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傀儡

    傀儡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日本2018

    主演:木口健太  二阶堂智  石崎なつみ  户田昌宏  保田あゆみ  石井啓太  泉水美和子  牛丸亮  伊藤慶徳  谷川昭一朗  涩川清彦  乌丸节子   

    导演:松本千晶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椋鸟女孩

    • HD中字

      集骨杀人狂

    • HD

      森林王子

    • HD中字

      快乐的小鸡

    • HD中字

      阳光小美女

    • HD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 倩女幽魂1

    • HD中字

      首尔之春

     剧照

    傀儡 剧照 NO.1傀儡 剧照 NO.2傀儡 剧照 NO.3傀儡 剧照 NO.4傀儡 剧照 NO.5傀儡 剧照 NO.6傀儡 剧照 NO.16傀儡 剧照 NO.17傀儡 剧照 NO.18傀儡 剧照 NO.19傀儡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2年前に恋人を転落事故で亡くした、記者の藤真。上司から彼女の死が事故死として処理された未解決事件であるとして記事にするよう命じられて憤慨するが、結局現地へと飛ばされる。遺族と会った藤真は、彼らが12年前に恋人を殺した疑いを掛けられていた男・志田と暮らしていることに驚がくする。遺族が志田に対して従順な態度でいることも不気味だった。取材を進めても謎は深まるばかりで、次第に藤真は幻覚を見るほど疲れ切ってしまう。

     长篇影评

     1 ) 性遗忘、冷漠、自我迷失

    克雷格和罗蒂的婚姻本身就是一场闹剧,两个人互相之间完全没有任何爱的联系,只是彼此相处只是为了符合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
    克雷格在街边的一场带有性暗示的木偶表演,显然是为了印证他的理论“木偶和操偶师的心灵是相通的”,这也为马克辛顺利占据他的心作出了前提设定。
    而罗蒂的一生,至少是前半生,完全沉浸于动物的世界,她没有或很少产生对爱欲的幻想,一心扑在关照自己丈夫根本不在乎,不知道名字的黑猩猩、蜥蜴、狗等动物身上,头发蓬乱,衣衫宽大,皮肤干燥(真是委屈了卡梅伦迪亚兹)。直到马克辛出现,她才真正洞悉到自己内心所需要的,她对这个同性的欲望尤其强烈,甚至到了如果不能拥有至少可以毁灭的程度。这使得这个角色从出场时的正常和默默无闻变得丰满充盈,极具爆发力,同时暗示了我们处在这个规矩的社会环境中,往往跟着别人早已设定好的轨迹行进,要是没有“马克辛”这一催化剂出现,我们的人生永远不会反应,永远对命运无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清楚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也不明白到底哪儿才是目标,什么时候会到达终点,总之就是这样平平淡淡行尸走肉地存在。但是,心中某个地方一直有个触媒点,一旦触及,不是爆发就是毁灭。

     2 ) 沒有結束

    我是一個木偶師,我的工作是演繹別人的人生。
    也許我只是想暫時變成別人,這卻會成為一種戒不掉的毒。

    過於強大的控制欲就是一種壓抑人的強迫症。
    我愛你
    這不是人性,而是喋喋不休關於控制的論題:


    Grey控制Malkovich,Maxine控制Grey。
    而Malkovich只是一群人的傀儡,一件穿起來舒服華麗的外衣。
    Emily即將成為下一個, 這是宿命。

    Grey——木偶師,不僅把他的情感留在舞臺幕布前木偶的身體里,也同時把人生也當做一個討人厭的添加物。他把自己的 情感傾注在人物之中,手中的線卻是操縱自己。他以為已藏掖好自己的情感,豈不知,他自己人性中的脆弱卻從未消失。他就這樣通過木偶的眼看著Maxine,從Malkovich身體里掉出來,夢醒了,卻又掉入另一個更加遙遠的夢境,一部接一部演不完的人生劇集。

    愛是什麽

    Grey藏在背後望著心愛人的慾望,爲了她捨弃辛苦建造的夢
    Lotte的瘋狂追逐,躲在另一個人身體里成為她想要看到的他
    Maxine在逃離夢境之後面對上膛的槍說出的我愛你

    你愛她的什麽
    她控制你的心,你的口,你的慾望
    你的付出

    荒謬的永生呢,是他成為Malkovich,還是Malkovich成為他們
    Lester, Malkovich,Grey, Emily。。。
    這是一個輪回,沒有結束。。。

