻水怪,男孩原先不信,最后哭起来了,这里,最是小孩子,后来还无所顾忌学大人抽烟。与邮差的独自生活对应的是村民独立于外界,火箭在背后发射,与他们无关,关心的只有养老金是否发放。明明什么也不缺,但依然焦虑。

    邮差是外界与这个村庄连接的纽带,发动机被盗,他的存在便失去了价值。村里的人们看似可以没有邮差这条纽带,但如片所说,邮差这个职业是不会就此消失的,因为,人们总不能在网上投递面包吧。人与人的联络不可被其他代替。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是:两年前你把酒戒了,今天看到伏特加你想了想,还是选择了冰淇淋。

     7 ) 这个世界他们曾经来过

    日复一日的庸常,作家有书和笔,音乐家有乐器,普通人如何对抗,普通人有酒和足够忍耐的内心。

    故事围绕中年邮差的寡淡人生,俄罗斯北部小岛,康查洛夫斯基的电影还是头一次看,在本片中,他启用了大量素人演员,这样的选择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质感,导演塑造出了人到中年的寡淡和孤味。片中多次出现一个固定镜头,邮差的主观视角,单身的邮差醒来,坐在床边,看鞋子,看单调的地板,一如他枯燥人生,日复一日。

    邮差是如此的普通,他在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同时,葆有着一颗童心,他关心独居的酒鬼,就如同关心他自己,他关心寡妇艾瑞娜,对她有企图心,但当寡妇和孩子搬走之后,他对小岛似乎也失去了留恋。理解到这里,我才真正理解了导演为本片起名邮差的白夜的用意,这样的生活,即使白天,也好像黑夜一样漫长和寂寥。真的是应了那句名言,好山好水好无聊。

    结合时代背景,苏联解体,俄罗斯也经历了村庄的迅速缩减和萧条,这样的村庄,这样的人群在这个星球上大量存在。他们逐渐被遗忘,被淹没,但是他们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短评

    纪录片似的故事片,北俄罗斯依旧壮美诗意。主题还是城市化与原生态的对峙。蓝猫是心中隐隐的不安,火箭是现代文明的逼迫,夹缝中的邮差还是受不了火车轰隆隆声响,选择回归村落。[B]

    6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他需要再三确认自己生活的世界是他所熟悉的世界,可突如其来的事那么多,多到他终于明白恐怕突如其来才是生活真正的常态。从描摹到叙述,举重若轻,不留痕迹。

    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可能是非职业演员、自然光和极简原生态的拍法难以承载起一个足够宏大的主题,片子有点太随意,就让不存在的灰猫、腾飞的火箭或者死去的老人葬礼这类的符号变得有点直白。年轻人进城,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儿童,邮差单调重复的日常生活,片中人物在细节上的刻画非常出色,最后有些东西不见了。★★★☆

    1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前苏联被判流放,从大陆分裂出去,悬浮成一爿孤岛,毒太阳冷却,大厦在倾颓,白桦林依旧,有人死去,有人逃离, 有人留守, 选择经受百年孤独,管它身后火箭升空

    16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快艇发动机被偷,火箭上了天;灰猫被落下,喜欢的人儿去了城市;退休金还买得起伏特加,可我已经戒酒了……时间静止,白夜永恒。镜头第一次随快艇渡湖,我真的以为自己正滑过镜面般的湖水,看得竟然痴呆了;海报场景横幅出现时,我不由深吸一口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忘记呼吸,把自己憋死了。

    19分钟前
    • Mumu
    • 推荐

    人生如黾,水上回光。邮差寡妇小孩老醉鬼,念叨越南往事的老头还有彪悍的俄罗斯大妈……他们过着封闭的生活,然后觉得人生不开心。康查洛夫斯基在第一幕就交代了“旧日时光不可追”,这是一部被时间抛弃的电影,那些墙角俯看的监视镜头,愈来愈少的信件,响起唱诗音乐的校园废墟,水上的女巫,神秘的猫

    21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影片中,包括邮差在内的绝大多数角色都是由村庄里的真实人物原生态出演。不存在任何表演,导演的镜头仅仅捕捉他们最自然的生存状态和最真实发生的故事。

    25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风景很美

    30分钟前
    • 文西
    • 还行

    形散而神聚。看似讲邮差的孤独,实则是把这种心态平移到国家和历史当中。破败的学校里回荡的仍旧是苏联的爱国歌曲,幽灵一样可观不可即的黑猫,完全脱离乡村背景而存在的火箭,还有不知道从哪儿出现的背景音效,所有这些带来人与人、人与人群、社会与国家、现状与历史的隔离。少见的使命感。

    33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富有诗意的文艺片。

    34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这真是一个难以打分的片子,打低的话显得自己逼格不够,打高的话可我真心难以集中精神看进去,于是我只有机智地打个中间分。零碎散乱的生活流,长镜头和清冷的画面带着人物迷失的诗意表达。

    38分钟前
    • Tito
    • 还行

    时间侵蚀的村庄,春天的绿色与步步紧逼的荒草之对峙。不能得偿的情欲,灰猫指引的机械化时代幻梦,逗弄孩子的水妖传说,快艇于水面划开的长长波痕,以及注定眷恋垂死村庄的邮递员之宿命 ,全部随着升空火箭化为新旧世界交替的挽歌。“如果村子没了,还需要邮递员吗”“村子不会一瞬间消失的。”

    39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影片导演荣获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殊荣

    43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火箭升空,百姓落地。Who cares?

    48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失望。

    5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很真实的美

    55分钟前
    • 潇潇暮雨
    • 还行

    北方的村镇,木刻楞房子,平静的湖。无时无刻不让人想到秋天的大东北,也罢,俄罗斯电影只肖一幅截图就能诗意弥漫。灰猫和腾空的火箭,无尽的隐喻,和平年代的烈日灼人。大开大合的国度,连个火车的柴油声都怎么拍怎么有。

    56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SIFF@影城;永恒孤寂如漫漫白夜,瞠视拖鞋一幕反复出现,形成时间间隔和心理上的转化;灰猫乃意识产物,神秘灵动中见虚无荒诞;火箭升空,与地上似乎凝固的时空呈有趣且隐秘的对比;户外自然景绝佳,春夏的俄罗斯静美至极;离开又回归的个体心态折射整个民族。

    6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无与伦比的绝美自然风光,无比单调乏味的往复轮常。湖面上那一叶扁舟是行走着的孤独,地面上的塑料拖鞋才是他每一天的归宿。

    1小时前
    • 牛逼协会会长
    • 还行

    我觉得太平淡了。

    1小时前
    • 欧.尹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