     3 ) 傀儡人生,人生傀儡

    装做很懂的B样
    装做很懂的B样

    电影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出于我们生活的有限性,以及我们精神体验的空乏,把观影者代入不曾有过的场景,延伸其生活的可能性,从而实现达到让观者愉悦的目的,进而让他们为这种愉悦埋单,最终那些制作者实现了其商业性的目的。无论它动作片,恐怖布,言情片,种种的种种。
    一种是出于创作者的一种表达需要。这个跟诗人写诗,画家绘画,歌唱家唱歌是一样的道理。无论他表达的是他的思考,或是他的审美,他是以忠诚于自己内心的态度,进行的一种表现。他通过电影来表现他的内在,他也通过受众中那些共鸣者来延伸他的内在,当然这也是那些真诚艺术家的共同特点。
    前者是产品,后者是作品。前者给我们的姿态是,瞧一瞧看一看啊,这里这里惊险,有恐怖,有浪漫,快来买啊。 后者的姿态是,这是我的作品,爱看不看。
    这样看来,前面似乎像是在说商业片,后者似乎就是那些艺术片。我没说的这么绝对。因为商业片在精益求益的过程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性。而所谓的艺术片,为了创作者的成本,也会一定程度地放低姿态,尽可能迁就更多人的品味,迁就了别人也迁就了自己。因而也具有一定的商业性。
    《傀儡人生》,我觉得是偏向后者的。
    看完这部电影,在情绪上我很兴奋,在思绪上我很混乱。兴奋的是这个电影很意思,王小波他老人家不就说么,人活着就要做些有意思的事。可以说这一系列参与人员做到了。我混乱的是,我隐约感觉到这部电影有很多关于形而上的隐喻,而我并不能完全明晰的感知它们。
    以下试作分析,重点在抛砖引玉。


    自我迷失•谁是谁的傀儡?
    自我迷失•谁是谁的傀儡?

    这部电影的隐喻并不单一,比如为什么会一个7楼半,固然有搞笑的目的,不难看出其中对所谓的城市文明之中的衣着光鲜的白领所承受的压抑,揶揄之余不免有点同情。
    当然核心是“傀儡”。电影以一个木偶操纵者的身份来呼应傀儡这一主题。
    当库萨克学会完全控制马科维奇的时候,库萨克入侵马科维奇的脑袋,占据他的躯体,同时也享受马的名利,同时被马的名利的所俘虏,以至于在基纳要离开她的时候,他也说了,如果我离开马的躯体,我将一无所有,她还会跟我在一起么?
    谁能分得清谁是谁的傀儡?

    是物欲横流,博大繁杂的世界,使得人自我感觉如此渺小,从而失去应有的最基本的自信。
    想想时下的那些沉迷于网游的人,他们不也是借用网络模拟的形式,进行着一种“成为马科维奇”的尝试么?
    回过头看,小时候问及理想时,我们总会以这样的句式的回答:我要成为XX一样的人。这个XX可能是爱因斯坦,毕加索,诺贝尔,拿破仑,甚至还有要成为希特勒的。《两三无猜》中,那个就男孩想成为一个暴君,而女孩则想成为一个馅饼。当然这种说法,可能是作为一类人的代指,并不是说要完全成为XX的copy或者clone,但是不难看出这种句式,不经意间已经包含着“为马科维奇”的尴尬取向。
    回顾历史上看,越是混乱不堪,越是多灾多难的时代,宗教以及迷信越是盛行。这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道教。其中最终目标就是成仙。仙是什么?所谓是仙,不也就是清心寡欲,出离自我,甚至出离了人类这一种属,而变成一种幻想中一种产物、怪胎。为什么他们要成仙?还不是因为他们不愿真面所要面对的种种么?这本质是什么?逃避!
    说到逃避,不难看出那些酗酒,酗烟,嗑药,吸毒的与库萨克们的相同点。那些沉溺于种种能让自己欲痴欲醉,欲死欲仙的所有的逃避,不都是出于对自我以及自我所处环境的背叛么?本质是一致的出离自我。
    不过这些出离自我的实现方式不一样罢了。
    一种是成为傀儡,什么是傀儡?词典:“偶戏中的木头人;比喻受人操纵,不能自立的人或组织。其关键是被控制。”
    一种是成为行尸。剔除了灵魂的皮囊,仅保留了生理层面的存活。与傀儡的区别,就是不受控制。
    乍一看来,似乎它要比傀儡自由。错。没有灵魂感知的自由,不能其为自由,那是野兽的自由!也就是说自古以来那些高贵的灵魂,所吟咏的自由是一种相对于人而存在的概念,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有灵魂的人才能够拥有自由。
    形式上不自由不一定限制精神上的自由,精神上不自由无所谓形式上的自由。
    前者如周文王、李敖、曼德拉,他们在狱中可以著书立说。这说明只要一个人内心是自由的,就没人能囚禁他。后者,不说也罢!那些营营役役,碌碌无为的人,那里不是一抓一大把?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自由,先决条件是精神上的独立。否则,他要么是傀儡,要么是行尸。

    看看这个世界有几个人可以言及独立人格,个人意志?能够纯粹地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想自己的事儿?
    庸碌的人啊,有谁不是人生的傀儡,有谁的人生不是傀儡人生。
    身为傀儡,不免闹剧百出。试看:


    傀儡的闹剧
    傀儡的闹剧

    例如基芙先后两次在同马科维奇做的时候,她到底是同谁在做?我想进一步问一句,她获得的快感到底是来自于谁,这不是对傀儡最大的调侃么?
    “我想着钻进别人的脑袋,用他的身体和我爱的人约会,与此同时我的老婆和猩猩一起关在家里的笼子里,这是什么生活啊!”
    虽然迪亚兹和库萨克先后都借用马科维奇的肉体,同基芙做过。但是库萨克更可悲。为什么迪亚兹只是借用了马可科维奇的小鸡鸡,库萨克借用的可就不只是小鸡鸡了。库萨克借用的是马科维奇的身体以及“它”代指的一个角色。这个场景,和当年尹志平上小龙女的时候,给她蒙了个纸巾有异曲同工之妙。
    前者仅仅把肉体作为一种表达工具,这跟邻居借个黄瓜没什么区别。后者可就不仅仅是“借用”这么简单了。这背后肉体与灵魂的错位,总是给人以脏兮兮乱伦的感觉。设想有人会这样说么:“伙记啊,你好,我想借用你的肉体来满足一下我的情人的性需求,中不?”。
    (严肃点,别笑。丫得,说你呢!我说事呢!)
    编剧前后按排了两场戏的对比,着实有点胆大妄为,玩世不恭!我相信他当年写到这里,他肯定沾沾自喜,自以为调戏了整个人类,一个劲地得儿意的笑。肯定比我看电影时笑得还欢。


    我是谁?
    我是谁?

    “昨天我是谁?今天谁是我?”
    你问我,我问谁?
    做自己吧,“不要让软弱的灵魂成为最后的一道菜”。“倘若生命原本就没有什么意义,而我又除了这无意的生命之外别无选择的,那么它仍然是我最想要的选择。”
    所以,“要勇敢地成为你自己”。(此节所引,皆是尼采语)
    勇敢地做自己,这样作为一个个体所承受的,才有意义。尤其是我们承受的那些孤独的苦痛,和那些苦痛的孤独。




    放在后面的序/废话
    放在后面的序/废话

    我已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看到了好电影,立马到豆瓣看看豆油们有没有写影评。如果已经有已经写尽我想写的或者是写得很好的,那么我就止笔,把它们顶上去。
    到目前,我翻看一下,觉得我想说的,还没有被完全的写出来,于是就有了此文。

     4 ) 周润发与小喽罗

    可爱的愚人节用半价买下了一批想收藏的三联图书,意外地省了90大洋,很happy。开始读迈克尔伍德论当代小说的《沉默之子》,有点儿头疼,不知是作者风格如此还是翻译上的问题,导论里提到的“小说”与“故事”,“沉默之子”与“言词之子”的差异我都不是弄得太明白。但还是由此想到了一个话题:我喜欢什么样的小说和电影?
    昆德拉反复强调小说的意义在于探索存在,我赞同,放宽一点儿说,我认为好的小说和电影应该能展示出新的可能性,能让人感到眼前一亮的欣喜。有些题材是百拍不厌,永远会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比如男女间的爱很情仇,警匪间的正邪交锋,就算泛滥成灾,依旧会有数不清的忠实fans,这大约是出于人类的本能吧?没有任何理由鄙视它们恶俗,谁不爱俊男靓女,枪林弹雨的?少了它们,世界一定索然无趣极了。巨大的娱乐工业生产出海量此类产品,足够我们日夜不息的从出生看进棺材。只是人生何等丰富多彩,不按套路出牌的状况比比皆是,把所有光阴都耗费在观看这些虽美好刺激却虚无老套的传统故事里,实在有点太浪费了,起码好奇心过剩的我这样觉得。
    小时候看《英雄本色》系列,发哥在挑战最终boss前总要干掉无数小喽罗,看着那些倒霉鬼呜哇几声倒下一片,我常感到莫名的失落,心想小喽罗与发哥有什么区别呢,都一样的出生长大,有或美好或悲伤的回忆,同样惦念着将来。吴导干嘛霸道地为了发哥的故事就在一个画面里让其他那么多也许更精彩的故事倒下呢?这种时候我总会有强烈的冲动,要对着电视大声喊停,然后指着边角里的某具无名男尸说:“起来!我想看你的故事。”幻想他真会爬起来,把呆若木鸡没搞清状况的发哥一脚揣出镜头,对我绘声绘色地讲起自己的过去。当然这故事会戛然而止,结尾的场景我很熟悉,因为他被发哥给杀啦!不过我不会就此让发哥回来继续他冷酷无情的表演,而会再度喊停,问即将死去的小喽罗:“你死了,刚才你提到的那个美丽的未婚妻怎么办?我要听她的故事!”……就此不断地不断地,像是在翻阅辞典,直到发哥和每个小喽罗一样成为一条普通的词条,可能我才会心满意足。
    所谓先锋小说艺术电影实验话剧,都是些不必要的名头,我接触它们的唯一原因是渴望从其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满足我日益贪婪的好奇心。对于崭新的可能性,不论是故事层面的还是叙事方式上的,都会让我兴奋不已,比如最近看的《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和《大象》:能钻入别人的大脑,还是名人的大脑,呆上15分钟,然后被甩出到高速公路旁?多么疯狂的ider,兴奋!好吧,用此来收费赚钱,不仅如此,两个女人相爱了,一个钻入马尔科维奇的大脑,一个同时与他约会做爱,借马尔科维奇的身体完成同性恋不可企及的高潮?兴奋X2!再来,马尔科维奇发现了真相,于是自己钻入自己的大脑,oh my god~全世界都成了马尔科维奇!太NB了,兴奋X3!我觉得任何关于女性与身体的酷儿理论都可以塞进这部想象力爆棚的影片。相比之下,《大象》就如这种动物般冰冷沉闷,我还不知电影为何要起这看似无关的名字。不过有次我去北京动物园,一只大象正被罚单独禁闭,看来它对此很不满,全没了往日的温驯,用鼻子死命地攻甩闸门,那场景,看得我如小兔兔般心惊肉跳~^_^想来电影也有这方面的寓意?令我迷恋兴奋的是范桑特的《大象》对校园枪击案的独特讲述方式,这么血腥凶残的事件竟能被演绎成如此安静平淡。摄像机就这么不言不语地跟随在人物背后,一个又一个不搭调的人物,一个又一个的长镜头,想想日常生活的一天也就是这样。铺垫到了时候,疯狂的杀戮开幕,按理该是令人头晕目眩的MTV式拍法了,还TMD是长镜头!待结尾贝多芬的音乐响起,服了,彻底服了,原来这样另类的方式才最震撼人心。
    为什么小喽罗的一颗暗弹一记黑棍就不能击倒发哥?这是由谁规定的?为什么英雄就算要死,也要死在穷凶极恶的反派大头目手中,仿佛这样才算死得其所?太无趣啦,我想看见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真实如赌圣般出千不尽的生活一样。其实不必都深沉得触及存在,就像《东成西就》里王重阳一出关即被只靴子砸死,也带来了新气象,能让我哈哈大笑。

     5 ) 查理考夫曼作品:关于《傀儡人生》自恋心理和人格面具的思考

    查理考夫曼的作品,有着其他导演所没有的精致和猎奇,他在电影中所探索的很多东西,不仅仅与我们生活本身相结合,更重要的是,他在传达给我们一种存在于内心中的东西。

    在他编剧的电影作品中,你总能找到关于“本我”,“自我”,“超我”、这几个元素,比如在电影《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里,超我就是爱情复合下的乔和克莱门汀,本我则是处于梦中的乔和克莱门汀。

    这三个名词各代表什么呢?

    本我代表的是绝对的放纵和自由,超我则是代表着智者的身份(《失常》里面斯通在大众面前所表现的“人格面具”,即为超我人格的展现),而最后一个就是自我,是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之间的真正的我们。

    了解了这三个名词的概念,我们就好理解这部电影大部分的内容了,电影《傀儡人生》可以说是荒诞和奇幻的,在电影《失常》和《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里面,梦境是无法和现实进行直接的交流的,而在这部电影里面,梦境和现实的通道被打开了。

    这说明人脑中存在的潜意识和主观思想都成了这部片子中客观展现的主题,在影片的一开始,,主角克雷格·施瓦茨操控着手中的木偶的一幕,其实就是影片意识形态的展现,同时也是影片想要讨论的最中心的问题。

    灵魂是什么,肉体是什么?两者又有什么关系?

    影片中克雷格操控着毫无生命的木偶的过程,其实就是为之后操控马尔科维奇的身体做铺垫,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克雷格操控木偶的过程中和操控马尔科维奇的过程一样,都是将思想传递给了肉体或木偶的过程,在此,思想是具有主导作用的。

    然而,肉体是什么呢?

    肉体就是我们所提到过的人格面具,首先,我们是很难去决定自己的人格面具是好是坏的,所以在某种程度来讲,人格面具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满意度的高低,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人格面具的持有者,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里,老爷的人格面具就是权力的象征,而女性的人格面具就是低贱的象征;在影片《孔雀》里,二姐高卫红刷盘子和看孩子两种工作的取舍,决定她所处的阶级的高低。

    在影片中,每个人都想成为马尔科维奇,因为每个人都能从马尔科维奇身上拿到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他是本我精神释放的绝佳场所。

    成为十五分钟的马尔科维奇和成为木偶一样,都是主角从自我变成本我的一种主观上的转变,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投射作用。

    投射作用:将自己存在的主观欲望或冲动强加于其他人身上,从而达到防卫自我的目的。

    正因为有了投射的产生,才会使得本我的精神释放得以开始和结束,影片中多次提到了克雷格、克雷格的妻子、马可辛三人的爱情争夺,三人又各怀鬼胎。

    克雷格进入马尔科维奇的过程正如克雷格本身操控木偶一样简单,在这部影片中,肉体存在的意义就是受思想操控。

    克雷格的妻子是最有冒险精神的一个角色,她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即“马尔科维奇的女性面”。

    这种男性外表与女性认知(或女性外表与男性认知)相结合的形式就是代表了男性力量与女性力量整合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整合来让自身更完美。

    在影片的前半段里,一直探讨的都是关于进入他人潜意识中所发生的事情,而在后半段里,镜头一转,开始探讨更加深入的东西:如果自己进入到自己的脑(潜意识)中,会发生什么?

    在影片中,马尔科维奇进入到马尔科维奇的潜意识中,看到的所有人都变成了马尔科维奇。

    这其实是马尔科维奇自恋心理的一种表现,在影片《失常》中,主人公迈克尔斯通在梦境中被众人追逐的展现,就是自恋心理的表现。

    这部电影很好的将现实、梦境结合在了一起,在电影《红辣椒》中,这种展现也同样存在,通过将梦境与现实进行混淆,来营造一种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大环境,借用心理学与电影学巧妙结合的外衣,来让整部片子的探讨变得更加深入和细致。

    之后,再说一些小细节。

    影片中所表现的7/8之间的七楼半,象征的就是阶级与阶级之前人格面具的对抗。

    就像我们脑中存在于夹层的灵感一样,转瞬即逝,然而就是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和思想,不断的打断我们的正常思路,甚至有时会占据整个潜意识。

    在影片中途,出现了一直黑猩猩,这只黑猩猩是洛特——克雷格的妻子养的,一直患有童年阴影导致的胃溃疡,影片在开头并没有给出黑猩猩过去的故事背景,直到当洛特被克雷格扔进黑猩猩的笼子里时,这种故事背景才真正为戏剧冲突的解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黑猩猩因为在小时候没办法解开父母身上的绳子,而失去了父母,而在此刻,他解开了洛特身上的绳子,不仅仅对自我童年阴霾所造成的冲突做了交代,同时也是将洛特的困难解决了。一举两得。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在影片的最后,克雷格的声音出现在了小女孩的潜意识里,其实就已经代表了克雷格的人格封禁——因为之前在影片中有过解释:进入到幼年的寄主中会被吸收,因为寄主本身并未成熟,很轻易便会被寄主的自我意识所吸收,而主角克雷格就成为了寄主潜意识中的一个傀儡。

    就像在开头他手下的木偶一样,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戏剧性的讽刺,却让人心底一凉。

    影片中所表达的很多东西都是属于查理考夫曼的奇思妙想,初看是觉得晦涩和生硬,等到看得多了,了解的多了,这些东西就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脑袋中了。

    记得之前看电影《穆赫兰道》,惊诧于电影的大尺度,也迷惑于影片视听语言的晦涩和怪诞,直到接触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之后,整部电影就开朗多了。因为看得多,所以想知道的也多,又因为想知道很多之前没有听过的,所以就变成了读和写,以及思考。

    看电影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也正因为看电影的过程,我学会了查阅书籍和资料,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也丰富了自己的思想,成长绝不是形而上的过程,他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验证去实施的,我们常说他人如何如何,却根本看不到别人在光鲜外表下做出的努力——在此不愿鸡汤太多,只聊电影。

    人生就是一个逐渐得到人格面具的过程,而《傀儡人生》则给予了我们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们得以在未经努力的情况下拿到属于自己的人格面具,而这种人格面具的意义是什么呢?

    权利和金钱,以及欲望。无外乎这三点,查理考夫曼在《失常》和《傀儡人生》中都对这些方面有过隐喻,昨天看了一部电影,是大卫芬奇的《心理游戏》(过几天会写影评),同样也有关于人格面具的思考在里面。

    我们无法去避开人格面具谈论真正的本我,因为人格面具是社交的一种重要的媒介,但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在超体里,导演吕克贝松将生命视为一次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唯一证明就是时间。我很赞同这个想法。

    让肉体去解决琐事,灵魂留给自己。

    灵魂是一切意义的所在,而肉体是物质的本源,生命的意义在于周而复始,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马尔科维奇,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永恒。

    致敬生命。

    最后,谢谢观看。

     6 ) 和电影关系并不大的,Charlie Kaufman 评论

    自己以前写的,文章部分链接不能复制过来,请看原文05/02/19

    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把Kaufman的电影能找到的都看了(除了01年的 Human Nature )。虽然有EMULE的帮助,但是显然他的电影并没有那么受欢迎,因为每次都要排1000多的队,也辛苦了我电脑。

    Kaufamn 的电影属于典型的知识分子型的那种,据说很像Woddy Allan,但是我没看过他的,所以不好比。所谓的“知识分子式”的,说的是里面虽然没有很深奥的对话,但是多数人肯定看了一半就不愿看下去,因为每个字都懂,但是就是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如果就把它当作喜剧来看,似乎又没有那么爆笑,说文艺片吧,片片又有那么许多神经兮兮的演员,还偏偏全都是大牌,你说这叫什么呢?

    从99年的 Being John Malkovich (变脑),到02年的 Adaptation.(改编剧本/兰花贼) ,然后是03年的 Confessions of a Dangerous Mind(神经杀手/危险思想自白) 和去年的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王牌冤家/暖暖内含光/无暇心灵的永恒阳光) ——甚至名字都是越来越长!虽然四部电影各自所表述的东西并不同,但是有一个主题是共通的,就是焦虑。在这些电影中,你无时无刻都可以感受到作为编剧的他在写下那些对话时刻的窃笑,又或是某种对自己的嘲讽。从《变脑》中对于操纵和被操纵的恐惧,到《兰花贼》中现实和幻想的混淆,然后是《自白》中坚持艺术还是走向通俗的摇摆,然后《王牌冤家》中理想爱情和现实的苦恼。这可以看作是一种作者对自身焦虑的发泄,只是换了不同的花样。

    除了最后一部影片以外,Kaufman的电影总是借着一个好像很浅显的故事,然后你看着看着发现它逐渐不是那么回事情了。他既懂得用通俗的手法来娱乐大众,到最后也不忘记摆你一道,原来我要说的你都没看懂呢!事实上,比如根据 黃香瑤,她认为Kaufman始终徘徊在着条道路的两边,他知道自己如果做一个很俗套的好莱坞编剧肯定会大卖,但是又不断地考问自己,我真地要这样吗?这一点在《兰花贼》中又过很明显地显露,凯奇所分别扮演地双胞胎,弟弟是个没什么脑子的人,一心想要写出个大HIT的关于连环杀人的剧本,哥哥是个饱有学问的成名编剧,正在为改编剧本而发愁。当弟弟问哥哥对他的剧本有什么看法的时候,哥哥随口说出了一些最俗套的桥段,没想到,竟然真的把着卖出了几百万!这既是对好莱坞的那种知识分子式的嘲弄,也是对自身处境所开的玩笑。到了《自白》中, Sam Rockwell 所扮演的电视制作人,既想继续做他那毫无营养的电视节目,但是在 George Clooney 的劝说下又挣扎在“Do the right thing”的感召之下。他总是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就是想得太多,来回摇摆,于是图增烦恼,但是也笑料百出。Kaufman很善于开自己的玩笑 ——同样也是知识分子式的。那种隐藏在文字之下一点点的玩笑,稍微一发现,然你回味无穷。

    他的电影还然人看不懂的一点是,他老是喜欢改编人家的东西,然后把内容掏空,又把自己的喜好全部塞进去,让你觉得似是而非。就好像改编自《The Orchid Thief》的《兰花贼》,就是描述他自己在改编这个剧本的过程中,发现根本就没有办法把这样的小说变成一个剧情片,于是,他把自己写进了故事里。《自白》则是改编自一部荒诞的自传,正好适合他把危险的杀手工作作为艰难的艺术之路的暗喻。这些如果不是看了几遍电影,或者有了解背景材料,有多少人会知道呢?——但这恰恰又是吸引人的地方。好像所有的影迷都又考据癖,喜欢一遍又一遍地看一部影片,而你每看一遍他的电影,会发现从剧情的一开始,他就给你铺下了一层又一层的迷网,要一点点剥开,才会发现他真正想要表达的。然受这时候他就说“看懂啦?那你现在就跟我一样喽”在那些看起来毫不相干,零落不全的细节之下,其实是他早就不安和恐慌。但是又都是通过荒诞的喜剧所表现出来。这恐怕就是我所讲的知识分子气了。

    这恐怕就是一个天才的命运了,他聪明,有才华,但是又不断怀疑自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每当他又一次地审视自己地时候,却给观众留下了一部部地佳作。我想Kaufman地观众肯定大都是有学识地知识分子,要不也是大学生,否则很难相信有人会愿意挖那么深来理解他地电影。他的影片表现了深深埋藏在这些人心中的焦虑和彷徨,之所以你会笑,是因为你和他一样。

    地址是:http://makzhou.blogbus.com/logs/2005/02/1023494.html

     7 ) Being XXX——其实这样也不赖

           当你进入一个新的公司工作,因周围陌生人的目光而焦虑时。你就想象自己只是寄居在别人的脑子里。而你所寄居的那个人是在这个公司里工作了很久,社交娴熟,人见人爱。你只是寄居在他身上,跟着他一起轻松自如的微笑。
        当你和女朋友约会,不知怎么讨得女孩子的芳心时。你就想象一个调情高手寄居在你的脑子里,通过你的眼睛放电,帮你搞定约会。
        有点儿像多重人格,当原本的主人格因痛苦和紧张不愿面对的时候,其他的人格就跑出来帮他。于是,I am变成了We are。
        其实这样也不赖。只要你别太入戏,忘了自己原本是谁。

     8 ) 成为别人就是泯灭自己

    英文名叫<Being John Malkovich>,嗯,就是我很喜欢的神经兮兮的约翰·马尔科维奇。他是现实中的演员,同时从演员表来看,他在本片中饰演一个叫John Malkovich的演员,而不是如片中也出现了的肖恩·潘和布拉德·皮特一样,演的是‘Himself’。

    约翰·马尔科维奇让人过瘾之处就是神经质的表情和语气,例如《阅后即焚》里的"What the holy fuck is going on?"以及本片中的"The insanity is over."言语无法形容,看看电影就明白了。这部电影还是挺好玩的。

    不过他不是本片的主角,只是一个线索或者载体,从而表达了许多暗示和隐喻。本片的主角是约翰·库萨克和卡梅隆·迪亚兹所饰演的一对迷失自我的夫妻。丈夫克雷格是一个痴迷的木偶操纵演员,妻子洛蒂是一个神经不正常,对动物如同自己的孩子和家人的女人,因此这个家庭常有夫妻黑猩猩同床睡,夫妻蜥蜴同桌用餐的情景。经济不景气,丈夫没有工作,迫于压力来到了一座大厦的7楼半的小公司做档案员。这个在楼层之间的空间,在其中甚至腰都直不起来。这似乎暗示了你就算有才华,没有包装,没有名利基础,没有机遇,谁也不会眷顾你,你只能过着不上不下,直不起腰的生活。

    即便是这样一个小人物,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企图和欲念。他和女同事玛馨第一次见面,就对她产生了企图,甚至发觉对自己的妻子从未有过这样的冲动。而玛馨若即若离的反应,更让他神魂颠倒。一个偶然的机会,克雷格发现档案柜后面有一个狭小的入口,钻入其中竟然能进入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的脑中,见他所见,思他所想,体验他的一起感知15分钟,随后掉落在新泽西高速路边的水沟里。他把这个惊人的发现告诉了洛蒂和玛馨,玛馨想到了商机--体验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15分钟,门票200美元;而洛蒂则沉迷其中完全不能自拔,她发现成为一个男人是如此的美妙,她希望自己永远能在约翰·马尔科维奇体内。

    玛馨发现了这一点,于是开始勾引约翰·马尔科维奇,与之在洛蒂在其体内的时候幽会,情不自禁的,洛蒂竟然爱上了玛馨,不顾自己的性别和躯体,不顾自己的身份,完全迷失了自己。

    发现这一荒谬绝伦的红杏出墙的丈夫克雷格怒不可遏,在一次本该是她们幽会的时间闯入马尔科维奇的大脑和玛馨云雨了一番,并且发现了长期呆在马尔科维奇体内的办法---如同他最拿手的木偶戏一样,和这个躯体成为朋友,而不是尝试征服他。逐渐的,他发觉可以利用马尔科维奇已有的名声和社会地位,因此“约翰·马尔科维奇”突然高调宣布息影,进军木偶界,用克雷格的木偶特长让木偶戏和约翰·马尔科维奇都大红大紫,各大媒体纷纷评价“约翰·马尔科维奇是20世纪最伟大的演员”。而洞悉一切的玛馨则顺水推舟,成为了马尔科维奇夫人,被媒体誉为“最伟大演员背后的神秘女性”。种种荒谬的戏份不断上演,象征着人生充满了偶然和荒唐。

    而在马尔科维奇体内的克雷格,早已分不清自己是克雷格还是马尔科维奇。究竟马尔科维奇是他的傀儡,还是他已成为马尔科维奇的傀儡?当一些寄居在别人体内的死灵以玛馨的性命威胁克雷格迅速离开马尔科维奇的身体的时候,他喊出了心声和事实:“离开了他,我就什么都没有了!”这象征着,为了名利,我们常常泯灭自己而变成别人,否则我们将一无所有。

    克雷格是爱玛馨的,为了她,他离开了马尔科维奇的身体。然而玛馨却和克雷格的妻子洛蒂远走高飞了---玛馨怀的孩子是洛蒂在马尔科维奇体内时种下的种。留下克雷格一无所有。

    这主要的四个人物中,玛馨是最为现实和明智的,她通过奇异事件发现商机,而不是自己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同时事事留条后路,预见大势所趋便顺水推舟;洛蒂是一个歇斯底里的瘾君子,她沉迷于变成男人,并且疯狂的爱上了另一个女人,为此不惜一切,这给她带来了诸多不幸,不过最后命运还是眷顾了她;克雷格则企图通过操控他人来满足自己不能实现的愿望和目的,最后迷失了自己,成为别人的傀儡,竹篮打水一场空;而马尔科维奇则是最倒霉的一个,感官和意念被别人入侵和控制,这远比外在的命令和强迫可怕,这象征着别人的意志贯穿你的大脑的时候,你将成为傀儡--在历史上有无数的例子。

    而当马尔科维奇钻入这个小门进入自己的大脑的时候,所见到的一切都是马尔科维奇---大胸女郎、酒吧服务生、街边路人、镜子里的自己,而所有人说的每个词都是 'Malkovich',所有的文字都是'Malkovich’,这大概象征着每个人内心深处实际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吧。只是有的人学会了体谅和妥协,有的人没有而已。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短评

    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

    2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好本子,影片布满丰富的隐喻和意象。好奇心、偷窥欲已满足XD,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了通往某人大脑的秘道,你会怎样?想起红辣椒中梦境场景,想起博尔赫斯环形废墟。可能是今天太热了,没有被电影气氛整个包围,不过仍然推荐感受一下此片,推荐语是马科维奇,马尔科维!奇马尔科?维奇马,尔科维!

    7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推荐

    木偶师操纵木偶一样操控着马尔科维奇的意识,攫取名利成就,在取代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自我……如果世界上存在某个秘密通道通往查理·考夫曼的大脑,花光运气也要爬进去一探究竟,各种颠覆眼界的奇思妙想肯定不负众望。好在我们不用真的爬,因为他还有电影。

    12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电影的魅力几乎都来自于诡异惊人的剧本,轻微的实验性质和不出彩的导演技术都是电影的跛脚点。影片在一些时刻令人抓狂,让观众感觉有人可以进入自己的大脑。它暗含着一个强大的哲学问题,我们的意识究竟源于自己还是仅为一群外来意识的集合,这个问题掩盖了所有角色。

    13分钟前
    • 韩伯愚
    • 推荐

    哲学的魅力在于开放的不确定性 一旦把它定义了便显得廉价。像这电影 前大部分都在探讨人与人的联系 从一个洞口可以进入另一个人那么你是自己还是进入的那个人?结合男主的扯线木偶整个设定就很有趣了 但是老板解释自己是多重性命后开始主题就散了 加上蹩脚的三角恋就更迷了 哲学啊 还是纯粹点好。

    18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你永远不是你自己,所谓“自己”,是一个伪命题。

    21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太先锋了,无论是场设还是世界观。“套娃”式世界中“我”的意识,喻体本体论,人灵肉间的剥离和情感断层,控制与反控制,身份质疑,简直什么凡世间的作用力都有了。然而如同所有考夫曼作品一样,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编剧立场在影像建立上过于留痕,故事功能性有所丧失。

    22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肉身借你,表情抒爱,长命百岁。存在主义是一件虚幻的事情,我是谁?躲在我眼神后面的是谁?我又是寄生在谁的神经中枢?又或者,这根本不配称为傀儡的人生,因为我根本就是人生的傀儡。

    26分钟前
    • JulyChan
    • 还行

    半小时的地方才看懂……查理·考夫曼真是天才编剧!

    3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刚开始觉得节奏很好,思路很清晰,越往后,越觉得导演什么都想交代,最后一锅端,大杂烩,没了。亮点就在于营造一个奇幻的方式,让人去窥视人。满足自己的私欲。

    34分钟前
    • 软蛋黄
    • 还行

    1.看过的最爆笑的电影之一,幽默指数满分。2.想象力已然突破天际,如果有"生命中绝不可错过的电影",本片肯定当之无愧。3.尽管查理·考夫曼(编剧)脑洞大开到几乎难以收尾,但本片内涵的多义性足以弥补这个缺点,关于自我的本质、精神与肉体、人格与潜意识、社会规训与压迫......4.细节到位。(9.5/10)

    3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考夫曼电影长片编剧处女作,充满恶趣味的神剧本,只能想到马尔科维奇自己进入自己大脑的那个情节,往后就放弃猜情节专心看片片了。精彩段落除了上面这个还有两个妹子在马尔科维奇不同层面的潜意识的追逐戏([盗梦空间]果断是从这儿来的)。设定不甚圆不过没关系,考夫曼就是牛逼。

    38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每个人的脑袋里都住了很多人

    40分钟前
    • 单线程青年
    • 推荐

    好哲学,还是我想深了?

    42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如果七楼半的低头哈腰是人生常态,那它与自我觉醒的煎熬之间的那扇小门,究竟是捷径,还是毁灭之路。

    43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囧。。。伕妻愛上同一個女人。。。還搶。。。

    45分钟前
    • 力荐

    其实挺好看的,想法也好,就是越往后导演越不知道该抓什么主题了。尤其是结尾,算是有些失望

    5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真是奇妙的观影体验。。怪异又科幻,有趣又烧脑,是一种看完想领悟出什么但是又无从想起的感觉

    51分钟前
    • bay135
    • 推荐

    查理·考夫曼无疑是一个天才编剧,他将无数隐喻灌注在了这部黑色喜剧中,并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呈现了出来。操纵与被操纵这组贯穿影片始终的关系极为精准地暗示了现实中人们的处境,包括那个极为促狭的七楼半也都是对憋屈人生的真实写照,其中最令人叫绝的无疑是马尔科维奇的自我窥视,妙到不寒而栗。

    54分钟前
    • 超cute侠
    • 力荐

    木偶在聚光灯下跳起名为自由的舞蹈,命运在云端之上奏起名为轮回的乐章。孤独和欲望在虚无的两端相互试探,天真与狂野和在真实的尽头彼此凝望。如果全部的喜怒哀乐都是廉价的身不由己,如果所有的爱恨悲欢都是约定的无可奈何,那隐秘的丝线就悬挂在眼前,我已耗尽所有的热情去分辨,却只抓住一捧破碎的阳光。真不愧是天才编剧查理考夫曼,如果本片是1,那么穆赫兰道就是0,林奇试图在千丝万缕的破碎中传递一种完整,而查理考夫曼恰恰相反,他用一种完整表达无所不在的破碎。从肉体支配,到意识入侵,再到灵魂寄生,这是一种无孔不入的,超越轮回的“意识宿命论”,从玄学上讲,是一生万物,从哲学上讲,你就是我,我们互相操纵,彼此吸引,共同孕育,最后化成彼此潜意识里的某个念头,这是多么疯狂而荒谬的事情!如此牛逼的剧本再过多少年也不会被遗忘。

    59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